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沙眼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症状
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沙眼的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2、体征
(1)慢性沙眼: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虽减轻,但与皮下组织有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显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可显胶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壁。
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影响视力,并逐渐向瞳孔区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及发展为浅的小溃疡,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
(2)急性沙眼: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
在慢性病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出现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下沟处,呈水平白色条纹,以后逐渐呈网状,待活动性病变完全消退,病变结膜全部成为白色平滑的瘢痕。
沙眼的病程和预后,因感染轻重与是否反复感染有所不同。轻者或无反复感染者,数月可愈,结膜遗留薄瘢或无明显瘢痕。反复感染的重症病人,病程可缠绵数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种中,可由其他细菌感染和重复感染时则常呈急性发作。最后广泛结瘢不再具有传染性,但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常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终。检查时其特征如下:
(1)滤光增生:是结膜上皮下组织在弥漫性浸润的基础上,由局限的淋巴细胞聚集而成。初发时,上睑结膜出现散在细致的黄白色小点,不突出于结膜表面,夹杂在肥大的乳头之间,为沙眼早期诊断依据之一。
(2)乳头肥大:睑结膜面粗糙不平,呈现无数的线绒状小点,是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和上皮增殖而成。
(3)角膜血管翳:在结膜发生病变的同时,首先角膜上缘的半月形灰白区血管网充血,发生新生血管,伸入透明的角膜上皮与前弹力层之间,各新生血管之间伴有灰白色点状浸润,是角膜上皮对沙眼衣原体的一种组织反应,称为角膜血管翳。它是沙眼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随病情进展,血管翳成排向瞳孔区悬垂下来,形似垂帘,当上方血管翳向下越过瞳孔区时,角膜其他方向亦都长出血管翳向中央进行,布满整个角膜。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严重影响视力。
(4)血及血管模糊:由于血管扩张,结膜上皮下有弥漫性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使透明的结膜变得混浊肥厚,血管轮廓不清,呈一片模糊充血状。
(5)瘢痕形成:当沙眼进行数年甚至数十年,所有炎性病变如滤泡、乳头,将发生破溃或坏死,而逐渐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形成瘢痕,这标志着病变已进入退行期。
老年人患干眼症的三大病因
老年干眼症的原因如下:
(1)泪腺分泌减少。
其实,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的因素在里面的,然而对干眼症的发病因素就是由于分泌泪水的“工厂”——泪腺,日“产量”减少导致双眼干涩。泪腺位于上眼皮内的外上方,虽然它在16小时(睡眠时除外)仅分泌泪液0.5-0.75毫升,但已可确保眼球表面湿润。人到40岁左右,泪腺分泌功能开始下降,以后,泪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萎缩。60岁以后,1/5的老年人泪水分泌功能减退;80岁以后1/4的老年人则明显咸退。因此,伴随而来的就是老年人干眼症。泪腺退化萎缩,犹如人老了皮肤皱纹增多、出现白发等一样,属于生理现象。在医生指导下,老年妇女可口服雌激素,或乙烯雌酚;男性可选用睾丸素,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局部滴人工泪液或珍珠明目液或凝胶制剂,可减轻自觉症状。但不宜频繁使用消炎眼药水,因为大部分眼药水中有防腐剂,对南膜(俗称黑眼珠)可产生损防,有时反而加重老年干眼症的症状。适当增加口服维生素A、B2、C、E等药物,或多食富含有以上维生素的蔬菜或水果。
(2)眼部慢性炎症。
这是导致老年干眼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疾病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也会发生其它疾病的病变的,例如结膜炎、泪囊炎、睑结石、沙眼、眼外伤等。尤其是沙眼和眼化学伤,它们可引起睑结膜疤痕形成,由于疤痕组织将泪腺的排水管开口阻塞,泪水无法流出来,引起干眼症。这就需要从小预防沙眼传染,预防化学性眼外伤,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此外,对眼部其它慢性炎症也要及时对症处理,切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否则步入老年后,它就会“惩罚”你。
(3)斯耶格兰综合征。
这是女性老年干眼症的罪魁祸首之一。对这个类型的特征我们不是经常的见到,所以大家要特别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大多是以女性绝经期多见的。泪腺、唾液腺原发性萎缩为主的泪水分泌减少——干眼症,还伴有口腔干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两种症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可局部和全身中西医结合治疗,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
沙眼有哪些症状表现
沙眼多发于儿童,症状较轻者并无不适感,只是偶有轻痒、异物感;但沙眼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怕光、流泪、眼部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沙眼的症状 沙眼慢性期症状
沙眼慢性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结膜充血减轻,结膜污秽肥厚,乳头增生,滤泡中央变性坏死,结膜的病变逐渐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形成瘢痕,在角膜缘处出现小点状的浑浊,有血管从角膜上方侵入角膜缘内,呈垂帘状。
眼睛痒并非都是慢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病,可由急性结膜炎治疗不当演变而来,也可直接表现为慢性炎症过程(被某些毒力不强的细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眼痒、灼热、异物感、干涩、眼睑沉重、视疲劳等。生活中,不少人每当出现眼痒、眼红等不适时,总想到是“慢性结膜炎”。实际上,眼红、眼痒症状并非慢性结膜炎所独有,如果不加区分地全都按慢性结膜炎来治疗,肯定会出错。
◆干眼症与慢性结膜炎
相似症状:长时间眼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
慢性结膜炎的主要体征为眼分泌物增多和结膜充血。分泌物不多,为黏液性。晨起时,眼角有分泌物。白天,眼角可见白色泡沫状分泌物。结膜充血主要为睑结膜充血,炎症持续日久者,结膜可变厚,但无瘢痕及血管翳。
最常见也最容易被误诊为慢性结膜炎的疾病是干眼症。与慢性结膜炎一样,干眼症也有眼分泌物增多和结膜充血的表现。两者的鉴别需要由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专科检查结果(如泪膜破裂时间测定、泪液分泌功能测试等)来判断,不具备相应眼科专业知识的老百姓很难将两者区分开。在此提醒广大患者,如果有长时间眼分泌物增多和结膜充血症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患了慢性结膜炎,并自行用药,一定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
◆沙眼与慢性结膜炎
相似症状: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慢性期沙眼与慢性结膜炎在表现上有相似性,都表现为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慢性沙眼常有角膜血管翳,反复多次感染沙眼衣原体,会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
◆过敏性结膜炎与慢性结膜炎
相似症状:眼痒、红、肿。
眼睛奇痒难忍是大多数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共同感受,而慢性结膜炎也常有眼睛痒、红、肿的症状,两者非常容易混淆。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免疫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毛发等。治疗过敏性结膜炎首选抗过敏眼药,与慢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临床上,因眼痒去医院就诊,结果被误诊为慢性结膜炎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很多。尤其是常年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因长期得不到正确治疗,不适症状一直持续存在。
沙眼有什么症状 沙眼后期并发症状
眼睑内翻倒睫是沙眼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因瘢痕造成睑板收缩牵引,使眼睑发生倒睫内翻。
常见于下睑穹窿结膜,因结膜瘢痕所导致,是睑结膜与球结膜发生粘连,严重者可影响眼球运动。
因为沙眼可导致睑板肥厚,重量增加,沙眼病变侵犯上睑板肌,可导致其瘢痕纤维化而丧失收缩功能,形成上睑下垂。
沙眼病变破坏了杯状细胞和副泪腺,是结膜失去了湿润保护而逐渐变干,角膜和结膜失去光泽,角膜可出现灰白浑浊,造成视力的极度减退。
当沙眼病变侵犯泪道系统时,可使黏膜肿胀肥厚,最好可形成班恒,导致泪道堵塞和慢性泪囊炎。
沙眼角膜血管翳的末端发生小点状的侵润,可单发或者多发,融合在一起可形成新月形的溃疡。
干眼症传染人吗 哪些眼部疾病会传染
虽然干眼症不是传染性眼病,但我们有必要清楚常见的传染性眼病包括:
1.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2.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眼病)。
沙眼有什么症状
由于沙眼会传染,因此家长需要及时识别孩子得沙眼的症状,及早隔离治疗。由于沙眼多为急性发病,得了沙眼的孩子会觉得眼中有异物,同时会怕光线,容易流泪,还有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
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着,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沙眼有分轻度和重度两种情况。但沙眼刚开始病发时,轻度沙眼,患者仅有发痒、异物感及少量分泌物。重症沙眼特别是角膜受累或有其他并发症时,则出现畏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视力减退情况,常与角膜受累程度有关。
随着沙眼不断恶化,具体症状会体现为:首先孩子结膜充血、肥厚、正常透明性消失;乳头肥大,结膜面粗糙;滤泡增殖,角膜血管翳,即在角膜上缘出现新生血管向角膜内伸入,由上向下发展如垂帘状,严重时可侵犯全角膜;形成瘢痕,随着炎症吸收,结缔组织增生,睑结膜则完全被瘢痕所代替。
沙眼会让孩子感觉不适,沙眼恶化后也会带来许多并发症。沙眼的并发症有:急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和泪道阻塞、沙眼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后遗症有:倒睫及睑内翻,角膜混浊,睑球粘连等。
沙眼的症状
潜伏期5~14天,双眼患病,多发生于儿童或少期,轻的沙眼可以完全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刺痒,异物感和小量分泌物,重者因后遗症和并发症累及角膜,有怕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自觉视力减退。
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终,检查时其特征如下:
1,血及血管模糊:由于血管扩张,结膜上皮下有弥漫性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使透明的结膜变得混浊肥厚,血管轮廓不清,呈一片模糊充血状。
2,乳头肥大:睑结膜面粗糙不平,呈现无数的线绒状小点,是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和上皮增殖而成。
3,滤光增生:是结膜上皮下组织在弥漫性浸润的基础上,由局限的淋巴细胞聚集而成,初发时,上睑结膜出现散在细致的黄白色小点,不突出于结膜表面,夹杂在肥大的乳头之间,为沙眼早期诊断依据之一。
4,角膜血管翳:在结膜发生病变的同时,首先角膜上缘的半月形灰白区血管网充血,发生新生血管,伸入透明的角膜上皮与前弹力层之间,各新生血管之间伴有灰白色点状浸润,是角膜上皮对沙眼衣原体的一种组织反应,称为角膜血管翳,它是沙眼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随病情进展,血管翳成排向瞳孔区悬垂下来,形似垂帘,当上方血管翳向下越过瞳孔区时,角膜其他方向亦都长出血管翳向中央进行,布满整个角膜,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pannus crassus),严重影响视力。
5,瘢痕形成:当沙眼进行数年甚至数十年,所有炎性病变如滤泡,乳头,将发生破溃或坏死,而逐渐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形成瘢痕,这标志着病变已进入退行期。
别把结膜炎和干眼症搞混
结膜炎是一种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眼痒、灼热、异物感、干涩,眼睑沉重感,视疲劳等,尤其在夜间或近距离工作时,不适症状较明显。“慢性结膜炎”在老百姓中“知名度”较高,每当出现眼痒、眼红等不适时,许多人总是很自然地想到“慢性结膜炎”的诊断。实际上,眼红、眼痒症状并非慢性结膜炎所独有,如果不加以区分地全都按慢性结膜炎来治疗,肯定会出错。
要把慢性结膜炎和以下几种疾病区分开来:
△干眼症和慢性结膜炎
相似症状:
长时间眼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
慢性结膜炎可导致结膜少量充血、轻微发红,有异物感、烧灼感和少量分泌物。而干眼症症状较单纯,主要是干涩感。慢性结膜炎和干眼症表现上也有一些区别,当眼有分泌物时,通常是慢性结膜炎。除此之外,要确诊干眼症,可做相关检查,当发现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裂隙灯下泪液分泌量和渗透压改变,就可确诊为干眼症。高血压、抑郁症病人若有眼睛干涩的表现,通常也是干眼症,因为高血压、抗抑郁药物会使泪液发生改变,导致干眼症高发。
△沙眼和慢性结膜炎
相似症状:
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慢性期沙眼与慢性结膜炎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表现为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结膜污秽肥厚,有乳头及滤泡增生。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慢性沙眼常有角膜血管翳,反复多次感染沙眼衣原体,会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