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学会6招让你的宝宝不再粘人

学会6招让你的宝宝不再粘人

1、让宝宝学习自己玩

不是丢下宝宝让他真正的“独处”,而是让宝宝跟妈妈共处在同一个空间中,让他自己一个人玩。可以帮宝宝准备一些玩具,只要他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都不要去打扰他。千万要避免看到自己乖乖玩的宝宝,就会忍不住过去抱他喔!

2、让宝宝学习等待

宝宝哭了不要马上过去抱孩子,会养成宝宝用哭当成呼唤父母的方式。父母一定要压抑怜惜的心与罪恶感,最好先悄悄观察确定孩子没有发生危险或是尿布湿了,站在原地上,用和缓的声音安慰宝宝:“宝宝乖,妈妈好爱你喔,但是现在妈妈有其它事情在处理,等我一下,我马上过来喔,先不要哭。”

尽快将手中的事情告一个段落,再过去马上抱他:“宝宝好乖喔,知道妈妈在忙,虽然你看不见妈妈,但是妈妈一直都在这附近陪着你啊,不要哭了啊。”帮宝宝建立起“妈妈没有消失”的概念,渐渐地让他跨越这道认知的鸿沟,走出分离焦虑的恐惧。

3、父母要说话算话建立信赖感

“宝宝乖,下班就来接你”、“要乖乖,等我忙完就来抱你喔!”不要以为宝宝听不懂大人的话喔!一下班就要马上去接孩子,一忙完就要马上陪宝宝,可以让孩子对“等待”深具信心,也更愿意等待,能建立他对人的信任与正面观感,性格也会更独立。

4、不要威胁宝宝

宝宝哭闹不休时,父母尽量克制马上过去抱他的冲动外,也要克制不耐烦的情绪,不要骗宝宝说:“你再哭的话,会有怪物来咬你喔。”“你再哭的话,我就把你关在这里不管你了。”或是父母动怒了:“你再哭的话,我就打你。”这种方式反而会加深宝宝的忧虑,形成恶性循环。

5、不要强迫离开宝宝或趁宝宝睡着时离开

有些父母会偷偷趁宝宝不注意时离开去办事情,或是不理会宝宝的哭闹,就径自离开。父母的突然离开或有离开的可能性最容易导致宝宝焦虑情绪产生。这样的方法有可能导致宝宝更担心你突然消失不见,更加随时紧跟着你。

避免这种情形发生,应该要有耐性,在离开之前先将宝宝托给宝宝信任的人来照顾,然后用稳定的口吻告诉宝宝:“我只是要暂时离开,等一下就会回来,不会消失不见的。”只要父母要暂时离开处理别的事情,都要将宝宝交给宝宝熟悉的人来照顾。

6、不要露出忧郁的表情

“宝宝还这么小,让他一个人玩好孤单。”“把宝宝交给别人照顾,没有我在旁边看着宝宝,我实在不能放心。”“把孩子带出去很容易被传染疾病。”父母常在宝宝面前露出过度忧虑的表情,也会让宝宝感染到忧虑的气氛。父母应学习放松与放手,让孩子适应陌生的环境,也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个性。

7、帮宝宝找到模仿的对象

看到其它年龄相仿的宝宝没有父母陪同也能自在玩耍时,趁此鼓励宝宝:“你看,他好棒耶,他能一个人自己玩,你看一个人也很好玩。”让宝宝知道暂时一个人玩并不可怕。

8、在与宝宝分离的时间内,要有其它人也很关心和照顾宝宝

这时照顾宝宝的人,最好能够对宝宝说有关爸爸妈妈的话,例如:“妈妈是去买好吃的东西给宝宝!”“爸爸去上班了,要赚钱给宝宝买新衣服啊!”让宝宝心中充满安全感。

面对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最忌讳的就是爸妈放任其自由发展,总是认为孩子长大点就好了。然而,小孩子不是万能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因此爸妈一定要对他好好引导,这样才能让他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给宝宝捏鼻子能捏出高鼻梁

给宝宝乱捏鼻子可能会影响健康

鼻梁的高低是由遗传因素、发育速度、早期的营养、鼻外伤等因素决定的,目前并未有确切的科学根据证实经常捏提鼻骨可以让鼻子变挺。但是如果你经常给宝宝捏鼻子,还很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损害鼻粘膜

经常给宝宝捏鼻子,可能会影响宝宝呼吸,而且小宝宝的鼻腔粘膜娇嫩,给宝宝捏鼻梁的时候若用力不当,反而容易损害孩子的鼻黏膜、血管,引起炎性反应。此外,经常捏鼻子还可能会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细菌、病毒侵犯而得病。

2.引起中耳炎

婴儿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比成人低,乱捏鼻子很可能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耳咽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所以,家长们就别再轻信“捏一捏鼻梁会变高”的神话了,只要你基因好,孩子的鼻梁自然会长出来的,如果基因不够好,那也是没办法的事,等孩子长大再说吧。

要让宝宝学会等待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的举动。许多父母总是处在给宝宝“即时满足”的状态。在心理上认为宝宝小,现在生活优越,宝宝有需要一定要满足他。但做父母的也不要忽略,经常的“即时满足”,对孩子是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即时满足”的后果

宝宝性格急躁

宝宝想要什么,父母马上给予,经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动作稍慢一点,宝宝就大呼小叫,性格急躁,缺乏耐心。今后做事情容易有始无终。

宝宝无法感受到幸福

宝宝想要一块泡泡糖,妈妈马上给他买;宝宝想吃肯德基,妈妈马上带他去;宝宝想要一个芭比娃娃,妈妈马上送给他。所有的东西,都这么轻而易举地得到,宝宝才不会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觉得这是应该的。

宝宝不知道爱惜玩具

有些宝宝的玩具箱里,放着几十件玩具,但对哪件玩具,都是玩几天就扔一边了,有时还拿玩具乱扔、乱摔,对玩具一点都不爱惜。假如这是一件等了几天,甚至是一个星期按时去幼儿园才得到的礼物,他还会如此不爱惜吗?

从长远来看,在现实社会中,情感智力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待是情感智力较高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适时的学会等待,有时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时机。

“延迟满足”可以从小锻炼宝宝的这种能力,从小给宝宝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从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懂得珍惜,长大后,这种品质也会在他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延迟满足”课程让宝宝学会等待

0-1岁的宝宝

1岁之内的宝宝,实在太小,对他们来说,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当宝宝实在无理,延迟满足要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1分钟。

课程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扔东西。一件小玩具,宝宝扔出去了,却又够不到时,宝宝大喊大叫,让父母帮忙。你可以尝试这样做:“宝宝,等一等。”一边说话,一边去捡玩具,这样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停顿几秒后再递给宝宝。

1-2岁的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很多话已经明白了大概意思,因此,边做边说是应该的,而且要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

课程

宝宝想喝奶,但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太凉,他却有些迫不及待。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摸摸,奶太凉了,喝了会肚子疼,你等一等,温热了再喝。”

2-3岁的宝宝

2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也能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等”字的含义,他也基本明白。这时父母要有意识地带他多体验。延迟满足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二天。

课程1

带上宝宝去超市。当宝宝看到里面那么多好吃的时,禁不住拿起来想吃。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宝宝,在超市里面不让吃,只有妈妈付过钱,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你看这里面穿制服的叔叔,就是管着不让人随便吃的。”虽然宝宝还小,但对宝宝讲清道理,宝宝逐渐就会变得懂事,学会等待。

课程2

宝宝刚喝过一杯热奶,却又想要吃一支冰淇淋。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喝完奶你的小肚子已经鼓鼓的了,再吃冰淇淋小肚子快装不下了。这样好不好,今天不吃了,明天妈妈带你吃肯德鸡儿童套餐,还能有小玩具呢?”给宝宝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需要等待。

课程3

宝宝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小恐龙玩具,也想要妈妈去买。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看今天妈妈没带钱,等明天,妈妈一定带钱给你买。”

课程4

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玩,宝宝喜欢玩秋千,而秋千那里已经有一个小朋友在玩。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等那个小朋友玩够了,你再去玩,好不好。”不要因为有人玩就阻止孩子去等。因为这会使他明白耐心等候的结果,最终会让他满足自己的愿望。

课程5

家人生日,餐桌上放着诱人的生日蛋糕。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咱们一起等爸爸下班回来吃。”然后和宝宝一起等一等。

如何让宝宝学会礼貌对待他人

首先,父母要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更多正面的指导,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而对于他们来说模仿对象最多的就是父母了,因此爸爸妈妈在家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用些谢谢,请等语气词,让孩子可以了解礼貌用语,有了家长的示范,孩子遇到类似情况也就自然而然表现得跟家长一样了。

另外,家长多跟孩子交流,现代家长大多工作忙碌,跟孩子的交流少之又少,但是这对于培养孩子个性诸多不利,孩子会由于缺乏沟通而变得敏感内向,对事对人不能够落落大方,也就更不要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念了。

设置场景,孩子学会了礼貌用语之后要有实践才能够记得更牢,应用的更加广泛,因此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实践性的场景,比如见到叔叔阿姨打声招呼,临走前说“再见”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给孩子实践的体验。

教育孩子首先要基于尊重的前提上,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看法,不要认为孩子小就不顾他们的感受,很多家长应是逼着孩子向客人问好,以孩子大哭而告终,这样非但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产生反作用,孩子不肯说可能是因为害羞也可能是因为怕生,家长可以先搞清楚原因,让孩子自己熟悉下叔叔阿姨后,或许就会让他们愿意问好了。

总结:孩子的礼貌教育重在平时,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从日常生活中影响孩子,让孩子在平时都养成有礼貌的习惯,教育是一个过程,有许多细节处需要父母注意。

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有礼貌

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想要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礼貌,首先要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知道,我们的行为是因为我们热爱、尊重和珍惜他们。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并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以下分享一下教育孩子中的一些经验。

把孩子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

《鼓励的神奇》的作者马斯滕建议:“常常问问自己,如果我以对待孩子的方式来对待朋友的话,我还会有朋友吗?”如果你要孩子感觉受到珍惜,就把他们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吧。这样才能养成尊重孩子的习惯。

无条件地赋予爱心

无条件的爱就是不附加条件地热爱孩子。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我们都与他们在一起。这正是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真正受到尊重和珍惜的那种爱。务必保证你赋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是确保无疑的,因此无论如何孩子知道你爱他。

专心地、尊重地倾听

孩子说话的时候,放下手中在做的事情,集中注意力,听他要告诉你些什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真的珍惜他的意见,并且想要听听他的想法。

全身心地传递尊重,而不仅仅口头说教

是不是说了谢谢,才有饼干吃?是不是要说对不起,才可以看卡通?是不是要喊伯伯好,才有大人的好脸色?有些父母亲可能会疑惑,这样会不会让孩子学得很“势利”,为了得到这些奖赏,才做这些“有礼貌”的行为?礼仪行为本来就是应该的、发自内心的,如果用一般教养的赏罚方式教小孩,是否会让孩子觉得这些表现是为了换取某些利益?

爱人、尊重、关怀、有礼的行为,当然不是要换取好处。其实,不论教导孩子什么,你所采用的赏罚,没有一种是为了利益交换!平常,你就必须让孩子知道,任何奖励都是出于对他的关爱和赞许;处罚,是因为你想认真地对他表示,这样做真的不好。如果只是“你听话就给你买神奇宝贝”、“你不礼貌就不给你看电视”,的确很容易让孩子直接将这些行为认知与自身利益连结,以为这是和爸妈之间的交易。不论奖励或是惩罚,最好都能够给孩子一个“正当”的理由,严肃而且诚恳,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影响及严重性,同时这些赏罚约定不是无端的、可以随着爸妈的心情商量改变的。

树立正面的自我概念

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笨蛋”等标签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天天想到自己没有用。不管这些叫法是真的还是假的,孩子听到就会信以为真。因此,只能建立肯定的自我概念的标签,使用标签时有一条规则要记住:如果绰号不尊重人,最好别用。

培养宝宝成为一个人际高手

1、鼓励

提升宝宝的人际智能,妈妈要多用鼓励而非强迫性的教导。有些宝宝天性内向,也许一开始的改变会让他感到为难,也有些尴尬,只要宝宝的行为稍有改变,无论表现得是否完美,你都要鼓励赞美他努力的勇气。

鼓励宝宝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他们会相互学会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以及人际问题的解决方式。你还可以鼓励他主动邀请小朋友来家做客,也让他去别的小朋友家玩。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做的是教育宝宝以诚待人,礼貌待人。

2、榜样

榜样的作用总是无穷大,大人的待人处事之道给宝宝的影响是深刻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带宝宝外出,一条路上你会遇上邻居和他家的小朋友;另一条则是僻静无人的。你会选择哪条路呢?如果你是选择第一条路的家长,那么要恭喜你,你会给宝宝好的人际交往示范:你同邻居热情地打招呼,和小朋友问好,然后寒暄,最后道别说“再见”,整个过程都被小家伙记在心里。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他就知道要如何自如应对了。

3、创设

人际智能的提升是在场景中学习的,你要为宝宝创造各种社交条件。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要让宝宝参与接待,经常的耳濡目染,他自然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

对于大一点宝宝来说,家长有机会也要适当地带他参加各种聚会,让宝宝学习与大人和宝宝打交道。这样,见的人多了、自信心也强了,宝宝在人前也就显得落落大方。

可以降低宝宝粘人的游戏

宝宝从6~8个月开始与父母或照养者建立依恋,到14~18个月时粘人或分离焦虑达到高峰期,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在此过程中,父母除了正确引导,让宝宝依恋适度,还要经常带宝宝做能够降低粘人或分离焦虑的游戏,这也是妈妈应对粘人或分离焦虑的重要内容。“藏猫猫”游戏:

从宝宝6~8个月时就开始经常做“藏猫猫”游戏,宝宝在游戏中可以体会妈妈或爸爸一会儿“消失了”,一会儿“再次出现了”,让宝宝对妈妈或爸爸的“消失”不害怕,因为很快还会“再度出现”。逐渐让宝宝与其他人(包括邻居、朋友、亲戚等)做“藏猫猫"游戏,父母不参加,宝宝在游戏中会逐渐适应与父母分离。寻找宝宝感兴趣的活动:

动手游戏活动通常是宝宝感兴趣的活动,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自己摆布玩具,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做,如给宝宝小手绢,让宝宝带玩具做“蒙面找物”的游戏等,父母先在宝宝的身边欣赏,逐渐离开远一些,观察宝宝如果仍然能够自己玩,父母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不时地“跑开”。l岁内的宝宝,父母“跑开”时间通常为1~2分钟,不能太长。当父母“跑开”再进来时,如果宝宝还在继续自己的游戏,父母可以说一些表扬或鼓励的语言。如果宝宝已经停止玩耍,正在张望,父母一方面称赞宝宝长大了,能够自己玩耍了,一方面引导宝宝做新内容的玩耍,转移宝宝可能的依恋情绪。如果宝宝很快停止自己的游戏,跑到父母的身边,父母需要很高兴地欢迎宝宝,避免责备孩子怎么不玩了,然后引导孩子回到玩耍的游戏中,同时,父母参加到宝宝玩耍内容中。

怎样让宝宝学会与人分享

作为父母,应鼓励宝宝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在家里,父母们还要教宝宝给家庭成员们分东西。例如,当父母买回点心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让宝宝分点心,先分给老人,再分给父母,最后才是宝宝自己的。当宝宝分东西给大人的东西时,应高兴地接受下来,并表扬宝宝真懂事,让宝宝养成有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良好习惯。

另外在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可以让他和小朋友互换玩具,这样每一个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玩具,让宝宝从交换和分享中得到快乐。

如何让宝宝学会音乐节拍

音乐对人类情感的熏陶甚至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学会音乐节拍,会让宝宝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魅力。

音乐是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儿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妈妈的腹内聆听妈妈的心跳声,均匀和谐的心跳和呼吸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为胎儿营造一种温馨愉悦的环境。人与生俱来就有音乐的天赋,都喜爱音乐并渴望创造音乐。

音乐智能是指觉察、辨别、表现、表达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包括对音高、节奏、半长和音色的敏感性。通常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如作曲家,演奏家,演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都具有较高的音乐-节奏智能。这种智能在幼儿很小的时候就可能显现出来,表现为:喜欢倾听各种声音,包括人的嗓音、环境中的声音以及音乐;当情绪不好时,音乐能够帮助他缓和情绪;听到某种音乐时表现得很兴奋、很激动,可能会随着手舞足蹈;喜欢唱歌,并能很快学会新歌曲等。

节拍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节拍,要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首先要特别注意节奏感的训练,这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学唱歌、舞蹈、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那么如何去指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拍呢?

首先,让宝宝发现和寻找节奏。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到处充满不同的音乐和节拍。让宝宝去听家里闹钟的声响,妈妈在一边同时说“嘀嗒、嘀嗒、嘀嗒”;妈妈自己拍手,边拍边说“啪、啪、啪”;让宝宝用小听筒听心脏跳动声,他就能发现心脏在“咚、咚、咚”响。家长可进一步引导幼儿去寻找各种不同的节拍。如有的幼儿找到“笛笛—笛笛—”的喇叭声,有的找到“嗵——嗵——”的打桩声,有的找到“哒哒哒哒”的机枪声……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用耳朵去探寻各种不同节拍的能力。

其次,让宝宝边听音乐边打节拍。一般地讲,较小的宝宝都先会摇动物体发出响声,以后才逐渐会敲打物体。在摇动物体的过程中,宝宝最早的节奏感已经产生。家长可引导他用转手、拍手的形式来随着音乐节拍摇动。宝宝通过手部动作的练习,发展了节奏感和听觉的敏锐性,大概到了一岁,就可让他们跟着音乐打节拍,也可训练他跺跺脚、拍拍手,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听觉,培养思维能力与手脚动作协调的能力。

最后,让宝宝置身于音乐节拍的世界中,用多种方式感受节拍。宝宝在运用乐器打节奏中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也能运用打击乐器来表达某种情绪,从而发展其创造能力。家长可提供幼儿一些小乐器,或自制小乐器,并与宝宝一起配合打节拍,这对宝宝学习节拍,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促进。

相关推荐

婴儿感冒药什么时候吃

1、充分休息 对于感冒,良好的休息是至关重要的,尽量孩子多睡一会,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别将宝宝累着。 照顾好宝宝的饮食宝宝多喝一点水,充足的水分能使鼻腔的分泌物稀薄一点,容易清洁。宝宝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果汁。据说鸡汤可以减轻感冒的症状,不妨煲点鸡汤宝宝喝上一点。尽量少吃奶制品,它可以增加粘液的分泌。对于食欲下降的宝宝,妈妈应当准备一些易消化的、色香味俱佳的食品。 2、宝宝睡得更舒服 如果宝宝鼻子堵了,可以在孩子的褥子底下垫上一、两个毛巾,头部稍稍抬高能缓解鼻塞。千万不要两岁以下的宝

宝宝很胆小怎么办

认可宝宝的恐惧感。在大人看来可能宝宝害怕的东西很可笑、很没必要也没道理,然而对宝宝来讲却是非常严重、真实的问题。所以家长在面对宝宝告诉自己邻居的狮子狗或者床底下有妖怪那种恐怖的东西时,千万不要笑宝宝,应该表现得宝宝觉得安慰和放心,他知道感到害怕没什么,但是一定要去战胜害怕。威廉•科尔曼,美国北卡罗纳大学行为儿科医生表示,宝宝有害怕的事物要他自己说出来,然后家长再客观处理宝宝的恐惧感,如果家长忽视宝宝的恐惧感,那么宝宝可能无法消除心中的那些恐惧。 此外,也不要试图说些“好啦,小狗不会咬的,没什么好怕

简易十方开发宝宝脑力

1、多抚摸宝宝 安全感、爱的抚摸能加快宝宝的生长。研究发现,给早产儿每天全身按摩三次,她可以比没有按摩的早产儿更早出院。 除了洗澡喂奶,换尿布的时间也是宝宝感情交流和抚摸的好机会。宝宝非常喜欢妈妈抚摸他的小肚皮、小屁股和脑袋。换尿布时,的脸离宝宝的眼睛正好是理想的一尺到一尺半之间,在这个距离,宝宝最能注意到的说话。 2、多宝宝动手动眼 多和宝宝玩手的游戏,譬如:用手蒙住眼睛“躲猫猫”。游戏很简单,手势更简单,但是,宝宝却很有兴趣。 此外,平时还要留意宝宝的一举一动。当宝宝手指向某一样东西,眼睛也

增强宝宝免疫力的简单方法有哪些

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强固,因此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伤风很多人可能跟着感冒。据估计幼儿每年伤风感冒的次数是6~10次。 这里有一些简单易行的增强宝宝免疫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保持粘膜湿润,使粘膜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为了幼儿健康,妈妈要宝宝理解喝水的重要。上学、外出时宝宝背着水壶,在车上随时放一瓶水并规定吃晚饭时每个人都要喝水。喝水成为一个好习惯。而也会发现水的另一个好处:即使不小心打翻也不会弄脏衣物。 2.不必过于干净 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再次遇上时可以很快将其

婴儿如何刷牙好呢

宝宝在6-7个月大的时候长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就要刷牙,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用牙刷刷,而是用纱布清洁宝宝牙龈。 1、婴儿期,家长帮忙刷牙 把宝宝放在的大腿上,头对着能看清他嘴巴的内部,方便的手指伸到宝宝张大的嘴巴里进行清洁。也可以或站或坐在宝宝身后,他仰起头,这种姿势也不错。 等宝宝大一点,可以他靠着的胳膊,朝向一侧。也可以尝试宝宝坐在地板上,头部放在的两腿之间。也可以两个人膝盖碰膝盖。只要能看清他嘴巴里的情况都可以。 2、学步期的幼儿如何刷牙 学步期的幼儿,牙齿已经长全了,这个时

宝宝穿衣的小技巧

许多家长都不好意思地承认他们不太会给宝宝穿衣服,下面我们将逐步讲解一下穿衣技巧: 1.摆位。 宝宝仰面躺下,就像给他换尿片时一样。 2.头部支撑。 把自己的一只手放在宝宝的头部和颈部下面作支撑。 3.套头。 另一只手将衣服的领口套在宝宝的头上,接着轻轻地把衣服拉下,露出宝宝的头和那只支撑的手。然后把的手臂抽出来,把宝宝的头放平。 4.四肢。 将宝宝的两只胳膊依次穿过相应的袖孔。给宝宝穿裤子时,如果裤子的一侧带有拉链或者粘扣,通常先把没有拉链或粘扣那侧的腿穿进裤腿里,然后再穿有拉链或粘扣这侧的裤腿比较

宝宝学会保护自己的牙齿

1、教儿童刷牙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的时候,也就是大约从六个月开始就要给宝宝“刷牙”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刷牙并不使用牙刷,而是父母用干净的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沾净水帮宝宝清洗口腔,洗去牙齿及牙床上的附着物,这种口腔护理方法一般要持续幼儿两岁半,此时口腔中的乳牙才全部萌出。 第二阶段:从两岁半开始,父母应替幼儿选择此年龄段使用的牙刷,每日早晚两次,站立于幼儿身后,手把手教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拂刷法)。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表达能力,只要家长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耐心指导,相

宝宝学步车的使用误区

等到宝宝长到差不多1岁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就开始考虑宝宝学走路的问题了。但是有些爸爸妈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宝宝,所以就会用学步车来解除自己的负担。这样做虽然方便,但是却没有发现这样的行为存在一些误区,可能会给宝宝造成一些伤害。 把小宝宝过早放进学步车里,就像未成年的孩子驾驶轿车一样,是非常危险的事。英国曾有研究数据显示,婴儿用学步车时发生的伤害事故的比率远高于用其他婴儿用品发生事故的概率。这是因为学步车宝宝的速度过快、高度过高,危险也因此成倍增加了。 调查显示,大多数伤害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以下几

小妙招宝宝学会自己吃饭

妙招1:允许宝宝手抓食物 6、7个月时,宝宝就会用手抓食物吃了,这种技能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妈妈教,而大人看到这种场景可千万不要怕宝宝弄得满身、满地脏乱而阻止宝宝,这种行为也是在阻碍宝宝学习自己吃饭。想宝宝尽早学会自己吃饭就要允许宝宝用手抓食物吃,这是第一步。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磨牙饼干、水果块、面包片、煮熟的蔬菜宝宝抓着吃,一次给少量避免宝宝一下子全塞进嘴里噎住。 妙招2:宝宝自己拿勺子 大人们总抱怨给10-12个月的宝宝喂饭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这时候宝宝总要抢勺子,然后在碗里乱戳,把食物都打

宝宝感冒家长应该怎么做

1、小儿感冒的护理要注意孩子充分休息 对于小儿感冒,良好的休息是至关重要的,尽量孩子多睡一会,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别将宝宝累着。 照顾好宝宝的饮食 宝宝多喝一点水,充足的水分能使鼻腔的分泌物稀薄一点,容易清洁。宝宝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果汁。据说鸡汤可以减轻感冒的症状,不妨煲点鸡汤宝宝喝上一点。尽量少吃奶制品,它可以增加粘液的分泌。对于食欲下降的宝宝,妈妈应当准备一些易消化的、色香味俱佳的食品。 2、小儿感冒的护理要宝宝睡得更舒服 如果宝宝鼻子堵了,可以在孩子的褥子底下垫上一、两个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