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1、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劳逸结合;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g。

2、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3、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心血管疾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而且还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心血管疾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吧。

一、 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大家还是对烟情有独钟,戒不掉,吸烟会使血小板粘滞度增加,导致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安静时的心率加快、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心肌需氧增加。

二、肥胖:这样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饮食上注意合理膳食,可以适当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和内脏,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等。

三、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同时,饮酒过量 、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 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四、三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可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使患者不容忽视的疾病,三高患者要针对自身情况,做一个全身的血管评估和一个危险因素的筛查,建议早服用药物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常用药物有五福心脑清等。

温馨提醒: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便控制病情进展;而未患病的朋友,应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从而做到及早预防。

规范用药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石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过早死亡的头号死因,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完整造成极大威胁。近年来各种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和导管消融的技术革新与普及,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走向。但是归根结底,合理、规范的使用药物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依旧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面对琳琅满目的心血管疾病药物,如何合理用药、规范用药、科学用药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同时这也关系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

纵观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学术会众多,但是绝大多数的焦点都放在了技术革新和器械创新上,专心致志于传统临床用药研究的还是凤毛麟角,CTSC即是其中的翘楚兼探路者。自2010年举办之日起,CTSC就坚持“绿色用药、和谐治疗,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基本方针, 倡导“绿色用药,和谐治疗——保障健康”的理念。每年CTSC都会邀请国内心血管领域的顶级专家,今年还将视野扩大至欧美、大洋洲等国外知名专家,而心血管领域“四院士”的同期亮相更是让大家充满期待。

此次盛会在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等方面更上一层楼,除了常规的国际学术前沿专场、疑难病例专家面对面专场、抗凝抗聚论坛、高血压论坛、高血脂论坛、血栓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和青年病例演讲比赛等,亦有多个环节值得期待:杨杰孚教授和汪芳教授带来最新力作《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和《汪芳说:血管清爽活百岁》现场分享著书心得;《超级访问》将学术、趣味及可视性融为一体,邀请“颜值高、层次高、立意高”的知名专家共襄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互联网医疗”首开纪录,吸引了一大批“另类”的业界精英同台PK;数字互动环节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会议活跃度和参与度,每个听众都可以现场发表观点……一场学术盛宴即将拉开帷幕!组委会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促进我国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交流,加强心血管临床大夫对相关新理念、新趋势的了解和学习。

“绿色用药、规范治疗、创新思维、赢领未来”——这是CTSC的宗旨。相信通过沟通学术信息和分享经验成果,能够继续开辟探索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领域,提高国内心血管防控领域的关注度。

六大防治心血管疾病指南

一、心态

心胸开朗乐观能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易使人们经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状态,而导致心身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一定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健康的心境。人应奋斗,但不要太在意成败,最好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来对待成败。

二、膳食均衡

均衡膳食均衡膳食就是要求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减少食盐摄入量。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一般吃七或八成饱为宜,依据当前的研究结果,控制体重对轻、中度的高血压有效;减少钠盐的摄入,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适度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钠盐由200mmol即4600mg减至100mmol即2300mg)能使收缩压降低约5mmHg,舒张压降低约2~3mmHg。

三、运动

适当运动运动有助于保持理想体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还有助于降低血压。不过,应注意做有氧运动,不觉辛苦为度,如每天30~45分钟的慢跑,每周数天。从保健角度看,缺氧运动对身体有害。已患有心血管病者不要做竟技性运动。

四、正规用药

正规用药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均应专科正规治疗。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千万不要只吃中成药就了事,千万不要乱投“游医”,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服药应规律和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阿斯匹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应提倡广泛使用。患有冠心病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心绞痛发作时含服。前胸压榨样疼痛20分钟不缓解者应立即到医院心血管科就诊,以防急性心肌梗死延误治疗。

五、戒烟限酒

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吸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等。简言之,吸烟百害无一益,因此应立即彻底戒烟。

此外,高血压应戒酒,因饮酒可降低降压药物的药效。男性如饮酒应20~30克酒精/天(40度白酒1两),女性10~15克/天(半两)。

六、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保持规律的生活是机体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饮食规律和睡眠规律。吃饭有一餐没一餐,一餐饱一餐饿,经常熬夜熬通宵,接着连睡一两天,这样生活的人不患病才怪。工作和生活作息时间尽可能规律,有午睡习惯者如有条件最好适当午休。

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说防治

发病攀升 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心力衰竭400万人,心房颤动800万人,由于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大约50万人。大量患者因病致残,失去劳动和生活能力,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巨大负担。不断上升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是引起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快速攀升的根源。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血脂异常患者2亿,糖尿病患者3000多万;超重者2.4亿,肥胖者7000万,吸烟者3.5亿。我国面临的心血管病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以常见的高血压病为例,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国民健康。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1959年第一次全国高血压普查患病率是5.11%,1979年达到7.33%,1991上升到11.16%,呈持续快速上升态势。与我国高血压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1年我国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处于极低水平,分别只有27%、12%和3%。即使到了2002年,也只有30%、25%和6%。其与国外先进国家的高血压防治水平有着明显差距。高血压的防治成为心血管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2003年中国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01.17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2.65%和19.74%。以2003年为基期年,扣除价格影响(根据gdp平减指数计算)后,得到1993年至2003年间,中国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33%,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8.95%)。排在2003年中国心血管病直接医疗费用前三位的病种分别为高血压(366.03亿元)、冠心病(264.33亿元)、脑梗死(237.32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6.37%、4.60%、4.13%。

五大变化 彰显综合防治成效

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居民各种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与遏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

在我国以社区为基础,以高血压防治为突破口的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已进行了40余年。1969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首都钢铁公司建立了第一个人群防治基地。上世纪70年代各地陆续建立了一批开展社区人群高血压防治基地。80年代以来,以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形式,国内20个单位协作,对南北不同地区的十余组人群进行了心血管病发病、死亡和危险因素监测。90年代初,北京、上海、长沙等地进一步开展了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防治。1995年世界银行卫ⅶ贷款健康促进子项目在我国七市一省启动。1996年卫生部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规划》,从1997年起在全国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24个省(区、市)开展了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

在这40年中,我国的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历经五个重大变化:从数千人群到数十万人群的综合管理,从仅管理高血压患者到管理社区全人群(包括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及多种慢性病(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管理,从注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监测到重视提高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如上海、浙江),从专家以科研、项目为实施手段到以政府为主体、多部门合作的一体化管理(如北京的折子工程),从普及健康知识着手到提高社区基层医生的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为重点(如全科医生教育、卫生部全国高血压患者健康行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信息系统化发展。

试点经验 亟待社区推广实施

多年实践证明,开展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实施人群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水平,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本身的医疗费用,而且可以减少相关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所引起的医疗费用。

依据人群心血管病归因危险约40%为高血压病所致这一重大研究成果,我们自2005年以来在全国大范围试点,开展“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的研究。在全国22个省市的18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探索社区以高血压防治为突破口的心血管病综合干预模式,管理高血压患者20多万,一年时间血压控制达标率从22%提高到70%左右。在治疗率提高的同时,居民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我们认为,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作为技术规范和模式探索阶段业已完成,应该在全国层面作为适宜技术加以推广实施,尽快实现全国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人群防治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吃腰果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1、防治心血管疾病。腰果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可以保护血管,起到良好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尤其对于中年人来说,不妨每日定量吃一些腰果,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

2、润肠通便。正因为腰果里面含有丰富的油脂,对于润滑大肠,防治便秘起到很好的功效。肠炎、腹泻、痰多患者可以多吃。

3、增强抵抗力。腰果具有增强抵抗力,有效抗癌的作用。腰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酶抑制剂,能控制癌症病情。

4、美容抗老。腰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是优秀的抗氧化剂,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女性多吃腰果可以让肌肤越来越有光泽,气色红润。

5、催乳功效。腰果对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女性具有良好的催乳功效,定量食用腰果,使乳汁正常分泌。

跑步对心血管有好处吗 防治心血管疾病

跑步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周围的血管和血液循环情况,使心肌细胞能够得到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起到防治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跑步锻炼还能使血管直径增大,使血液循环更通畅,可以有效预防动脉血管硬化,对防治高血压也有积极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

高血压患者睡眠应注意

睡眠的需要量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新生儿每天需睡眠18~20小时;儿童需要9~10小时,成人需要7~8小时;老年人则需要6~8小时。高血压患者必须有足量的、有效的睡眠,这类病人更加注意睡眠质量。

1) 安排好睡眠时间:睡眠习惯各有不同,但大多数人主张早睡早起,一般晚上9~10点入睡,早上5~6点起床,中午饭后可午睡1~2小时。

2) 睡姿正确:主张右侧卧睡,这样可避免压迫心脏;而左侧卧睡可压迫心脏和胃部:仰卧时会将手放至胸部,引起恶梦。心绞痛病人夜间睡眠时应采取头高脚低位(床头比床尾高20-25cm),这样可使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舒张压明显下降,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3) 居住和卧室环境:注意室内空气清新,严禁室内吸烟。不应蒙头大睡,室温应适宜,不主张夏天时用电风扇直接吹拂病人,睡衣宜宽松,床铺和被褥应干燥、柔软。

4) 不应随意改变睡眠尽惯,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影响睡眠。

5) 晚饭不宜过饱、过咸,不宜睡前大量饮水。

6) 睡前看书和看电视应适当,以免时间过长使精神兴奋而影响睡眠。

7) 睡前心情不好或有焦虑时,可服安定等以帮助睡眠。

冠心病患者睡眠注意

冠心病患者必须有足量的、有效的睡眠,这类病人更加注意睡眠质量。

1) 安排好睡眠时间:睡眠习惯各有不同,但大多数人主张早睡早起,一般晚上9~10点入睡,早上5~6点起床,中午饭后可午睡1~2小时。

2) 睡姿正确:主张右侧卧睡,这样可避免压迫心脏;而左侧卧睡可压迫心脏和胃部;仰卧时易将手放至胸部,引起恶梦。心绞痛病人夜间睡眠时应采取头高脚低位(床头比床尾高20~25cm),这样可使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舒张压明显下降,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3) 居住和卧室环境:注意室内空气清新,严禁室内吸烟。

4) 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影响睡眠。

5) 晚饭不宜过饱、过咸,不宜睡前大量饮水。

6) 睡前看书和看电视应适当,以免时间过长使精神兴奋而影响睡眠。

7) 睡前心情不好或有焦虑时,可服安定或硝基安定以帮助睡眠。

四大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习惯

一、饮食上坚持“少碰三高”

尽量减少“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有高血压的患者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有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患者,要适当补充钾盐和钙,如每天吃1斤奶和1个鸡蛋。坚持监测体脂肪,如发现摄入热量使体内脂肪含量增加,则应监督自己控制饮食。同时,为了解血糖是否因饮食的变化发生变化,需及时监测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血糖,以便有效调整饮食内容。

二、运动上把握“一个工具,两段路程”

一个工具是指计步器。步行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科学手段。随身配带一个计步器,每天上下班两段路程,少开一站车,走上二十分钟,使用计步器指导自己按照有效步数(每分钟60步,连续步行10分钟以上)大步走,不仅起到减脂的效果,还能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三、心理上做好“一个不”

不过分喜怒。愤怒、烦躁、抑郁和过分激动等都会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专家建议在情绪发生变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应积极监测血压、血糖,让自己了解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同时指导及时有效治疗。

四、绝不吸烟

综观全球,没有什么比吸烟危害身体健康更严重了,但这原本是可避免的。吸烟除了引起口臭,使手指、牙齿染黄,使衣服有难闻的烟味外,吸烟者还会引发咳嗽,美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烟害,我国死于肺癌的数字远远超过此数。

吸烟主要导致癌肿(不单单是肺癌,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致癌)和心脏病,在吸烟导致死亡之前,还会使吸烟者的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以往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近半数人暴露于被动吸烟中,要解决这个头痛问题,不仅需要个人的积极努力和坚持,医师的教育和督促,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硒与心血管疾病

硒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能防止因脂质过氧化物堆积而引起的心肌细胞损害,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损伤心肌的修复和再生。硒在维持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积极作用。 据流行病学调查,缺硒地区人群的高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比富硒区高3倍,还发现风湿性心脏病、脑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的死亡率,在高硒地区也明显低于低硒地区。这说明缺硒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 国外有人用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很好疗效,我国用硒防治克山病,也取得显著疗效。可见硒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用于心血管病预防的硒制剂有硒酵母、人工硒酵母(含无机硒及维生素C等)。 其中以硒酵母为佳,它是一种优质的营养酵母,比亚硒酸钠易于吸收,且毒性低。硒酵母含硒一般为1~1.6gkg,也就是说只要每日食用60~150mg的硒酵母即可达到日需要量。

防治心血管疾病妙方

注意戒烟少喝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少量饮酒可降低血液里的“坏”胆固醇水平,提升“好”胆固醇水平,降低动脉硬化的机会,但长期的吸烟酗酒则可使血脂升高,同时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脏构成伤害。

防止病从“口”入

坚持低盐、低脂膳食,动物内脏、蛋黄、贝壳类的高胆固醇食品尽量不要食用。杂粮、米糠、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因含有的膳食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应适当增加食用。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还可食用具有降脂功能的食品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其次,还应多吃豆制品,因为大豆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磷脂,可通过改善脂肪代谢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另外,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花生及其制品对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控制每日食盐用量。

科学运动更健康

适当体育锻炼能使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正常化,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因此,应该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每周不少于5天,并且持之以恒。运动以不感到疲劳、身体轻松为准。避免在大量进餐后运动,也不应在大量运动后1小时内进餐,凌晨起床动作宜慢。

放松心情释开怀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精神紧张易诱发高血压,增加游离脂肪酸,导致血管硬化。所以应避免刺激和紧张,做到情绪稳定、心态平和、宽容大度。

每天服药需坚持

对于已确诊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特殊人群,除了养成以上的生活习惯外,还需积极控制相关疾病。高血压患者应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脂患者则要控制高胆固醇饮食并限制热量,服用降脂药。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此外,还可服用阿司匹林,减少血液黏滞度。其中肠溶阿司匹林胃肠道副作用小,更适合长期服用。

定期体检早发现

慢性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坚持每年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尤其对于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35岁以上人群,更应提早预防。另外,需强调的一点是,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分泌的减少,如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指标相比绝经前均会有明显升高,所以绝经后妇女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亦不可懈怠。

心血管疾病预防

身体超重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千克,收缩压相差约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张压相差约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国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脑卒中的比率高3倍,两组人群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夏威夷人群动物蛋白摄入显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发现动物蛋白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并加重肾脏负担。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1.2-1.5克为宜,其中至少有1/3为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纤维

美国学者曾经对30681名美国健康男性调查4年,综合所有营养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膳食纤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有报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盐的危害

高血压为心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高血压和食盐摄入量关系密切,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就越高。与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天吃盐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大于等于18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中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普遍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不利。诺贝尔奖得主——伊格纳罗教授自称“有一颗年轻的心脏”,他除了强调运动的作用外,还曾特别提及在他的厨房中没有食盐,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克食盐也就是一个牙膏盖的量,6克食盐加起来并没有多少。从心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别在食物中加盐。

合理膳食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5.限盐。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相关推荐

吃什么食物降血压 柿子降压

柿子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比一般水果都要高,具有保护心血管,降压的功效,对于心脏病,心梗,中风的疾病防护有很大益处,柿子中含有一种酚类化合物,能够起到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功效。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血管疾病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一旦忽视前期症状,延误或者控制病情,中风和猝死的几率也会倍增。 春天气温多变化,心血管疾病案例也会随之增加。而现代人生活习惯不佳,“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提早找上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龄层次也越来越低。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在30、40岁的青壮年身上也很常见。 更可怕的心血管疾病就像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有致命的危险。心脏以及急诊学界定义猝死指病患在症状发作之后一小时内死亡,而猝死90%的原因与心血管有关,其中心血管相关疾病、心肌梗塞占了大多数。 一

心血管疾病护理

1.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

心血管疾病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 50%%u4EE5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病因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

吃粗粮的好处 防治心血管疾病

粗粮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汁的排泄,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同时含有的植物化学物如木酚素,芦丁,类胡萝卜素等,有抗氧化写作业,可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

1、山楂桃仁蜜 食材:鲜山楂1000克,桃仁60克。 做法:将山楂、桃仁水煎2次,去渣取汁,加入蜂蜜250毫升,上锅蒸1小时冷却后备用。每次1匙5毫升,每日服2次。 山楂桃仁蜜具有活血化瘀、消食润肠、降脂降压之功效。 2、人参大枣汤 食材:人参10克切片,大枣50克。 做法:将人参、大枣用水煎服,每日1剂。 人参大枣汤具有大补元气、益气生津、养血宁神之功效。 3、双耳汤 食材:银耳、黑木耳各20克。 做法:将银耳、黑木耳放温水中浸泡,洗净蒸熟,每日1剂,分数次食用。 双耳汤具有益气滋阴、降低血脂的功效。

草莓怎么选好吃 防治心血管疾病

草莓的抗氧化剂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来降低心血管疾病,防止胆固醇积聚附着在动脉上,改善血管功能和血压,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精神压力大可引起心肌缺血

心血管疾病由多因素导致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瘤和其他外周血管病变。此类疾病受心理因素影响较明显,患者中多数存在负性心理,尤其抑郁和焦虑障碍占很大一部分,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外的很多横向和纵向研究都提示,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和加重抑郁和焦虑症,而抑郁和焦虑症也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重度抑郁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有关。 精神压力可导致稳定型冠心病患

菊花茶的功效 防治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菊花能镇静、降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冠心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食醋泡花生米防治心血管疾病

据有关医学载:醋,味酸微苦,性温,有散淤、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近代医学发现醋浸泡的食物有防治疾病的作用,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感冒、干咳及延缓衰老有特殊作用。 醋泡花生米将花生米浸泡于食醋中,一日后食用,每日2次,每次10-15粒。长期坚持食用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堆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 醋泡香菇将洁净的香菇放入盛器内,倒入醋放冰箱冷藏,一个月后即可食用。醋浸香菇能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改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的症状。 醋泡黄豆将炒熟黄豆放入瓷瓶中,倒入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