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驱虫偏方有哪些
蛔虫驱虫偏方有哪些
1.驱蛔虫方: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日每岁2-3粒,早晨空腹服用,连用2-3天。
2.驱蛲虫方:食醋适量,除肛门周围,连用2-3天。或蛲虫栓(百部25克、苦楝皮50克、鹤虱25克,共为细面,装入胶囊备用)每晚睡前纳入肛门1个,连续1周。用于驱蛲虫。
3.驱绦虫方:空腹口服50-90克南瓜子仁粉,2小时后服摈榔煎剂(干燥细片50-8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的滤液),半小时后服元明粉7克,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
蛔虫病危害大 中药敷贴驱虫法
蛔虫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寄生虫病,然而,很多人对蛔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蛔虫病很普遍,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有些地方还流传着“人必有蛔”的说法。其实,蛔虫的危害不小,它能引起胆道蛔虫病和蛔虫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决不可掉以轻心。
一般情况下,蛔虫“定居”在肠道内,通常处于较安静状态,不会引起明显不适,但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蛔虫便会窜出肠道,钻到人体其它部位,引起并发症。①发热时,人体内温度升高,蛔虫适应不了这种境,便要乱窜;②蛔虫怕酸,当胃酸缺乏时,蛔虫就会上窜到十二指肠、胃和胆道中;③当过食香、甜、辣、冷等食物,或消化不良时,也易引起蛔虫窜动;④使用驱虫药不当;⑤过度饥饿或寒冷;⑥腹泻。
中药敷贴驱虫法
古方驱蛔散、韭菜蔸、葱蔸、苦楝皮、艾叶、川椒,橘叶,莪术,芒硝,酒药子一粒。将艾叶、酒药子、川椒、莪术、芒硝研成细末,再将韭菜蔸、葱蔸、橘叶、苦楝皮等切碎,将上药混合,加酒炒热,敷于痛处,外用纱布包扎固定,药物温度保持在37℃以上,每日1~2剂。用于肠蛔虫证或虫瘕证。
因此,“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蛔虫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要管理好粪便,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与未洗净的瓜果,以免“病从口入”;第三,要大力消灭苍蝇和蟑螂,以防它们从粪便上沾带蛔虫卵污染食物和环境,发现肚子里有蛔虫者,力求彻底根治。
蛔虫药最好是什么时间吃效果好
服药驱除蛔虫,是治疗蛔虫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服药季节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一般人认为,夏季人们喜欢生吃蔬菜、水果,喝生水,感染蛔虫卵的机会多,故夏季吃驱蛔药效果好,其实不然。夏季感染蛔虫卵后,幼虫还未循环到小肠,仍在肺泡或血液里,所以驱除蛔虫的药物对它起不到作用。相反在秋冬季节,由于吃熟食,再感染的机会少了,夏季的幼虫也长为成虫,并且都集中在小肠内。如果这时服药,就能在很短时间内杀死蛔虫。所以秋冬季节才是驱除蛔虫的好季节。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驱蛔药的剂量是医生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出来的,家长不得随意增减给药剂量。服药时间应选在空腹或者半空腹时,因为这样即可防止药物浓度被食物稀释,又由于此时蛔虫处于半饥饿状态,吸收药物较多,可发挥最大的驱蛔疗效。现在提倡在孩子临睡前或早餐前一次顿服,连服两天。
为什么冬天驱蛔虫效果最佳
1、驱蛔虫选择什么季节吃药效果比较好,是治疗蛔虫症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夏季好,因为夏季常常吃生冷的瓜果、喝生水和吃凉拌菜,蛔虫感染机会多,此时驱虫效果满意。
2、其实不然,夏季虽易受蛔虫感染,但这时的蛔虫是幼虫,仍在肺泡或血液里呆着,还未迁入小肠内居住。因此,服下驱虫药后作用不大。
3、当进入冬季,夏季感染的幼虫已成长为成虫,并且都寄居在小肠里,此时服药正是时候,能在短时间内杀死蛔虫,所以冬季吃药驱蛔虫效果最佳。
怎样才能有效的除去肚肚里头的蛔虫呢
蛔虫,这是很常见的寄生虫病,但是如果驱虫不干净,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最好的驱虫方法就是驱蛔虫药,只要按时按量按疗程治疗,一般都能驱虫干净。
但是注意不要自己滥用驱虫药,特别是小孩子,以免吃出问题来。
肚子有蛔虫治疗方法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
1.解痉止痛 针刺:鸠尾、上脘、足三里、太冲、肝俞、内关等穴,宜配合应用。亦可用耳针肝胆、交感、神门、肾上腺等穴,或埋针,或施电兴奋,均有良好效果。
常用药物有:阿托品、654-2等一次性肌注或静脉注射,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绞痛。绞痛剧烈,在诊断明确时可配合应用杜冷丁、异丙嗪、苯巴比妥等。
2.驱虫排虫乌梅丸(汤)和胆道驱蛔汤加减等作驱虫治疗有较好效果。主药乌梅的作用是使胆汁偏酸、增加胆汁分泌量、对虫体有麻痹和抑制作用,使Oddi括约肌松弛。沿用至今,收效良好。也有用阿斯匹林0.5,3次/日和食醋100~150ml,加温水服,等等。均可制蛔。排虫可用胆道排虫汤,效果较满意。此外,还可用33%~50%硫酸镁10ml,3次/日。症状消退后,仍须坚持利胆排虫1~2周,同时用甲苯咪唑200mg顿服、或驱蛔灵、氧气驱净肠道蛔虫,直至粪便虫卵转阴。
3.消炎利胆病初可暂不用抗生素,如并发胆道感染则使用抗生素。胆道排虫汤也可抗炎,感染重时可加用清热解毒药。同时给予去氢胆酸、胆酸钠、消炎利胆片等。
4.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胆道感染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腹痛、呕吐频繁或出现并发症者,应予以禁食、输液、给予维生素,并根据血化学补充有关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的药物。必要时给予氨基酸、输血、血浆等。
5.经纤维十二指肠镜,置于圈套器将蛔虫体套住后取出,对嵌顿在十二指肠乳头或钻入胆总管内的蛔虫均可取出。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①本病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非手术治疗中病情恶化者;②本病合并肝脓肿、胆道出血、腹膜炎、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者;③合并有急性胰腺炎或胆道蛔虫与结石并存者;④非手术治疗5~7天不能缓解并有病情恶化者。
基本手术方式为胆总管探查、取净肝内外胆管中蛔虫或结石、引流胆管,以减轻中毒症状。胆囊一般勿需切除,除非病变严重,或为蛔虫侵入者,应切除胆囊。情况不允许者应行胆囊造瘘。对所出现的有关并发症均应作相应处理。
我们应该如何治疗蛔虫病
蛔虫病的治疗可分为驱蛔虫治疗及并发症处理,但最根本的是驱虫治疗。
1.驱虫治疗
苯咪唑类药物是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虫药物,目前应用最广的有甲苯咪唑(mebendazole)和阿苯达唑(albendazole)。甲苯咪唑,200mg/次,1~2次/d.共1~2天。阿苯达唑,400mg,顿服,虫卵阴转率达90%以上。一般无副作用,偶有轻泻或轻度腹痛。此外,有时可见服药后引起蛔虫骚动和游走,发生呕吐蛔虫现象等。对严重感染者往往需多次治疗才能治愈。治疗中偶可出现蛔虫躁动现象,有可能发生胆道蛔虫症。广谱驱虫药伊维菌素(ivermectin),100μg/kg,口服一次,治愈率接近100%。
2.异位蛔虫症及并发症的治疗
①胆道蛔虫症主要采用内科治疗,应予镇静、解痉止痛、控制合并感染。内科治疗无效者则需手术治疗;②阑尾蛔虫病应及早给予手术治疗;③蛔虫性肠梗阻应服用适量豆油或花生油,可使蛔虫团松解,再给予驱虫治疗。上述治疗措施无效时,及早给予手术治疗。
蛔虫病的民间对症偏方
1.一般蛔虫症 :治法:驱蛔醒脾。以四君子汤煎送追虫丸,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槟榔、雷丸、苦楝皮、黑丑、木香、茵陈、皂角。
2.蛔阻症:平素有吐蛔或便蛔史,时有脐腹疼痛,突发腹痛剧烈,腹部包块隆起,或可触及团块,按之软而可移动,呕吐,大便不通,面色苍白,脉弦。治法:安蛔润下驱虫。方选油椒饮,即以豆油100毫升,油炸川椒4~6克,以焦为度,去川椒喝油,分1~2次喝下。
3.蛔厥症:治法分三步:①安蛔。②驱蛔。③调补。方药:陈米醋口服20~30毫升, 半小时后可再服一次。疼痛缓解后作常规驱虫治疗,治以安蛔驱虫。方选乌梅丸加减,药用乌梅、川椒、黄柏、槟榔、苦楝皮、干姜、细辛。水煎服。虫体排出,腹痛缓解,宜安蛔补脾胃,用五味异功散: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水煎,日分 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