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畏寒怕冷是寒气重按摩四个穴位
女人畏寒怕冷是寒气重按摩四个穴位
1、涌泉穴
涌泉穴的位置是在脚底中央的位置,用手掌快速的揉搓,直到有热感为止,两只脚都需要。每天早晚各都100下,每次在揉搓完涌泉穴之后,可以继续揉搓双脚的脚趾。
2、劳宫穴
劳宫穴的位置是在手心,一手握紧拳头,然后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等到手心发热的时候,再换另一只手,这样反复揉搓10次。
3、气冲穴
气冲穴的位置是在大腿根的内侧,在穴位下面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动脉,动作要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冒出来为止。
4、肾俞穴
肾俞穴的位置是在两边的腰眼,每天慢慢用力打牌肾俞穴差不多100次。
按摩这四个穴位之外,可以每天吃一些蜂蜜芝麻糊。把芝麻和核桃按相同的分量一起研成粉末,每次要冲泡的话就舀出2大汤匙,再加入适量的蜂蜜和温开水,一起搅拌均匀后服用,每天吃2次。
畏寒怕冷护好五个部位
1、头部
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15℃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气温4℃时,占60%。所以,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2、鼻子
鼻子也经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会减少,毛细血管会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外出时戴个纯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围巾遮挡,以防上面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3、双脚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自身热能不够,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鞋袜最好保暖透气、吸湿性好。
4、腰部
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因此,无论男女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裸露。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5、耳朵
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因此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男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怎么回事
.男人胃寒怕冷手脚冰凉,这种情况一般与肾虚造成的,可以选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来调理,多食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如牡蛎,胡桃肉,栗子,甲鱼,文蛤,鸽蛋,猪腰等.
手脚凉属于阳气不足,男性多有肾阳虚。建议用些补肾阳的药物,如金匮肾气丸等等,平时多吃点羊肉,狗肉,也可以用中药泡脚选用巴戟天、淫羊藿、狗脊、肉桂、小茴香、鸡血藤、炮姜、艾叶熬水泡脚平时禁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怕冷是典型的肾阳虚的症状。比如吸烟喝酒,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心情不畅,都会有损肾气的。建议找中医辩证法治疗,主要表现为是手脚发凉,面色容易有一些黄白,畏寒怕冷,可以口服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食疗也非常重要,多吃羊肉狗肉效果非常好.
男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听起来就令人觉得不简单。确实,从介绍我们也看到,男人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天然的,而是因为其他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是肾虚,不过如果发现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还是到医院检查下会比较好些。
中医治疗畏寒怕冷的方法
畏寒怕冷是种病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充足,能够抵御寒冷,维持正常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从本质上说,肾是阳气产生的根源。肾是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也叫肾阴、肾阳,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所有类型的畏寒都要涉及温补肾阳。甭说冬季,夏季怕冷的人,更要注重肾的保养。
中医治疗畏寒怕冷的方法
1.合谷
合谷穴即老百姓常说的虎口,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像天寒引起的关节炎、肩周炎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治疗。按摩时以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得气”现象)为好。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2.神阙
神阙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3.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4.气冲穴
女人畏寒怕冷怎么办呢?按按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穴下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宜。
5.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心,一手握拳,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待手心发热,换另一只手。如此反复10次。
手脚冰凉可能是什么病
随着秋季天气转凉,许多女性手脚冰凉的毛病就找上门了。哪怕不停地喝热水、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依然去不掉手脚的冰凉,特别怕冷。不仅女性,有些男性也会出现。有人不以为意,认为这是天气冷的自然生理现象,只要做好保暖工作就可以了。事实上,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可能预示身体出现了毛病。
手脚冰凉的原因
1.女性身体激素变化所致。女性经期和生育引起的某些激素变化,会导致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流量的减少,进而造成手脚冰凉。
2.缺铁。有研究显示,对寒冷耐受力低的人,血液中铁元素含量不足,并常伴有血浆中甲状腺素降低,女性缺铁主要源于月经。缺铁时,人体由于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产生的热量不足,因此人体会畏寒。
3.或是心功能减退。手脚冰冷和心脏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糖经过氧化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一旦心功能减退,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手脚冰冷的情形。比如心脏衰弱会导致身体末梢部位血液供应大幅减少,使末梢温度降低。
4.血管疾病。有些血管疾病比如常见于青年女性的雷诺病、大动脉炎,多发于中年男性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会影响人体末梢部位的供血。
5.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但身体中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皮肤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减慢,产热不足,对冷的反应更敏感。
6.可能患癌
手脚冰凉的人容易得癌?这不禁让许多女性和老年人大吃一惊!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到冬天老觉得手脚不暖和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可是否这样就真的会被癌症缠上呢?
但是,如果常年手脚冰凉,平时还老觉得疲劳怕冷、打不起精神、唇色较淡、性欲减退,男性经常遗精,女性白带清稀,则需要提高警惕。“这类人属于寒性体质,也就是阳虚体质。” 专家介绍,肿瘤的发生和人体的正气密切相关,长期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的人更容易被“邪气”侵犯,有可能发生癌变。正所谓“脾胃虚弱,多有积聚”,因此,有上述困扰的人最好尽早去看医生。特别是如果出现了咳血、黑便等癌症的早期信号,更应及时就医。
怕冷畏寒如何调理?
1.多做运动。让身体动起来,有利于加快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简单动作如爬楼梯、原地蹦跳等都有助加快体内热量的释放。
2.饮食调理。不偏食,按时吃饭,营养均衡,这样身体才有足够多的燃料来产生热量,维持机体的正常体温。
3.注意保暖。天凉要添衣,睡觉盖好被子。女性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因为寒气容易从足部入侵,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加上脚部脂肪层较薄,更容易受寒冷刺激。
4.按摩穴位。可按揉这四个穴位:心俞穴(两肩胛骨中间、脊梁骨和两侧大筋部位)按揉36次,左右各转18次;肾俞穴(即两边腰眼),两侧各按揉36次,每一侧都是左右转各18次,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很有好处;揉搓涌泉穴,以感觉到热为限度,再搓揉脚趾;特别是大脚趾头第二节有几根汗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后稍用力捏3-5次。
此外,要注意多喝温开水,进食细嚼慢咽,保护胃肠;把风扇风力调小,避免正对人吹风。如果以上措施都不能解决,要警惕是病理性因素所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畏寒怕冷护好五个部位
1、腰部
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因此,无论男女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裸露。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2、耳朵
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因此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3、头部
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15℃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气温4℃时,占60%。所以,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4、鼻子
鼻子也经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会减少,毛细血管会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外出时戴个纯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围巾遮挡,以防上面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5、双脚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自身热能不够,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鞋袜最好保暖透气、吸湿性好。
女人畏寒怕冷煲什么汤喝
1.黄芪牛肉汤
牛肉(瘦)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小葱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味精2克。将黄芪、党参洗净,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沙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上炖熟透;拣去中药包、姜、葱、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
2.鸡丝阿胶汤
鸡胸脯肉100克,牛奶1000克,阿胶80克,姜10克,盐2克。鸡胸脯肉100克,牛奶1000克,阿胶80克,姜10克,盐2克。
3.莲藕排骨汤
排骨400g、藕300g、盐、生姜、红枣。首先排骨入开水锅焯水后捞出;排骨清洗掉浮沫后放入砂锅,放入生姜片,倒入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煨炖。红枣用清水淘洗干净。藕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排骨炖30分钟过后放入藕块,红枣(红枣用刀子划几道口,汤水更入味)继续用小火炖30分钟。炖至藕绵软后调入精盐,炖10分钟。
4.山药炖鸡汤
农家鸡一只、山药一根、枸杞一小把、葱姜、料酒、盐。鸡宰杀后,清理干净腹腔,剁成小块,葱姜洗净,姜切片,葱打成葱结。切好的鸡块放入锅中,加入足量冷水,烧开。撇去浮沫。加入一汤匙料酒。放入姜片葱结。煮开后转小火,加盖,慢炖大约30分钟。山药去皮切成小块,加入锅中,继续加盖炖10分钟。枸杞用清水冲洗下,开盖加入,继续加盖炖10分钟,开盖加盐调味即可。
5.三红汤
红豆250克,红枣15-20枚,红糖适量。把红豆洗净,挑出杂质,浸泡两小时。红枣洗净,去核。锅中放入红枣、红豆,加入600毫升左右水,倒入红糖。大火煮开,保持沸腾状态约半分钟左右,香味散出开小火。焖到红豆熟烂,就可以喝了。
女人畏寒怕冷是寒气重按摩四个穴位能驱寒
1、涌泉穴
涌泉穴的位置是在脚底中央的位置,用手掌快速的揉搓,直到有热感为止,两只脚都需要。每天早晚各都100下,每次在揉搓完涌泉穴之后,可以继续揉搓双脚的脚趾。
因此建议,夏季女士仍要注意保暖,特别腰腹,更不能直接被空调吹,在经期前后,可以喝集善堂红糖姜茶,中医认为,红糖具有益气养血, 健脾暖胃,驱风散寒 ,活血化淤之效,姜能够祛寒除湿。喝红糖姜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温补。
龙眼,具有养血安神、益智宁心、延缓衰老、御寒祛湿等功效。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桂圆红枣茶是一款可补气养血的茶饮,是日常保健的一款好茶。桂圆红枣茶对面色差、容易疲劳、头晕、失眠健忘等症状有着非常好的功效。寒气重的女性亦可每天饮用一杯集善堂桂圆红枣茶。
2、劳宫穴
劳宫穴的位置是在手心,一手握紧拳头,然后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等到手心发热的时候,再换另一只手,这样反复揉搓10次。
3、气冲穴
气冲穴的位置是在大腿根的内侧,在穴位下面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动脉,动作要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冒出来为止。
4、肾俞穴
肾俞穴的位置是在两边的腰眼,每天慢慢用力打牌肾俞穴差不多100次。
按摩这四个穴位之外,可以每天吃一些蜂蜜芝麻糊。把芝麻和核桃按相同的分量一起研成粉末,每次要冲泡的话就舀出2大汤匙,再加入适量的蜂蜜和温开水,一起搅拌均匀后服用,每天吃2次。
艾灸补阳气最有效 养身就是固阳,治病就是治寒
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阳气,也就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等疾病;二是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阴液对人体起滋养濡润作用,肾虚便会水亏,人体得不到阴液的滋润,便会出现咽干口燥、烦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此外,由于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阴不足,骨髓便得不到濡养,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头昏耳鸣的问题。
每到冬天,由于阳气的封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能量和热量供应不足,很多人会出现手足冰凉、畏冷喜暖,这在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这个时候寒气最容易进入体内,因此固阳治寒成为了重点。
1.阳气不足
怕冷、手脚冰凉、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无精打采、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
2.心阳不足
胸部、心脏部位发凉,稍微劳累点就心慌、气短、情绪低落、不爱笑。
3.肝阳不足
萎靡不振,没有生机,做事不积极,没有动力,处事犹豫不决。
4.脾阳不足
食少腹胀,肚子发冷,经常拉肚子,消化不良,自我感觉压力大,爱胡思乱想,容易得忧郁症。
5.肺阳不足
容易感冒,气喘,咳嗽,特别是顽固性咳嗽,哮喘久治不愈,爱哭,消极,做事没有魄力!
6.肾阳不足
没有精神、面色发暗、性冷淡、手脚冰凉、腰以下发凉、小便多、夜尿尤其多、记忆力减退,做事喜欢半途而废。
1.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
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学习微信chenssjun平台。
2.阴阳失调,久寒侵体者
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
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
取穴一:大椎
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交汇。按摩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暖气”的总开关。学习微信chenssjun平台。
取法: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在家中淋浴时,可将淋浴头对着颈后连续用热水冲洗,能让你在寒冷季节感觉浑身温暖。一般淋浴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还应酌情减少时间,水温在40℃左右为宜。
取穴二:肩井
常做肩部按摩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按摩时感觉肩部不但轻松,还有点暖和。这是因为气血顺畅,阳气运动起来了。而藏在我们肩部的“暖气”开关就是肩井穴。按摩肩井不但能让肩部更暖和,还可缓解肩膀酸痛、头重脚轻、落枕等症。
取法: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站在其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自然搭在被按摩者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力度不可过重,时间不宜过久。尤其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过度。
取穴三:神阙
寒冷季节容易着凉腹泻,而腹部的“暖气”开关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穴。神阙穴是长寿要穴,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放于肚脐,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至发热,可使腹部温暖、面色红润,缓解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等症状。
取穴四:阳池
阳池穴,这个穴位顾名思义就是阳气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手腕背横纹的中点处。刺激阳池穴,时间要长,用力要缓,两手交替按揉,可缓解手部冰凉的症状。
取穴五:劳宫
有朋友可能觉得只按阳池力度不够,没关系,我们手上还有另一个穴位就在我们的掌心里,叫做劳宫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就是该穴。劳宫穴五行属火,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按摩,每穴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的作用。
取穴六:足三里
上肢暖和了,下肢冰冷怎么办呢?《灵枢》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秋冬季节常按揉足三里,可补中益气,让下肢温暖。
取法: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了。按摩时,一般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垂直用力,向下按压,缓缓揉动。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取穴七:涌泉
不少人最怕冷的地方就是脚,穿棉鞋都暖不起来,我们的脚上也有一个“暖气”开关,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处,是养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适合肾虚、怕冷、体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建议每天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