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治疗痛经的药
有没有治疗痛经的药
1.原发痛经的月经周期几乎都是有排卵的;痛经大多发生在月经期的开始数小时,且在2到3天内疼痛消失。原发痛经的疼痛部位常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以上区域,呈阵发性胀痛或痉挛性痛。
2.病理性痛经在非月经期也有盆腔痛,而月经期加重,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顽固的原发性痛经可能发展为病理性痛经,那么合并不孕不育的发生率相当高。如果有反复盆腔炎症发作、进行性加重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放置宫腔节育器、不育等病史都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可发现一些导致痛经的病因,针对不同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那有没有治疗痛经中成药呢?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经血亏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因此导致痛经。鹿胎性温,对经血亏虚、运行不畅,宫冷畏寒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鹿胎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痛经首选的纯天然动物药。
鹿胎性味归经:温;甘、咸;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益肾壮阳,补虚生精。用于治虚损劳瘵,精血不足,妇女虚寒,崩漏带下。
用法:鹿胎目前常见的剂型有鹿胎膏、鹿胎胶囊、鹿胎素、鹿胎颗粒等。服用可按产品说明书单独服用或配合配伍其他中药。请遵医嘱。
痛经吃什么中药好
一般来说,未婚前的痛经会在婚后生育过后自然会消失,可不必治疗。个别情况除外。但是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者应当予以治疗。治疗痛经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还能通过食疗缓解痛经。药物治疗痛经最常见的就是吃止痛药和服用中药调理。痛经吃什么中药好?其实,治疗痛经的中药药方有很多,中医一般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的周期、量、色、质以及兼证、舌苔、脉象而辨别寒热虚实,从而对症用药。下面简单介绍不同体质人的中药治疗药方。
1、气滞血瘀者一般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各12克,枳壳、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参30克。
2、寒湿凝滞者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则为温经化瘀、散寒利湿,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苍术各9克,没药、赤芍、蒲黄、五灵脂、乌药、吴茱萸各12克,当归、茯苓各15克。
缓解女性痛经的简单泡脚偏方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用泡脚方缓解痛经
泡脚治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泡脚治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的表现是:在经期会有小腹疼痛的感觉,如果用手去按压小腹的话,会有轻微的疼痛,伴有月经量少且颜色淡的症状。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为主。
中医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的中医药材,要是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也可适量添加引经药。
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泡脚治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
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清水和50毫升的醋,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为小火再煮半个小时为宜,之后把煮好的药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水量要浸泡过脚踝为宜。
痛经药的副作用
长时间吃止痛药对女性月经有影响
因为这种生理上带来的长期折磨,导致很多妇女不等不选在经期吃药来缓解症状。虽然这种方法见效看似快,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是以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为代价的。如果长期食用副作用是非常大的。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危害、记忆力的小腿、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所以生理期不建议用药物调理,尤其是止疼药类的。
药物并没能完全解决痛经
很多人选择去吃药物来治疗痛经,是认为只是唯一缓解痛经的方法。其实不然。我们要明白有些疼痛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像是、子宫异位、盆腔疾病、子宫肌瘤等等妇科病引发的。单纯去吃痛经药对这些病症并不能有效果。如果你有长期痛经的问题,还是去相关医院将原因调查清楚比较好。
健康提示:吃痛经药看似是对缓解疼痛起作用,但是留下的健康隐患也是非常大的。想要告别疼痛还是尽量遵循医嘱比较好,这是对女性保健的负责任。
痛经可以泡泡脚
泡脚治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泡脚治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
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泡脚治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痛经药物有哪些
常见的痛经药有消痛灵和布洛芬,这两种止疼药就属于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以阻断炎症,减轻绞痛。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在来月经之前先服用一颗布洛芬,再按照包装上的服药指示继续服几天,让痛经消失。
痛经药还有避孕药于经期没有规律的女性,可以避孕药,这也是减轻痛经的方法。服用方法是:炔诺酮2.5~5毫克,经期第五天开始服用,一天一次,22天为一个疗程。有些朋友觉得西药副作用大不安全,那就可以用益母膏或延胡止痛片等中药治疗痛经,或者服用中药汤剂等。
中药的服用时间安排 病情特殊服药时间安排
1.以上服药时间安排是针对一般疾病而言,若病情特殊则应另当别论,如猝然卒中,误食毒物等,应不拘时间立即救治,病情严重者,亦有1日连用2剂以上者,如感冒发热等,总之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酌情施治。
2.治疗痛经药,一般宜在行经前5-7天开始服药,治疗疟疾的中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治疗感冒的解表药不拘时间,将煎取药液立即服下。
痛经一般用什么泡脚好呢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泡脚的注意事项水量不可太少
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泡桶注意卫生清洁
如泡脚桶不清洁彻底或者桶壁内没有进行抗菌处理,脚上细菌就容易残留在桶壁内,造成对脚部的反复感染,因此选择好的泡脚桶十分重要。
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
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吃完饭后,体内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泡脚。
女性经期别自己乱用中药泡脚
女性经期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药泡脚,不但不会起到舒缓的作用,还可能会加重痛经等症状。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痛经等经期健康问题的目的,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症用药。
最佳时长15-20分钟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泡脚时血液会流向下肢,脑部易供血不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闷、头晕,应暂时停止泡脚,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能力差,应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最佳水温在40℃-50℃
水温不能太高。泡脚的最佳水温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假如水温过高的话,脚上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对身体不利。
用热水泡脚可以缓解痛经吗?
泡脚能缓解痛经症状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
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其他泡脚方
醋泡脚
在温水中加入几匙白醋,就是醋泡了,用醋泡脚,可以滋润皮肤,还可消除疲劳,治疗睡眠障碍。
盐水泡脚
盐水泡脚方法很简单,在半盆热水中加入两大匙盐巴就行了。经常用盐水泡脚能杀菌消毒,防止脚气病,还可以使足部皮肤保持光滑清洁。
姜汁泡脚
姜汁泡脚就是在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生姜,有散寒的作用,对于缓解手脚冰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五大治疗痛经药物的利弊盘点
1、避孕药也有止痛作用
对于经期不准的女性,不妨试服避孕药。避孕药抑制排卵,随排卵而至的一连串生理效应也因此而受到抑制,结果是月经量减少,疼痛减轻。医生认为,服用避孕药其实是最有效的抑制痛经的方法之一。
2、外用栓剂止痛
在美国,据统计有85%以上的痛经女性均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其原因是药物吸收迅速而安全,既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系统的刺激,同时也减少了口服药物对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的破坏,是西方女性广泛接受的科学、方便的给药方式。
3、钙质充足也止痛
还有一个简单的预防方法是吸收充足的钙质。可以每天服用大约1200毫克的钙,相当于饮用四大杯牛奶。医学研究发现,身体中钙质充足有助于减轻经前综合征及痛经。
4、月经前吃止痛药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最有效的止痛法就是在痛经出现之前吃止痛药。医生建议,女性在月经前服一粒止痛药,然后根据包装上的服药指示连续服用几天,直至痛经完全消失,但不宜常吃。
5、中医药调理痛经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痛经的根本病理机制是“气血不通”,寒、湿、热阻滞致气血运行形成不通;气血虚弱,不能荣养经脉致气血运行不通。故中医治疗痛经紧紧围绕“通”字,通则不痛。市场上备受痛经女性推崇的纯中药制剂“痛经丸”,不含激素,无副作用,对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的治疗具有显着疗效
妇科专家建议,治疗痛经应优先选择那些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药物,从根本上对痛经加以治疗;尽量少用或不用麻醉性止痛药物,以避免人体产生抗药性及依赖性。同时,现代女性的工作节奏、生活节奏都比较快,选择药物时,还应考虑到用药量少、副作用小、吸收迅速、起效快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