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情商 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如何提高情商 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圣经·马太福音》里有言“提出你的需求,你就会被满足。”近两年中国也有一句与此意思相近的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前提就是你要让别人知道你的需求。情商低的人常常抱消极态度,认为别人一定不会答应自己的期望,但真正爱你的人,或是正直的有爱心的人对你的合理请求一定不会拒绝的,要相信你的亲人和朋友是爱你的。
如何控制愤怒情绪 学会表达
很多人发脾气源于心中积压的不满,及时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意见很重要。
书写,谈心是一种不错的方式。随着对情绪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人就会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潇洒。树欲静而风不止,真正自由就是表现在:树根的坚定,树干的力度和树枝的飘摇自如,三者和谐统一。
情商高的人更容易被骗
Stephen Porter教授是来自大学心理科学进展与法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他与Dr. Leanne ten brinke和Alysha Bakder一道使用标准化问卷测量了116受试者的情商数值。
接下来,这些受试者观看了20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来自世界范围的人们对于离散亲人能够安返的祈祷画面。在这20个视频中,半数画面中的祈祷人要对亲人的失踪或者被谋杀负责。
受试者需要判断这些祈祷中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并且回答有多大的把握,陈诉判断的依据与线索,并且记录对于每个视频的情感反应。
Porter教授发现,拥有高情商的人通常显得过分自信,他们通常自认为回答正确的可能性很高,并且对于画面中的人更加同情,尽管那些人是谋害亲人的罪犯。
通常来讲,情商并不能体现一个人判断真伪的能力,但是从这项研究可以看出,那些对情绪敏感或者更加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并不是很擅长识别别人说谎。
Porter教授认为,总体看来,这项研究展示了高情商导致在判断对方是否诚实时存在偏差。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情商非常关注,而这个结果可能会让人力资源部门更加谨慎进行岗位安排。
幼儿的情商教育勿入3大陷阱
情商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和成功因素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甚至延伸到早教领域。“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迫切需求儿童情商培养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可是这样却往往容易落入商家的广告圈套。
为了给孩子选择正确、合适的情商教育,专家提醒父母警惕以下误区:
1、首先,情商教育与智商教育密切结合,缺一不可。
如果说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的能力等。那么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
智商与情商密切结合,共同构成儿童快乐成长和未来成功的基石。宝宝只有具备了语言、思维和基本的关系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在同龄伙伴交往中培养人际关系能力,学会认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离开智商谈情商或者离开情商谈智商都是谬误,尤其在早期教育阶段更应该以综合培养为主,切莫从智商教育的极端走向情商教育的极端。
2、其次,情商教育应远离单纯的行为模仿,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并提高。
由于0-6岁的儿童在语言、思维、社会认知等方面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很难构建心理和行为的一致性关系。单纯的情商培养体系容易让儿童陷入行为模仿和习惯性反应,而没有从心理上认同。
比如一个2岁的宝宝在情商课堂上学习“分享”,他在教师、父母的指导下把蛋糕分给其他小朋友,但是她不明白为什么也无法用语言与其他小朋友沟通,那么“分享”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具体的行为,不是从内心体验到喜悦感和认同感。情商教育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性,与语言、思维等课程相结合,切莫陷入灌输式传授。
3、最后,情商教育的最佳年龄是4-6岁。情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情绪、情感。
无论是自我情绪的感受、表达、调控,还是自己与他人情感关系的维系,都需要在儿童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关系认知的基础上。
宝宝还不能用语言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又如何调控自我的情绪,到头来自信、快乐只能流于表面,成为单纯的行为模仿。0-3岁的儿童,需要从音乐、语言、思维等各个层面进行综合性培养,促进身心健康和综合智能发展。
等宝宝具备一定的语言、思维和社会认知能力的时候,一般在4-6岁,通过适当的情商课程,才能引导宝宝正确认识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用社会性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情商高的十种表现 不抱怨、不指责
高情商的人不指责别人,不抱怨别人。其实,抱怨和指责都是不良情绪,它们会传染。高情商的人只做有意义的事情,不做没意义的事情。
如何提高情商 为人正直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怎样的人,为人正直,保持积极向上,你若是生活中的一缕阳光,一束束光聚集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个小太阳。所有迫使你违背诺言、丧失自尊、仇恨别人、怀疑、诅咒、虚伪或任何见不得人的事都不要去做。不管情商怎么低,保持内心和言行的正直都会让你的世界充满正能量。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幼儿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时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设法立即进行解决,不能让孩子过长时间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状态是希望小孩子能总是保持微笑。其实,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表达除了喜悦这种感情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感情。
毋容置疑,在孩子不能说话之前,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当了语言的功能。比如孩子需要某样东西,但是他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就通过哭泣来引起父母的关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幼儿饿了,他会哭;感觉很热,也会哭。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在学会说话之后,哭泣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功能,变成了另一种表达需要的工具。
比如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个十分漂亮的玩具,嚷着要买。但是玩具的价钱贵得离谱,因此男孩的父母都不愿意给孩子买。于是,这个男孩哇哇大哭起来。这个时候,一般的父母会怎么做呢?表现得最多的行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别哭,哄孩子或者父母干脆狠下心来,将玩具买了,以此让孩子破涕为笑。其实,这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情感的表达和情绪智力的发展。
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误解:那就是哭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在表达一种情感。按理说,这个时候这名男孩子应该感到一种挫折,为表达挫折这种感情而进行哭泣。所以,对待刚才男孩的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学会置之不理,态度强硬,让其尽情地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要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监视孩子的行为。
直到孩子止住哭声了,才继续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这样,让孩子明白哭只是一中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满了喜怒哀乐的,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智力很强调情绪对智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因而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促进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对孩子进行情绪调节方法的介绍上,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孩子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其中,通过举孩子身上或者身边的例子来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使用得十分广泛。比如要让孩子学会情绪调节方法中的合理情绪化法。
合理化情绪法的核心观点就是个人对一个事情产生的情绪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由这个人对该事情的解释引起的。如果直接给孩子这样讲,孩子肯定不会明白。
那么,就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种情绪调节方法。假设你的女儿念幼儿园的文静今天早上睡懒觉,结果上学迟到了,被老师当众批评了,觉得心里很难过,因为感觉在小伙伴前丢了面子。
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去教会孩子使用合理情绪化法去调节她的情绪呢?作为父母,你就应该给她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你难过的原因是你迟到后被老师批评了。
那你要想一下,这其实是告诉你一个道理:上课要守时。否则,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被老师批评。所以,不要再难过了,以后不再睡懒觉,不再上课迟到了,就不会被老师批评了。通过这样来逐步引导孩子,加上你的耐心和恒心,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问题。因此,其它情绪调节的方法也可采取类似的方式,传授给孩子。
总之,提高情绪智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你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孩子的情绪智力一定会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发展。
孩子哭闹怎么管教 哭闹=坏脾气?
「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沟通方式,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会用哭声表达需求,可能是肚子饿、需要安抚或是身体不适等,正常情况下,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用单字或叠字等有限的语言或扩大非语言的沟通,如模仿大人的肢体动作;语言发展较快的孩子,则会使用简单的单字、比较明确的沟通语汇表达需求。另外,依据孩子的天生气质(如:敏感度高低、节奏快慢、活动量的大小、面对人事物的好奇或退缩、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强度等)及生理发展状态(如:发展迟缓、情绪障碍),也会影响孩子的表达方式。
当孩子开始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互动,表达能力也会变得更完整、丰富,久而久之,「哭」就会变成一种宣泄情绪的反应,导致人们习惯将哭与负面情绪画上等号,譬如父母看见孩子哭闹,直觉反应便认为孩子在闹脾气,这都是错误的观念。
有意识的哭闹
面对孩子哭闹不休的情形,有些父母可能会选择软化态度并妥协,却可能带给孩子错误的价值观,习惯以情绪控制他人。一般来说,「哭」是孩子最初表达需求的本能,但在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下,也可能变成一种手段;随着宝宝越来越大,不论是肢体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发展得更完善,孩子开始会观察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依据大人的反应和态度,发展出因应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大人的响应就是教养孩子的关键,譬如孩子哭着想要糖果,为孩子安抚情绪,父母便给予糖果,就可能造成日后孩子用哭闹获取想要的事物。
家长不应该纵容或溺爱孩子,此外,过度的严厉管教方式,包括责备、怀疑孩子或是惩处不当,也会造成亲子间的疏离与冷漠,当孩子缺乏信任与安全感,对于学习和日后发展都不是件好事。
情商高的人更容易被骗
Stephen Porter教授与Dr. Leanne ten brinke和Alysha Bakder一道使用标准化问卷测量了116受试者的情商数值。
接下来,这些受试者观看了20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来自世界范围的人们对于离散亲人能够安返的祈祷画面。在这20个视频中,半数画面中的祈祷人要对亲人的失踪或者被谋杀负责。
受试者需要判断这些祈祷中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并且回答有多大的把握,陈诉判断的依据与线索,并且记录对于每个视频的情感反应。
Porter教授发现,拥有高情商的人通常显得过分自信,他们通常自认为回答正确的可能性很高,并且对于画面中的人更加同情,尽管那些人是谋害亲人的罪犯。
通常来讲,情商并不能体现一个人判断真伪的能力,但是从这项研究可以看出,那些对情绪敏感或者更加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并不是很擅长识别别人说谎。
Porter教授认为,总体看来,这项研究展示了高情商导致在判断对方是否诚实时存在偏差。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情商非常关注,而这个结果可能会让人力资源部门更加谨慎进行岗位安排。
情商高有哪些表现 包容和宽容
高情商的人宽容,心胸宽广,心有多大,眼界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高情商的人不斤斤计较,有一颗包容和宽容的心。
情商高的人更容易被骗
Stephen Porter教授是来自UBC大学心理科学进展与法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他与Dr. Leanne ten brinke和Alysha Bakder一道使用标准化问卷测量了116受试者的情商数值。
接下来,这些受试者观看了20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来自世界范围的人们对于离散亲人能够安返的祈祷画面。在这20个视频中,半数画面中的祈祷人要对亲人的失踪或者被谋杀负责。
受试者需要判断这些祈祷中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并且回答有多大的把握,陈诉判断的依据与线索,并且记录对于每个视频的情感反应。
Porter教授发现,拥有高情商的人通常显得过分自信,他们通常自认为回答正确的可能性很高,并且对于画面中的人更加同情,尽管那些人是谋害亲人的罪犯。
通常来讲,情商并不能体现一个人判断真伪的能力,但是从这项研究可以看出,那些对情绪敏感或者更加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并不是很擅长识别别人说谎。
Porter教授认为,总体看来,这项研究展示了高情商导致在判断对方是否诚实时存在偏差。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情商非常关注,而这个结果可能会让人力资源部门更加谨慎进行岗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