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的起源来自古老的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

1、扒龙船

端午节扒龙船的习俗起源于纪念屈原,最早的龙船是为了寻找屈原,后面演变成为了每年一次的扒龙舟活动。

2、端午食粽

端午吃粽子,是中华民族在端午节所独有的饮食传统。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

“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3、挂艾草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食物之一,笼统来说,粽子主要有素粽和肉粽两大类,加以糯米用叶片包裹起来,清香扑鼻、美味可口,还有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雄黄酒是中药材,也是端午节传统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每年农历初一的时候就会将酿造好的雄黄酒放在室外晒太阳,一直晒到初五,等到中午的时候吃粽子、饮雄黄酒。

咸鸭蛋是端午节必吃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家里的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优质的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非常好吃。

端午节的时候,除了传统食物,还有时令生鲜,端午时分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食些黄鳝,帮助保健身体。

端午节为什么吃绿豆糕 端午节为什么吃鸭蛋

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月初五是众毒之首,所以,端午节有吃“五红”和“五黄”的传统饮食习俗,鸭蛋蛋心处理后是红的,所以属于“五红”之中,而且鸭蛋的蛋形和心脏类似,可以养护心脏,这就是端午节吃鸭蛋的由来了。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传统美食

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

有句老话说:喝雄黄酒能够驱魔辟邪。雄黄酒是由发酵的谷物和雄黄粉酿制而成。

古代,人们认为雄黄可以解所有的毒药,有效杀灭昆虫,驱魔辟邪。所以,端午节大家都会喝点雄黄酒。

端午节吃茶叶蛋是江西南昌的风俗。

人们把煮熟的茶叶蛋外壳染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的脖子上,人们相信这能给孩子带来好运。

吃黄鳝是中部武汉人的端午节风俗。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

煎堆是一种用面粉、大米以及增加甜味的东西制成的油炸圆饼。在中国东部的福建省,家家户户都在端午节这天吃煎堆。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门上挂的那个草叫什么

端午节挂在门上的草有两种,一种叫艾草、一种叫菖蒲。端午节门上挂艾草和菖蒲既能起到应节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驱蚊、净化空气的作用。

1、在艾草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这些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2、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

端午安康什么意思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时,除了吃粽子外,还有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风俗。

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船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同时,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风俗也延续至今,成为了过端午节时必须有的传统风俗了。

端午节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为什么吃绿豆糕

端午节吃绿豆糕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风俗,古代有上京赶考的传统,学子们祈求高中,而绿豆糕的“糕”字和高中的“高”都是发“gao”音,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是一个美好祝愿,端午的时候吃些绿豆糕便一代代传承下来了。

端午节是在每年五月初,五月是炎热夏天的开始,此时阳气大盛,人们会觉得身体燥热不安,情绪的波动也比较大,非常容易烦躁和忧伤,绿豆是性凉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养生功效,可以帮助人体消暑解毒、排忧解郁。

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端午节干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起源来自古老的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端午节的风俗:

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

1、扒龙船

端午节扒龙船的习俗起源于纪念屈原,最早的龙船是为了寻找屈原,后面演变成为了每年一次的扒龙舟活动。

2、端午食粽

端午吃粽子,是中华民族在端午节所独有的饮食传统。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

“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3、挂艾草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端午节的由来 挂艾叶菖蒲

挂艾叶、菖蒲是端午节重要的风俗之一,这两种绿叶植物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对周围小范围的蚊虫有所去除,还能清新空气,这个风俗有一定的防蚊虫作用,也有卫生节之称。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柚子 中秋节可以送咸鸭蛋吗

中秋节没有吃送咸鸡蛋的风俗,只有在端午节时才有吃送咸鸡蛋的风俗。

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所以端午节就送咸鸭蛋。

端午节各地风俗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相关推荐

八月十五能在娘家过吗

视当地风俗和实际情况决定。 在有些地区,强调团圆,会让媳妇在家过中秋节;而云南等地区则有端午节、中秋节等大节时回到娘家过的传统,现代人的思想都比较的开明,有些为了不分离会两家人坐在一起过中秋节,这样也是一种团圆、和美。

腊八粥甜的还是咸的 腊八粥为什么叫腊八粥

腊八节熬制的粥,简称为腊八粥。 腊八粥名字的来源和清明节时吃的清明团子、端午节吃的端午粽、重阳节吃的重阳糕是一样的,由节日名称和食物组合而成,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在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尤为盛行。

端午风俗有哪些

1、吃粽子 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 2、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虽然被韩国申遗,但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节日。 1,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2,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3,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赛龙舟

端午节中较为出名的风俗就是赛龙舟了,主要是当时楚国人因为屈原投江的事情感到难过,因此很多人不舍得伟人的离去,而划船去追,这也就是所谓的赛龙舟。

端午节各地风俗 端午节吃什么菜

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因此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胡萝卜营养丰富,经常吃胡萝卜有易身体健康,是夏季养生的首选食物,不仅能够预防癌症,抵抗氧化,还有美容、养颜、排毒、防晒的功效,是夏日必备的“防晒霜”。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能够协助肝脏排除体内毒素,减少肝脏中的脂肪。纤维素还能帮助清理结肠中的垃圾,并加速将其排出体外。 中医认为,苋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涂雄黄

在端午这天人们会在家里涂抹上雄黄,不仅能够对蚊虫有所清除,,还寓意着去除疾病,保平安,且不少老人会将少量的雄黄涂抹在家里小孩的身上,希望他健康平安。

端午节由来 今年端午节放假几天

3天。 按照我国以往的惯例和规定,端午节是要放假的,而且是放假3天时间的。习俗主要有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黄等。

端午节由来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食物之一,是在晋代流传至今的,主要是用绿叶包裹糯米、绿豆等食材制成的小吃,其有绿叶的清香,还有软糯的口感,被人们广泛喜爱,且粽子营养丰富,具有健脾、补气等功效。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节由来

1,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2,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3,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