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营养误区
老年人常见的营养误区
糖尿病人能不能喝粥?
很多人相信大米粥经长时间熬制后,糖尿病人吃了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这是一种误区,实际上米粥和米饭的对血糖影响差别不大。如果在煮粥时加点杂豆、燕麦、薏米等粗杂粮,或加点土豆、山药、红薯等薯类,反而有利于降低血糖。因此,糖尿病人可以喝粥,尤其是杂粮粥。
老年人能不能吃鸡蛋黄?
很多老年人因为害怕胆固醇高,不敢吃鸡蛋,尤其不敢吃蛋黄,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有必要的。蛋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富含 B族维生素、卵磷脂等营养物质,而且研究已证明,每天一个鸡蛋有益健康,是不会影响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高龄老人由于咀嚼功能减退,鸡蛋是很好的动物性食物来源。
老年人做菜完全不用油好不好?
做饭时要适量使用烹调油,过多过少都不利于健康。烹调油太多是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完全不用烹调油也是不对的,原因是:1、蔬菜中的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维生素,需要油脂才能吸收;2、油脂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从食物中获得。因此每人每天炒菜用两瓷勺(约20克)烹调油就够了。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水果?
由于水果中葡萄糖、蔗糖含量比较高,大量食用容易引起糖尿病人血糖水平增高,因此很多糖尿病人不敢吃水果和甜食,炒菜时加点糖调味也成了禁忌,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只要血糖控制良好,膳食安排合理,糖尿病人是可以吃适量的水果。
老年人使用加湿器的常见误区
加湿器是日常生活用得比较多的电器之一,不仅能消毒杀菌还能净化空气,但是在使用加湿器的过程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加湿器不能随便加一些消毒剂,不然会起到反作用。那么如何避免使用加湿器的常见误区呢?
在使用加湿器时,不能随意添加消毒杀菌剂、醋、香水、精油等。因为消毒杀菌剂通过雾化进入空气,被吸入人体后,其中的化学试剂对肺部和支气管的上皮细胞 会产生刺激,长期使用细胞会遭受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很多人认为,在加湿器里加几滴醋,能杀菌防流感,同时也不存在化学制剂的危害。其实,这个做法同样欠妥。用醋做消毒,熏蒸房间时人最好离开,杀完菌通风后再进入室内。水中也不宜加入鱼腥草注射液或抗病毒口服液等,这些药物是用来口服的,千万不能乱 加。香水和精油多含有芳香剂、防腐剂,同样不宜添加在加湿器中。
加湿器如果长时间使用,内壁就会滋生真菌或细菌,其中一些致病菌通过细 小的水滴颗粒,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发烧,甚至会导致肺炎。最好坚持每天换水,每两周彻底清洗一次,尤其是刚启用的加湿器,一定要 保证清洁。清洗时,尽量少使用杀菌消毒剂,可用流水反复冲洗,然后用软布拭去水箱周边的水垢。自来水中一般都含有氯,最好不要将自来水直接加入到加湿器 中,可以使用凉白开水、纯净水或含有杂质较少的蒸馏水。如果家里条件有限,可以在加入加湿器前,将自来水放置几天。
加湿器使用时间不要太长,一般用几个小时就可以关掉,无需整天开着。冬季最适宜的空气湿度是40%—60%,过于干燥会造成咽干、口燥等,而过于潮湿则会引发肺炎等疾病。使用时,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并调节合适的湿度。另外,关节炎、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加湿器。
老年抑郁症的常见误区
误区1
只是情绪问题,不是疾病
老李近一个月以来总感到心情不好,烦躁不安,没什么高兴时候,以前爱看报纸,爱听京剧,这些日子也觉得索然无味,不愿意说话,不想活动,总想一个人独处,吃不香,睡不好,体重也掉了十多斤。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可家里人觉得这只是情绪方面的小问题,还没到病的份儿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很高。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情绪不好到了一定程度,持续到一定时间,就可能是抑郁症,就不应该认为是通常的情绪不好,而应该以抑郁症来对待。
误区2
老伴去世,悲伤过度,不是得了抑郁症
赵女士的老伴半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无法从悲伤中摆脱出来,心里非常难受,常想起这么多年来,夫妻
多运动可以预防抑郁互相陪伴,恩恩爱爱,如今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形影孤单。她整日以泪洗面,半年多时间心情一直好不起来,看见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子女们专门来陪她,她也觉得心烦,不愿出门,整日唉声叹气,有时甚至想死。大家都觉得这是亲人去世的正常反应,根本不是病。
亲人去世后,亲属(居丧者)一定非常痛苦,情绪行为也一定与平常不同,医学上称作居丧反应。居丧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悲痛反应,亲属经常向周围人诉说悲伤的心情,会有轻微的负罪感,如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死者,会有轻微的体重减轻与睡眠紊乱,但在2个月内严重症状会消失,居丧者会试图重返工作和社会活动,如尽量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或去工作,居丧者主动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摆脱悲痛情绪,1年内情绪逐渐平稳。而居丧者患的抑郁症是一种异常的悲痛反应,与居丧反应有多方面不同,抑郁症患者会有强烈的负罪感,认为自己有罪,会有强烈的无价值感,认为自己活得毫无意义,经常考虑或企图自杀,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和睡眠紊乱,这些严重的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患者几乎不想也无法重新开始工作与社会活动,这种异常的情绪可持续1年以上。因此,切不可把抑郁症当成正常的居丧反应。
误区3
退休后抑郁,是不适应
老刘以前在单位当局长,一呼百应,非常风光,今年到年龄退休了。回家后总觉得不适应,家里没什么大
幸福晚年事让自己拍板,老伴也不听自己的,半年都过去了,老刘高兴的时候一直很少,总觉的特别没意思,不想说话不想动,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周围人都说老刘只是适应不了退休后的生活,性格不够开朗,不是得了病。
遇到不如意的生活事件,医学上称作不良生活事件或负性生活事件,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性格开朗、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很快度过这一时期,接受现实,正确面对以后生活;性格不开朗、心理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出现持续较长时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得了抑郁症,是根据前面所述的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不管有无重大刺激,不管是什么性格类型,只要严重到一定程度,满足标准,就诊断为抑郁症,就应该进行抗抑郁治疗。当然,抑郁症与性格、与生活事件有密切联系,性格不开朗,不乐观的人,在不良生活事件发生后,更容易得抑郁症。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前常有家庭矛盾、经济纠纷、身患重病等诱发因素。特别是在离、退休后,由于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圈子缩小,更容易产生孤独、无助、自卑等不良心理,很容易患抑郁症。
误区4
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
老张这几个月来,总觉得身体不舒服,心慌气短,胸口发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全家都担心老张得什么病了,陪老张多次到各大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最后,精神科大夫诊断为抑郁症,家里人都不解:这明明是身体上的毛病,怎么是抑郁症?
有些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往往主诉最多的是躯体的各种不适,到多家大医院各个科室反复检查,但又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的病因。其实,在这些躯体不适下常掩盖着患者内心抑郁的体验。遇到这种排除躯体疾病后的患者,经过专科医生的仔细询问,能发现患者内心存在着无愉快感、无兴趣、精力缺乏等抑郁体验。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作隐匿性抑郁。经过抗抑郁治疗后,躯体不适将缓解。
误区5
也就说说,不会真的自杀
老徐得了抑郁症,医生一再叮嘱家属,老徐有自杀观念,要严加防范,最好住院治疗。可家里人觉得没那么严重,认为老徐也就说说,不会真去自杀,家里人多陪着就行。结果,当天晚上,老徐趁家人熟睡后,把一瓶安定都给吃了。幸亏老伴及时发现,送到医院经过抢救后才脱险。事后,家人都后悔自己没有重视,差点出事。
抑郁症患者长期心情低落,愉快感丧失,觉得自己没用了,没有希望了,生不如死,经常出现自杀观念,自杀企图,甚至有自杀行为。与青壮年患者相比,老年抑郁症患者一旦下决心自杀,意志更加坚定,行为更加隐蔽,自杀的发生率更高。因此,抑郁症患者只要有自杀观念,就必须严加护理,千万不可忽视。
老年人泡脚的常见误区
1、脚盆的选择。中医讲究,泡脚需让水浸泡到小腿,因此最好选择桶而不是盆来泡脚,另外,桶的底面积要足够大,要让双脚可以在放松状态下接触桶底。
2、泡脚时间不能太长,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超过半小时后双脚的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其他部位供血不足,严重的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
3、吃完饭没超过半小时不能泡脚,刚吃过饭胃部处于扩张状态,这个时候泡脚的话可能会导致胃部的血液供给不足,影响消化功能,长时间这么做会导致老人营养不良。
4、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刚刚泡完脚的时候揉揉脚底对身体大有益处,因为这个时候脚底还是热的,按摩效果比较好,穿好袜子后在睡觉能起到保暖作用。
5、泡脚水的温度不能够太高。最好能够控制在四十摄氏度左右,如果出现水温下降,那么需要及时的添加热水。
6、饭后半个小时最好不要进行泡脚。否则不仅不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反而会影响身体中胃部的血液循环,长期如此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7、看情况添加药物。很多老人在泡脚的时候喜欢添加一些中药,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但是,如果出现腿部皮肤破损的情况,例如冬季天气寒冷出现皮肤皲裂,那么应该暂时停止中药泡脚,等到皮肤恢复正常之后再继续。
老年人春季养生保健常见的六大误区
1、、保健品要多吃
吃保健品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是最直接的健康养生方式,以至于很多老人都过度依赖保健品,身体哪里不舒服马上就会想到要吃保健品。 其实,保健品是不能随便吃的,食用保健品的原则是:缺啥补啥。 而且我们常说的保健品它并不能替代药物
2、老年人吃的东西要糊糊烂烂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会把东西煮得糊烂一些,这样比较好入口好消化。 实际上,常吃糊烂的食物,会因为缺乏色、香、味而让食欲降低,反而造成老人营养不良
3、、饮食越清淡越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都倾向于饮食清淡,这样的想法虽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太过极致。 吃素也不能一点荤菜都不吃,需要适当荤素搭配保持营养均衡
4、、钙补得越多越好
事实上,老人血液中钙的含量过高,会导致高钙血症,炳辉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后果会比较严重,所以并不是钙补得越多越好
5、、晨练要赶早
很多老人都觉得早上空气清新,在清晨锻炼是对身体最好的,其实这并不科学。 晨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较多,所以晨练最好安排在太阳出来后更为健康
6、、饭后百步走有益身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少老年人都将此作为健身格言,但饭后百步走并没有科学依据,反而饭后百步走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因为吃饱饭后,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马上去散步。 养老频道建议吃完饭最少要过半个小时才开始做运动
老年人饮食常见的一些误区
老年人无需担心体重超标或肥胖
老年人中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与其他年龄段一样,摄入热量超过需求热量,多余热量便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肥胖会增加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危险。
如果没有体重问题,那么可以想吃啥就吃啥
美国糖尿病协会前会长南希·威尔曼博士表示,即使你身材苗条,糟糕饮食也会增加多种慢性病危险。比如,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没胃口时,一顿不吃也没关系
威尔曼博士表示,老人经常不吃饭危害很大,容易导致暴饮暴食、血糖波动和抑制食欲等问题。早晨食欲最强,早餐一定要吃好,即使不太饿,午餐和晚餐也一定要吃点东西。
口渴时喝水,就不会脱水
利希滕斯坦博士表示,由于生理变化的缘故,老年人即使出现脱水,也不会感到口渴。建议老人每天保持恰当的饮水量,尽量选择白开水或矿泉水。
一餐饭吃一半留一半,省钱又省时
美国营养协会首席顾问凯瑟琳·尼德特博士表示,剩饭剩菜容易导致关键营养缺乏,食物也容易变质。由于老年人嗅觉减退,有时难以闻出变质食物气味,因而容易食物中毒。建议剩余饭菜最好放入冰箱。食用前应彻底烧熟。
65岁之后再开始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晚了
饮食或生活方式的健康变化从来就不会太晚。多项研究表明,心脏病发作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大大降低心脏病再次发作的危险。
老人常见养生误区
1、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养生就只是吃药
很多人常常会向亲戚朋友、有经验的老人要一些中医养生的药方,喝了以后就觉得自己百毒不侵了,也不在乎生活规律,糟践自己的身体,到最后得不偿失。中医养生除了日常喝一些调养身体平衡的药物之外,还要注意生活中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
2、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误信速成养生
现在社会风气浮躁,人们常常不愿意发很多时间在养生上面,那些不法商贩为了圈钱,速成的“养生药方”就应运而生了。很多人误听误信现在广告推广的一些养生药品和所谓的“速成”方法,最后的结果是,吃了保健养生的食品和中药方,觉得没有效果,以为是“药”不行就继续换药或者放弃养生。
3、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伏案午睡精神更好
夏天中午容易困,但伏案午睡其实是一种坏习惯,一般人在午睡后有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是因眼球受到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而造成的。每天都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长期下来会有损视力。
4、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喝啤酒能解暑
当啤酒刚喝进嘴里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你如果喝上一瓶以上的话,照样能使人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口渴出汗现象甚至将更加厉害,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5、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用冷水洗澡能降温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洗澡能起到降温的作用。而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洗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导致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洗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常见营养搭配的误区
1、多吃纤维,钙质流失
如果你吃的膳食纤维太过多,对肠胃也是很不好的。
两个成年人的饮食从每顿纤维含量低的精面包改为每顿纤维含量高的粗面包时,钙(镁、锌和磷)随着出现负平衡。
2、狂吃肉和蛋,导致铁“滚蛋”
现在的孩子大都爱吃各种肉类,就是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家长也认为:只要多吃富含铁锌的肉鱼蛋,蔬菜水果吃不吃无所谓。
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体重不断的往上升,然后导致孩子得了贫血症。
因为人们膳食中所摄入的瘦肉、动物内脏、蛋黄中的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在有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富含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存在的情况下,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
而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柠檬、鲜枣、酸枣、橘子、草莓、苹果)中含得最多。
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的铁质就不能被人体吸收与利用,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出现缺铁性贫血。
3、钙磷失衡“赶走”钙
如果你身体里面的钙磷比例失衡,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很缺钙。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磷的摄入量往往超过了钙10倍以上,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钙磷的比例严重失衡,这样,饮食中过多的磷便会拼命地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老年听力问题常见误区
误区一:
耳背不可逆,干脆不听为净
好多老人家都一样,可能听不清已有些时日了,但自己不愿主动就医,并认为这是自然规律不可逆,干脆“耳不听为净”的老人并不少见。
“别人说‘东’他听成‘中’,说‘他’听成‘茶’。除了老听错,还常跟人找碴,甚至会误解晚辈表达的好意,以为是在说他坏话,你说生活受不受影响?”人对信息的交流是以语言为主的,无论人与人的对话,还是看电视听收音机,如果听力受影响,交流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甚至逐渐丧失这种能力、严重影响到自己和身边人的交流。
我们发现在长寿的老人中,也有不少耳朵并不聋的,老年性耳聋虽不可逆,但年龄性老化并不是致聋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治疗甚至还有康复希望。
误区二:
才出现耳鸣,就当心变聋
也有不少老人一出现耳鸣就开始紧张,甚至担心会变耳聋。其实在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后过度担忧,可导致内分泌失调,血管紧张素增多、血压升高,可加重内耳病变。因此,有点耳鸣就过度紧张也是不正常。
更需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老人怕听不清别人说话造成误会易遭人嫌,又图省事想省钱,未经验配就随便在街上买个助听器戴,这样做很危险,每只耳朵的听力曲线一般要满足4到6个频率甚至更多,助听器就是一个音频放大器,要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听力补偿,不能以为助听器就像老花镜一样,随便买一个都能听得清。其实,只有各个频率补偿合理了,耳朵才能听得清,否则可能会更伤耳。
老人注意四个常见养生误区
跑不如走
有些老人喜欢在晨练时快跑,这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跑步时机体耗氧量会增加,易导致呼吸短促、机体缺氧,而大多数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很容易诱发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
对老人来说,运动的最佳选择是散步,同时甩甩手、拍拍肩膀、扭扭腰胯,适可而止。体质好的老人可以尝试慢跑,但一定要做好跑前热身和整理运动。
听不如唱
不少老年人休息的时候喜欢听听小曲放松一下。但如果要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老人最好选择开口唱出来。经常放声歌唱,除了增加肺活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肺功能之外,还能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思维活力及记忆力。而且唱歌能有效调节情绪。
药补不如食补
时下,越来越多的老人喜欢通过保健品来养生,并且过度相信大补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实际上,不论哪种保健品都容易出现成分不明、药不对症、应用过量等弊端。相比之下,食补从日常食物而来,虽见效缓慢,但作用温和。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来说,只需合理安排三餐,食物新鲜、多样、均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饭菜要软烂、温热,味道清淡。
吃好不如睡好
老年人随着年龄变化,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都会慢慢下降,要知道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60~80岁的老年人,每天最好睡足6~8小时。但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以上或者少于4小时对健康都不利。此外,要重视每天的午睡,时间半小时到l小时为佳,睡前可喝一杯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