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 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 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
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 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
有时 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 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 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 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结肠充气试验 也称Rovsing征,先以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另一手反复按压其上端、病人诉右下腹痛为阳性,只有阳性结果才有诊断价值。
7.腰大肌试验 病人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有助于盲肠后阑尾炎的诊断。
8.闭孔肌试验 仰卧位,右腿前屈90°,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有助于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
9.直肠指检 位于盆腔的阑尾炎症时腹部可无明显压痛,但在直肠右前壁处有触痛,如坏疽穿孔直肠周围积脓时,不仅触痛明显,而且直肠周围有饱满感。直肠指检尚有助于除外盆腔及子宫附件炎性病变。
10.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的区别 发病程度不同
慢性阑尾炎:主要是由于急性阑尾炎感染后,经保守治疗,后期有局部的反复发作疼痛不适。
慢性阑尾炎:症状较急性阑尾炎轻微一些。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一
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二
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三
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四
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任选其中1种,水煎;分3--4次服,每日—剂。
本方可用于急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吃什么药
慢性阑尾炎大多有急性阑尾炎发作抗炎治疗的经过,慢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的疼痛不适,慢性阑尾炎抗炎时,可以吃广谱的抗菌药物,像头孢类的抗菌药物,加用抗肠道厌氧菌感染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头孢菌素药物和抗肠道厌氧菌感染的药物,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慢性阑尾炎要不要手术
慢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右下腹疼痛不适或者隐痛,当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出现了化脓性感染的时候,慢性阑尾炎穿孔可以导致弥漫性的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可以引起脓毒血症,脓毒血症容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所以当慢性阑尾炎确诊了以后,需要尽早地手术治疗,手术的方案主要有传统的阑尾切除术,和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主要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热如何处理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最多见于6-12岁左右的儿童,1岁以下小儿发病很少见。小儿由于身体各脏器的发育尚不成熟,对致病菌的抵抗力较低,其他部位的感染很容易蔓延导致阑尾腔感染,加上年龄较小的儿童不能自己表达,发生腹痛等症状时只表现为哭闹、拒食等,很多家长不知所然。小儿急性阑尾炎病情通常较成人重,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体温的变化,不及时治疗容易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和阑尾穿孔,从而导致患儿死亡。那么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热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发热患儿该怎么处理呢?
小儿急性阑尾炎在发病初期患儿即可表现出低热,随着病情发展体温可很快升高至38℃~39℃,如果并发阑尾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则可出现持续高热、精神不振等症状。除发热外,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是急性腹痛,伴随恶心呕吐,持续6小时以上,初期仅见脐周及上腹部痛,以后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腹部查体可见局限性右下腹固定压痛。
临床上仅根据发热并不能明确的判断,只能作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且是本病判断预后,决定治疗方法的一个参考指标。
临床上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伴发热,除需采用对症降温处理外,主要应根据患儿病情,选择保守疗法或手术治疗,采用对因治疗后,发热会随病情好转而缓解。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是对化脓性、坏疽性、及蛔虫等引起的梗阻性阑尾炎,一经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而对卡他性阑尾炎开始可采用保守疗法。通常通过合理治疗,由阑尾炎引起的发热都能缓解。
常见的保守疗法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药首选抗生素,常用药有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高热时则可予泰诺、安痛定、来比林、apc等对症处理,退热降温。中药一般选用清热解毒之品,常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临床常用药有生大黄、丹皮、紫草、赤芍、公英、野菊花、紫地丁、败酱草、桃仁、炒山甲等。身热明显者,可加用羚羊角粉、生石膏、连翘、山栀等药。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伴发热的处理方法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小儿急性阑尾炎属于小儿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多较严重,临床处理时要果断、及时,以免延误孩子的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急性阑尾炎的基本护理方法
(一)阑尾炎的主要症状
急性阑尾炎主要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病时上腹或脐周围疼痛,若干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阑尾点固定压痛,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温在37.5~38C之间。但老人,小儿,孕妇,盲肠后位阑尾炎时体征可不典型。小儿阑尾壁薄,炎症容易扩散,故常发生阑尾坏疽或穿孔。老年人抗病能力差,反应较弱,症状体征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断。妊娠期的阑尾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此外,大网膜受子宫阻隔,难以使炎症局限,穿孔后容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以上四种病人宜手术治疗。
(二)家庭护理要虑
1.非手术疗法的护理非手术疗法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轻症化,脓性阑尾炎,及有局限化脓倾向的阑尾周围脓肿。
(1)病人取半坐位,禁食24~48小时,以减少肠蠕动,有利炎症局限。
(2)静脉或肌肉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中药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和通里攻下为主。
(3)注意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腹部体征的变化,每3~4小时测量一次。若短时间内体温升高至38.5℃以上,脉搏100次以上,腹痛加重,甚至出现里急后重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腹痛病人观察期间,禁止服止痛药物,以免掩盖腹部体征,影响观察。
(5)禁食期间可以输液,若医生允许可进米汤,鸡蛋羹,藕粉之类的流质饮食。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 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 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 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 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 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 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 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结肠充气试验 也称Rovsing征,先以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另一手反复按压其上端、病人诉右下腹痛为阳性,只有阳性结果才有诊断价值。
7.腰大肌试验 病人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有助于盲肠后阑尾炎的诊断。
8.闭孔肌试验 仰卧位,右腿前屈90°,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有助于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
9.直肠指检 位于盆腔的阑尾炎症时腹部可无明显压痛,但在直肠右前壁处有触痛,如坏疽穿孔直肠周围积脓时,不仅触痛明显,而且直肠周围有饱满感。直肠指检尚有助于除外盆腔及子宫附件炎性病变。
10.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阑尾炎
(1)阑尾管腔梗阻: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
(2)细菌入侵:
2.慢性阑尾炎 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症状和体征
(1)急性阑尾炎 主要有以下常见症状和体征。
1)腹痛: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多开始于中上腹和脐周,疼痛位置不固定,系阑尾管腔阻塞后扩张、收缩引起的内脏神经反射性痛所致;6~8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腹痛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
2)胃肠道症状:早期可有反射性恶心、呕吐,后因弥漫性腹膜炎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而使症状加重。部分病人可有便秘、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但多不严重。盆腔位阑尾炎或盆腔积脓时,可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
3)全身反应: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一般在38℃以下;随着炎症发展,阑尾发生化脓、坏疽、穿孔后体温明显升高,并出现口渴、出汗、脉搏增快等症状;若发生门静脉炎,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