养生健康

血糖控制的具体目标

血糖控制的具体目标

众所周知,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死亡率,从这个角度上讲,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严格控制血糖的弊端就是低血糖风险增高。如果是轻度低血糖,只要适当进食即可很快恢复,不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但若是严重低血糖,如果没得到及时救治,则会给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有生命危险。 严格控制血糖固然益处多多,但低血糖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严重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甚。因此,对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利益与安全,换句话说,要使减少并发症的效应最大,而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最小。本着这一原则,我国制定的成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4.4~8.0 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不同人群,标准有别 空腹血糖不超过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这个标准,主要适用于普通成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群。其实,许多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一般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青少年、孕妇、老年人,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

1.糖尿病儿童

由于儿童的饮食不可能很规律,日常活动量变化较大,并且缺乏对低血糖的自知力及应对手段,如果过于追求血糖达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应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餐前(包括空腹)血糖控制在5.0~10.0毫摩尔/升就可以。

2.糖尿病孕妇

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格控制,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糖尿病妊娠者餐前及睡前血糖不应超过5.5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不应超过7.8 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应超过6.6 毫摩尔/升,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要及时干预。

3.老年糖尿病人

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可在没有明显低血糖先兆的情况陷入昏迷状态;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因此,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人相对宽松,只要空腹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2.0 毫摩尔/升即可。

4.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对于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或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的患者(如“脆性糖尿病”),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有晚期癌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适当放宽,只要空腹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不超过11.0毫摩尔/升即可

糖友能自己做好控制血糖的工作

血糖控制越严越好吗?

血糖会影响心脏、脑、神经等多种脏器的健康并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因。

一项ACCORD(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试验研究了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强化治疗,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至6.0%为目标;另一组接受标准治疗,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为7.0%-7.9%。

在随访观察3.7年后,虽然强化治疗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标准治疗组,但因原发性心血管病而死亡的患者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另外,治疗结束后,强化治疗组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而从6.4%上升到了7.2%。

同样,中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疾病,若血糖控制过严,则有引发低血糖的危险。与年轻患者相比,中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更弱,有些患者可能血糖已经很低,却并未出现低血糖反应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因此其血糖控制的标准应稍稍宽松,糖化血红蛋白在7.5%-8.5%之间即可。

目前,国内外糖尿病指南都推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要个性化,即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控制标准,一味地将正常人的血糖标准照搬到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中并不可取。

高血压怎么控制 高血压控制目标

一般高血压病人应控制在140/90mmHg高风险病人应控制在130/80 mmHg。

高血压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状况来订定目标,主要是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以及降低后续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硬化、脑中风、心脏或肾脏病。根据台湾2015年高血压建议指引,高血压病人在心血管上面的风险会不同,一般都是控制在140/90mmHg,但对于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血管风险大,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

老人有哪些降血糖方法

许多病友并不清楚糖尿病的治疗目标。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引起的并发症,只有严格控制血糖平稳,才能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因而,糖尿病科学、合理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治疗,它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减重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糖尿病治疗包括五架马车,它们分别是采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使用降糖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如果说把控制糖尿病比喻为射击的话,那么,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就是射击的靶,如果不明确靶的位置,如何能射中目标呢?所以,在控制糖尿病的征途中,首先必须明确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如果将糖尿病比喻成敌人,医生是保家卫国的士兵,那么,血糖监测便是射击练靶的成绩单。因为每个敌人都千差万别,所以,医生得看着练靶成绩单才知道枪是打准了、打偏了还是脱靶了。该怎么用药,怎么调整治疗方案,医生都得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来拟定。对于有条件的病友,建议在家中配备一台血糖仪。

病友不仅要规范监测血糖,还一定要让医生看一看您辛苦劳动换来的宝贵数据,问问医生“我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合适?”“怎样让那些超出标准的血糖值达标?”

糖友血糖控制的目标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对于60岁以下的病友,血糖控制的目标应该是“2、4、6、8”。2、4即两个4(4.4),意思是,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6.0mol/L,餐后血糖应控制在4.4~8.0mol/L。对于大于60岁,又合并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的病友,要求空腹血糖《7.0mol/L,餐后血糖《10.0mol/L,讲求平稳降血糖,不可过猛。对于年轻的病友,如四五十岁以下的病友,血糖控制的目标可以更严格些,它们是“4、4、5、6、7、8”,意思就是,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5.6mol/L,餐后血糖应控制在4.4~7.8mol/L,这是非常完美的状态。

如果您的血糖没有达到理想标准,也不要失望。即使糖尿病治疗未能达到理想标准也不应视为治疗失败,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对病友都将有益,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降低与糖尿病病友微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的减少密切相关。

HbA1c是血糖控制的主要指标,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应使HbA1c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反映正常空腹及餐后血糖浓度)。血糖控制应根据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结果以及HbA1c水平综合判断,HbA1c水平不仅可评估2~3个月内病友的血糖控制水平,而且还可用于判断血糖检测或病友自我报告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SMBG监测次数安排是否足够多。所以,我们建议每3个月监测一次HbA1c。在重视血糖控制的同时亦应该重视对糖尿病的常见伴发疾病如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肥胖或超重等进行调控,这将有利于减低微血管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降血糖一定要得法,老人千万不要过于对数字要求那么严格,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

老年人血糖正常值,血糖控制的具体目标

老年人血糖正常值: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1、对于年龄在60——70岁之间,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使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强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无低血糖风险者,可按强化血糖控制要求尽量接近上述标准以防止发生大、小血管并发症。不少病情较轻老年糖尿病患者,仅用二甲双胍和糖苷酶抑制剂,不需促泌剂及胰岛素,血糖达到正常,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这类人血糖控制目标可接近正常范围。

2、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心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不应强化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在空腹血糖6--7 mmol/l之间,餐后小时血糖8--9 mmol/l左右,hbalc为6.5%--7.0%即可,以防止严重低血糖的发生而影响心脑功能。

拖延症怎么治 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当一个人没有具体目标的时候,就容易变得拖延,而一旦我们有自己的目标,并且是一个明确的,可以通过我们努力达到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行动起来。

比如说,我的大目标是要出国深造,那么具体的小目标就是,每天学习两个小时的英语,背100个单词,做5篇阅读。

血糖标准可不是书上说的那么死板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虽然同为糖尿病,但血糖控制标准大不相同。即使同为2型糖尿病,不同病情血糖控制的目标也不同。看看你属于哪一类人群,血糖控制达标了吗?

不同类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HbA1c<7.0%。

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

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lc在7.0%~7.5%就可以了。

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

四种情况下,2型糖友需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

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1、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制标准:餐前5.0~10.0mmol/L,睡前5.0~11.1mmol/L,HbA1c<8.5%即可。

2、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

控制标准:建议HbA1c<7.5%,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7.0%。

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下,HbA1c<6.5%。

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7.0%,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控制标准:理想的目标值为HbA1c<6.0%,餐前、睡前及夜间血糖不应高于5.3mmol/L,餐后2小时峰值不高于6.7mmol/L。值得注意的是,餐后血糖控制比餐前血糖更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有些情况下目标可以适当放宽,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总之,良好的血糖控制应从制订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开始。

糖友控制血糖六步法,实用靠谱 如何控制血糖

要想控制好血糖,下面这6步将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已经知道为了健康要活到老学到老,那么您就一定明白,糖尿病知识积累得越多,那么知识储备力就越深厚。您除了要多阅读糖尿病教育文章、书籍、杂志外,平时有问题还可以主动问医生。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检测能够为血糖控制提供实时数据,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在诊断糖尿病之后,糖尿病患者应该每3个月监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

在家用血糖仪测指血可以了解某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还可以帮助患者调整饮食,了解药物治疗情况,判断是否出现了低血糖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来确定血糖检测的时间和频率。患者在家中最好把检测结果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方便医生根据数据调整治疗方案。当然,严格控制血糖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患者应该请医生制订个体化目标。

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是控制血糖的两个关键要素。营养师能够帮助患者制订合适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怎样科学饮食才能更有利于血糖控制。体育锻炼对控制糖尿病也是至关重要的。每天坚持30~60分钟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血压和胆固醇,减轻体重,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使降血糖药物发挥更大的效力。

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控制血糖非常重要,但仅仅有少数患者仅靠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指导用药,目前六大类降糖药物使用的时间和使用次数以及注意事项都各不相同,医生会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

您想让您的餐前血糖一直低于6.5mmol/L吗?如果您采取有效措施,这是不难实现的目标,您可以通过努力看到这样的治疗效果。通常情况下,患者首先应该坚持6个月的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然后在低剂量的情况下服用某一种降糖药物6个月。您的血糖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您一定要清楚您的控制目标,然后朝着这个方向进行不懈的努力。

因为糖尿病是渐进性发展的,血糖控制也应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患者有毅力和恒心。患者必须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并不断监测血糖,还需要经常看医生。请您一定记住,偶尔一次的血糖波动没有必要改变治疗方案,但您一定要找到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以后在生活中才能尽量避免。

血糖控制不好怎么办

首先了解正常人的血糖值,正常人空腹8~10小时后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医院常用75克葡萄糖行糖耐量试验,这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具体做法是:葡萄糖75克(由医院提供,事先已精确称量好并密封保存备用)+水300ml,空腹状态于5分钟内喝完,2小时后抽静脉血检测血糖,正常人小于7.8mmol/L。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目前,大多数权威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对血糖控制目标界定如下: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0mmol/L。非空腹我们不妨理解为餐后2小时、中餐前、晚餐前、睡前,或其他任何时候(空腹除外)。临床具体实施时以餐后2小时可操作性较大,如果以其他时点为认定标准,则接近10.0mmol/L的血糖水平对大多数患者来讲还是过高了。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是否所有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都搞一刀切?回答是否定的。对新发或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和病程较短者,应尽早使血糖达标,并长期维持。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对健康有利是肯定无疑的。相反,对病程长(如大于15年)、严重并发症(如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严重糖尿病眼底病变)、伴发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晚期)、高龄,还有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等等,血糖控制目标要适当放宽。

血糖控制的法宝

第一, 减轻10磅体重(1磅=0.45公斤)。“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人里面有80%都属于肥胖一族,但是如果让人减少40磅或者50磅,会吓倒很多人。那就减少10磅吧,这个你绝对可以做到的。只要减少10磅,就会对你的血糖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斯农说。

有两个关键的饮食方式可以达到这一目标,他说:一是广泛的选择各种食物,二是限制蛋白摄入。“花点时间去称称你的食物,看看自己到底吃了多少。人们都知道一份大米有110卡热量,但是他们经常吃一大碗,还以为这就是一份,只有110卡,事实上已经有350卡”,他说到。

第二, 多活动。“我一般都避免使用运动这个词,运动听起来很迷人,但是人们通常很少去做,即使做了,也很少能坚持下来。但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多活动”,斯农说。

第三:如果你吸烟,请马上戒掉。“如果你有了糖尿病还在吸烟,那就等于是慢性自杀”,斯农说,吸烟会让糖尿病的任何一种并发症速度加快。请寻求医生的帮助以便早日戒掉。

第四:放松,再放松。如果你紧张,你的身体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反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应激”,而应激反应对血糖控制非常不利,但是,斯农说,“应激不仅仅是说压力,还包括人们如何应对。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处于压力状态下,他的饮食会受影响”。可以用冥想,深呼吸和一些使人放松的运动来帮助缓解压力。

第五:调整血糖水平。斯农喜欢“调整”这个词,而不喜欢说“检测”。他认为检测含有“经历失败”的意思,这个词会发出错误的信息。他说:“我们需要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刻去看看我们的血糖是什么状况,这样我们就会知道自己之前所作的努力是否有了结果,是否需要改变一些措施等等”。

怎么健身肌肉长得快 设定具体目标

没有特定目标的徘徊在健身房不是成功锻炼的序言。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训练,你怎么能努力训练?成功需要更多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告诉自己去健身房做一些代表。

下次,在你去健身房之前,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仔细考虑你想要的锻炼。你想增加体重吗?好的,很酷!你想要多少重量,何时?或许你对手臂或腿的大小不满意。你想要它们到底有多大?如果你希望你的16英寸手臂每天20秒,设定一个短期目标,即在12周内增加一英寸。

关键是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即你正在训练什么,以及什么时候你要达到那个目标。当你击中砝码或撞墙时,有强烈的目的感会驱使你。有了特定的目标,你可以充满激情地进行你的训练。

相关推荐

血糖检测时间有讲究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

女性糖尿病患者怀孕前要做什么准备

1、做好计划妊娠检查: 孕前患糖尿病,首先应做到计划妊娠,且计划妊娠前要看内分泌医生和有经验的产科医生,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和肾功能检查,进行糖尿病分级,由医生评定是否适合怀孕以及怀孕的时机,孕前是否需要特殊治疗。 如糖尿病伴增殖期视网膜病变需要先经过激光治疗后才可以妊娠。糖尿病伴有严重肾病已经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或者严重高血压者不适合怀孕。 2、严密监测血糖: 怀孕前应严密监测血糖,确保血糖接近正常后再怀孕。如果血糖大于正常,积极将血糖控制到正常范

血糖的预防

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应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2.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3.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调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5.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轻断食的具体方法 帮助控制血糖

轻断食是一种安全的饮食干预,利于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儿童糖尿病会有什么并发症

当糖尿病患者开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甚至出现肾功能损害时,便应该以积极治疗,延缓进展。治疗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为主,还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透析治疗等。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专家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小于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同时,要积极控制高血压,严格达标。要做到低盐饮食、适当锻炼、积极补钙。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血脂紊乱者,还应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低血糖

1.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2.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3.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调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5.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糖尿病的孕妇孕育的时候要注意四个方面

做好孕前咨询检查 怀孕的糖尿病女性,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血糖控制评估很有必要。具体检查项目如下:查空腹及餐后血糖,确定糖尿病情的轻重;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了解近段时间血糖控制的情况;如果是Ⅰ型糖尿病患者,应评价甲状腺功能;检查肾功能,如果有肾脏疾病的病史,或者血糖控制的不好,肾功能在怀孕期间会恶化,可导致浮肿和高血压等;眼科检查,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怀孕期间也会恶化。 选择最佳受孕时机 要把血糖控制到尽可能正常的水平,以防受孕时高血糖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由于胎儿的主要器官都是在孕期前8周形成

如何预防低血糖

1.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2.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3.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 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调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5.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血糖是怎么回事

1.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2.进行糖尿病教育 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3.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 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调整降糖方案 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5.定期监测血糖 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怎么培养自制力 学会控制目标

目标是思想的核心,更是行动的指南,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人不可能无为而治身,都要有一定目的;做事都要有计划,不能东一下西一下,无头无序。 控制目标,就要制订目标和修订目标。制定的目标有长期的、中期的,也要有短期的。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订目标是为了让制定目标的实施更具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