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国人其实不缺硒不能随便补

中国人其实不缺硒不能随便补

硒,取自希腊语Selence,意为“月亮女神”。它不仅名字优美,更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灵丹妙药”。硒能抗癌、防心血管病,这一观点已被老百姓普遍接受。然而,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微量元素营养研究室研究员夏弈明指出,我国大部分国民并不缺硒,并且硒日常需求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硒中毒。

硒的保健作用:抗氧化

硒是好东西,究竟好在哪儿?夏弈明指出,硒的保健作用目前能证实的只有一个,即抗氧化。但恰恰是这一点,使得硒能预防多种疾病甚至抵抗衰老。

因为过氧化物和自由基被认为是心血管病及各种癌症的根源。而人体的抗氧化作用,就是通过阻断和破坏这两类“捣乱分子”实现的。人体内抗氧化的化学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酶类的,如维生素C、E。一类是酶类的,主要有三种,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它能消除自由基,去掉超氧化物;第二种是过氧化物酶,作用是消除过氧化氢;还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即含硒的酶或化合物,能消除过氧化氢和脂质过氧化物。

夏弈明介绍,人体内已经确定有25种含硒的酶和化合物,主要功效都是抗氧化。“此外,硒能增加甲状腺对碘的摄取,提高脱碘酶的活性,有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克山病让人关注硒缺乏

过去,硒多被视为有毒元素。直到1957年,国外科学家才首次发现,硒既可防止大鼠的肝坏死,又可防治动物的白肌病(动物心肌发生的病变),还能促进动物生长。

“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东北的克山县,许多村民都因为一种‘怪病’而大量死亡,当地群众称之为‘攻心病’或‘吐黄水病’。由于该病以心肌病变为主,医学界将其命名为克山病。调查发现,这种病和白肌病有重叠之处,都可能存在缺硒的问题。适量补硒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这一结果在1980年美国第二届国际硒讨论会上公布后,一下子轰动世界。从此以后,硒被认为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夏弈明说。

而在我国湖北恩施地区,曾有一种因含硒过量导致的疾病——大骨节病。表现为患者关节增粗变形,肌肉萎缩,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但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饮食也更均衡,这两种疾病在我国基本绝迹。也就是说,中国人基本都不缺硒了,也很少存在硒过量的问题。

硒不能随便补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1998年修订的标准,不同人群每天硒的需求量分别为:1—3岁20微克,4—6岁40微克,7岁以上50微克。夏弈明认为,如今,即使在农村偏远地区,人们也基本能保证这个摄入量。

“摄入硒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自然膳食。人们可以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海产品,其中硒含量较多,吸收也较完全。二是适量补充些强化硒的保健品。我个人认为,只有老人需适量补硒,因他们食量小,吸收能力又有所下降,光靠日常饮食可能不够。而在补充时,可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复合维生素。每天吃一粒,就能均衡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且安全、经济。”夏弈明说。

此外,一些肿瘤患者在化疗后,体内产生的自由基较多,补充硒可减少化疗的副作用。夏弈明说:“以前做过临床试验,发现短期给患者额外补充1000微克硒,效果很不错。但这不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法,还需由医生决定。”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人硒的需求量一般在30—440微克,而超过440微克,就可能中毒,可见需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因此,不建议所有老百姓都补硒,尤其是那些标明含大量强化硒的保健品最好别吃。目前,国内外都有硒中毒的病例报告,其中毒症状表现为:皮疹(水疱)、头发干燥、指甲脱落、恶心呕吐、神经麻痹、偏瘫、抽搐、心肌病等。

补硒过量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吗

硒(selenium)是体内必须之微量元素。若硒摄取不足或摄取过量,均可能导致疾病产生。硒的盐类化合物则可以经由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而造成中毒。接触硒粉尘或熏烟后会迅速引起.烈的眼、鼻和咽喉刺激症状,并可能表现出金属熏烟热(metal fume fever)或引起化学性肺炎。

食入过量硒的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心律不整、溶血、肝脏坏死、肺部水肿、脑水肿等,严重者死亡。

慢性硒中毒的症状包括毛发、指甲易碎裂脱落、肠胃不适、秃头、皮肤红疹、倦怠、情绪不稳定、四肢无力发麻、肝脏损害等。实验室检查可由测定尿液及血液中硒的浓度来确定诊断。

硒中毒目前(截止2013年)无特殊解毒剂可供治疗,以支持性疗法为主。人体本身的硒总含量为15mg。男性体内的硒多集中在睾丸及前列腺输精管中,也就是说人体的硒需求量极低,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缺硒,随便乱补导致慢性硒中毒将无药可救。

硒存在于土壤中,而世界各地的土壤硒含量皆不相同,各地植物所含的硒浓度也因此不同。

硒中毒地区主要受非地带性的地质因素——岩石的影响,所以,其分布无地带性规律,而是呈散灶状分布。

在中国,湖北恩施、陕西紫阳为硒中毒的灶状病区,主要与高硒含煤地层有关。在调查恩施高硒环境及形成原因时发现,当地石煤硒含量高、储量丰、出露面大且呈灶状分布。湖北恩施被称为中国硒都,慢性硒中毒者本身数量大,再补硒就只有死路一条。

地方性硒中毒一般表现为慢性病程,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地方性硒中毒可分为两种类型:

1、盲目蹒跚症:这是由于人和动物摄食了含有中等量硒的食物和饲料而引起的,硒主要以有机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病人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

2、碱性病:这是由于人和动物摄食了含有蛋白质结合硒(可能是硒氨基酸)的谷物、蔬菜和植物,病人表现为头发脱落,甚至眉毛、胡须、阴毛等都会脱落;指甲变形、凹陷,最后脱落;还有皮疹、皮痒等症状。

职业性硒中毒的主要症状是:面色苍白,精神疲惫,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呼吸有大蒜气味。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或“碱性病”。

预防硒中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人和动物避免摄入富硒的食物和饲料,美国采取除去富硒牧草或更换草场的办法来预防。有些牲畜也有识别富硒牧草的能力,因有些富硒牧草会散发出一种蒜臭味。

另外,土壤中含硫多会抑制植物对硒的吸收,因此,有些国家采取在草场施用石膏或含硫肥料等措施,来降低植物含硒量。

陕西近年来采用换粮的办法,对预防人体硒中毒也收到良好的效果;维生素E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可预防硒中毒;蛋氨酸也可以防止硒中毒,但口粮中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E。

硒是一种化学元素,人体需要量极低,安全范围极为狭窄,没有医院的检测报告时,千万不可随便补硒。

硒的摄取情况

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缺硒地区。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从东北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占中国国土面积的72%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

中国二十二个省市的部分地区,约七亿人生活在低硒地区。大部分地区食物中硒含量在0.02mg/kg以下,东南沿海是中国富硒地区,也只有0.10mg/kg,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中国人群食物中尚达不到每天每人40微克以上的标准补硒水平,尤其是缺硒地区人群,更难从食物中达到补硒的目的。

中国科学家接连对中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中国是个缺硒的国家。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0.1 mg/kg 的县只有1/3,即中国2/3地区属缺硒地区。其中含量≤0.02 mg/kg 的占29%,为严重缺硒地区。

营养学专家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人体中血硒的含量标准值为0.10 mg/kg,低于此值就会发生缺硒症。而中国有29%地区人均含硒量在0.02mg/kg以下,定为极度缺硒地区,有43%的地区人体含硒值在0.03-0.04mg/kg之间,为缺硒地区,换而言之,中国有72%的地区共15个省区受到缺硒的威胁。联合国组织(FAO/WHO/IEA)制定了人体日常膳食供给量中应有400微克硒,而北京市民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为60微克。东北大部分地区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有10微克,是心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的高发区。

中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在50-250微克之间。中国2/3的人口严重缺硒,表现在硒摄入量严重不足。

中国居民普遍习惯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中国粮食主要种植地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均为低硒地区,其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从而造成全国性缺硒。

中国人的饮食误区 中国人哪里吃错了

从这三个数据能看出什么门道来呢?我国2014年公布了最新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轻体力男性和轻体力女性的每日能量需要分别为2150和1800千卡(体重为平均值的标准人)。假如按男女各半、体力活动均为轻体力活动来计算,那么平均的能量摄入应当是1975千卡。当然,考虑到国民当中还有一部分体力活动量比较大的农民、工人,平均2172千卡似乎并不过分。

但是,事实是无可辩驳的,肥胖程度的飞速上升,说明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国民处于能量过剩的状态。虽然他们摄入的膳食热量也许并不太多,但由于体力活动实在太少,基础代谢实在太低,即便吃得不算过分,也会逐渐积累体脂肪而造成肥胖。数据当中也说了,经常锻炼的成年国民只占18.7%。我估计这个数据是把广场舞之类也都算上了……

如果自己不注意增加体力活动量,出门开车,上楼电梯,购物上网,离开电脑就是手机,离开手机就是电视,这种生活不要说达到日本人推荐的每天1万步,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6千步,就连3千步也到不了。即便吃得不多,又怎么能不惹来肥肉上身呢?

再看看三大营养素的比例,每日80克脂肪,意味着脂肪在总能量供应中所占比例高达33%。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和亚洲各国营养界所推荐的30%上限。

膳食中的那么多脂肪是哪儿来的?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天然食物中的脂肪,以及食物中加入的烹调油脂或加工油脂。

很多天然食物含有不少脂肪,如花生、瓜子、芝麻酱、各种坚果、鱼类、肉类、蛋类、全脂奶等。烹调植物油几乎都是纯度高达99%以上的脂肪,无论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肥肉、鸡油、黄油中的脂肪也常常用作烹调油脂,它们的脂肪含量多在85%~95%之间。很多加工食品中添加了大量油脂,如饼干、点心、薯片、锅巴、萨其马、蛋酥卷、蛋糕、曲奇、冰淇淋等。很多主食制作需要大量油脂来帮忙,如各种酥点、油酥饼、千层饼、油条、炸糕、汤圆之类,更不要说各种煎炸菜肴和汪着油的菜肴。稍不小心,从三餐中吃到七八十克烹调油一点都不费劲,要控制在营养学家建议的25克之内非常难,很多人感觉几乎不可能做到,因为多数家庭炒一个菜就要30克油。

由于富含脂肪的食物口味好、体积小、热量高,这样的食物稍不小心就会吃过量,很难控制体重。而且,我国的国情是凡用餐必吃炒菜,而炒菜用的油越来越多,甚至主食里也要放油。和花生坚果之类的天然油脂来源相比,烹调油不含纤维,饱腹感低,营养价值也低,更不利预防肥胖。可以这么说,多吃烹调油之后,能量是够了,但烹调油只有让人长胖的力量,既没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D,也没有钾、钙、镁、铁、锌。所以,多吃炒菜油会让人在发胖的同时仍然缺乏多种营养素,身体缺乏活力。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当中,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提高,但是国民膳食中各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的摄入量不增反降,只有脂肪摄入量、烹调油摄入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步上升。这种上升的同时,超重肥胖率也在同步上升,而超重肥胖状态会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对于那些大腹便便的人来说,腰腹脂肪减不下来,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就降不下去。

每日把总脂肪量控制在60-70克为好,其中烹调油不超过30克。对于需要节食减肥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把总脂肪控制在60克以下,其中烹调油不超过25克,对控制病情会更为理想。

每日摄入301克的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摄入的55.1%。这个比例看似落在合理范围当中,但细看却问题多多。所谓碳水化合物,包括了各种糖和淀粉。它们的来源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对人体健康的效果是什么。其中精制糖(绵白糖、白砂糖、冰糖、红糖等)多吃不利于健康,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精白淀粉过多食用也不利于预防多种慢性病,却很少有人知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售大米白面越来越白,越来越细,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不断降低,血糖反应越来越高。研究发现白米饭摄入过多显著增加糖尿病风险,白馒头、白面包的血糖指数和绵白糖一般无二,都是88,然而很多居民以为只要不吃甜食就能血糖无忧。同时,由于体力活动严重不足,腰腹肥胖严重,致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控制能力低下,这就能解释为何我国居民糖尿病发病率在最近20年来呈现飞速上升的状况。

另一个误解,是大众以为白米饭白面条白馒头自古有之,不了解古人没有现代化粮食加工设备,主食精制程度很低,以杂粮、糙米、粗磨面粉为主的事实。古人所说“五谷为养”,绝非如今的白米饭白馒头为养。所谓谷物,包括了全小麦、各种颜色的糙米、小米、大黄米、高粱米、大麦、燕麦、玉米、荞麦等很多品种,而广义的五谷杂粮还包括了红小豆、绿豆、芸豆、干蚕豆、干豌豆、鹰嘴豆、小扁豆等很多富含淀粉的豆类食材,以及土豆、甘薯(包括白薯、红薯和紫薯)、山药、芋头等薯类食物。多数杂粮食材烹调后的餐后血糖反应都明显低于白米饭白馒头,而且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是精白大米的几倍到十几倍。

即便在30多年前,大米的出米率只是92%(92米),面粉的出粉率是85%或81%,只弃去少量的米糠麦麸;而现在的大米白面,只保留籽粒的75%甚至不到70%,把外层营养素含量最高的30%都作为糠麸弃除,维生素损失率高达70%以上。这些精白粮食做出来的食物质地细软,非常“顺口”,但是膳食纤维不足1%,有些产品甚至不到0.5%,很难帮助大肠菌群维持健康状态。

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虽然比2002年下降1.5克,但仍然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盐高出一倍还多。调查还发现,十年来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豆类和奶类消费量持续偏低。

大量的盐,加上很少的果蔬,很少的奶类和豆制品,这种膳食模式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的状态有密切关系,还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骨质疏松高发等情况密切相关。果蔬是膳食中钾元素的最主要来源,而奶类、大豆制品(黄豆、黑豆制作的豆浆、豆腐等)和绿叶蔬菜是膳食中钙镁元素的重要来源。钙元素不足的状况,不利于国民身高的增长,也不利于控制肥胖;高钠低钾的状况,则会使敏感人群的血压容易升高,长期高血压又使中风的危险上升。

在癌症当中,大部分也与不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相关,比如占癌症发病3-6位的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都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直接相关。多吃水果蔬菜可以降低胃癌和食道癌的发病风险,而多吃盐则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吃新鲜果蔬和杂粮豆类能减少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摄入过多的肉类、烧烤、高脂肪食物,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危险。

我国居民男性发病第一位的癌症是肺癌,女性则是乳腺癌。有研究表明,较多的深绿色和橙黄色蔬菜有利于降低肺癌的风险;还有研究发现,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与较低的肺癌危险相关。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和杂粮豆类有利预防肥胖的作用,而肥胖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有关系。

健康的饮食方式,并不是妖魔化任何一类天然食物,也不是把某些食物说成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要尽量摄取多样化的新鲜天然食物,而且各类食物之间的数量比例合理。吃不吃某些传说中的神奇保健食物并不重要,数量和比例的合理才是最重要的。

卫计委专家和我国营养学家提示,健康成年人每天的食物当中,应当保证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每天的主食中,若能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全谷、杂豆和薯类,对预防糖尿病和肠癌都非常有益。我国2007版膳食指南也忠告国民,每天的烹调油最好能限制在25克以内,盐6克以内,肉类50-75克,水产品75-100克。也就是说,一份鱼肉应当配合三份蔬菜,而烹调最好是少油少盐。当然,锻炼健身对防肥防病也很重要,每天要有半小时以上的体力活动。

只要真心重视身体健康,做到这几项忠告并不那么困难。但是,只要切实做到这些改变,就能让千千万万的人远离肥胖和慢性病困扰,让我们的民族提升健康活力。

硒元素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能够抗癌吗

1.缺硒容易得克山病。硒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人体许多生理活动,比如甲状腺激素的代谢、DNA的合成、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防止感染等,都需要硒蛋白的参与。在许多硒蛋白中,硒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其生理活性。

2.补硒防癌证据有限。近年来,补硒产品的流行则与“抗癌”有关。因为硒与DNA修复、细胞凋亡、内分泌、免疫系统以及抗氧化等与癌症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关,所以推测“补硒防癌”也算合理。而且,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合适的硒摄入与一些癌症的发生率呈现负相关,如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膀胱癌等。

不同研究机构的结果也并不一致。有一项1312位美国成年人参加的研究发现,每天服用200微克硒,前列腺癌的发生率降低了52%~65%。但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进行的一项包括35533位50岁以上男性参加的研究发现,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并没有发现补硒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在2003年和2009年进行的评估中,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都认为“补硒防癌”的相关研究证据非常有限,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

即便是我们多补充硒,也很难带来商家说的“健康功效”。研究发现,即使每天补充600微克硒,也只是血液中的硒含量升高了,但细胞中那些含硒蛋白的活性并没有相应增加。可以说,额外补充硒,虽然能进入血液,但血液可能进入不了细胞发挥作用。

的确发现补硒有一定的防癌抗氧化作用,但是需要控制在合理科学的剂量范围内,如果超过推荐剂量,长期服用,非但不能防癌反而可能致癌。

3.盲目补硒反伤身。硒虽好,但“是药三分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对硒中毒地区的调查数据证实,环境中水土、粮食、蔬菜中硒含量过高,长期食用硒超量食物,可能会发生中毒,如我国恩施地区的研究发现,高硒的摄入引起脱发、指甲变形、恶心、呕吐、烦躁、疲乏等症状,引起硒中毒。翟凤英强调,明确身体缺不缺乏硒元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详细的生化检测来确定,而硒元素的补充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盲目补硒,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补硒,建议到医院营养科进行咨询。

中国人最缺绿叶菜

“三日可无肉,日菜不可无”。尽管中国人自古就意识到了吃菜的重要性,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仍然表示:“其实,中国人吃菜也不够,其中最缺的就是绿叶菜!”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程义勇教授也说,美国人吃菜少与他们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有关,他们更偏爱吃高脂肪、高蛋白类的食物,蔬菜、水果吃得很少,导致美国人肥胖率过高、消化系统患病率及患癌率也大大超过中国。而且,与中国的几百个蔬菜品种相比,美国的蔬菜种类太少,常吃的只有几十种。

“虽然中国人吃的蔬菜比美国人多得多,但仍然不够。”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柳启沛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人每天应吃100—200克水果和400—500克蔬菜。”而2002年相关部门进行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每人每天吃的蔬菜类只有276克,水果类45克,远远低于所建议的标准。“特别是深色绿叶蔬菜,中国人吃的还不够,其中含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多种抗氧化成分,恰好是中国人最缺乏的。我们希望深色绿叶蔬菜最好能占到所食蔬菜数量的一半。”柳启沛教授说。程义勇教授则建议,尽可能多吃菠菜、小白菜、油麦菜等绿叶蔬菜,红辣椒、胡萝卜、番茄等红色蔬菜,以及土豆、南瓜、红薯等黄色蔬菜。

“在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和60岁以上老人吃菜不够。”程义勇教授认为,青少年偏食、挑食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耽误”了蔬菜、水果的摄入。老人很容易便秘,这跟蔬菜吃的不够有关。因此,柳启沛教授建议,在天然饮食上,每天最好能坚持吃500克左右蔬菜,最好包括5个不同的品种,其中一半为绿色蔬菜;100—200克水果,最好2种以上,儿童可取下限。

维生素B2不能随便补

我们认为,维生素B2即使缺乏,也往往不是单一的缺乏,还会伴随其他B族营养素的缺乏,单纯维生素B2缺乏的情况很少见。相反,有时不是因为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疾病或症状,而是各种疾病或症状造成维生素B2吸收利用障碍而致缺乏。比如,机体感染、各种消化道溃疡、出血等问题,往往会造成维生素B2的丢失甚至缺乏;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伴有维生素B2吸收利用减少。

人体生理过程极其复杂,需要多种营养素的支持,而且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不同,机体的需求量也不同。这些营养素在体内相互影响,或相互促进吸收,或相互抵抗,不可能单一反应。过度强调一种营养素对身体的生理功能,就像过度强调机体需要某一种食物一样错误。

我们通常说的上火,就是口角溃疡,是维生素B2缺乏的临床症状之一,但其他B族维生素如B6、烟酸的缺乏也可以导致口角炎,所以只补充维生素B2效果不明显。

维生素B2是水溶性维生素,虽然摄入过量会从尿液中排出,但并不能说过量服用维生素B2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过量摄入维生素B2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或利用,长期过量摄入肯定会对机体造成危害。中国营养学会关于维生素B2的推荐量为成年男性1.4mg/天,女性1.2mg/天,并非为无限量推荐。

缺硒的危害 缺硒的人易得癌

摄取硒越少,血液中硒含量越低,患癌率及死亡率就越高。硒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缺硒会增加萎缩性胃炎癌变机会。

三种矿物质能够达到不错长寿效果

硒:生命火种

“很少有人知道,人体硒水平是能否长寿的一种指示器。中国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地区,全国有72%的地区缺硒,安徽也位列缺硒省份。”专业人士告诉听众,美国亚利桑拿大学癌症中心流行病学家博士历时10年研究得出结论:硒可以在总体上降低40%的癌症(癌症食品)患者风险,尤其对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有最为明显的预防效果。国内有专家发现,长寿老人的血硒水平比正常人显著高,百岁老人的血硒水平比正常人高3倍。

硒为何有这样神奇的保健效果?专业人士教授介绍,这源于硒的抗氧自由基的作用。许多缺硒国家根据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提出每人每天补硒量的范围,我国为47~70微克,中老年(老年食品)人群比较可靠的是定时补充一些硒营养剂。

铬:保健新秀

“糖尿病(糖尿病食品)、冠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很少有人知道,名不见经传的铬与这两个疾病大有关系。”专业人士指出,铬虽然在人体中含量极少,但非常重要,因为,它在人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铬在人体内的含量会明显减少,这也是造成衰老的原因之一。

“补铬,可以预防中老年Π型糖尿病和防治冠心病。一般认为,成年人每日铬的摄入量是20~50微克,对老年及其营养不良者则可以适量多补充一点。”戴教授指出,啤酒酵母是铬最丰富的食品来源,而含铬的保健食品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食用。

钙(钙食品):终身必补

“大部分人都知道钙能预防骨质疏松,却并不知道它的保健作用。”专业人士细数了钙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它对控制高血压(血压食品)、对老年人心脏的保护、对预防中风、预防多种癌症、肾结石等有显著作用。同时,戴教授指出由于中国人膳食中钙的摄入量严重不足,而磷的摄入量又过多,导致钙更多的流失,所以中国人一定要关注钙的补充问题。

“人体每天流失约700毫克的钙。不论从食品还是从钙补充剂中获取,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每天摄入钙不超过2500毫克对所有人群的各个年龄段都是安全的。”戴教授提醒,钙少量多次的摄入比一次大量服用,其吸收效果更有效,在膳食中或膳食后即可服用、睡前服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

缺硒的危害 缺硒的人爱生病

硒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抵御感冒、心血管疾病、肠胃道疾病、肝病、癌症、等疾病的侵扰,为人体建立一道“病毒防火墙”。那么一旦缺硒,病毒病变基本没什么悬念。

相关推荐

中国误解了避孕药

避孕药低使用率与高流率 我国20—29岁的妇女中,流率约为62%。,而荷兰的流率为5.1%。。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2.3%和荷兰36%的避孕药使用率。 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流率和避孕药的使用率正相关。在15—45岁的女性中,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的避孕药使用率在20%—30%之间,流率都在千分之十几的水平;排名最后的日本流率高达84%。,其避孕药使用率比中国还低,只有1%。郑淑蓉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避孕失败的已婚妇女有56%使用避孕套,24%使用宫内节育器;而避孕失败的未婚妇女主要使

高有什么食物有哪些

元素是体必需的常量矿物质营养素,体本身的总含量为6-20mg。遍布各组织器官和体液,肾中浓度最高,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非常重要。男性体内的多集中在睾丸及前列腺、输精管中,会随精液一起排出体外。由于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的器官,机体所需的应该不断从饮食中得到足够量的浓度的平衡对许多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当乏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体免疫能力下降,威胁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与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

低钠盐和普通盐的区别 家用食用盐哪种好

可以根据自己的营养需求和口感偏好选择。 日常生活中一般能够获取碘的途径是较少的,这时可以适量食用加碘盐来预防和治疗由碘而引发的疾病,但如果住在沿海地区或者经常食用海产品的话,海产中的碘元素就够体吸收了,一般不需要再额外充。 国普遍,适当食用加盐可以调节体的平衡,不过的来源相比碘要丰富一些,体可以通过食用鱼类、虾类、韭菜、洋葱等食品来元素。

宝哪个牌子好

宝是新稀宝牌锌宝的简称,又被叫作新稀宝片、锌宝片,随着新稀宝牌锌宝片市场慢慢壮大,“锌宝”已经慢慢的脱离了“新稀宝”这个品牌,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模仿,不禁让消费者质疑:锌宝哪个牌子好? 锌宝原名“体黄金”,主要成份为蛋白锌,是新稀宝牌锌宝片(正宗锌宝)的简称,有些也称:新稀宝片,是山东新稀宝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高新开发区活力元素开发中心)自行研制的新一代高活性锌保健食品(非药物类 卫食健字1997第737号)。如下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锌宝 经验证,锌宝可很好地改善:儿童

的危害 容易老

体内氧化损伤是患病、衰老的重要原因,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0倍,能防止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过量生成和积累。抗衰老研究发现,血水平高低决定着的寿命。

类健康息息相关

类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生命的火种”和“心脏的守护神”。它能提高体免疫力,预防40多种疾病。会导致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病、癌症、婴幼儿猝死症等。据调查,我国有22个省份约7亿口处于和低环境中。 拥有“富之父”的谭见安研究员是国内最早从事资源分布及对体健康影响的专家之一,他表示,今后重点要研究从环境到体的过程、格局和影响,因地制宜制定标准,为科学奠定基础。日常生活中如何?专家介绍了以下几种方式: 无机:毒性较大,中毒剂量与体需要量非常接近,因而其使用

会引起哪些疾病

1、易得癌 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会增加萎缩性胃炎癌变机会。 在美国的地区,死于高血压、中风及其他心血管病有关的,比富地区高3倍。一些富地区的心脏病发病率比全美国的平均水平低67%,而在地区,心脏病发病率比全美国的平均发病率要高。 损伤心肌,保护心肌。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脂,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明显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血栓形成。 4、

的危害 体内毒素多

有“天然解毒剂”的美名,在体内可以与带正电荷的有害金属离子结合,把能铅、铝、汞、镉、铊等有害金属离子排出体外。

哪类群需要

心血管病患者要 是引发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定量可保护心肌细胞、防止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性能,调整心律失常,保护心脏的氧性损伤。还能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降血脂作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粘稠度,活化血液流动状态,减少血栓形成,促进栓塞后损伤的愈合,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国内医学界用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糖尿病患者要 是患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摄取充足的能保证胰脏的正常功能,防止胰岛β细胞破坏,具有与胰岛素相似的作用,

中国的肥胖标准

在近日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中国的肥胖标准有了重新定义:当体质指数(BMI)大于24时为超重,大于28时为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判断肥胖最常用的标准,即将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本次对中国肥胖的定义是在汇集了13个大型调查数据(覆盖了我国大陆21个省市和台湾的24万余群)以及4个前瞻性调查数据(随访时间长达4.7年?15年,共约6.2万)的基础上制定的。 研讨会上,专家们针对不同的体质指数、腰围切点与心血管病(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