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
如何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障碍主要有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为主的不良心理状态,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是专门为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的,及时的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治疗方法,以此来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帮助青少年患者以健康的身心姿态步入社会,以健康积极的生活姿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青少年心理咨询是专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它往往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高考心理减压、学生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辅导、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性格塑造;青少年神经症治疗(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抑郁症性神经症、口吃、考试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网络成瘾、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等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对于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咨询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协助教学部门或者家长对青少年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评分析,对不同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做出分析与诊断,制定辅导计划与方案。
痤疮对青少年都有哪些危害
痤疮的危害表现,痤疮这类的皮肤疾病是属于青少年高发的疾病,很多人患上痤疮后,由于面部难看,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痤疮的危害表现具体还有哪些吧。
1、痤疮的危害会使面部面目全非,可以达到毁容的严重程度。痤疮患者的精神状态十分压抑,容易发生心理障碍,严重的痤疮的危害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方面女青年比男青年尤为明显,痤疮的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心理障碍越重。剥脱性痤疮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女性就是心理障碍的最好佐证。心理障碍可以表现为9种,特别是花季少年,每天拿镜子照自己的脸,每天去注意痤疮的消长。严重的痤疮患者还可发生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这些都是属于痤疮的危害表现。
2、男性青年患重症痤疮,满脸笆痕,严重的痤疮的危害可破相、毁容,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上班无精打采,早出晚归,少言寡语,不爱理人,到了30余岁,既不找对象,也不肯结婚。最后痤疮患者不能控制自己,发生性格暴躁,大发雷霆,任意摔打东西,哭笑无常,直至发生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情绪行为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分离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强迫症,癔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选择性缄默等。
发育障碍
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言语、认知、运动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上述任一方面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发育障碍,孤独症,学习障碍,语音障碍,口吃等。
睡眠和进食障碍
儿童青少年易于出现睡眠及饮食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夜惊,梦魇,睡行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
个性发展问题
良好的个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如果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孩子容易形成个性发展的异常,如:自信心不足、自私、缺乏合作能力等。
其他心理障碍
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也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对患儿的社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征,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 ;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对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 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手淫对身体是有害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症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对手淫、性幻想等的严厉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 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手淫、遗精、性梦的错误认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
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 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哪些性心理障碍祸害青少年
哪些性心理障碍祸害青少年?性心理障是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的精神障碍。究竟,哪些性心理障碍祸害青少年?
哪些性心理障碍祸害青少年?
性心理人类性行为、恋爱、婚姻、异性交往等与两性有关的心理状态。性心理和性欲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青少年性心理处于摇摆不定的局面。因为青少年的心智和情欲都处于“含苞待放”状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让性心理健康发展,为以后的两性接触打下基础。若缺少这个缓解,青少年性心理可能会产生障碍甚至误入歧途。
通常情况,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会直接影响性心理发展。据调查得知,百名青少年中,受过正规性教育的只有8%,32%的青少年从一些科普读物中了解性知识,40%的青少年从不明确途径了解性,剩下20%的青少年对性一无所知。这种情况绝对是教育界的悲哀,也是极大的隐患。没有正确教导,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性心理障碍。
1、性取向倒错
性取向倒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性恋,虽然它不是病但绝对是性心理异常的表现。这种情况是由性指向障碍导致的,也就是在性欲方面和常人相异,出现“不合理”的取向和心态。
2、变态型性偏好
性偏好从字面理解是对性中某个元素有特殊兴趣。而变态型性偏好是性心理障碍的极端分子,此类人用非正常手段和方式谋求性满足,如穿着异性服饰,用非法手段获取异性衣物的“异装癖”;以暴露自己生殖器恐吓异性的“露阴癖”;用非法手段窥探异性日常生活和性活动的“偷窥癖”;甚至偏爱幼儿、儿童的“恋童癖”等等。这些都是在青少年时期性心理发育异常,或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性心理障碍。
3、强烈地变性癖
变性就是改变自然形态下已经获取的性身份,有些人对现有的性身份极其排斥,强烈地想要转换性别,这就是变性癖。这种心态的出现也是青少年时期,性心理得不到正确教导,致使自身在某种不和谐的环境中,产生对性身份的抵触和厌恶。从而引发心理上的障碍。
由此可见,性心理对青少年的发育,乃至成人后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年人必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青少年不合理的想法和行为,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性心理障碍有何表现?
1、露阴癖(exhibitionism)
主要表现是反复、强烈的,涉及在异性生人面前暴露本人性器官的性渴求和性想象,并付诸行动于行为,一般至少持续半年,绝大多数见于男性。以这种露阴行为缓解性欲的紧张感和取得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来源,患者对受害者没有进一步的性接触。这与强奸犯以露阴作为性挑逗的一种手段,进而实行强奸行为时有明显区别的。露阴的频率因人而异,可有明显差别,少的可数月或一年仅发生数次,多则可数日、数周一次,有的患者可累积发生数百次露阴行为。大多数发生于青年早期。
2、窥阴癖(voyeurism,scoptophilia)
是反复的、强烈性渴求和唤起想象涉及的是窥视异性裸体或性交行为,并付出行动,至少持续半年。见于男性。露阴癖,窥淫癖患者多数没有异性恋,但少数异性恋者,已娶妻生子,但以窥淫等偏离访视作为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的来源。
3、恋物癖(fetishism)
是指反复出现以某种非生命性物品或异性躯体某部分作为性满足的刺激物。抚摸、闻嗅这类接触性敏感区的物品,或在性交时患者本人或性对象持此类物品即能取得性满足。此类性渴求、性想象反复出现不少于半年才能诊断为恋物癖。此类物品称为眷恋物,他们都是带有特殊的性刺激意味的东西,一般都是男性患者,此类眷恋物如女人的乳罩、内裤、卫生带等,异性的头发、足趾、腿等可能归入其中。多数患者时异性恋者。
4、异性装扮癖(transvestism)
反复、强烈性渴求、性想象涉及异性装扮,并付出于行动,至少持续半年。绝大数是异性恋者。但一般女性穿着男性衣着者毫无例外都是女性同性恋者。后者以异性装扮吸引同性恋者为目的。而异性装扮癖患者是以此种行为模式以获得性满足。通常开始于5到14岁这一年龄阶段着异性装束并在此时往往还有手淫行为,并通过它加强性兴奋。大多数患者的性生活上没有困难,有的患者只表现为性欲低。少数患者穿着女装是为了获取舒畅感。
5、性窒息
是多伴发于异性装扮癖或性受虐癖,恋物癖,同性恋等的一种特殊类别。患者本人故意地应用致成大脑缺氧的方法以增强兴奋程度,一般是选择一个隐秘的地方如浴室、地下室、寝室以避开被人发现。少数被报道是用塑料袋、面具、绷带或吸入有害燃气等工具或方法。致死案都是由于不能自我解救时导致窒息死亡,死亡年龄多在12-17岁,大多数是未婚者。已经证实轻度缺氧早期阶段出现性欲亢进。
6、恋童癖(paedophilia)
以青春前期儿童作为性对象。把恋童癖分成两个亚型:一是假性神经症型,通常以异性恋者出现,对异性恋对象具有不愉快相互关系,患者具有强烈羞辱感、罪恶感;另外是稳定不变的类型,此类型对儿童的性施虐行为是出发于仇恨感情。有案例研究表明青年患者常是智能低下;中年患者多数在家庭关系存在矛盾,母亲在家庭中占优势地位;老年患者多食孤独的,性功能障碍患者。难以明确区别异性恋性恋童癖和乱伦,以及一般情况下也难以与强奸幼女案件加以区别。
7、性摩擦癖(frotteurism)
是反复、强烈的性渴求、性想象,涉及以男性外生殖器接触不认识的妇女臀部,并付诸行动,至少持续半年。
8、施虐受虐癖(sexual sadism)
性施虐癖是反复、强烈的性渴求、性想象,涉及性对象施加心理或躯体性伤害行为,已取得性兴奋,性满足,并把它付诸行动,至少持续半年时间。与之相反,性受虐癖(sexual masochism)是以承受此类伤害或痛苦以获得兴奋和性满足,两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并存。典型的性施虐者常常是怕羞的,被动的,存在对妇女有极端偏见的人和痛恨妇女的人。性施虐癖患者人格特征是“内向的、孤僻的、女性化的、缺乏男性气概、胆怯、羞耻心强、易发窘迫的人,难以相处常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产生暴力行为”性受虐癖患者多见于阳痿,有的是以性受虐加强性兴奋性的刺激物。性受虐也多见于女性,往往是癔症性人格障碍,这类患者有的是通过这种“象征”的行为方式,以克服或抵消本人性方面的罪恶感情。受虐的方式多见是针刺乳房、捆绑身体、勒颈部等。性施虐癖个别极端的案例是指色杀人狂和偷窃色情狂,后者指偷窃时伴有性兴奋,所偷窃物品可提供性暗示、兴趣味的物品,但并非眷恋物。
9、恋兽癖(zoophilia,bestiality)
是指与动物发生性行为以取得性满足。此型极其罕见。只有反复发生,一般最少在半年以上时间达到的这样严重程度,并作为为以满足性欲手段者,才能下恋兽癖的诊断。
10、恋尸癖(necrophilia,necrophism necromania)
是指以与异性尸体发生性行为已取得性满足。包括猥亵、奸尸和毁伤尸体,也包括残损尸体的恋尸-施虐癖。患者皆为男性,此类别极其罕见,少见于精神发育迟滞者,有的是精神病患者。
11、易性别癖(transexualism)
其主要特点是心理上对自身性别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持续存在改变本人性别解剖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欲望。绝大多数是男性,早年称男扮女装癖。通常开始于青年期,儿童期多于女孩子为伍,穿着异性衣着,但不产生性兴奋,具有女性化的言语强调、体态、举止表现。他们厌恶自己的性器官,要求进行阉割手术以转换性别。这种愿望一般都持续下来,有的企图自杀。女性易性别癖患者多数是同性恋者,它的病因还不确切了解。
12、同性恋(homosexuality)
是指同性的人具有性爱吸引并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它可伴或不伴有性行为,同时对异性的人毫无性爱倾向,也可仍有减弱的性爱倾向或正常的性行为。同性恋与异性恋两极之间可以看做一个连续的带谱,以同性恋爱倾向为主的人被诊断同性恋;对同性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同时对异性毫无性爱倾向的一类同性恋者,一般称做真性同性恋者。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可能在某一阶段具有两种性定向。
青少年为什么也会患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的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因为中老年人比其它年龄段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不过,近年来的临床病例显示,疑病症患者呈现出低龄的趋势,有的疑病症患者甚至是青少年。为什么青少年也会患疑病症,专家指出,这或许与这个群体的某些心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疑病症和其他心理障碍一样,发作不分年龄、时期,任何年龄都有患上疑病症的可能,并非某个年龄阶段的特例。青少年也不能幸免。所不同的是青少年疑病症,并不像老人疑病症是由于身体衰老,惧怕死亡等原因导致,而是有自己的病症特点。
青少年疑病症心理原因
1)逃避心理
不少青少年疑病症患者觉得“病了就可以不上学或承担某些社会责任”,因此宁愿自己“病”着。孩子遇到压力,无法面对,选择疑病症来逃避。
2)畏惧心理
某些青少年疑病症患者自身出现某些状况后很担心,产生畏惧心理,因此产生不断就医的举动。
3)脆弱心理
由于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无法经受点滴挫折压力。青少年心理比较脆弱,经受不了太大的打击,一出现不良情绪就认为自己患有“重病”。
4)孤独心理
家人疏于对孩子的关心,或许只着重物质生活的给予,而忽略精神层面的关注。某些青少年缺少父母的陪伴或是玩伴,要是“病”了就有人照顾了。
孩子也有压力,当无法承受种种压力,又找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就会想通过单纯依靠“生病”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逃避、畏惧心理,脆弱、孤独心理,正是导致孩子疑病症的诱因。
专家指出,要克服疑病症必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认识事物、对待事物的态度,让其充分发觉自身优点,教育孩子要积极面对失败、困难。另外,还需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其创造展现自己、挑战自己的机会,增加信心指数,孩子的兴奋点和兴趣点转移了,“病”也就好了。
青少年缘何迷恋网络
网上的内容很广泛,有聊天、游戏等,而孩子大多比较贪玩,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网络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加上学校、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有些孩子便到网上去寻求希奇、刺激的东西。网上的东西较新鲜,对孩子有诱惑力,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就很容易上网成瘾。网上的一些内容很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网上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有些网络游戏与赌博的性质差不多,这种游戏采取积分上层次的方式。玩者第一次在网上玩,打到一定的分数,如果再打一定的分数就可上一个层次,上了层次其功能和能力就会更高更强。有了这种不断上层次、能力不断增强的吸引,孩子很容易玩上瘾。
社会上对于网吧的宽容,使家长和学校对于孩子的管理越来越难。由于人们从网络上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所以不少孩子以上过网为荣,在网上看到新奇的内容,他们就可以在同学、同伴之间相互炫耀,这种虚荣心使许多未进过网吧的孩子纷纷踏进了网吧的大门。在孩子们眼里,上网吧是非常时尚的事,而且当前在舆论上对于“网虫”还是网开一面的,并没有批评的成分。所以,不少青少年虽然把钱“送”给了网吧,他们却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前卫的表现。
沉溺于网络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不少到网吧去的青少年心理极其矛盾,一方面他们的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由于受到上网的吸引,控制不住要去网吧;而另一方面,来自家长、学校及升学方面的压力又迫使他们不得不考虑放弃上网,这种心理不平衡会使孩子出现失眠、焦虑等现象。研究发现,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其人格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中,脱离了社会后,人际关系、朋友之间的交往都容易出现问题。长期上网,还会引起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行为控制障碍,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对,但控制不住;品行障碍,如说谎、逃学、偷窃等;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等。由于整天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中,参加学校、集体和同伴之间的集体活动减少或不再参加这类活动,还极容易导致孩子的社会退缩。
网络世界引导得好,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信息增加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可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整个社会都应重视起网吧对青少年的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使孩子把精力放到学习上,还可组织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一旦孩子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家长要及时带孩子看心理医生,由心理医生来帮孩子解除心理困惑、心理负担,帮他们纠正不良的习惯和行为,避免孩子出现过激行为。
孩子出新心理问题主要是哪些因素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脆弱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自身因素。这些因素的单独或综合作用,使青少年儿童出现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或障碍。
自身因素
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征,如:胆小、怯懦、敏感、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脆弱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自身因素。这些因素的单独或综合作用,使青少年儿童出现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或障碍。
家庭因素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对儿童的期望、父母的离异和再婚等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学校风气、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等均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相关。
生物学因素
该因素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其子女患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要大于父母正常的儿童;母孕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射线或患病等均有可能影响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使孩子易于出现某些精神方面的疾病;癫痫、脑炎等疾病也会影响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
社会和文化因素
社会经济情况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卫生设施,并影响着家庭育儿的手段。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渲染,也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