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俞疼痛是什么原因 肝俞针灸操作手法

肝俞疼痛是什么原因 肝俞针灸操作手法

取俯伏位,可向上(后颈方向)或向下(尾骶方向)横刺1.0-1.5寸,其针感向上可达项部,向下可走背腰部,以治胸段背肌疾患;向内(脊柱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心胸,胸胁,上肢,对其所达之处的疼痛收效显著。向外(肩胛骨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胸胁,上肢,治胸胁,肋间,上肢疾患。

注意:肝俞忌直刺,深刺,本穴深部为肺及肝等重要脏器,尤其是肝病,肺病,心脏疾病,久病重病患者,针刺本穴应格外注意,深刺或直刺容易伤及肺脏和肝脏,可致肝破裂或促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肝俞的位置 肝俞疼痛是什么原因

肝俞疼痛很可能是气血瘀滞所致。

气为血之母,血要依靠气的推动,所含的营养才能被送达全身各处,气虚了,气就会停滞不前,血液缺乏动力,也会停止流动,或运行不畅,这就是气血瘀滞,从而引起肝俞疼痛。

肾俞的作用 肾俞针灸操作手法

取俯卧位,微斜向内直刺1.0-2.0寸,腰部可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禁深刺,直刺,因本穴下内部是肾脏,进针时应防止深刺伤及肾脏。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胃疼经验选穴治疗

主穴:足三里,中脘。

配穴:肝气犯胃加内关,公孙;脾胃虚寒加膈俞,肝俞,脾俞,胃俞。

针法:亳针直刺,留针20分钟,肝气犯胃证用泻法;脾胃虚寒证用补法;隔日治疗1次,2周为一个疗程。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脾胃虚弱,气滞胃痛。

主穴:胃俞,中脘,梁丘。

配穴:胁痛加阳陵泉;急性胃炎加公孙。

针法:快速进针,用泻法,每隔五分钟捻针1次,以增强针感。

作用:止痛止呕,适宜于各种类型的胃疼。

取穴:合谷,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针法:患者取平卧位,操作者利于患者1侧,按上述先后顺序揉按,逐渐加压,使有酸麻胀痛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然后针刺合谷,足三里,中脘穴,得气后留针40分钟,并加艾条温和灸,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嘱咐患者取侧卧位,在脾俞,胃俞穴拔罐15-20分钟,除罐后按揉脾俞,胃俞穴片刻。

作用:缓急止痛,用于胃寒或脾胃虚之胃痛。

取穴:内庭,足三里,中脘,行间。

针法:快速进针,用泻法,每隔5分钟捻针1次,以增强针感。

作用:疏肝泄热,和胃止痛,适宜于肝胃郁热型的胃疼。

取穴:足三里,中脘,内关,期门,太冲。

针法:快速进针,用泻法,每隔5分钟捻针1次,以增强针感。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适用于肝胃气滞型的胃疼。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 三阴交 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 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 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3穴,用5%当归注射液或10%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1次。

针灸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基本治疗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 三阴交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针灸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基本治疗(1)经早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土穴 关元 三阴交血海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2)经迟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气海 三阴交归来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3)经乱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关元 三阴交肝俞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月经不调针灸来调理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针灸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方法是什么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3、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月经不调防治方法

针灸的功效是非常多的,适合人群也比较广,对于女性来说,针灸还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下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吧。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这三种月经不调的情况,针灸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女性们不要担心,如果自己有以上三种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一下针灸治疗的选择,对您的身体肯定有所帮助的,不要觉得是常见现在就不去管,女性月经不调会导致很多情况的发生,一定要重视。

清宫后闭经怎么办 针灸

如果是因为清宫后血滞导致的闭经,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达到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的方法来调理月经。

针灸位置:取中极、地机、合谷、三阴交、太冲等穴位。

如果是因为清宫后血枯导致的闭经,可以通过针灸达到补气养血的方法来进行调理月经。

针灸位置:取肝俞、肾俞、膈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

注意:针灸对于专业要求较高,最好在专业的医师操作下进行。

相关推荐

胃痛针灸治疗方法什么

基本治疗:治法: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募穴为主。主穴:内关、中脘、足三里。配穴:寒邪犯胃者,加神阙;饮食停滞者,加天枢、梁门;肝气犯胃者,加太冲,期门;气滞血瘀者,加膈俞;脾胃虚寒者,加气海、关元、公孙、脾俞、胃俞;胃阴不足者,加三阴交、太溪。操作: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疼痛发作时,持续行针1-3分钟,直到痛止或缓解。内关、中脘均用泻法。余配穴按虚补实泻方法操作。寒气凝滞、脾胃虚寒者,可用灸法。方义: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理胃腑气机,和胃止痛。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健运

胃癌的2种外治疗法

胃癌的外治疗法包括: (1)针灸及穴位封闭 针刺止痛:主穴:中脘、下脘、章门、胃俞、膈俞、足三里;配穴:丰隆、公孙、肾俞、脾俞、内关、三阴交。根据病情运用穴位及补泻手法治疗。 艾灸止痛:穴位:中脘、下脘、章门、胃俞、脾俞、关元、神阙、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止呃:针刺双侧内关穴、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40分钟,每B一次。 耳针止呃:主穴:膈、胃、肝、脾、交感;配穴:榭门、皮质下、肾上腺。 穴位封闭止呃法:用维生素B62 mg,取双侧内关穴作穴位封闭,有效率在95%以上。 (2)推拿按摩疗法:目的为改善胃的功能

荨麻疹针灸有用吗 荨麻疹针灸治疗方法

取穴 主穴为肝俞、委中、曲池;呕吐配中脘;腹泻配天枢、足三里;呼吸困难配内关。 操作方法 肝俞呈45"向下斜剌0.5~1寸,委中针0.5~0.8寸,曲池向少海透刺,均用捻转手法,短促行针。针后再用艾条灸曲池、血海各10~20分钟,1日治疗1次。 取穴 分为两组:肝俞、委中、足三里为1组;阳陵泉、风门、曲池为2组。两组穴位轮换使用,每组用1个疗程。 操作方法 均用捻转手法,留针15~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1日针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2天。

针灸对痛经有用吗 痛经针灸辩证施治法

证候:经前或行经期间少腹疼痛,月经量少,色紫或伴随瘀块,脉沉实,气滞血瘀者,胸胁乳房作胀,小腹胀痛,下瘀块而痛缓解,舌紫黯或有瘀斑,脉象沉涩,寒湿凝滞者,小腹冷痛,牵连腰脊,得热痛减,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气痛经,活血止痛。 针灸处方:命门八阵,腰俞八阵;河车路,命门至长强段;中极,太冲,三阴交。 手法:杵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湿者可加灸法。 方义:命门八阵,腰俞八阵,河车路以调气理血,疏经活络,散寒理气,活血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任脉通于胞脉,有温通胞脉,调理冲任之作用,太冲为肝经原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

中医认为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通常艾灸分为: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2.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3.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4.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5.无瘢痕灸----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6 悬灸 有专家曾说过,病重药轻肯定没有效

痿证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下肢取环跳、髀关、伏免、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等穴为主。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阳溪等穴为主。肺热者加尺泽、肺俞;胃热者加内庭、中脘;湿热者加阴陵泉、脾俞;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脊柱外伤者加相应节段华佗夹脊穴。皮肤针:沿手足阳明经线和背部肺、胃、肝、脾等背俞穴轻叩。肌肤不仁者,可叩刺麻木区域至微出血。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 刺灸法 治则:利湿除热,培补牌胃,滋养肝肾 处方: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下肢—髀关 风市 阳陵泉 足三里。 肺热加尺泽,湿热加阴陵泉,脾胃虚弱

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属胃脘痛、肝胃不和、食滞胃脘,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等症状,病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犯胃、气机阻滞而发疼痛。或饮食不节,过饥过饱,以致积滞不化,雍塞于胃而发生疼痛。久病则脾胃虚弱,复感寒凉而致疼痛。中药治疗则暖胃理气,敛酸止痛,消胀止痛,甘化阴及养阴益胃,临床疗效显著。慢性浅表性胃炎还可应用针灸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 临床上常选用内关、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等穴。痞满甚者,加刺膻中、章门;情志抑郁者,加刺期门、太冲;上腹痛甚者,加上脘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

1.体针 (1)以合谷;三阴交为主穴,留针15~20分钟,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夹血块者加血海;湿邪重者加阴陵泉、太冲、行间;肝郁者加太冲、气海、内关;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脾俞、血海;肝肾不足者加关元、肝俞、肾俞。经期每日一次,非经期每周2~3次,连用3个周期。 (2)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太冲、合谷。重刺激用泻法,寒证加灸,留针15分钟。 (3)取穴:中极、地机、次�。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寒凝胞中者加水道、关元;湿热下注者加曲泉、阳陵泉;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足三里;肝肾虚损者加肾俞、肝俞、足三里

针灸治疗胃癌的方法都有哪些

1)体针主穴:中脘RN12、章门LR13及其相应的背俞。配穴: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膈俞BLL?、脾俞BL20、行间LR2、丰隆ST40、公孙SP4。作用原理: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取胃募中脘RN12、脾募章门LR13补其元气;胃经合穴足三里ST36培土御木,配肝经荥穴行间泄木安土治肝胃不和;足三里ST36、三阴交SD6、隔俞BL17、脾俞和胃健脾,滋阴补血,升清降浊,扶正抗癌,故可用于气血双亏;丰隆ST40、公孙SP4化痰散结,健脾运湿,可用于湿积聚;脾肾阳虚怕冷者,灸背部俞穴;耳针镇痛安神,

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

1.刺灸法 治则: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风池 肝俞 肾俞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 2.随证配穴 脾胃虚弱—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法 选穴;眼 肝 脾 肾 心 方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