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脑瘫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脑性瘫痪综合征常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孤独症: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2、先天性韧带松弛症: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是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有时误认为是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或惊厥。有时有家族史。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
3、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根据其特殊面容及异常体征一般诊断不难。但有些病例新生儿时期症状不明显,只表现活动减少,面部无表情,对周围无兴趣,肌张力明显低下,肌力减弱,有时可误认为是脑瘫肌张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减弱或难引出,这是与脑瘫明显的不同点,而且Moro反射减弱或引不出。确诊本病可查染色体。
4、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该病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5、GM1神经节苷脂病; GM1神经节苷脂病 本病分三型,I型(婴儿型)属全身性GMl沉积病,生后即有肌张力低下、吸吮无力,运动发育落后,晚期肌张力增高,呈去大脑强直状态,有时可能与脑瘫相混。但本病病情进展迅速,且有特殊外貌,表现为前额突出,鼻梁凹陷,耳位低,舌大,人中长,面部多毛,病儿发育迟缓,不能注视,有眼震,听觉过敏,惊吓反射明显。早期就出现严重惊厥,约 l~2个月病儿在视网膜黄斑部有樱桃红点。6个月后出现肝脾肿大,脊柱后弯,关节挛缩。晚期呈去大脑强直状态,对外界反应消失,多在2岁以内死亡。
GM1神经节苷脂病Ⅱ型只侵犯神经系统,可有运动发育落后,走路不稳,腱反射亢进,有时需与脑瘫鉴别。但本病在婴幼儿期起病,病前发育正常,此点与脑瘫的病程明显不同。本病常表现听觉过敏,惊吓反射增强,多有智力低下及惊厥,但本型无特殊容貌,肝脾不肿大,眼视网膜黄斑无樱桃红点。
6、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小儿脑性瘫痪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与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障碍相鉴别。
1.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有家族史,儿童期起病,进展缓慢,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 ),可有弓形足畸形。
2.复杂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情进展较快,可有上述双下肢锥体束征、视神经萎缩、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如Behr综合征。
3.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也称Louis-Barr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呈进行性病程,除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症状外,可有眼结膜毛细血管扩张、甲胎蛋白显著增高等特征性表现,免疫功能低下常并发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4.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头痛、呕吐及视盘水肿等颅压增高症,可有定位体征,CT/MRI可鉴别;脑炎后遗症有脑炎史,智力减退、易激惹、兴奋、躁动及痫性发作等。
5.婴儿肌营养不良、糖原贮积病等可有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伴舌体肥大、肝脾及心脏增大应考虑糖原贮积病。
小儿腹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杆菌痢疾 婴儿痢疾表现多不典型。常无脓血便,临床呈一般腹泻的表现,较难鉴别。应注意流行情况,常能问出接触史。排便前常哭闹,显示里急后重。仔细观察可见患儿大便频繁,但每次量不多,有时可见水样便粪质中混有脓血,镜下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而大肠杆菌肠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达20ml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见,但极少稠脓,偶有少数白细胞与红细胞,应培养鉴别。
2.婴儿出血性肠炎 起病与大肠杆菌肠炎无异,但治疗后腹泻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胀较重,高热、频繁呕吐,重者吐咖啡样物。大便早期呈水样,潜血试验阴性,以后出现典型的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脱水重,可早期出现休克。中毒症状重者可昏迷、惊厥。
3.“生理性腹泻” 渗出性体质小儿可生后不久即开始排黄绿色稀便,大便次数多,但不吐,食欲好,体重增加正常。到添加辅食后,大便自然恢复正常。
小儿癫痫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癔症
患儿性格内向,神志不丧失,瞳孔无变化,不出现咬伤、跌伤或大小便失禁,暗示治疗有效,脑电图检查无异常。
2.晕厥
多发于较大儿童,有家族史。晕厥常无先兆,少见咬伤和尿失禁,无明显后遗症,脑电图检查正常。有的患儿心电图检查异常,直立试验阳性。
3.屏气发作
多发6~18个月的小婴儿,青紫型屏气发作是因患儿发脾气、恐惧,大声哭闹后出现青紫、憋气;苍白型又称迷走血管型,由于愤怒及恐惧后表现苍白、无力,少数有肌肉抽动。两种类型均在数分钟后缓解。没有意识丧失。
4.抽动障碍
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意志可控制暂时不出现。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可鉴别。
面瘫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根据起病形式和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困难。本病应与中枢性面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后颅窝炎症、肿瘤所致的面神经麻痹等相鉴别。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一靠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
面神经的功能
人的面神经左右各一,它自脑干发出,到面部后分成五个大分支,分布于两侧整个面部,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正常状态时,面神经是受人的大脑支配,所以面部的运动是随意的,可控制的,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为什么有些人的面部肌肉会发生抽搐呢?
正常的面神经就象一条1毫米粗的电缆线,这一电缆线中有数万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外表有一层鞘膜(就像电线外表包着的一层绝缘胶布)包裹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一种生物电流)传出与传入各行其道,正常运行,履行着自己的功能,支配着面部肌肉的运动。邻近面神经根部周围常有几根小血管(常为小动脉)行走通过,一般不与神经接触。但若这些血管的某一根或几根走行异常,“爬”到了神经根上,由于动脉有一定的压力,这样就会对神经产生长期的压迫,更由于动脉搏动的长期摩擦,使包裹在神经纤维表面的鞘膜被磨破,这样,神经的传入与传出生物电流就会在破损处发生“串线短路”,使面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而出现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搐。起初压迫损伤轻微,病人症状也轻,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的延长,压迫损伤继续加重,症状就会越来越重。
小儿感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麻疹在发病的头1至2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呈感冒症状,伴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发红、怕光。第3天起先在口内粘膜上出现麻疹斑,其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皮肤,继之出现于头部、面部、躯干、四肢。随出疹增多,发热也加重。
(2)风疹在发病的头24小时,可有轻度上呼吸道感冒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1至2天后皮肤出现浅红色丘疹,先从面部开始出现,在发病1至2天内遍布全身,并在2至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迹。出疹时有耳后淋巴结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3)水痘起病时有微热,全身不适,2天后在躯干和头面部皮肤上出现红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尤以四肢比较多。丘疹出现1至2天后变成水疱,呈椭圆形,大小不等,疱内含透明液体,有痒感,5天左右泡疹干缩结痂,3周后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4)猩红热起病急,发热高,发热3天后,先在头部、胸上部皮肤上出现呈猩红色的皮疹,然后扩展蔓延至全身。皮疹针尖大小,密集排列,像鸡皮一样,也有的皮疹融合成片。伴随出疹时有咽痛、扁桃体红肿,口唇周围苍白,舌面呈杨梅状。
(5)百日咳发病时有感冒样的鼻塞、流涕、干咳、低热等,但咳嗽越来越重,呈阵发性和痉挛性咳嗽,咳得很费劲,面红耳赤,咳嗽终末出现似鸡叫的吸气回声,接着又出现一阵相同的 咳嗽,反复如此出现,一般持续2至6周。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本病简称“流脑”。起病时有发热、鼻塞及轻微咳嗽,很快转为寒颤高热,剧烈头痛,有喷射性呕吐,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甚至出现抽搐。多数人的皮肤上出现瘀点或瘀斑,婴幼儿出现前额膨出,头部强直等脑膜炎症状。
(7)其他还有一些疾病也以感冒症状开始,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因此,如果孩子有感冒表现,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密切注意观察,及时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淋巴结是人体的“防御屏障”,担负着阻挡细菌和病毒的作用,防止细菌扩散到全身。
小儿咳嗽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由于咳嗽是许多疾病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进行确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做胸部X线或CT、气道反应性测定、肺功能、心电图、纤维支气管镜及一些特殊检查以排除一些可以引起慢性、顽固性咳嗽的其它疾病。
许多疾病伴有咳嗽症状,需要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的疾病包括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RRTI)、儿童哮喘、胃食道返流诱发的咳嗽、后鼻孔滴漏综合症(PNDS)、支气管内膜结核等诱发的咳嗽等,这些疾病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在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时需要仔细排除这些疾病。
小儿感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与流感鉴别 流感有明显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等,可有衰竭状态,一般鼻、咽症状如鼻分泌物多和咳嗽等,则较全身中毒症状为轻。
2、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 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可误诊为原发性胃肠病。
3、与过敏性鼻炎鉴别 有些“感冒”患儿的全身症状不重,常打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水肿,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在鼻拭涂片检查时,如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助诊断。此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
4、从血象鉴别 发热较高。白细胞数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及患儿接触史,排除流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病等。白细胞持续性增高时,一般考虑细菌感染,但在病毒感染早期也可高达15×109L左右,但中性粒细胞则很少超过75%。白细胞特别高时,则须排除细菌性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百日咳等。急性咽炎伴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及肝脾肿大者,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患有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危害
一、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小儿脑瘫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和流涎,都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
二、智力、情绪及行为障碍
并发智能低下率最高,多动,自闭亦多,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智商测定困难。
三、牙及牙馈问题
小儿脑瘫容易患牙齿和齿龈疾病,而且治疗困难,一是由于实际上牙齿病多,另外因为小儿不易合作和异常运动,紧张等,很少接受齿科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牙齿疾病中多见的为龋齿,以及由于使用抗痉挛药而致的齿跟增生,牙服炎,齿列及咬合异常等。
四、感觉障碍
患有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危害?①知觉,认知障碍:小儿脑瘫患者在这方面的功能看起来很好,但已确认存在有两点识别,形的鉴别,空间知觉等知觉,认知障碍。
②听力障碍:小儿脑瘫患者伴有听力缺损并不罕见,据统计,5%为完全失聪,6%为部分听力丧失,听力障碍多见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这主要由核黄疽后遗症所致。
③眼和视力障碍小儿脑瘫患者有55%一60%在视觉上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一般在婴儿期出现,随年龄增长斜视逐渐消失,知果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有斜视,应该去医院诊治。
五、语言障碍
小儿脑瘫患者的语言障碍发病率为65%—95%,其中四肢瘫患儿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六、癫痫
有39%—50%的小儿脑瘫患者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不仅妨碍脑性瘫痪的疗育,并且反复的惊厥有增强脑损伤的危险。
小儿感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下面几种类似感冒的疾病,父母要更加注意:
(1)麻疹在发病的头1至2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呈感冒症状,伴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发红、怕光。第3天起先在口内粘膜上出现麻疹斑,其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皮肤,继之出现于头部、面部、躯干、四肢。随出疹增多,发热也加重。
(2)风疹在发病的头24小时,可有轻度上呼吸道感冒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1至2天后皮肤出现浅红色丘疹,先从面部开始出现,在发病1至2天内遍布全身,并在2至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迹。出疹时有耳后淋巴结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3)水痘起病时有微热,全身不适,2天后在躯干和头面部皮肤上出现红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尤以四肢比较多。丘疹出现1至2天后变成水疱,呈椭圆形,大小不等,疱内含透明液体,有痒感,5天左右泡疹干缩结痂,3周后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4)猩红热起病急,发热高,发热3天后,先在头部、胸上部皮肤上出现呈猩红色的皮疹,然后扩展蔓延至全身。皮疹针尖大小,密集排列,像鸡皮一样,也有的皮疹融合成片。伴随出疹时有咽痛、扁桃体红肿,口唇周围苍白,舌面呈杨梅状。
(5)百日咳发病时有感冒样的鼻塞、流涕、干咳、低热等,但咳嗽越来越重,呈阵发性和痉挛性咳嗽,咳得很费劲,面红耳赤,咳嗽终末出现似鸡叫的吸气回声,接着又出现一阵相同的 咳嗽,反复如此出现,一般持续2至6周。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本病简称“流脑”。起病时有发热、鼻塞及轻微咳嗽,很快转为寒颤高热,剧烈头痛,有喷射性呕吐,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甚至出现抽搐。多数人的皮肤上出现瘀点或瘀斑,婴幼儿出现前额膨出,头部强直等脑膜炎症状。
(7)其他还有一些疾病也以感冒症状开始,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因此,如果孩子有感冒表现,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密切注意观察,及时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淋巴结是人体的“防御屏障”,担负着阻挡细菌和病毒的作用,防止细菌扩散到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