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
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
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
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
炎性息肉主要表现原发疾病症状。
诊断主要靠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直肠息肉后应进一步检查全部大肠,因息肉经常是多发性的。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
了解该病的早期症状可以帮助您及早的发现该病,并及时的接受科学的治疗,以保证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肠息肉和肿瘤的区别
直肠息肉的症状:
最常见的有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直肠小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炎性息肉主要表现原发疾病症状。
诊断主要靠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直肠息肉后应进一步检查全部大肠,因息肉经常是多发性的。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
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
一、肛门疼痛及肛门失禁:直肠下段癌如浸润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严重的话可引起肛门失禁,脓血便经常流出,污染内裤;癌肿感染或转移,可引起腹股沟部淋巴结增大。
二、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常被患者所忽视或被误诊为痔疮而延误治疗,使病情加加重。便血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有时伴有血块,坏死组织,发生这些症状是由于癌肿增殖后血运引起障碍,组织坏死糜烂,溃破感染,溃疡形成的后果。
三、习惯改变:由于肿块及其产生之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不昼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最初这些假性腹泻现象多发生在清晨起床不久,称晨起腹泻,以后次数逐渐增多,甚至晚间不能入睡,改变了往日大便习惯。
四、肠道狭窄及梗阻现象:癌肿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乙结肠交界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大便形成变细,排便困难,便秘,腹部不适,气胀及疼痛等等。
直肠息肉和直肠肿瘤早期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遇到此类症状后一定要仔细检查对比后,方可下结论。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腹痛
腹痛是肠息肉早期症状中最典型的一个,一般疼痛出现在中腹部或者肚脐周围,但疼痛的程度和表现各异。可能表现隐痛、胀痛、绞痛、钝痛,大部分会呈现间歇性疼痛,在进食之后会慢慢缓解。由于腹痛的症状早期一般不会被重视,因此使之后治疗难度加大。所以,如果出现长期腹痛的现象,建议重视并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不应把肌肉、脂肪里的肌瘤引起粘膜表面隆起的也叫做息肉,避免误把肿瘤当作息肉。
1、大便出血
直肠息肉的出血是无痛性便血,一般出血量少,如果由于排便时挤压息肉而破损或息肉脱落,即有出血。有时也可出现便后滴血现象。
2、息肉脱出
直肠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位置较低时,由于重力关系的牵拉,使直肠黏膜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当排粪时牵拉及肠蠕动刺激,使息肉蒂基周围的肠黏膜松弛,特别是多发性息肉常伴直肠脱垂。
3、全身症状
直肠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大量排泄粘液者,直肠息肉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直肠长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对于上述的问题,其实一般的人是甚少会有什么了解的。直肠息肉是我们人体常见的一种直肠疾病,所谓直肠息肉其实就是指直肠里面吸附这直肠存在着好多肉质的,一般患上直肠息肉之后是需要治疗的,而如果了解到了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这对于直肠息肉的及早的发现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病因:此病可能是家族性、遗传性、炎性增生性、其他环境及饮食等相关因素共同引起。
早期症状
大肠息肉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
检查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所以,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描述,想必大家应该也就知道了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了。其实就像上面文章说到的那样,关于在直肠息肉的早期时候其实并没有多么明显的症状的,而最常见的症状一般就是腹胀、腹泻或者便秘等等了,不过知道了这些对于我们及时地发现直肠息肉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胃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胃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诊断
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通过x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被发现。胃息肉发生炎症时,则有胃炎样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息肉发生在贲门部时有吞咽阻挡感。发生在幽门管时,容易出现幽门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腹痛腹胀加重伴呕吐。息肉有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黑便和呕血。
大便变细小心肠癌
病理性原因:
1 痔疮
痔疮是一种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肛肠病了,其发病率很高,主要是直肠底部及肛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临床症状为便血、伴有血栓时会发生疼痛;尤其是内痔,痔核增大后,占据肛管腔道的空间,使通过此段的粪便受到压迫而变细。排便时粪便易擦损静脉团,引起便血,血液与粪便不相混,多数无粘液粘连。
2 直肠息肉
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炎症性息肉及淋巴性息肉等。肠息肉可引起便血、便秘及大便变形等症状,正常圆柱形的粪便在肠腔内遭到息肉挤压,形状变细或变扁,时而附有血痕。肠息肉不仅会导致大便不成形,还可能引起排便时间、次数的改变,出现腹泻和便秘反复交替的情况。
3 直肠癌
4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早期症状不明显。直肠癌患者大便常伴有血液和粘液,日常排便习惯发生改变,腹泻和便秘反复交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形状变细呈铅笔状,肛门及其周围常有刺激症状,常有便意、里急后重之感。直肠癌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短期内出现明显消瘦、贫血等。
非病理性原因:
1 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食物不耐受、进食过多、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等,都可引起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或呈细条状。
2 精神因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焦虑、精神长期过度紧张或抑郁症等不良情绪也都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或变细。
如何从症状分清直肠癌与直肠息肉
直肠癌发展到中晚期后已经有五大明显的症状了。当肿瘤长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便血等症状,腹部还会出现一些不适的感觉。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塞、不同程度的乏力、体重下降等恶液质症状也是中晚期症状之一。
有哪些是直肠癌的中晚期症状?
1、出现便血
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发现,但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时可以发现大量红细胞,也就是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多时可以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当癌肿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肿瘤组织坏死感染,可出现脓血、黏液血便。
2、不同程度的肠梗阻
当直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症状(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排便前腹痛、肠鸣,排便后症状减轻,大便可变细、带沟槽。
3、压迫相邻部位
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侵犯阴道时可出现直肠阴道瘘,阴道流出粪液;侵犯骶骨及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会阴部剧烈疼痛;当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胀痛;肿瘤还可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
4、恶液质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体重下降等恶液质症状。
5、出现不适感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有时出现腹泻。
直肠癌与直肠息肉的区别
由于直肠癌和直肠息肉常见症状都是便血,很容易会将两者混淆起来,为此延误了治疗。那么,直肠癌和直肠息肉有什么相似之处?如何区别直肠癌与直肠息肉呢?下面详细介绍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的区别。
1,直肠癌是恶性瘤,直肠息肉是良性瘤;
2,直肠癌对身体伤害较大,治疗预后较差,直肠息肉对身体伤害不大,治疗预后好;
3,直肠癌会出现转移扩散,对生命有一定的威胁,直肠息肉不会出现转移扩散,对生命不会有影响;
4,直肠癌一定要重视,需要长期治疗,直肠息肉基本可以不用管它.
直肠息肉是直肠粘膜凸向肠腔的良性隆起型病变 分为肿瘤型和非肿瘤性 前者为良性肿瘤 有恶变的可能 后者一般是炎症或者自身免疫所引起的 和遗传有关 只要不恶化 预后良好
直肠癌是发生于直肠粘膜的恶性肿瘤 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腺癌 腺鳞癌 未分化癌 腺癌最多见 又分为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 粘液腺癌 印戎细胞癌 后两者一般预后差 未分化癌预后差 常出现淋巴转移 直接浸润 晚期甚至血腥转移至肝肺等重要器官 做了根治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0%左右 早期患者术后预后较好 5年生存率可达到90%。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小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炎性息肉主要表现原发疾病症状。诊断主要靠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直肠息肉后应进一步检查全部大肠,因息肉经常是多发性的。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了解该病的早期症状可以帮助您及早的发现该病,并及时的接受科学的治疗,以保证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直肠息肉怎么确诊
很多疾病都是由良恶之分,中所周知,良性就是可以治疗或者说治疗难度比较小,而恶性是正正相反的,也就是治疗难度比较大的疾病。对于肛肠疾病直肠息肉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在诊断时一定要确定其直肠息肉的良恶性。
直肠息肉都有哪些症状?
专家表示,直肠息肉其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多数在体检时发现。若息肉较大,经常受到粪便摩擦,可使其粘膜糜烂,粪内有血液和粘液。常见症状为血色鲜红,血量不多,混有粘液,血多在粪便表面,若出血量大,或出血日久,可引起消瘦、贫血,息肉较大时,也可出现里急后重、便秘、肛门流出较多分泌物等症状,该病多可发生癌变,因此,在检查发现有该病时,一定要作病理组织活检,以明确其性质。
怎样判断直肠息肉的良恶性?
第一点
息肉增大或息肉较大的易恶变,息肉无明显增大的,则较少恶变。
第二点
脆性,在检查时,以窥器或器械触及时极易出血者,多为恶性息肉。反之则为良性。
第三点
基底,息肉基底大,头小者极易恶变。
第四点
外形,有分叶的息肉易恶变,光滑圆润的则少。
第五点
溃疡,息肉一般情况下无溃疡,当恶变时,即可形成溃疡,特别是带蒂的息肉一般不会引起溃疡,一旦发生溃疡,则表明其有恶性改变。
第六点
类型,有蒂的多是管状腺瘤,相对癌变率较低。
第七点
活动性,坚实牢固、无蒂的息肉易恶变;而带蒂具有活动性的则恶变相对较低。
温馨提示
直肠息肉的发病率会随着人们的年龄增加而增加,而且直肠息肉早期常常没有症状,这给直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直肠息肉应尽早治疗,以免发生癌变。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
直肠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其具体有4种类型,并且其症状表现也是不同的,在进行治疗之前,要分清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类型,这样对于治疗是非常好的,也是最为专业的治疗方式,否则不利于身体的健康,下面具体介绍如下:
1. 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 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尚不能肯定。
可以说,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不一样,同样的,其高发人群也不同,这样的情况下,其病因,以及症状表现都会有所区别,这也是疾病的难点,因此,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确保专业,否则疾病的反复复发等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直肠息肉会复发吗
现在高发的直肠癌,很大一部分是直肠息肉发生癌变所造成的。且息肉又多发生于40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直肠息肉虽不容易根治,但手术切除配合辅助治疗,可延缓息肉生长,关键是早检查、早发现。那么直肠息肉为什么反复发作呢?
直肠息肉可不是一‘切’了之,只要肠道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因此术后3~5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验血等检查,争取早期发现癌变。
复发的另一个因素与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长期久坐、很少运动,同样会诱发直肠息肉,埋下癌变隐患。切息肉前一定要经肠镜进行“活检”,进行癌变病理分析。
如果活检病理报告显示息肉已癌变,就不是单纯进行手术,而是要确定可能发生癌变的范围,除息肉外还要切除其他组织,同时术后要根据患者情况辅以化疗等。
而且在早期基本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时,说明息肉已长大,影响到其他组织,需到正规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