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按摩哪里 慢性胆囊炎病因病机
慢性胆囊炎按摩哪里 慢性胆囊炎病因病机
中医论证认为,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与湿热内郁,外伤久病,或情志失调,阴血亏虚,以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或络脉失养,从而发病。
胆结石和胆囊炎有区别吗
胆囊炎与胆石症互为因果,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是胆囊受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致使囊壁的血供障碍,进一步加剧炎症,胆囊对胆汁酸和卵磷脂吸收增加,使胆汁酸正常比例失调。细菌由于炎症,囊壁粘膜脱落。胆囊、胆管的炎症,可造成胆汁瘀滞,这些都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如果结石的形成,由于结石的刺激或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内,胆汁排泄不畅,胆汁对胆囊壁的化学刺激,又非常容易受细菌感染,发生急性胆囊炎,或者使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在胆囊炎病人中,90%以上是由结石引起的,有10%的非结石性胆囊炎,最常见的有梗阻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管过长、扭曲、粘连,淋巴结构肿大,肿瘤,异位动脉压迫等因素都可造成胆囊管梗阻,使胆囊排空障碍,胆囊受化学刺激,细菌感染造成急性胆囊炎。还有化学性胆囊炎。还有些脱水病人,胆盐浓度升高,也可以生急性胆囊炎。细菌性胆囊炎,如败血症、结核、伤寒、放射线菌等细菌感染造成血行播散成发生细菌性胆囊炎。也可由于创伤、手术造成血容量不足,血管痉挛,血流缓慢,胆囊动脉还可形成血栓,致使胆囊壁缺血坏死,继发胆囊感染。因此胆囊炎与胆石症关系密切,必须同时防治。
慢性胆囊炎病人有哪些症状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我国也不少见。慢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病人过去并没有患过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疤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患了慢性胆囊炎后,病人主要会有以下两组症状:①结石一时性阻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的发作,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疼痛可牵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处,可伴恶心和呕吐。②常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进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会使这些症状加剧。因此,有的病人可以并无胆绞痛的发作,只是感到上腹不适、嗳气、吞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往往误认为自己是患了“胃病”。这些病人“症”虽在“胃”,但病“根”却在“胆”,虽长期按“胃病”进行“对症治疗”,但因未消除病“根”,故病情经久不愈。
胆囊造影和b型超声肝胆扫描是诊断慢性胆囊炎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胆囊造影可以发现胆结石、胆囊缩小变形,以及浓缩和收缩不良等情况,有时胆囊不显影。b超检查除了可探查出胆结石和胆囊外型改变以外,还能看到胆囊壁有变毛糙、增厚等征象。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及时就医,通过以上检查,一般可以明确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慢性胆囊炎按摩 慢性胆囊炎特效穴按摩
本穴属膀胱经腧穴,为胆之肾俞穴,有疏肝利胆,理气解郁的功效。
腧穴定位: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用拇指按揉穴位,并做横向拨动,配合阳陵泉穴,对胆道疾病的缓解和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每次5分钟。
本穴属足少阳胆经,有活血通络,通调经脉的作用,是治疗胆腑病症的要穴。
腧穴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正坐,用拇指指尖稍用力掐按穴位,以有酸麻胀痛感觉为度,每次5分钟。
胆囊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胆囊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着想,希望大家都有所了解,以下是有关胆囊炎的早期症状的介绍:
(1)如果上腹有剧烈的疼痛,很有可能是患胆囊炎的前期症状,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有腹胀,剧烈疼痛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2)如果经常出现恶心,甚至会伴有呕吐,都是有可能进一步确认为胆囊炎的,所以有了此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3)发热,身上冷也有可能是胆囊炎的前期症状,提醒大家要加强注意。
急性胆囊炎
胆囊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急性胆囊炎会引起右上腹疼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有些病人会有恶心和呕吐,但呕吐一般并不剧烈。大多数病人还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之间,高热和寒战并不多见。少数病人还有眼白和皮肤轻度发黄。当医生检查病人的腹部时,可以发现右上腹部有压痛,并有腹肌紧张,大约在1/3的病人中还能摸到肿大的胆囊。化验病人的血液,会发现多数人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增厚,并可见结石堵在胆囊的颈部。根据以上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各种辅助检查,医生一般能及时作出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中国也不少见。慢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病人过去并没有患过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疤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享受生活的前提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有资本享受幸福的生活,希望我们讲的一些东西能够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帮助,大家如果患有胆囊炎一定要及早医治,提高治愈率。祝大家身体健康。
胆囊炎患病原因都有什么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即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发现,占所有胆囊病变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而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少见,系由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而成。
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各是怎么回事
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二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故合并叙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约有70%的胆囊炎患者胆囊内有结石存在。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病变,大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本病大多为慢性起病,亦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临床上可无特殊症状。
胆石症, 胆管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之疾病,称为“胆石症”。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
由上面的内容知道了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是怎么回事之后,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
1、 采用内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内科治疗主要是消炎利胆的方法,如消炎利胆片、利胆醇、舒胆通、胆通、去氢胆酸以及熊脱氧胆酸等,有些病人有效,但难根治。
2、外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无功能、有急性发作,尤其是伴有结石者,应手术治疗。80%的胆囊癌并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可起到预防胆囊癌的作用。
急性胆囊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化学性刺激
1.胆囊管梗阻
由于结石阻塞了胆囊颈部和胆囊管,使胆囊内胆汁排出受阻,胆囊膨胀,胆汁浓缩,高浓度的胆汁可刺激损伤胆囊黏膜,引起胆囊的急性化学性炎症。胆囊缺血损伤的同时,囊壁抵抗下降,易招致细菌感染.使胆囊的病理过程加重。
2.胰液反流
胰液反流入胆管后,胰液消化酶原被胆汁激活,可侵蚀胆囊壁产生化学性炎症。
3.其他如创伤、出血、麻醉、感染等因素,均可使胆汁粘稠度增加,胆囊排空延迟,导致胆汁淤滞。
(二)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常继发于胆管的阻塞或引流不畅,细菌可通过血原性、淋巴性、胆管的上升感染进入胆囊.其中以后者为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急性胆囊炎时细菌多为G-杆菌,以大肠肝菌最为常见,其次为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类链球菌。近年来由于厌氧培养技术的普及,在感染胆汁中厌氧菌的检出率为3%~33%。
不同类型的急性胆囊炎病因:
(一)结石性急性胆囊炎
由于胆结石等异物嵌顿胆囊管,使胆囊内压增高,压迫胆囊壁内血管和淋巴管,致使其供血不足。从而造成缺血、坏死。另外,胆囊肿大、张力增高后,胆囊壁水肿、质脆,胆汁浓缩后高浓度的胆盐对胆囊粘囊上皮引起炎症。同时胆囊对化学物质及细菌的抵抗力下降,出现继发感染而发生炎性病变,严重者可引起胆囊积脓、坏疽、穿孔.从而加大手术的难度。
(二)胆囊息肉引起的急性胆囊炎
可分为梗阻性与炎症性2种。梗阻性胆囊炎是因为胆囊息肉的脱落或胆囊颈部息肉的蒂长而导致胆囊梗阻,其病机与结石性胆囊炎是一致的。炎症性息肉主要是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而呈慢性胆囊炎病变,如果病人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可以出现急性发作。
(三)其他原因引起的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
刨伤、大手术后、长期禁食、静脉高营养、高龄、胰液反流等有可能引起急性胆囊炎。因为上述情况导致体内神经功能紊乱,内分秘失调.胆囊壁的收缩功能下降,胆汁浓缩、胆囊壁的抗菌能力下降、细菌浸漓胆囊壁。或由于全身性的非结石因素引起胆囊血管痉挛,造成胆囊缺血,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继发细菌感染而出现急性胆囊炎。
怎样的胆囊易癌变
警惕隐患
并非所有的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但确有一些慢性胆囊炎有较高癌变的可能。认识了解这些特殊情况,就是预防这种隐患的第一步。以下情况就是值得警惕的隐患苗头:
1、老年患者。50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平均年龄为62~65岁。
2、女性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13,我们自己的统计,胆石症的发病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进入老年组后差别尤甚。
3、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
4、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29.9倍,说明结石刺激因素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
5、大结石。随着胆石体积的增大,胆囊癌的发生率相应升高,直径大于3厘米结石者比小于1厘米者胆囊癌的发生率高10倍。
6、瓷瓶样胆囊。即胆囊壁钙化,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它是慢性胆囊炎的终末阶段,瓷瓶样胆囊癌变率高达22%。
7、合并有胆囊息肉样改变的胆囊炎。息肉≥10毫米者癌变率高达23%。伴有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者更应提高警惕。
防范未然
1、彻底治疗胆囊炎与胆石症。改变饮食习惯,减低食物中脂肪含量及总热量,及时控制胆道系统感染,积极治疗易发生结石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彻底治疗急性胆囊炎,避免其转为慢性。
2、认识各种高危因素,并应较积极地采取手术治疗。
3、研究表明,吃烧烤肉食较多者易患胆囊癌,宜加控制。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维生素e能减少胆囊癌发病的危险。
4、肥胖指数高者胆囊癌发生率也高,肥胖者应积极减肥,控制体重。
慢性胆囊炎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二、发病机制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水肿使胆囊壁增厚,全层间有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内含黏液性物,可见沉淀物、胆沙或结石;重者肌层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胆囊壁瘢痕化,胆囊管被纤维性肿块梗阻。其胆汁的细菌培养往往阴性。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代谢紊乱: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2)感染:细菌可来自肠道和胆道,上行至胆囊;在败血症时,细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约1/3患者的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慢性胆囊炎亦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约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慢性胆囊炎。
(3)运动功能障碍:胆道运动和(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可逐渐演变为器质性病变。又如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胆囊张力和动力变异,排空时间延长,胆囊增大,渐渐出现胆囊壁纤维化、增厚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4)血管因素:由于胆囊壁血管病变可导致胆囊黏膜损害,胆囊浓缩功能减低或丧失,终致胆囊壁纤维化。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可正常大小或较小,甚至如拇指端大。胆囊壁增厚呈灰白色,囊腔结石可为一枚或多枚,甚或充满整个胆囊,黏膜呈细颗粒状或仍较光滑但有胆石印痕。胆囊底或体部可见憩室内含胆汁。镜下见胆囊黏膜扁平、萎缩且显著纤维化,肌层肥厚;炎细胞数少,只有少许淋巴浆细胞及巨噬细胞,也可见肉芽肿性异物巨细胞反应,巨细胞内有胆固醇结晶,胆囊壁血管可有闭塞性末梢动脉炎。瓷瓶样胆囊的胆囊癌发生率较高,有其病理意义。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病初时,由于急性胆囊炎和梗阻,胆汁通过溃疡面进入间质或破裂Aschoff-Rokitanky(阿孝夫-罗基坦斯基)窦,吞噬集中在炎症的部位,消化脂质形成大、圆、苍白的黄色瘤细胞,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破坏性炎症。肉眼见胆囊壁有黄色肿块,胆囊壁增厚,并与邻近器官粘连;胆囊可有穿孔,与胃肠道形成瘘,外观难与胆囊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