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艾灸哪里 头顶头痛:内关+太冲
头疼艾灸哪里 头顶头痛:内关+太冲
头顶头痛中医上叫厥阴头痛,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中医认为厥阴头痛由肝经引起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太冲是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穴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九大常见疾病侵袭白领一族
1、颈、肩部酸痛
症状:颈部僵直、两肩酸麻、精神萎靡不振。
原因:运动少、压力沉重令肌肉紧张,血气运行差,肌肉毛细血管形成淤血所致。
解决方法:①当你感到肌肉酸痛、紧张时,最好在每天睡觉前洗个澡,令患处温热。避免长时间采用同一姿势,不要让肩膀受凉,适当地舒缓压力,做适当的运动及肩部按摩
②艾灸肩颈酸痛,治疗很有效:肩井穴、大椎穴、合谷穴、后溪穴
2、腰痛
症状:除了疼痛外,腰部变沉、发胀、变硬,严重者起不了床。
原因:女性比男性易患腰痛病,是因为女性骨盆内器官比男性复杂、脊椎承受的负担过重,较易患腰痛。
解决方法:①若是轻微的腰痛,只要按摩或是伸展筋骨即可;若是严重腰痛,不可强力按揉,可用艾灸贴起到舒筋通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②艾灸袪除腰痛: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阳陵泉、委中
3、眼睛疲劳
症状:眼皮沉、刺痛、黄昏时看不清电脑荧光屏上的文字,情况严重者会有想呕吐的感觉。
原因:戴度数不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压力太重、电脑画面与办公室亮度差别太大。此外,眼睛干涩也是导致眼倦的主要原因,因为覆盖眼球表面的泪水分泌少,角膜易受损。
解决方法:①避免眼睛干涩,提捏眼眉使眼睛更清亮,眼眉处分布着睛明穴、攒竹、鱼腰、瞳子髎、丝竹空、阳白等各经的穴位, 此法可以很好地消除眼部疲劳,保健视力,预防近视眼老花眼;中午休息时可做一下眼部艾灸保健。②艾灸缓解眼睛疲劳:推荐穴位光明穴、阳白穴、目窗穴、阳溪穴、
4、手足麻痹
症状:手脚变得没有感觉或刺痛,在有空调的房间,情况更严重。
原因:肌肉紧张造成。
解决方法:①注意椅子和桌子的高度,把椅子的高度调至双手能自然地靠着桌子的高度,应避免手脚直接受风。
②艾灸手足麻痹: 若上肢麻木,可配加膈俞和合谷穴,灸疗顺序为气海→膈俞→合谷;如果是双侧上肢麻木,两个合谷穴都要选用;若单侧下肢麻木,可配加膈俞和陷谷穴,灸疗顺序为气海→膈俞→陷谷;双侧下肢麻木,两个陷谷穴都要选用。
5、头痛
症状:头常一跳一跳地痛,或好像有东西缠着头部,绞着痛,并伴有眩晕现象。
原因:工作中用眼过度,长时间专注屏幕、睡眠不足、压力太重等都是导致头痛的直接原因。此外,姿势不正确、工作节奏紧张和睡眠太多亦可能引发头痛。
解决方法:放松心情和身体,间或闭上眼睛或到室外做些简易舒展运动。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流通,或者离开办公桌,戴上耳机听音乐。头痛时不要乱吃止痛片,那只会令人对痛的感觉变得迟钝、损伤脑部神经,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艾灸头痛:前额疼痛:合谷+阴陵泉;偏头痛:外关+足临泣;后脑头痛:后溪+束骨;头顶头痛:内关+太冲;
6、溃疡
症状:胃溃疡——容易疲劳、胸口疼痛、吐血、大便出血。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胃痛、想吐。
原因:压力重,食无定时定量。
解决方法:①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定时定量进食,积多食用粥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②艾灸胃溃疡:中脘、足三里、胃俞。
7、慢性胃炎
症状:没有食欲、反胃、进食前后觉得胃下沉。
原因:压力沉重、睡眠不足、暴饮暴食。
解决方法:①注意加强预防:1)慢慢咀嚼食物;2)不偏食,吸取均衡营养;3)减缓压力;4)避免精神紧张;5)戒烟戒酒。
② 胃俞穴、中脘穴、天枢穴;辅穴:下脘穴、脾俞穴、足三里穴、梁门穴
8、便秘
症状:若2~3天没有大便,但没有感到不适,这并非便秘;若只有一天没有大便,却感到不适,这就是便秘。
原因:女性较男性易便秘。便秘会导致皮肤粗糙、心情烦躁,还容易患上痔疮,因此要迅速解决。年轻女性患上此病,只要改变生活习惯就可以。
解决及预防方法:①日常注意1)多吃蔬菜,吸收食物纤维;2)跳绳可锻炼腹肌,帮助排便;3)每天清晨喝一杯清水或淡盐水,有助胃肠代谢,吃完早餐后要养成上洗手间的习惯,并注意生活的规律性。② 艾灸便秘:天枢、大肠俞、支沟、足三里、上巨虚
9、皮肤过敏
症状:长期处于电脑屏幕前,皮肤会出现弹性不足、干燥、容易衰老、出现皱纹等情况。
原因:电脑所发出的电磁波,对皮肤辐射比较,特别是脸部。
解决方法:①常喝绿茶,勤洗脸;在电脑桌下摆放一盆植物或水,可以吸收电脑所发出的电磁波。
② 艾灸皮肤过敏:血海穴、曲池穴、肺俞穴
常见的经络养生法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艾灸法
灸疗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根据艾灸的操作方法不同,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而间接灸又可分为隔物灸和悬灸。从效果来说,直接灸效果最好,较之扎针(针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直接接触皮肤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进。首先就是隔上一层东西的艾灸,如隔上生姜片的隔姜灸。但由于这种灸法还是有痛苦,之后就干脆将艾条悬空,离开皮肤一定距离施灸。这就是现在的悬灸。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头疼艾灸哪里最有效 头疼辩证分型艾灸
风寒头疼:症见头疼连项或有紧束感,遇热痛减,恶风寒,常喜裹头带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风热头疼:症见头疼而昏胀,甚则如裂,遇热加重,恶风发热,面目红赤,口渴欲饮,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风湿头疼:症见头疼昏沉,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阴雨加剧,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风寒头疼加灸风池,风门穴;风热头疼加灸曲池,外关,大椎穴;风湿头疼加灸风府,足三里穴。
肝阳头疼:症见头掣疼而眩,多偏于一侧,烦躁易怒,面部或有烘热,或兼胁痛,口苦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或弦数。
肾虚头疼:症见头空疼兼眩晕,腰膝酸软,耳鸣,或遗精,女子或有带下,舌质红,苔薄或剥,脉象沉细或弦细无力。
气虚头疼:症见头疼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则重,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而无力。
血虚头疼:症见头隐疼而晕,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舌苔薄,脉象沉细。
痰浊头疼:症见头疼昏蒙而重,或眩而欲呕,胸闷脘痞,纳呆,或呕哕痰涎,舌苔白腻,脉象滑或弦滑。
瘀血头疼:症见头疼经久不愈,疼有定处,多有刺痛感,常伴随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象细涩或沉涩。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肝阳头疼加灸太冲,阳辅,太溪;肾虚头疼加灸太溪,肾俞;气虚头疼加灸气海,足三里,脾俞;血虚头痛加灸三阴交,血海,膈俞;痰浊头疼加灸中脘,丰隆,足三里;瘀血头疼加灸行间,血海,三阴交。
偏头痛针灸什么穴位
1、悬颅治疗偏头痛
灸。艾条灸5~10分钟。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配伍:悬颅配风池、外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悬颅配丝竹空、太阳、风池,有疏风明目的作用,主治目外眦痛。悬颅配人中,有通经消肿的作用,主治面肿。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热病头痛,身重,悬颅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眦赤,身热齿痛,面肤赤痛。《类经图翼》:主治头痛齿痛,偏头痛引目,热病汗不出。
2、阳辅治疗偏头痛
膜→胫骨后肌。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特异性: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功效与作用:清热散风,疏通经络。阳辅穴有疏肝调气、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病症:阳辅穴主治头、胸胁及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如偏头痛、口苦、腋肿、瘰疬、胸胁痛、腰痛、膝关节酸痛、足冷、下肢痿痹等。
3、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位置大体与耳垂齐平。风池穴是胆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对于风邪导致的头痛,自古以来都有奇效,经过多年总结,我们知道它,丰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对同眩、肩膀酸痛、头痛等有特效。
4、风府穴治疗偏头痛
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主要治疗头痛、眩晕、颈痛等头顶病症以及巾风、癫狂、痴呆、咽喉肿痛、失音等症。
5、太冲治疗偏头痛
太冲属于肝经,主治肝经风热病症,如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等。这几个穴位一起用,每天都在临睡前按上三分钟,对于风湿性头痛的治疗特别有效。
艾灸对不孕有用吗
艾灸对不孕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不孕症主要是由于是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导致冲任胞宫阻滞,两精不能相合所致,通过艾灸疗法能达到扶正祛邪,补气养血,调理身体阴阳平衡,补肾益精之功,有效改善不孕症。
不孕症艾灸常用穴位
艾灸取穴:气户,子宫,关元,命门,三阴交,中极,合谷,太冲
艾灸方义:阴交乃任脉,肾脉,冲任会聚之处,可调补冲任;气户,子宫为种子验穴;命门与关元,取其补肾精,助气化之功效。中极理冲任,调胞脉,通经化瘀浊,合谷配三阴交理气血,调月经;合谷,太冲配合开四关,调肝胃二经。
不孕症艾灸辩证疗法
肾虚型
主证:久婚不育,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偏阳虚者,兼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面色晦暗,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则:温肾补阳益精;偏阴虚者,兼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养血填精。
施灸取穴:主穴:肾俞,大赫,关元;肾阳虚加灸命门,气海;肾阴虚加太溪,三阴交;头晕,耳鸣加百会,然谷;腰膝酸软加腰眼,阴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肝郁型
主证:不孕,精神抑郁,月经后期量少,或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前乳房胀痛,胁肋撑胀,疼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气海,气穴,肝俞,三阴交,太冲,阳陵泉。胸胁胀痛加灸内关,膻中;腹胀加天枢。
施灸方法: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痰湿型
主证:形体肥胖,不孕,进行后期,量少或经闭,带多粘稠, 面色㿠白,头晕心悸,胸闷,纳呆,泛恶,便溏,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足三里,丰隆,四满,中极,气冲,中髎。经行涩滞加地机。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头疼艾灸哪里最有效
艾灸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镇痛,清热开窍,升阳举陷之功,对头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头疼有外感头疼和内伤头疼之分,而外感头疼有风寒头疼,风热头疼和风湿头疼之分,内伤头疼则有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以及瘀血头疼之分,因此艾灸治疗时应分型施灸。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取穴
多以厥阴经和太阴经腧穴为主。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艾灸处方:百会,太阴,头维,上星,列缺,合谷,阿是穴。
取穴方义:百会,太阴,头维,上星诸穴标本兼顾,皆能调和经气,疏通络脉;列缺,合谷皆治头面五官之疾,镇痛效穴;阿是穴调和局部气血,以痛处为穴,故上穴配伍,共奏通经活血止痛之功,通治一切头痛。
辩证分型艾灸
外感头疼艾灸
风寒头疼:症见头疼连项或有紧束感,遇热痛减,恶风寒,常喜裹头带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风热头疼:症见头疼而昏胀,甚则如裂,遇热加重,恶风发热,面目红赤,口渴欲饮,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风湿头疼:症见头疼昏沉,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阴雨加剧,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风寒头疼加灸风池,风门穴;风热头疼加灸曲池,外关,大椎穴;风湿头疼加灸风府,足三里穴。
内伤头疼艾灸
肝阳头疼:症见头掣疼而眩,多偏于一侧,烦躁易怒,面部或有烘热,或兼胁痛,口苦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或弦数。
肾虚头疼:症见头空疼兼眩晕,腰膝酸软,耳鸣,或遗精,女子或有带下,舌质红,苔薄或剥,脉象沉细或弦细无力。
气虚头疼:症见头疼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则重,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而无力。
血虚头疼:症见头隐疼而晕,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舌苔薄,脉象沉细。
痰浊头疼:症见头疼昏蒙而重,或眩而欲呕,胸闷脘痞,纳呆,或呕哕痰涎,舌苔白腻,脉象滑或弦滑。
瘀血头疼:症见头疼经久不愈,疼有定处,多有刺痛感,常伴随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象细涩或沉涩。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肝阳头疼加灸太冲,阳辅,太溪;肾虚头疼加灸太溪,肾俞;气虚头疼加灸气海,足三里,脾俞;血虚头痛加灸三阴交,血海,膈俞;痰浊头疼加灸中脘,丰隆,足三里;瘀血头疼加灸行间,血海,三阴交。
操作手法
1.艾炷灸:头部穴位可用小艾炷灸,每穴灸3-5壮,余穴用艾条灸5-10分钟,每日灸1-2次。
2.隔物灸:附片,艾叶,姜片均可随证选用,每穴灸5-10壮,每日灸1次。
3.艾条灸:每穴用艾条悬灸5-10分钟,偏寒偏虚者可灸至20分钟。
艾灸调理老寒腿
调理方法一:艾灸鹤顶穴、阳陵泉穴
1、阳陵泉是胆经的穴位,在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下肢痿痹、膝膑肿痛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2、鹤顶是奇穴,患者屈膝取穴,于髌底中点上方之凹陷处取穴。主治鹤膝风、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脚气等各种膝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
调理方法二:灸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中点,该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委中穴的主治病症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温馨建议,用点燃的艾条对准上述穴位,以艾灸的热力与药效直达经络,持续约25分钟,每周3次左右,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若再配以每天捏拿膝关节上方内外两侧肌肉5分钟,再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灸摸配合,会使父母的老寒腿,调理恢复的更快哦。
中医怎么针灸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期的针灸治疗以近部与远部取穴来宣通清窍、祛邪止痛,近部取百会、风池、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等穴以疏通患部经气,远部取外关、太冲、行间、足临泣等穴以通调本经经气。以上腧穴为治疗偏头痛的基本处方,临床还要结合中医辨证与辨经的方法治疗。辨证治疗:如属肝阳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间、涌泉以平肝潜阳;属痰浊上扰者,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庭、厉兑、太白以运中祛痰;属气滞血淤者,加膈俞、血海、少冲、三阴交以活血化淤。辨经治疗:疼痛以前额为主者,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选用头临泣、头维、印堂、阳白、合谷、阳溪、曲池、足三里、解溪、内庭;疼痛以侧头部为主者,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选用率谷、风池、太阳、曲鬓、头临泣、外关、中渚、足临泣、侠溪;疼痛以后头及项部为主者,以取手、足太阳经穴为主,选用天柱、玉枕、风池、脑户、后溪、少泽、昆仑、京骨、至阴;疼痛以颠顶为主者,取督脉、足厥阴、少阴等经穴为主,选用百会、前顶、后顶、通天、太冲、行间、涌泉。以上腧穴,每次可选5~9穴,用毫针刺施以泻法,一般不灸,但多用电针,选择高频连续波,予以中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