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不和母乳的4大原因

新生儿不和母乳的4大原因

在为新生儿哺乳时,通常会遇到宝宝拒绝妈妈乳房的现象。根据产生原因不同,解决办法也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和办法:

1.妈妈的乳房可能因为肿胀(乳汁过多、有疼痛感、变硬)而使新生儿很难吸吮。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可以用一块温热柔软洁净的纯棉毛巾热敷乳房或用热水浸泡乳房以减轻肿胀,也可以试着挤出一些乳汁,使乳房稍微松软一些,这样一来,新生儿就比较容易吸吮乳头,不会拒绝妈妈的乳房了。

2.妈妈的乳汁可能流出得太快,新生儿吸吮时常常噎着,因此拒绝吃妈妈的乳汁。这时,妈妈可以先挤出一些乳汁,减轻乳房压力,使乳汁流出不至于太冲。另外,可以用中指和食指夹住乳房,减小乳汁的流量,这样就不至于噎着新生儿,宝宝就不会拒绝妈妈的乳房了。

3.妈妈的乳房可能盖在新生儿的鼻孔上,使宝宝因呼吸困难而拒绝妈妈的乳房。这时,只需妈妈轻轻地将乳房移开宝宝的脸,宝宝就会愿意吃奶了。

4.宝宝的鼻子可能不通气,吸吮时呼吸受阻而影响吃奶。解决的办法是,清除鼻腔分泌物或遵医嘱使用一些滴鼻剂,宝宝鼻子一旦通气,自然就会正常吃奶。

新生儿母乳喂养姿势

在母乳喂养宝宝的时候,妈妈应将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放于乳房上、下方,呈“C”形托起整个乳房。母亲舒适地坐着或躺着,最好在其腰部和手臂下方放置一软枕,坐位时在足下放一脚凳,以使妈妈放松;婴儿的身体贴近妈妈,面向乳房;婴儿的头与身体在一条直线上;婴儿的口对着乳房。

侧卧位适用于:①剖官产术后的妈妈,以避免切口受到压迫;②妈妈倍感疲惫,希望在婴儿吃奶时休息或睡觉;③乳房较大,利于婴儿含接。

母乳喂养宝宝的各种姿势:

1、摇篮抱法:用妈妈手臂的肘关节内侧支撑住宝宝的头,使他的腹部紧贴住妈妈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支撑着乳房。因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将它托出来哺乳的效果会更好。

优点:通常最简便易学的姿势;多数父母最常用的姿势。

2、交叉摇篮抱法:和使用摇篮支撑法的位置一样,但这一次用对侧的手臂,这样就可以用手来支撑宝宝头部,用前臂支撑身体。这样妈妈可以更多的控制宝宝头部的方向。

优点:使用手支撑颈背部,较使用前臂会对婴儿头部形成更好的控制;当用来为早产儿或叼牢乳头有困难的婴儿哺乳时尤其有效。

3、侧卧抱法:妈妈可以在床上侧卧,让宝宝的脸朝向妈妈,将宝宝的头枕在臂弯上,使他的嘴和乳头保持水平。用枕头支撑住后背。如果是在剖宫产术后,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姿势。

新生儿黄疸复发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为什么会复发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病理因素,比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造成的新生儿黄疸、中毒性肝炎等,使得宝宝体内血清胆红素过高,引起的黄疸。

如果这些因素没有消除,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比如药物损害等,又出现了会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的疾病等,新生儿黄疸即使退了也有可能复发。

如果新生儿母乳的摄入量不足,会使得宝宝的胎粪排出延迟,直接胆红素排出减少,引起黄疸。

当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GD时,会使得肠道中的直接胆红素被水解为间接胆红素,然后被肝脏重新回收,增加肝肠循环,引起黄疸。

新生儿母乳过度喂养怎么办

新生儿母乳喂养量是多少:

宝宝在出生后半小时可以开始吃母乳。宝宝出生后第一小时是个敏感期,且在出生后20~30分钟的吸吮反射最强。如果此时没有得到吸吮体验,将会影响以后的吸吮能力。宝宝出生头两周里不宜规定时间和次数,视实际情况来调节。因为宝宝胃小,每次吸入的奶量并不多,按需哺乳能够使宝宝吃饱喝足,更快地生长。

同时,勤吸允也能刺激妈妈催乳素的分泌,让乳汁分泌更加旺盛,同时还有助于消除妈妈的奶胀,防止发生乳腺炎。但按需哺乳并不是只要宝宝一哭就要喂奶。宝宝啼哭的原因有很多,尿湿了会哭,想要人抱了会哭,受到惊吓了也会哭。妈妈应该细心观察并准确判断,不要一哭就喂奶。喂奶太频繁了并不好,一方面会影响妈妈休息,另一方面还会使乳汁来不及充分分泌,造成宝宝每次都喝不饱。这样,宝宝过不了多久就又要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第一天每次喂奶15-20分钟;第二、三天第每次4分钟;以后8-10分钟;第二周后白天4-5次,夜晚2次。

在对新生儿母乳喂养量是多少认识后,在喂养新生儿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每天在喂养过程中,对新生儿身体各方面,都是要进行掌握,体温的测量是很关键的,体温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的进行检查,避免诱发其他问题出现。

母乳性黄疸和血型有关系吗 母乳性黄疸照蓝光有用吗

母乳性黄疸照蓝光肯定是有用的, 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是发育生长良好的,并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当黄疸小于十五毫克每分升不需要停母乳,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的时候,可暂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黄疸可以下降百分之五十左右,当黄疸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时,则加用光疗,光疗退黄可以保证新生儿的营养,减轻母亲的心理负担,这时候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同样可能取得治疗的效果,所以母乳性黄疸,黄疸明显升高是需要照蓝光干预的。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多久能消退

新生儿在喂母乳后不久,会出现皮肤变黄,而且持久不退的情况。新爸新妈别担心,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产生是属于正常现象。那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消退呢?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容易出现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早发型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无论是早发型还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在停止喂养母乳3-5天后,新生儿黄疸就逐渐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新爸新妈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和宝宝肝炎要区别哦,可以通过化验得知具体的情况。

新生儿黄疸常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新生儿黄疸的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如果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经过4-11周后便会自行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其他方面都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或是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没有差别。

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疸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疸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疸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疸也会同样消退。

通常情况而言,患有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不需使用药物。只要一般情况良好,也不必因黄疸存在而中断母乳喂养。如情况严重,则应断奶几天,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用母乳喂养。

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1、时间: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头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早喂奶能使母亲减少产后出血。

2、方法: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并把乳房托起成直锥形,而且穆婴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吃空一侧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喂奶前要将乳头洗干净,先挤出几滴,然后再让孩子吃。

3、哺乳的次数:新生儿出生后就应开始哺乳,并实行按需要不定时喂哺。婴儿出生后的4—8天最需频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对于嗜睡或安静的婴儿,应在白天给予频繁哺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4、夜间喂奶:产后有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母亲就非常瞌睡。夜间遇到孩子哭闹,母亲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孩子的嘴里一塞,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亲可能又睡着了,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吃奶时与母亲靠得很近,熟睡的母亲即便是乳房压住了孩子的鼻孔也不知道,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母亲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

肠-肝循环增加(30%):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肠道菌群(25%):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肠内β-GD活性高,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3、胆红素排泄少,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胆红素重吸收多,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来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母乳性黄疸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

临床主要特征: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母乳性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母乳喂养实际上有很多学问需要新妈妈逐渐去学习和掌握,比如说正确的哺乳姿势,如何让宝宝顺利的衔住乳头,另外母乳喂养还会遇到很多难题。下面我们将一起谈谈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1、时间: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头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早喂奶能使母亲减少产后出血。

2、方法: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并把乳房托起成直锥形,而且穆婴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吃空一侧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喂奶前要将乳头洗干净,先挤出几滴,然后再让孩子吃。

3、哺乳的次数:新生儿出生后就应开始哺乳,并实行按需要不定时喂哺。婴儿出生后的4—8天最需频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对于嗜睡或安静的婴儿,应在白天给予频繁哺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4、夜间喂奶:产后有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母亲就非常瞌睡。夜间遇到孩子哭闹,母亲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孩子的嘴里一塞,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亲可能又睡着了,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吃奶时与母亲靠得很近,熟睡的母亲即便是乳房压住了孩子的鼻孔也不知道,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母亲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引起的呢

(一)发病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二)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 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肠内β-GD活性高 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3.胆红素排泄少 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胆红素重吸收多 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射的肠肝循环增加,这是由于母乳中含有的特殊的脂肪酸和胆固醇造成的。那么,新生婴儿出现母乳性黄疸是不是要停止母乳喂养呢?正确的作法是继续母乳喂养,可以采取多次少量的喂养方法。

相关推荐

产妇少奶和无奶的原因是什么

——产前过分紧张,怕难产,怕疼痛,因而吃不下,睡不着,精疲力竭,造成产程延长,机体的内环境紊乱,影响了产后泌乳。 ——孕期无思想准备,新生儿出生头几天啼哭,产妇感到束手无策,心情焦虑,怀疑自己的喂哺能力,认为自己的乳汁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产后早期采用了奶瓶喂养,使新生儿形成乳头错觉,不愿、不会吸吮母亲的乳头,因而对乳房刺激不力,使乳房排空减少,造成乳汁分泌减少。 ——新生儿吸吮次数少,力度弱,对乳房刺激不力。 ——一些错误的认识使母亲缺乏自己喂哺婴儿的信心。例如,因为觉得乳房无胀感,故而认为自己无奶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黄疸中有一种称为母乳性黄疸。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而此酶主要来源于母乳,这种酶可以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游离胆红索,使肠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加之新生儿的肠蠕动较慢,致使吸收增多而出现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症状主要表现为: 1、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 2、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3、黄疸一般持续

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1、足月生产的宝宝在出生后半个小时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这样能够促进母乳的分泌,减轻宝宝生理性黄疸以及生理性体重下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对新妈妈自身的恢复也是有很大好处的。一般来说按照宝宝的需求来进行喂养,不用刻意地限制次数、限定时间。 2、如果是没有母乳的新妈妈也不要急,可以冲泡配方奶粉,每三个小时喂一次。 3、在喂奶的时候要从少量开始,之后慢慢增加奶量。只要在宝宝吃完奶之后不会出现哭闹或者是呕吐的时候,则说明喂的差不多了。

新生儿母乳吃多少合适

尿液颜色。小便的颜色呈淡黄色或无色。从宝宝尿液颜色可以知道他有没有吃到足够的奶水,并从中获得充足的水分。浅色或无色的尿液表明宝宝水分充足;深色、苹果汁一样颜色的尿液(出生四天后)则表明宝宝摄入水分不足。 排便次数和粪便类型。拉出来的够多,就说明吃进去的够多。一个月以内的宝宝经常有黄绿色大便,有的宝宝甚至每次吃完奶都会大便。头几天新生儿的粪便逐渐从最初黑色、黏稠的胎粪(黑色的类似焦油的物质)转变为绿色,然后变为棕色,最终变为芥末酱一样褐黄色的“奶粪”,黏稠度像软干酪。粪便能透露出母乳的质量信息,即宝宝有没有

要不要母乳喂养

母乳的婴儿更爱哭 这项新研究由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研究中,科学家让300名新妈妈对宝宝“脾气”进行了描述和评价,并调查了这些孩子是吃母乳还是吃婴儿配方奶粉。养生之道网小编总结了以下有关研究:吃母乳的婴儿更爱哭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137个婴儿纯母乳喂养,88个婴儿只吃婴儿配方奶粉。其余91个婴儿母乳和奶粉搭配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脾气“更具有挑战性”,哭闹更多。 研究人员表示,婴儿“易怒”纯属自然现象,虽然吃配方奶粉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满足,也更容易安抚,但是母乳喂养

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方法

(1)时间 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房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早喂奶能使女性减少产后出血。 (2)方法 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并把乳房托起成直锥形,而且穆婴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吃空一侧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喂

新生儿母乳喂养方式介绍

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1、母亲洗净双手,将婴儿抱于怀里。 2、母亲将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放于乳房上、下方,呈“C”形托起整个乳房。 3、母亲舒适地坐着或躺着,最好在其腰部和手臂下方放置一软枕,坐位时在足下放一脚凳,以使母亲放松;婴儿的身体贴近母亲,面向乳房;婴儿的头与身体在一条直线上;婴儿的口对着乳房。 (1)侧卧位适用于:①剖官产术后的母亲,以避免切口受到压迫;②母亲倍感疲惫,希望在婴儿吃奶时休息或睡觉;③乳房较大,利于婴儿含接。 (2)搂抱式是产妇常刷的姿势。 (3)抱球式适合于剖宫产的母亲或乳房

母乳性黄疸概述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特征为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

新生儿黄疸一般多久能退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3)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新生儿晚上拉几次大便 混合喂养1-2次

混合喂养是指让新生儿母乳和奶粉交替吃,这种情况每日大便次数在3-4次之间,夜间排便1-2次。通常大便大便呈黄色或淡褐色,质软,有臭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便次数还会相应减少,变为每日1-3次,都属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