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减肥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减肥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

对于2型糖尿病病友来说,如果因为肥胖而导致内脏脂肪堆积,危害是十分明显的:脂肪越多,胰岛素的敏感性就越低,机体就需要越多胰岛素才能使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正常人每日胰岛素的总需要量为40~50单位,而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友往往超过100单位)。而胰岛负担加重,最终会导致胰岛功能衰竭。

所以,控制体重对2型糖尿病病友尤为重要。那么,对于2型糖尿病并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首先减肥及控制饮食是关键。那么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进行体重的控制呢?通常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管减肥计划:

1、适当运动

对于大部分病友来说,适当运动是最经济、最安全的降低血糖、减轻体重的方法。但如果遇到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新发生的脑梗死、心肌梗死、急性感染等情况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适量运动。

运动时间:宜选择在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不要空腹或在饭后立即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或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周3~5次。

运动方式:宜循序渐进,最好选择快步走(60~80米/分钟)、慢跑、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游泳等非竞技性并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时最大安全心率计算方法是:170-年龄。心率过快容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产生不良后果。运动量是否适宜的判定:微微出汗,稍感疲劳,休息10分钟后疲劳缓解,次日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运动的安全:穿宽松的衣服、鞋袜,带好水、糖果,急救卡(写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家人联系电话、就诊医院、发生意外时的抢救措施)。运动前充分活动各个关节.以免扭伤关节。运动后做好整理活动,及时擦干汗液,避免着凉。

2、控制饮食

(1)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包括谷类、薯类等。每日应食用4~6两(部分身材偏高、偏瘦,体力活动偏大的病友可以增加到7两)。

(2)肉蛋奶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包括猪肉、羊肉、鸡肉、鱼、虾、蛋、牛奶等。不选动物皮和内脏。每日1个鸡蛋,半斤奶、3两精瘦肉(或4两鱼、虾)。

(3)蔬菜是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包括各种带叶、茎的蔬菜,如白菜、菠菜,生菜、油菜、冬瓜、芹菜、莴苣等。每日不少于1斤。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胖好还是瘦好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2型糖尿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也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体质指数BMI大于28)或超重(BMI大于25)。2型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及恶化与脂肪代谢密切关联,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不少糖尿病患者的BMI都在25、26左右。所以,即使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而在2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岛素抵抗似乎没有那么明显。但这类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长,体内胰岛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体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变瘦,就是转成1型了,这是不对的。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自身免疫和遗传,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遗传背景下由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所以,二者并不会互相转化。

量身高腰围预测糖尿病

医生们通常都使用体质指数(BMI)评估健康风险。不过,对于评估糖尿病患病风险,腰围身高比可能是一种更精准的方法。

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对于预防其慢性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英国《糖尿病医学》杂志2月27日刊登中国与瑞典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腰围身高比(WtHR)是诊断2型糖尿病的最佳指标。

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腰围身高比(WtHR)四种指数中,哪一种指数预测中国未诊断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效果最理想?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齐秀英与来自天津市疾控中心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多位科学家,对 7567名20—79岁的参试者进行了研究。

血糖水平介于6.1—6.9毫摩尔/升之间且无糖尿病,即为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水平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但既无糖尿病病史也未使用降糖药物,即可初步确定为糖尿病患者。

参试者接受各项标准检测之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参试者的体重、身高、腰围、臀围等数据。研究人员利用逻辑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方法比较分析了相关数据。结果发现,所有参试者中,共有536人被界定为空腹血糖受损病例,690人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包括290人(占3.8%)为第一次被诊断出的糖尿病患者。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身高比大于等于0.5对确诊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预测参考价值,强于BMI(大于等于24)、腰围(男女分别大于等于85厘米和80厘米)、腰臀比(大于等于0.85)这三种参考指数。

四种指数中,腰围身高比大于等于0.5,在预测是否为2型糖尿病患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方面,预测价值最高,为最佳预测因子。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轻),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缺乏,人体就不容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明显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2型糖尿病患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二型糖尿病人食谱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大家在生活中看到周围的人不舒服的时候,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发的。那么大家一定不知道二型糖尿病了。这里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二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

二型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

2.环境因素

大家通过上面几段文字对二型糖尿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小编给大家说一下二型糖尿病的病因,除了遗传因素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糖尿病的病因都有哪些

现在糖尿病是我们所熟知的疾病之一,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对它不够了解或者说存在误解,单一的认为吃糖多会导致糖尿病,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呢,让我们听听科学的解释: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远离糖尿病的困扰;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通过锻炼身体来增加对糖尿病的抵抗力。

2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外科手术治愈糖尿病即糖尿病胃转流手术,是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推荐的治疗方法,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停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回归正常的饮食习惯,原有糖尿病并发症得到治愈。

胃转流手术最早是用在减肥手术中,西方人长期摄取高脂、高热量,体重不断上升,许多人为了追求美丽,使自己重获健康接受这种减肥手术,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医生们意外发现这种手术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从而发现了糖尿病胃转流手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福音。[3]

选择肥胖症并存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做胃转流手术是明确的手术适应症。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以选择胃转流手术治疗。术前检查中应明确,病人血清胰岛素和C肽值升高或在正常值,做胃转流手术才适合。如果这2项指标降低,常提示胰岛功能不全或衰竭,应属1型糖尿病的诊断或是2型糖尿病的晚期转变成为1型糖尿病了,这些情况是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禁忌症。

总体来讲,此种手术风险较小,费用不高,对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及早选择手术治疗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否则一旦并发症出现,后果将是严重的,也是难以治愈的。

经过糖尿病医学领域20多年的临床实践,胃转流手术已经发展为成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也是临床治愈2型糖尿病的唯一方法。

研究发现每天4杯红茶可有效预防糖尿病

研究发现每天4杯红茶可有效预防糖尿病

每天喝茶养生是中国人流传了几年的传统。据英国近日报道,每天至少喝4杯茶可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为了揭开喝茶与糖尿病之间的奥秘,杜塞尔多夫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科学家对欧洲人口展开了大规模的相关研究。

该研究涉及8个欧洲国家的26个研究中心,参试者包括12403名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数千名非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欧洲各国饮茶习惯从西班牙人的从不喝茶到英国人的4杯/天不等。结果发现,“喝茶降低糖尿病危险”在每天喝茶最多的人群中体现最明显。每天喝4杯红茶可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20%。然而,每天喝茶1—3杯似乎起不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新研究负责人表示,早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肥胖症是2型糖尿病的一大风险因素,但是饮茶等饮食习惯也会直接影响到糖尿病的发病率。赫德博士分析指出,喝茶之所以能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是因为喝茶能影响葡萄糖代谢,防止葡萄糖水平升高,同时还可以防止自由基破坏,保护β细胞。喝茶的这些好处与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不无关系。研究者表示。

得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与遗传、年龄、肥胖、生活习惯有关。遗传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一大因素,经常吃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缺乏运动和锻炼都可能引发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加,统计表明,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55岁之后才发病;肥胖同样会诱发2型糖尿病,脂肪大多堆积在腹部者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有2型糖尿病能做代谢或者减肥手术吗

可以!目前已经证明减肥手术能后改善或者完全缓解2型糖尿病。胃转流术、袖状胃切除术和十二指肠转位术均有证据证明这些手术方式能通过减肥和肠道激素的共同作用来改善或缓解糖尿病。有研究显示高于95%的患者在减肥手术后的改善,有8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术后得到2型糖尿病的完全缓解。甚至有研究发现即使是1型糖尿病在术后也有病情的改善。可调节胃束带术也可以改善或者缓解糖尿病,但是这种手术的仅通过减肥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作用。因此,对于接受可调节胃束带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改善或缓解的时间较长,疗效也较其他手术方式差。

2型糖尿病患者们可以喝酒吗

2型糖尿病患者是不能饮酒的。因为饮酒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下降,加重得糖尿病眼病的危险。

2型糖尿病不饮酒的原因——

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止饮酒,酒精对某些降糖药物有干扰作用,服药前后饮酒会削弱药效,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为了解饮酒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英国剑桥代谢科学研究院李持亭(音译)博士分析了1239名55—81岁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

各种酒的酒精单位——

不同酒的“酒精单位”不同:啤酒360毫升,干葡萄酒150毫升,白酒45毫升。此外,必须避免空腹,应选酒精浓度低、含糖量低的酒类。饮酒前后最好测一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血糖波动。

由于糖尿病患者饮酒造成的危害难以逆转,所以戒酒和限酒越早越好。尤其是血糖控制欠佳,合并肝胆疾病者,或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严禁饮酒。

2型糖尿病患者的春天来了!采用胃转流手术可以治愈2型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对于胃转流手术最大的遗憾是不是所以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能通过手术治疗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药物治疗

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体型是超重或肥胖。对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体重不仅仅对控制高血糖有利,而且对血脂和血压控制都有好处。由于磺脲类和胰岛素治疗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体重的增加,所以对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原则上不应再选择这些药物,以免引起体重的进一步增加,不利血糖的长期控制。

更重要的是,肥胖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患者比体重正常者更容易并发其它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因此,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应首先考虑选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华止)。

对于体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体重同样重要。由于糖尿病是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人体内脂肪、糖的代谢受到很大影响。而脂肪、糖代谢的异常会使脂肪堆积,形成超重,甚至肥胖,这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是及其不利的。因此体型正常的患者也应该积极控制体重,而二甲双胍(格华止)较其它降糖药在这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对于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格华止)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由于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转化吸收,有一定的增加体重的功效,因此体型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磺脲类药物或其它降糖药合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肥胖有可能造成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肥胖就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常见病因之一,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遗传因素占为主导地位。2型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分为哪几个类型

1、什么是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发生机制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被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出现血糖明显升高。其发病率很低,患病率约为2型糖尿病的十分之一。发病机制除了遗传和病毒感染有关外,还和自身免疫有关,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内常存在破坏胰岛的自身抗体,包括例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等该型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体型偏瘦,起病急常伴有三多一少症状,有酮症酸中毒倾向。患者常需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正常。 2、什么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引起糖尿病的遗传原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引起糖尿病的饮食原因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

多吃蓝莓可以预防糖尿病

1、蓝莓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在欧美,蓝莓花青素长时间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盲等并发症。美国研究成果称让糖尿病患者使用花青素类产品连续两个月后, 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尤其对眼病的治疗具有显着的效果。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自由基非常高, 会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疾病的危险。纽约水牛城大学的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自由基有密切关系,经常服用抗氧化剂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很低。 科学家对蓝莓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他们试图评估男性和女性的胰岛素敏感性与蓝莓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经

微量蛋白尿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糖尿病肾病可从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最终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并可导致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最早临床征象,蛋白尿则提示明显的糖尿病性肾病的存在。 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在5到10年内有20%到40%发展为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其肾脏功能的减退将是不可逆转的,患者将进行性发展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高血压会加速微量白蛋白尿和肾损伤的进展。 由于微量蛋白尿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并且不伴有任何可被患

​抑郁症和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痴呆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JAMA Psychiatr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抑郁症和2型糖尿病或许都和痴呆症的风险增加直接相关,而该风险在那些被诊断既是抑郁症又是糖尿病的患者中尤其高。糖尿病和严重抑郁在西方国家非常常见,大约有20%的糖尿病患者会患上抑郁症。 研究者Dimitry Davydow表示,我们对240万丹麦居民进行了相关研究,检测了抑郁症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时患两种病的患者相比未患病的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参与者年龄都在50岁及以上,其在2007年至2013

糖尿病可以分几种类型

1型糖尿病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在发病后不久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于临床,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正常

2型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一般,常见的2型糖尿病的饮食误区有: 1、饮食控制只要不吃糖就行:的确单糖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但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才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少量的单糖反而可以刺激胰岛分泌。 2、饭要少吃:饭就是糖,要少吃。从临床经验来看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一事实上要成比例。否则可能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酮症酸中毒。 3、水果不能吃: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是甜的,不敢吃。其实只要空腹血糖控制在7.8毫摩尔/升就可以食用,因为水果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但是食用水果也有一些注意点,比如要在

常吃蓝莓 不得糖尿病

1、蓝莓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在欧美,蓝莓花青素长时间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盲等并发症。美国Natural Health Science公司研究成果称让糖尿病患者使用花青素类产品连续两个月后, 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尤其对眼病的治疗具有显着的效果。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自由基非常高, 会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疾病的危险。纽约水牛城大学的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自由基有密切关系,经常服用抗氧化剂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很低。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对蓝莓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临

糖尿病会让更年期提前

糖尿病会让女性的绝经期提前。据美国健康医学网12月20日报道,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更年期提前的可能性会增加3倍,她们更年期来临的平均年龄为48.5岁,而非糖友更年期来临的平均年龄为50.1岁。这就意味着,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雌激素的天然供应比正常情况下耗尽得更早,从而增加了她们心脏病发作和罹患中风与骨骼疾病的风险。 研究团队询问了11个拉丁美洲国家的6000多名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女性的更年期、抑郁症和糖尿病的状况,并控制了体重、血压和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等因素。结果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