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宫内膜癌有什么常识
关于子宫内膜癌有什么常识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症状?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如果你正在接受激素治疗那么阴道流血尚属正常)。大约20%的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绝经后妇女会有子宫内膜癌。那也就是说80%的有不规则流血的妇女不会有这种癌症。
进展期子宫内膜癌妇女可能会有其他症状,比如没有采取减肥措施却体重减轻。
如何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通常采用组织活检。在这项检查中,医生切除一小块子宫内层组织寻找癌细胞。
如何治疗子宫内膜癌?早期的子宫内膜癌能够治愈。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子宫,子宫颈,卵巢,和输卵管。如果癌症已经转移,医生可能还要切除骨盆淋巴结。
子宫内膜癌是什么原因发生的
一、肥胖: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这种游离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致癌因子,或促癌因子。
二、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或耐糖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
三、高血压内膜癌伴高血压者较多。肥胖、糖尿病与高血压三者并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称为“宫内膜的三联征”或“宫内膜癌综合征”。三者可能与高脂饮食有关,而高脂饮食与子宫内膜癌有直接关系。
四、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不排卵,而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而发生增生改变。
检查子宫内膜癌的方法
为了避免子宫内膜癌的进一步恶化,一旦发现其症状,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而检查子宫内膜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可放大6~40倍,用以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可提高原位癌诊断7~10倍,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阴道镜可选择活体组织检查部位,协助对于阴道细胞学涂片可疑者找到早期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和程度,但不能发现鳞柱交界或延伸宫颈管内的病变,不能代替宫颈刮片或活检。
2、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宫颈细胞刮片检查) 为发现早期宫颈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由于早期癌病人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临床检查时医生单凭肉眼观察很难辩认是否存在肿瘤,因此早期宫颈癌很少能及时被发现。
通过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对于子宫内膜癌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子宫内膜癌患者积极进行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很多女性都想知道子宫内膜癌的病因,这样对于预防子宫内膜癌有很大的帮助。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妇科疾病,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因什么?
1.体质因素 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的妇女。这些因素是内膜癌高危因素。
2.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 与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而无孕酮拮抗有关。
3.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关 国际妇科病理学协会ISGP,1987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分为单纯型、复杂型与不典型增生过长。单纯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1%;复杂型增生过长约为3%;而不典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30%。
4.绝经后延 绝经后延妇女发生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内膜癌患者绝经年龄比一般妇女平均晚6年。
5.遗传因素 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内膜癌患者近亲有家族肿瘤史者比宫颈癌患者高。
以上就是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因”的讲解,相信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了。对于了解此疾病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预防子宫内膜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
绿茶能防止子宫内膜癌发病吗
子宫对于女性健康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对于子宫健康女性一定要重视,子宫内膜癌给女性朋友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对于疾病要做好预防工作,那么对子宫内膜癌有没有方便易行的预防方法呢?饮绿茶对于子宫内膜癌会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吗?
肿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确诊、年龄在30~69岁、具有常住户口的所有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全人群中随机抽取各对应年龄组的健康女性为对照。
调研结果显示,饮茶者特别是饮绿茶者比未饮用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而且饮茶次数越多,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降低得越明显。每周饮茶7次及7次以上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0%。而饮绿茶者,又无饮酒、吸烟史,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3%;其中每月饮绿茶>200克者,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30%。
调研人员分析指出,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激素依赖型肿瘤,过量的雌激素暴露是其主要病因。绿茶可能通过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降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另外,茶多酚复合物可以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由于目前关于饮茶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未见其他报道,故期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特别是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绿茶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基本原因,从上文可知,绿茶对于预防日总共内膜癌的发生时有一定的效果的,同时,绿茶作为极好的饮品,大家可在享受畅饮乐趣的同时,又能预防疾病,真是一举两得。
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腺癌有什么区别吗
症状体征
子宫内膜癌分期:
Ⅰ期:Ⅰa: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Ⅰb:病变浸润小于1/2肌层。Ⅰc:病变浸润大于1/2肌层。
Ⅱ期:Ⅱa:病变只浸润到宫颈腺体。Ⅱb:病变浸及宫颈间质。
Ⅲ期:Ⅲa: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Ⅲb:阴道转移。Ⅲc:转移至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Ⅳ期:Ⅳa:病变累及膀胱和(或)肠粘膜。Ⅳ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外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诊断检查
1.病史中多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尤以绝经后出血多见,较晚的病例可有疼痛症状。
2.查体时常无明确阳性体征。约半数以上的病例可有轻度子宫增大,触诊时感觉宫体稍软。
3.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为诊断依据。一般采用分段刮宫法,将从宫颈管、宫腔刮取的组织分别送检,以辅助判断病变范围。
4.宫腔吸引涂片作细胞学检查。
5.宫腔镜检查在直视下对可疑部位取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6.B超、CT及MRI检查可辅助判断肿瘤浸润肌层的深度及淋巴转移的情况。
7.淋巴造影检查有助于发现淋巴转移。
8.子宫内膜癌分期:
Ⅰ期:Ⅰa: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Ⅰb:病变浸润小于1/2肌层。Ⅰc:病变浸润大于1/2肌层。
Ⅱ期:Ⅱa:病变只浸润到宫颈腺体。Ⅱb:病变浸及宫颈间质。
Ⅲ期:Ⅲa: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Ⅲb:阴道转移。Ⅲc:转移至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Ⅳ期:Ⅳa:病变累及膀胱和(或)肠粘膜。Ⅳ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外和(或)腹股沟淋巴结。治疗方案
1.Ⅰ期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开腹后应采取腹腔冲洗液作细胞学检查。
2.Ⅱ期行术前腔内照射后行次广泛或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如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应补充外照射。
3.Ⅲ期仍争取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及淋巴结切除,可加术前及术后放疗。
4.晚期或复发癌,手术困难者可选择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5.孕激素治疗,有条件者可作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受体阳性可选择:(1)甲孕酮,100mg,口服,1/d。(2)己酸孕酮,500mg,肌注,1/d,1月后250mg肌注,1/d。(3)甲地孕酮,40~80mg,口服,1/d。保健贴士
1.谷类早餐能预防子宫内膜腺癌。
2.服用避孕药可以减少子宫内膜腺癌的患病几率。
雌激素过多引发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医学界对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的关系已经得到确认。女性大量使用雌激素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医学研究表明,这的确有关联。
近年来,女性肥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临床观察,约有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体重超过正常值的10%。肥胖发生在年轻时比老年更具有危险性。有报道称,体重超过70千克的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是体重小于58千克妇女的2.3倍。
为什么肥胖的女性会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呢?这是因为,肥胖患者血浆雌激素水平显著增高,并且女性在发生肥胖的过程中,摄人的大量高热量的食物,如肉、蛋、脂肪等也相应提高了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不仅如此,肥胖储存了脂肪,还干扰了正常的代谢,使雌激素的存储量同时增加。
肥胖患者有时并不是单一的肥胖,其肝脏、肌肉、脂肪细胞对胰岛素很不“友好”,具有一定的抵抗性,致使胰岛素代偿性增加,从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造成体内雄性激素增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组织又将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使雌激素实际水平得到提高。
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另一种则是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两种类型发病机理不同,其预后也不一样。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密切关系,细胞分化好,癌组织浸润表浅,预后也好。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者大多为绝经后的妇女,分化差,很容易向肌层浸润,危害比前者要大得多,所以预后不良。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一般来说是可以预防的。它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内源性与外源性雌激素的刺激。
温馨提示:在部分避孕药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如果是长期、大量服用,势必提高雌激素水平。如果身体本身就患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长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等疾病,外来的雌激素就会“助纣为虐”,使体内雌激素已经相对较高的水平又有所提高,无疑会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机会。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是什么原因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危害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有时还伴随高血压或糖尿病,乳腺癌,甚至肥胖症状;
若是内膜活检发现呈现不典型增生,则高度怀疑其有癌前病变的可能,有30%的几率转化为子宫内膜癌,有52%的几率是同时合并有子宫内膜癌的。
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腺癌有什么区别吗
子宫内膜癌分期:
Ⅰ期:Ⅰa: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Ⅰb:病变浸润小于1/2肌层。Ⅰc:病变浸润大于1/2肌层。
Ⅱ期:Ⅱa:病变只浸润到宫颈腺体。Ⅱb:病变浸及宫颈间质。
Ⅲ期:Ⅲa: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Ⅲb:阴道转移。Ⅲc:转移至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Ⅳ期:Ⅳa:病变累及膀胱和(或)肠粘膜。Ⅳ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外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诊断检查
1.病史中多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尤以绝经后出血多见,较晚的病例可有疼痛症状。
2.查体时常无明确阳性体征。约半数以上的病例可有轻度子宫增大,触诊时感觉宫体稍软。
3.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为诊断依据。一般采用分段刮宫法,将从宫颈管、宫腔刮取的组织分别送检,以辅助判断病变范围。
4.宫腔吸引涂片作细胞学检查。
5.宫腔镜检查在直视下对可疑部位取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6.B超、CT及MRI检查可辅助判断肿瘤浸润肌层的深度及淋巴转移的情况。
7.淋巴造影检查有助于发现淋巴转移。
8.子宫内膜癌分期:
Ⅰ期:Ⅰa: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Ⅰb:病变浸润小于1/2肌层。Ⅰc:病变浸润大于1/2肌层。
Ⅱ期:Ⅱa:病变只浸润到宫颈腺体。Ⅱb:病变浸及宫颈间质。
Ⅲ期:Ⅲa: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Ⅲb:阴道转移。Ⅲc:转移至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Ⅳ期:Ⅳa:病变累及膀胱和(或)肠粘膜。Ⅳ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外和(或)腹股沟淋巴结。治疗方案
1.Ⅰ期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开腹后应采取腹腔冲洗液作细胞学检查。
2.Ⅱ期行术前腔内照射后行次广泛或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如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应补充外照射。
3.Ⅲ期仍争取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及淋巴结切除,可加术前及术后放疗。
4.晚期或复发癌,手术困难者可选择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5.孕激素治疗,有条件者可作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受体阳性可选择:(1)甲孕酮,100mg,口服,1/d。(2)己酸孕酮,500mg,肌注,1/d,1月后250mg肌注,1/d。(3)甲地孕酮,40~80mg,口服,1/d。保健贴士
1.谷类早餐能预防子宫内膜腺癌。
2.服用避孕药可以减少子宫内膜腺癌的患病几率。
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是什么
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是什么?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常见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对于患者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对于每位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及时的介绍治疗是很关键的,但是要想将子宫内膜癌治好,就要了解该病的病因,这样子宫内膜癌患者才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希望下面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一、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之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机会增加。肥胖、糖尿病与高血压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有学者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与子宫内膜癌有关,这些可能都是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失调,以及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后果,也与高热量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有人提出子宫内膜癌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文明病”。
二、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之肥胖
绝经前肥胖主要与代谢失调和无排卵有关,因为患者没有排卵,也就缺乏了孕激素的分泌,这使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缺乏孕激素拮抗的单一雌激素作用下,进而发生癌变。对于绝经后肥胖妇女,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雄烯二酮)可以在脂肪组织内经过酶(芳香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雌激素(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绝经后妇女身体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宫内膜长期受到无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响,也可导致子宫内膜癌变。
三、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之生殖内分泌失调
生殖内分泌失调包括闭经、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这些疾病及表现都与卵巢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集中体现在排卵的异常(稀发排卵、无排卵),在无排卵的情况下,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长期单一雌激素作用下,可以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生殖内分泌失调中的部分患者(如PCOS等)也与近年的生活方式转变有关。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四、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之滥用雌激素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绝经妇女在得到相关知识后到医院进行咨询,应用性激素补充治疗,但也有妇女自行应用雌激素药物,这些妇女在没有医生的指导和定期检查下单纯应用雌激素,会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极大增加。在联合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进行的激素补充治疗中,如果孕激素的保护作用足够,即使长期应用对子宫内膜也是相对安全的。
以上的文章就是关于“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是什么”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看后一定会有所了解了,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原因是很多的,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子宫内膜癌发病原因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多数作者认为内膜癌有两种类型,可能有两种发病机制。一类较年轻些,在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导致癌变,但肿瘤分化较好;另一类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多见于绝经后老年人,体型瘦,雌激素水平不高。在癌灶周围可以是萎缩的子宫内膜,肿瘤恶性度高,分化差,预后不良。
前一类占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长期的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是主要发病因素。许多年前,人们就知道,给实验动物雌激素,观察到子宫内膜细胞有丝分裂增多,可引起子宫内膜由增生过长到内膜癌的演变,而给予孕激素则可减少内膜细胞的有丝分裂。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 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持续刺激、又无孕激素拮抗,可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也可癌变。体制因素 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的妇女。遗传因素 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目前,对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根据临床资料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可分为两类: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以下高危因素:
1.无排卵 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长期月经紊乱,使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无孕酮对抗或孕酮不足,子宫内膜缺少周期性改变,而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2.不育 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持续性刺激。妊娠期间胎盘产生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的妊娠期改变;哺乳期,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使卵巢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使子宫内膜免于受雌激素刺激。而不孕者,尤其是因无排卵引起的不孕,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3.肥胖 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肥胖,明显地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而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组织内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绝经后妇女身体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宫内膜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子宫内膜长期受到无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响,可导致内膜由增生到癌变。某些基础研究也指出,如增加了雄烯二酮到雌酮的转换,也就增加了内膜由增生到癌变的发生率。有人统计,按标准体重,超重9~23kg,患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如超重>23kg,则危险性增加10倍。
一般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于1970~1991年共收治以手术为主要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3例,其中20%伴肥胖,44.4%患高血压,11.1%患糖尿病。其实,高血压与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并无直接关系。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可能都是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失调或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后果。同时,垂体促性腺功能也可能不正常,造成无排卵,无孕激素分泌,使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的持续刺激。有人认为,绝经前的肥胖,尤其从年轻时就肥胖者也是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因为肥胖者常伴有相对的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4.晚绝经 据有关报道,绝经年龄>52岁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晚绝经者后几年并无排卵,只是延长了雌激素作用时间。
初潮晚(初潮延迟)对子宫内膜癌是个保护作用,尤其对绝经前的妇女。初潮晚可使内膜癌的危险性减少50%。初潮延迟可以减少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持续性的刺激作用。
5.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在40岁以下的内膜癌的患者中,大约19%~25%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卵巢滤泡持续时间长,但不能成熟而达到排卵,使子宫内膜处于持续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缺乏孕酮的调节和周期性内膜脱落,导致内膜发生增生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也增高,比一般人约增高3~4倍,而雄激素可转化为雌酮,导致内膜增生或增殖症,进而可发生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孩,以后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月经同龄女孩的4倍。
6.卵巢肿瘤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约25%的纯泡膜细胞瘤并发子宫内膜癌。
7.外源性雌激素 许多研究指出了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患内膜癌的机会是不用替代治疗的3~4倍,危险性大小与雌激素剂量,特别是用药时间有关。用较高剂量雌激素大于10年者,患内膜癌的机会较不用者提高了10倍。在无孕酮拮抗或孕酮量不足时,雌激素长期替代治疗会导致内膜增生,甚至癌变。在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性腺功能不全或Turner综合征的年轻患者就有内膜癌的报道。近年来,在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时,每个周期均加用至少10天孕激素,则又中和了雌激素长期应用的致癌作用,使其安全性明显增加。因此,雌激素加孕激素的(结合雌激素)的替代治疗,如果孕激素的保护作用足够的话,即使长期应用也是安全的。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即使是结合雌激素,如长期应用,对子宫内膜仍有不良影响。并建议对长期应用替代治疗者,应密切追踪子宫内膜的情况,必要时行内膜活检。
近年来,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他莫昔芬的应用已日渐增多。在FoRNAnder等的一篇报道里,对1800名患乳腺癌的瑞典妇女进行了调查,用他莫昔芬长达2年以上者,与无辅助治疗或只用化疗者相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前者是后者的2倍。而应用他莫昔芬长达5年者,内膜癌的发生率是不用者的5倍。
由于他莫昔芬的微弱雌激素样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了对小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
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Kurman等回顾性分析了17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刮宫标本,平均随访13.4年,其结果是:1%单纯增生发展为癌,3%复合增生发展为癌,8%非典型单纯增生发展为癌,29%非典型复合增生发展为癌,有非典型增生者,如手术切下子宫,有25%同时伴有分化较好的内膜癌。因此,不典型增生具有癌变倾向,属于癌前病变。
9.其他因素 家族史,有卵巢癌、肠癌或乳腺癌家族史者,患内膜癌的可能性较无家族史者高。经济条件较好,尤其高脂肪饮食者,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在美国有人作过对照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在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高的妇女中的发病率比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少者明显的升高。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前者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较普通,时间也长且肥胖之故。一般说来,子宫内膜癌在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不发达国家,在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发病因素是否与种族不同有关尚无定论。Matthews等在1997年的一篇回顾性分析中指出,子宫内膜癌在白人妇女中发病率较黑人妇女高。但黑人妇女患内膜癌者,其存活率低,病死率高。子宫内膜的浆液性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在黑人妇女较白人妇女多见,而子宫内膜癌的这两个亚型常表现为低分化及临床晚期,因此预后差。其原因尚不明确,已知突变的p53基因的过度表达在黑人妇女明显高于白人妇女。
饮食习惯,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摄入过多均可引起肥胖,而增加体育锻炼,绿色蔬菜和水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番茄酱的功效与作用 防癌抗癌
医学研究发现,番茄酱中的番茄红素对于一些类型的癌有预防效果,对乳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具有抑制作用,亦可对抗肺癌和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