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怎样才能不复发呢
躁狂症怎样才能不复发呢
躁狂发作是发作性病程,发作间歇期缓解正常,如能积极治疗,可以维持病情稳定。但是,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维持治疗,复发率高。长期反复发作造成疾病发作越来越频繁,正常间歇期缩短,快速循环,难以治疗,残留症状,慢性状态,人格改变,社会功能损害。因此,需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综合治疗的治疗理念,防止病情复发。
预后良好的因素包括:病前性格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急性起病,病程短,发病前存在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或躯体疾病,发病年龄晚,获得早期治疗,治疗效果好,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好,无反复发作史,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没有合并人格障碍、焦虑障碍、、药物依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躯体疾病等。反之预后不佳。
心理社会因素因素在发病和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心理调节: ①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②矫正不良行为模式,如冲动盲目、不顾后果,另外注意多加休息。
有不少的狂躁症患者的来源都是生活,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多给与理解和帮助,让患者学会如何缓解压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狂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如果治疗得当的话,患者的康复是必然的,如果家长不能正视这一疾病,患者的恢复堪忧。
影响躁狂症治疗的三大误区
一、认为躁狂症发作时治疗,其缓解期就可以停药了既有发作期又有缓解期,这就是躁狂症的特点。虽然疾病处于缓解期,一切都正常,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如果脏腑功能没有进一步的调理,致病因素没有被清除,还会卷土重来,导致新一轮的发作。因此,建议躁狂症患者一旦找到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躁狂症的治疗上一定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彻底消灭致病因素以后,还有进行巩固期的治疗,来提高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抵御邪气的困扰,彻底治愈反复发。
二、 不要过于迷信心理治疗、食疗,要相信科学治疗有部分躁狂患者或家属,不愿意服药治疗,愿意心理治疗,或者是饮食疗法,期望这些能治好躁狂症,其实这些做法都是相当错误的。专家建议,躁狂症的治疗还得靠中药,这才是硬道理,而那些心理,饮食或运动等只能作为辅助疗法,根本不可能喧宾夺主。
三、 症状加重时,家属自行加药由于躁狂症的治疗不规律,很多躁狂症患者病情不稳定,时重时轻,为此,家属自行加药或减药,不按着医嘱服药,其实这种治疗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药不是喝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病情和体质来定,不同的患者药量也是不同的,所以,病情的好转程度要根据医生来调节,不可擅自加药或减药。
治疗躁狂症谨防三大误区
既有发作期又有缓解期,这就是躁狂症的特点。虽然疾病处于缓解期,一切都正常,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如果脏腑功能没有进一步的调理,致病因素没有被清除,还会卷土重来,导致新一轮的发作。因此,建议躁狂症患者一旦找到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躁狂症的治疗上一定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彻底消灭致病因素以后,还有进行巩固期的治疗,来提高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抵御邪气的困扰,彻底治愈反复发。
不要过于迷信心理治疗、食疗,要相信科学治疗有部分躁狂患者或家属,不愿意服药治疗,愿意心理治疗,或者是饮食疗法,期望这些能治好躁狂症,其实这些做法都是相当错误的。专家建议,躁狂症的治疗还得靠中药,这才是硬道理,而那些心理,饮食或运动等只能作为辅助疗法,根本不可能喧宾夺主。
症状加重时,家属自行加药由于躁狂症的治疗不规律,很多躁狂症患者病情不稳定,时重时轻,为此,家属自行加药或减药,不按着医嘱服药,其实这种治疗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药不是喝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病情和体质来定,不同的患者药量也是不同的,所以,病情的好转程度要根据医生来调节,不可擅自加药或减药。
上述是对躁狂症治疗误区的分析。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已有所领悟。当然,对于躁狂症,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法与治疗措施时一定 要先做好相关疾病方 面的咨询,您可以咨询我们有问必答网的在线医生。此外,患者还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保证您的疾病得以有效的治疗。最后,小编祝愿躁狂症患者朋友们早日康复!祝您健康!
躁狂抑郁症怎么治疗呢
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即是兼有躁狂和抑郁的双相障碍,表现为交替发作,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需要积极地治疗。
化学治疗是通过使用药物的手段,对失衡的生理生化活动进行协调,恢复体内原有的平衡。医疗实践表明,化学治疗对情感性精神病有较好的疗效;各种不同类型的情感障碍都可以由特殊的药物或几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单纯的或单相的抑郁症可以用多虑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等三环类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急性躁狂发作症状和联合使用氯丙嗪和氟哌啶醇,一般都能快速地控制症状;轻度躁狂症和典型躁狂症及部分抑郁症患者,都可进行碳酸锂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具有躁狂和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长期服用碳酸锂不仅能控制症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复发。
对于较严重的急性躁狂症及有强烈自杀行为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需要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和抗躁狂药物,效果不显著的患者,可考虑适当合并使用电休克治疗。
躁狂症到底属于精神病吗
躁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情感和情绪变化起伏大,严重的生活无法自理,躁狂症属于精神病吗?
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躁狂症作为心境障碍的一个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症状,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发作时间需要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躁狂症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治好
心理疾病是目前比较难治疗的一种疾病,不是不治之症,但是治疗起来麻烦,要有耐心。躁狂症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此类心理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是非常之大,所以要及时去治疗。那么,躁狂症怎么治疗效果好?以下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
1、早发现早治疗:识别躁狂症的早期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2、选择治疗躁狂症的药物,最好是选择副作用小的。有不少药物虽然控制症状很快,可在减轻症状的同时会导致患者身体素质的下降,大脑神经受到损伤,副作用太大。而中医在治疗躁狂症方面是个趋势,虽然见效稍慢一些,但能从病根入手,清除致病因素同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这不仅能治好躁狂症,还能从根本上减少复发几率。
3、造成躁狂症诱发因素很多,有外邪入侵,有脏腑的失调,有自身的体质因素,还有外界因素等等,这些都是诱发或加重的因素,可能随时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侵袭机体,导致症状再次加重。所以,建议患者病情基本康复后,体内的各项功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调整,不可马上中断治疗,最好在巩固1-3个月,预防复发。
4、对于发病季节性比较强的患者,应提前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预防性的防治。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怎样治疗躁狂症效果才是最好的吧,专家提醒:治疗躁狂症必须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任何的疾病,只要是在发病萌芽期,就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但是最忌讳的也是有病不治,这样很容易导致疾病的恶化,加重治疗难度。
躁狂症复发如何做
1、患者心情放松,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这样不但好的快,而且预后不易复发。
2、通过身体的锻炼,体质的提高也是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体质增强了,才能彻底战胜躁狂症,保证躁狂症不复发。
3、患者要接受科学的治疗,不但要缓解症状,更应该去除病根,恢复脏腑正常功能,稳定内环境。
4、在饮食方面,治疗狂躁症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的摄入不平衡也会引起狂躁症的发作,所以对于营养摄入不均衡的狂躁症患者就应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多补充镁、维生素C、维生素B6、酪氨酸等营养素,能够有效的控制狂躁症的发作,稳定病情。
5、多食蔬菜水果对患者的营养摄入也是有着非常好的调理作用的,由于狂躁症患者的情绪高昂,容易兴奋,所以一定要避免含刺激性饮食的食物,如咖啡、可乐、茶、酒精等。需要注意的是,狂躁症患者的日常饮食需要多多注意,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反而会加重狂躁的症状。
6、对于发病季节性比较强的患者,应提前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预防性的防治。
躁狂症复发原因有哪些
第一、自行停减药物:很多患者的狂躁症复发都与擅自减药或停药有关。其中一些患者对于狂躁症及其治疗药物缺乏科学的认识,自己认为好了就停止用药;还有的患者甚至认为服药时间长了自己会变傻因而中断用药。这些不良操作肯定会影响狂躁症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狂躁症复发甚至病情加重创造了条件。
第二、面临心理危机:在躁狂症的治疗过程中或者是在治愈以后,当他们的生活中遇到什么突然发生明显的负面变化或者是出现难以克服的困难的情况,这又会导致患者早收到突如其来的打击,甚至会导致他们陷入到困惑或者是绝望中。
第三、住院时间过长:如果患者的住院的时间越长,那么患者脱离社会的时间也就越长,再次认识对自己存在的社会和家庭价值的时候都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会很长,而他们往往都是心灵比较脆弱的,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也容易受到打击,在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方面会降低。
躁狂症的分类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躁狂症分类如下:
轻性躁狂症(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复发性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轻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躁狂症测试介绍
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 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在心境障碍病程长期观察发现,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非常少见,并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个性、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类似。因此,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和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已将其列为双相障碍的一种。
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躁狂症和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Goodwind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II型合并为3%,若加上环性心境则超过4%。香港特区(1993)男性1.5%、女性1.6%。因此,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双相I、II型概念见鉴别诊断)。[1-2]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 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疾病分类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躁狂症分类如下:
轻性躁狂症(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复发性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轻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