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口臭小偏方
中医治疗口臭小偏方
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则:消热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 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 ( 先煎 ) 。
3.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 滋阴清热通便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 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4.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膝酸软、口燥咽干。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另外,全身性疾病还可引起口臭的如鼻渊、肺痈、咳血、肺痨、消渴、关格 ( 尿毒症 ) 、积聚 ( 肝昏迷 ) 等都会出现不同的口臭。
生理性方面口臭则可由于喝酒、饥饿、吸烟、说话太多,精神紧张也会引起单纯性口臭,而最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因吃大蒜、韭菜等刺激性食物,洋葱、咖喱和酒精饮料在有些人也会经由血液循环到肺呼出难闻的 “ 气味 ” 。
治则:养阴滋肾
中医小偏方除口臭
抱在怀里散发淡淡奶香的宝宝,哪天突然小嘴飘出异常的口臭,你可能会特别紧张:难道宝宝哪里不舒服了吗?
的确,身体健康、口腔清洁的宝宝很少有口臭。口臭不代表某种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要消除口臭困扰,首先要找到原因所在。
口臭有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之分
宝宝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口臭。生理性口臭的主要原因是口腔卫生不好,如吃奶后不及时潄口,遗留在口腔内的乳汁发酵,产生臭味。
口腔干燥是另外一个原因。宝宝每天分泌将近1升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抗体和各种酶,能将细菌冲洗和杀掉。如果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干燥,自洁功能降低,也会发生口臭。
异常情况
排除以上正常情况的口臭,宝宝就该去看医生了。病理性口臭的原因更多,如龋齿、牙龈炎、牙结石、牙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扁桃体炎、咽炎、萎缩性鼻炎、化脓性副鼻窦炎等耳鼻喉科疾病;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等消化道疾病。
牢记对症下药的总原则
要治疗宝宝的口臭,首先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生理性口臭的消除方法
1.保持口腔清洁
会刷牙的宝宝应该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而且晚上刷牙更重要,这是一天中食物残渣储存最多的时候,而且睡觉时间长,唾液分泌少,发酵产酸更厉害。
此外,还要让宝宝养成三餐后及时漱口、吃过零食后(特别是糖果)及时漱口的好习惯。
2.给宝宝选好小牙刷
建议选用儿童保健牙刷。这种牙刷的特点是头小,毛软,有弹性,刷毛排列和整体设计科学合理。这种牙刷在口腔内转动灵活,能有效清洁牙齿的各个部位。
3.教会宝宝正确刷牙
教会宝宝如何刷牙很重要,如采用竖刷法时要顺着牙缝的方向,而不能拉锯似的横着刷,横刷不仅不能将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还会使牙齿出现“楔状缺损”,进而使牙本质暴露出来。
病理性口臭寻求医生的帮助
口臭是不是病理性的,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有龋齿、牙周炎、牙结石、副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医治疗口臭的偏方
中医治疗口臭的偏方
中医认为,口臭是由于脾胃消化不良,或肺与大肠积热所致。可能是由胃肠消化不良而又喜吃味甘肥腻之食物,大便秘结,劳心伤神,休息不足或慢性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疾病,例如慢性鼻炎、扁桃腺炎、咽喉炎、肺炎、胃炎、肠炎、肝炎、糖尿病或胰腺炎等引起的。
因此,治疗口臭应以清肺胃之热、润大肠之燥为原则。验方可用竹叶石膏汤:生石膏、芦根各30克,生地、金银花各12克,竹叶、麦冬、法夏、连翘、桔梗各9克,甘草3克,清水五碗半煎取一碗温服,服药期间少吃虾、蟹、笋、蛋、花生等易发物及其它肥腻、难消化食物。
如果胃肠燥热较厉害,腹部胀满,可用麻子仁丸加枇杷叶清肺汤饮:火麻仁30克,枇杷叶、桑白皮、黄柏、枳实、厚朴、白芍、北杏、知母、麦冬各9克,大黄(后下)6克,黄连、甘草各4.5克,清水六碗煎取一碗温服。便秘甚者,可酌加番泻叶4.5克,以加强通便作用。
如因慢性鼻炎或鼻窦炎而致口气腥臭者,可用:辛夷花、苍耳子、苏叶、枳实、厚朴、鱼腥草各9~12克,甘草、薄荷叶(后下)各4.5克,水煎内服。
饮食疗方中,用土银花、土茵陈、土牛膝各9克,紫苏叶4.5克,鸡蛋一只,冰糖少许,煲糖水食用,或咀嚼茶叶,对除口臭亦有一定作用。
如何消除蛀牙口臭 小偏方治疗口臭
1.将一小撮茶叶放入口中,细细咀嚼。
2.在水中滴入薄荷油或者茶树油漱口。
3.用小苏打水或者盐水清洗口腔。
4.喝柠檬水可令口腔保持湿润、清新口气。
5.菊花茶、桂花茶、茉莉薄荷茶、石榴茶都对口臭有好处。
6.酸奶能与引起口臭的硫化氢中和,坚持喝酸奶可以改善口臭。
7.将葵花子捣烂与蜂蜜调成丸,含在口中,可除口臭。
8.将淘米水烧开后用来漱口,能治疗口臭和口腔溃疡。
怎样治疗口臭 教你去除口臭小偏方
口臭影响自己的形象,也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尴尬,口臭主要是因为胃肠有火带来的口臭和口腔问题带来的口臭,去除方法分享给大家。
去除口臭首先,我们可以选择,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洗牙可以清除口腔里的顽固牙垢和细菌。很有效的帮我们清除口腔问题。
喝茶叶可以清除胃火还可以清理肠道,清除胃里和肠道中的残留物,也可以清理口腔,是很有效的清理口腔清理肠道的好方法,喝茶最好是饭后1小时以后,不可以多喝,也可以用茶叶,漱口也是很有效果的。
平时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清理肠道,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补充维生素,也是可以解决口腔问题的。
去除口臭可以选择吃口香糖,早中晚饭后通过咀嚼口香糖,可以清除口腔里味道,使口气清新。还可以去除牙垢简单有效。
清理口臭也可以选择饭后刷牙或者漱口,每次饭后刷牙可以清除口腔里的细菌清理牙齿上的污垢,改善口腔环境,达到清除口臭的目的。
也可以通过饮水的方法改善口腔环境,清理肠道,排毒养颜,通过每天多次饮水改善口腔环境清理细菌缓解口臭的好方法。
也可以通过食用,薄荷糖来清除口腔味道,还可以用专门的牙刷来清理舌苔上的细菌达到清理口腔的目的。
中医治疗口臭的方法
肝火旺盛病人 可见急躁易怒,口苦,目赤,舌边红等症状。可用少量白菊花、夏枯草、白芍煲水,酌加养阴之物如石斛,日常当茶饮。如嫌味苦,可调适量蜂蜜糖,减轻苦味。成药可选择丹栀逍遥丸或者龙胆泻肝丸口服。脾胃火盛病人 可见有口腔溃疡、多食易饥,舌红等症状。可用川连、麦冬、防风、石膏等合煎,每曰饮用,清胃泻火。成药可选择黄连清胃丸或牛黄清胃丸口服。肺火偏盛病人 可有咳嗽少痰,胸闷、舌红等表现。桑叶、桑白皮、沙参、黄芩等适量煎汤或泡茶饮用。成药可选择羚羊清肺丸口服。心火偏盛 心烦、舌尖红,口舌生疮、尿黄等症状。灯芯花、莲子芯、连翘等少量煎汤或泡茶饮用。成药可选择牛黄清心丸口服。阴虚火旺病人 有心烦口干、手脚心发热、腰酸软无力,舌暗红少苔等症状。玄参、生地、麦冬、黄柏等少量煎汤或泡茶饮用。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口服。
中医治疗口臭良方
茉莉花茶适量含于口中。
桂花3克沸水沏代茶频频内服。
藿香10克水煎取其药汁含漱口。
藿香15克,冰片5克,荷叶10克水煎取药汁每于饭后漱口。
藿香、佩兰各6克水煎取药汁含漱口。
葛根、藿香、白芷各12克,木香10克,公丁香6克水煎取其药汁含漱口。
丁香2克含口中。
桂枝适量研为细面,每取3克用沸水沏代茶服。
连翘6克研为细面用绿茶冲服。
莲心20克,藕30克同入锅中煮至烂后服食,每日一次,连用一周。
桑白皮、地骨皮、知母各10克,麦冬6克水煎内服,亦可漱口。
银耳30克煮烂后加入蜂蜜10毫升充分搅匀后内服。
大黄适量于锅中炒成炭与冰片共研为细面,每日晨起取适量药粉刷牙并用温开水漱口。
草豆蔻30克,细辛10克共研为细面。每日3次取药面1克含口中。
藕节10克,绿豆20克同煮熟后喝汤吃藕、绿豆。每日一次,连用一周。
白萝卜20克煮烂加入薄荷
中医治疗口臭
1、黄连胶囊:将黄连2粒,去掉胶囊衣,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2、黄芩片:黄芩片3粒,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3、金匮肾气丸:取本品1丸,研细,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分成两份,置于伤湿止痛膏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温肾益气,适用于口咸、口淡。
4、伤湿止痛膏: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匀,外敷肚脐或双足心涌泉穴,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
治疗食道癌的偏方有哪些
【中医治疗食道癌小偏方一】
罹患食道癌,而有咽下困难、呕吐等症状时,可取半夏18克、附子1.5—3克、栀子9克。
水煎取汁,分3次服。
【中医治疗食道癌小偏方二】
另外,上述方剂,再加上甘草、干姜,水煎取汁服用,效果更佳。
【中医治疗食道癌小偏方三】
有吞咽困难,并发喘咳症状时,除了可服用上两剂之外,也可以取茯苓18克、杏仁12克、桑白皮3克,水煎取汁服用。此方剂对于咽喉痛、喘咳、吞咽困难非常有效。
【中医治疗食道癌小偏方四】
板蓝根30克、猫眼草30克、人工牛黄6克、硇砂3克、威灵仙60克、制南星9克、制成浸膏干粉。
【用法】每日4次,每次服1.5克。
【处方五】硼砂60克、朦石45克、火硝30克、硇砂、梅冰片、上沉香各9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面,过一百目筛,密贮瓶内备用。
【用法】用时取约1克含化咽下,不可用开水送服,每30分钟含咽一次;直到肿消,痰涎吐尽,饮水得下时,即改为3小时服一次,再服3次即停止。注意不可多服常服。
【疗效】本方适应各种食道癌晚期,突然食管出现堵塞、滴水不能下咽时服用。
口苦口臭口干是怎么回事
严重的口苦、口干、口臭可能是一种病,治疗不能盲目相信偏方
民间流传有很多种快速缓解口臭的方法,比如盐水漱口,喝柠檬水、茶水、山楂水等,也有的患者采用口气清新剂压制臭气。但是,专家告诫我们,口臭的出现与很多因素有关。尤其对于严重的口臭,针对表明现象的治疗,治标不治本,有效不可以有效治疗口臭。
网上出售的一些除口臭的商品一般都是汤剂类、茶饮类、喷剂类和固体类,暂且不说这些商品是否有除口臭的功效,单单这种不见病人的就医方式就难以让人信服,不“望、闻、问、切”就款到发货的治病流程更不像医患关系而是利益链条下的商业行为!这种千人一方,万人同因的治疗理念不仅会让口臭患者浪费时间和金钱,更有可能拖延原发疾病的治疗时机,是对口臭患者不负责任的误导!
专业的方法才能有效治疗口臭,使其反复几率小
通过分析常规治疗口臭的方法是希望使广大患有口臭的朋友们知道辩证施治,对症治疗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要想有效治疗口臭,不能单纯相信一些偏方。因此,中医药治疗口臭是治疗口臭最好的方法。
中医治疗口臭的原理: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研制的系列中药方,经国内外有关专家多年临床研究证实:其生物萃取物组合科学合理,配方各种成分相互协同,能够产生超强的作用。该系列药品能从人体内脏及内分泌入手,深层调理、疏肝理气、调肠营胃、养阴凉血,使人体内分泌平衡,全面清除人体内聚积的毒素,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全方位的调节人体脏腑经络,调节内分泌、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快速清除口臭的目的。
中医治疗口臭的方法
中医上治疗口臭,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引发原因来治疗口臭的,中医认为很多的口臭不是因为口腔的原因,而是身体内部的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才伴随着引发的口臭,所以下面我们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治疗口臭的方法。
中药治疗:不仅仅要清除脏腑实火,更重要的是要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平衡口腔环境,肃清口腔细菌。清理为主,调补为辅,标本兼治,彻底肃清口腔有害细菌,均衡口腔小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口臭的发生。
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则:消热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
3、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滋阴清热通便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4、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治则:养阴滋肾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
中医治疗口臭还是非常有效的,大家平常也可以看到,市面上很多可以消除口臭的牙膏,都是含有中草药的成分的,所以对于那些有口臭的人群,不妨采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下,说不定会收获更好的效果。
治疗肛瘘的民间偏方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对治疗肛瘘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肛瘘患者可以用赤芍,丹皮,薏苡仁,通草,黄柏,枳壳,高槽,茯苓,银花等中药草进行治疗。患者可以把这些中药煎煮后通过内服进行治疗。这些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因此可以有效的缓解肛瘘患者肛门疼痛的症状。
药物治疗。肛门局部用药治疗,方法主要有坐浴,排便前温水坐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能减轻粪便对肛瘘的冲击。便后坐浴可洗净粪便残渣,减少异物刺激,减轻括约肌痉挛和肛门疼痛。外敷药物,采用中西药物配制消炎止痛软膏,直接涂于裂口处,能减轻疼痛和缓解括约肌痉挛,也可用止痛栓剂。
治疗肛瘘的小偏方:托里消毒散。此偏方的主要成分是党参,当归,银花,茯苓,皂角刺,白术,黄花,白术,穿山甲等。此偏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祛湿,扶正祛邪,能让肛瘘患者肛门疼痛,肛门湿热,便秘等症状得到缓解,对肛瘘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治疗肛瘘的小偏方:止痛如神汤。此偏方的主要成分包括银花,黄柏,枳壳,甘草,当归,通草,丹皮,薏苡仁,苍术,茯苓,赤芍等,有这些中药组成的偏方能起到活血止痛的效果。此偏方需要煎煮胡服用,一天一剂,坚持治疗能让肛瘘症状得到很好的治疗。
看完上面的介绍后,相信肛瘘患者都对治疗肛瘘的小偏方有哪些“这个问题了解的十分清除了。肛瘘需要患者朋友马上治疗,耽误肛瘘的治疗只会给肛瘘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文中介绍的治疗肛瘘的小偏方和文中的药物,肛瘘患者必须在医嘱下使用,避免使用不当,对肛瘘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