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口腔怎么清洁
新生儿口腔怎么清洁
一般来讲,只要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喂宝宝喝些温开水,就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了。但如果之前并没有养成喝水的习惯,导致奶块堆积,舌苔过厚,难以冲刷下去,那么妈妈可以用婴儿专用的口腔清洁棉或是棉签,帮宝宝清理口腔。如果是消化不好的宝宝,舌苔会比较厚,也不会自行消退,会影响宝宝的胃口。这时家长可以用纱布蘸清水或者是婴儿专用口腔湿巾帮助宝宝清洁舌苔。
新生儿如何护理 新生儿护理方法有哪些
1.口腔清理
婴儿出生时,要迅速清理口腔,防止婴儿误吸羊水,导致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新生儿口腔皮肤娇嫩,以免误伤孩子。
2.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需细心护理,穿宽松衣物,随时保持干爽清洁。新生儿皮肤细嫩,不宜接触尖锐物体。
3.脐带护理
配合医生保持脐带的干燥清洁,如有发炎现象,要及时消炎。脐带剪开几日后会自行脱落,要小心护理。
4.睡眠护理
注意睡眠充足和睡姿。睡眠充足新生儿才有体力进食,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宝宝更好生长发育。
5.眼部清理
为了防止新生儿患上眼炎,及时为孩子清理眼角周围异物,保护孩子视力。
6.保持恒温
新生儿应在温室内放置一段时间再抱到自然温度下,温室温度应该控制在25度,婴儿体温要保持在36.5度。
7.注意体位
要用正确的姿势护理新生儿,尽量不要让他人随意抱起,不正确的抱姿会对孩子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8.健康环境
新生儿应在通风且无噪音的房间内休息。通风保持空气清爽,无噪音让新生儿安心休息,心情平和。
9.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长“马牙”、女婴阴道分泌红色异物、婴儿生理性黄疸等都是正常现象,但若这些症状长时间未消失,则需立即就医。
预防乳头皲裂发生的常规措施
①保持乳头清洁干燥:每次哺乳后用温水清洁乳头。
②预防乳头疼痛:每次哺乳后用温水热敷乳头及周围组织,每次20min,每天4次。
③协助产妇采取正确舒适喂养姿势:产妇侧卧位哺乳发生乳头皲裂者最多,在产妇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产妇尽量多的采用坐位哺乳。
④指导产妇协助新生儿正确含接乳头:母乳喂养前进行乳房按摩1min,并挤出少量乳汁以促进乳腺管通畅及刺激乳头勃起有利于婴儿含接;将全部乳头及大部分乳晕放在婴儿口中,用手托乳房,防止堵住新生儿口鼻;使婴儿紧贴母亲身体以免过度牵拉乳头;哺乳过程中适当调节婴儿姿势以免乳头被婴儿挤痛;哺乳结束后,用手指按压乳房,使空气进入婴儿口腔解除负压,再移出乳头。
小儿出现鹅口疮的原因
一、小儿原因:
1、身体抵抗力还不够强大。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损,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侵入宝宝的伤口继发感染。
2、盲目用药。现代医学证实,婴幼儿患鹅口疮还与长期、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有关,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二、卫生习惯原因:
1、乳头不洁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小儿口腔内导致感染。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小儿口腔,导致鹅口疮的发生。
2、带菌的医护人员或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育婴室,都有可能造成宝宝感染致病菌。
3、忽略用品的清洁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这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4、忽略宝宝的口腔清洁。宝宝喝完奶后,须做口腔清洁的工作。否则存留在宝宝口腔内的奶汁也会因长时间变质导致病菌滋生。
孕妇口腔病会害了宝宝
由于孕妇饮食习惯的改变和激素分泌及代谢水平的变化,孕妇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龋齿和牙周疾病。妊娠期妇女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胚胎的形成和胎儿发育。不良的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疾病,使咀嚼消化功能下降而影响各种营养的摄入,最终将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包括牙齿的形成与钙化。
研究发现,孕妇的牙周疾病越严重,发生早产和新生儿低体重的几率就越大。还有研究发现,患牙周病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是常人的7.5倍。一项国外的调查认为,孕妇中36%以上的人患有牙龈炎,如不治疗可逐渐加重。而对孕妇进行菌斑控制和牙周保健后,只有0.3%的孕妇有牙龈炎。这说明只要控制菌斑,祛除局部刺激因素,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完全可以预防牙龈炎的发生。
导致龋齿发生的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及放线菌等。新生儿口腔中的致龋菌主要来自母亲。有研究发现,出生1~2天的新生儿口腔菌群中检查出的唾液链球菌与母亲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血型相同。如果母亲口腔中致病菌群数量多,新生儿口腔致病菌也会多,这就是致龋菌的母婴传播。致病菌在新生儿口腔中“安营扎寨”越早,小儿患龋齿的危险性就越高。因此,加强妊娠期口腔卫生,减少口腔中致病菌的数量,就可以降低致龋菌的母婴传播危险。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保健
1、做好围生期保健: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出生时争取做到100%的无菌接生,注意对脐带的清洁消毒处理。出生后应注意保护新生儿的脐部,不使其受损伤,防止感染,一旦发现有皮肤粘膜发炎现象,应迅速治疗。如发生可疑症状时,应就医诊治。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4、对高危儿加强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5、注意保护患儿的皮肤、黏膜的清洁,避免损伤。
6、严禁病人与新生儿接触,母亲发热亦须与小儿适当隔离。
7、新生儿的衣服、被褥、尿布要保持干燥清洁,最好能暴晒或烫洗。
8、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或用食醋每日熏2次。
相信通过阅读本文,您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家长一定要护理好小宝宝,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生儿怎么护理 口腔清洁护理
新生儿口腔里带有一定的分泌物,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擦。如果发现口腔内有脏物,可用消毒棉球轻轻点拭。为了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可以定时喂些白开水,来稀释乳汁残留。
婴儿需要口腔护理吗
婴儿是需要偶尔进行口腔护理的,可是并不需要特别专门每天为婴儿进行口腔护理。有些妈妈为了保证婴儿的清洁卫生杜绝细菌的趁虚而入而每天给新生儿做口腔护理,用纱布、手帕、棉签等来擦洗婴儿的口腔黏膜。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做很容易将口腔黏膜擦破而引起细菌感染。其实新生儿的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新生儿口腔内尚无牙齿,而且口水的流动性大就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要给新生儿清洁口腔的话,只要在给新生儿喂完奶后,再喂点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就可以了。
新生儿时期,由于哺乳或溢奶的缘故,小儿的口颊内或舌上常有残留的奶块,这个时候是需要给婴儿清洁一下口腔的,可以在每次喂奶后给婴儿饮用一些清水来冲洗。如果发现婴儿口腔有一些白色类似奶块的膜状物,饮用清水又冲不去,而且孩子烦躁,吃奶时哭闹,口气热,流涎,甚至有低热等症状,这有可能是被霉菌感染而引发的鹅口疮。遇有这种情况时,也千万别用纱布擦,可用棉签蘸龙胆紫涂口,每日1~2次;还可用野蔷薇花、鲜藿香、鲜竹叶等适量煎水涂口,每日3~4次。涂口时应注意不要在喂奶后立即进行,以免引起孩子恶心呕吐。
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怎么治疗 定时用温水漱口
患儿口腔有溃疡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避免细菌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同时,多给孩子喝温开水,保持口腔湿润,有利于缓解疼痛与不适。
四个月婴儿出牙正常吗
长牙时期:
6—12个月:长出四颗前牙(中间的门牙);
9—16个月:再长出四颗边上的门牙;
13—19个月:长出四颗前乳磨牙;
16—23个月:长出四颗尖牙(犬齿);
23—33个月:长出四颗后乳磨牙。
长牙时应注意事项:
1.口腔清洁及预防工作:
长牙后更容易造成溢奶及食物残渣的堆积在口腔内,一旦婴儿长牙之后,会造成蛀牙的细菌──所谓的变形链球菌可以在婴儿口腔中生存繁殖,所以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婴儿口腔的清洁工作,于每次喂奶完毕后,用纱布或大棉棒沾冷开水清洁,一岁左右则可用牙刷或指套牙刷将婴儿口腔清洁干净。
另一方面尽量不要让婴儿含着奶瓶入睡,一岁以后不要在孩子睡前或夜里喂奶,以免日久之后容易造成奶瓶性蛀牙。
2.跌倒撞伤:
婴儿新长出的牙齿及牙床组织仍然稚嫩,加上孩子学爬,学走探索这个世界时,如不小心跌倒,极容易撞伤牙齿或造成牙齿脱落,所以不要让孩子独自在学步车、秋千,或娃娃推车上,最好摆在游戏床(playpan)里玩耍。
婴儿不吃奶怎么办 处理婴儿口腔感染
当新生儿口腔感染了,他们会因疼痛而害怕吮乳。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分泌液少,口腔比较干燥,再加上不适当的擦拭口腔,常常引起感染。应及时请儿科医生治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