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春季艾灸五个穴位

春季艾灸五个穴位

1、太冲穴

此穴是肝经的原穴,也就是在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春季坚持对太冲穴进行艾灸,可以激发肝经的原气,促进肝经气血的运行,起到很强的补肝作用。

由于肝主筋,如果在春天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就是肝经气血不足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就会有很大改善。

2、三阴交

对三阴交进行艾灸,有较好的引火下行作用,同时,春季阳气外散于体表,内脏气血不足,会引起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时要对足三里进行艾灸,可调节脾胃,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3、鱼迹穴

属手太阴肺经,此穴为肺经荥穴,五行属性属火。“荥主身热”,故此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又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所以有循经远治的作用,可疏经通络。

4、神阕穴

位在腹部,脐中央。因其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长灸可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研究证实,此穴位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5、中封穴

中封穴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春季宜用艾灸疗法祛湿气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而眼下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

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一、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二、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三、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四、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五、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艾灸祛湿:推荐养生穴位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春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春天。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中医艾灸养生的手法与禁忌

1.艾灸的作用

艾叶辛温、味苦,无毒,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通络,活血止血的作用。以陈旧艾叶为佳,可主灸百病。点燃艾绒后,置于施灸穴位上,热力持久而深入,可直透肌肉深层。

艾灸的主要作用,正是艾叶的散寒、温通、活血作用与经络穴位的特殊作用密切结合的结果。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充分证实了艾灸可补火助阳,健脾温中,培补肾元,升提阳气,温通经络,调和营卫。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如果经常灸治,肯定能起到抵御外邪,防病治病,强身抗老的明显效果。

2.艾灸的手法分类

(1)直接灸:直接灸是艾炷灸中的一种。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燃烧,施灸后,不化脓形成疤痕者,称无疤痕灸;局部化脓形成疤痕者,称疤痕灸。艾炷是用手将艾绒捏成圆锥形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一壮。实际应用时,艾炷大小可根据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而定。体质强壮、病情重者,可选大艾炷;体质虚弱、病情轻者,可选小艾炷。施灸壮数多少与时间长短,可因人、因时、因部位、因病情而异,总之,因具体情况而定。如健身预防灸,时间可短,康复治疗灸,时间可长。春夏两季,时间可短;秋冬两季,时间宜长。四肢、胸部,时间宜短;背部、腹部,时间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时间宜短;青壮年,时间宜长。

(2)间接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下置衬垫物,使艾绒燃烧的热力与所衬垫的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因艾炷不直接置于穴位上,故称间接灸。常用的间接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只是适应症不同而已。用于养生以隔姜灸、隔附子饼灸为多。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体内有湿气的五个征兆

春天艾灸 不做“ 潮人”

春天是肝当令的季节,肝属木,最需要的是生长、通畅、朝气蓬勃,最怕有压抑它的东西。一旦这种特性被压抑了,人就会产生问题,正因如此,春季是皮肤病、呼吸道疾病、脾胃疾病的多发期。在这个潮湿的季节,用传统的艾灸疗法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最理想,可以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遇上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

1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2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3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4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5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艾灸祛湿简单又方便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春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春天。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夏季体质虚寒可试试穴位艾灸

你是否经常手脚冰凉,畏寒怕冷?那么你可能是虚寒体质哦。中医认为,春夏养阳,阳气不足,可试试穴位艾灸。

有句话叫做冬病夏治,就是说一些冬春无法治愈的疾病可通过夏天恰当的艾灸,益气补阳,治养结合,从而达到显著地治疗效果。

中医主张“春夏养阴”,“冬病夏治”便是这种理论的具体体现。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夏季艾灸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因而通过艾灸治疗,可使一些过敏疾病、慢性疾病、风湿病等进行有效治疗。

但是艾灸并非所有人都是适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通经络,祛除寒湿,补阳益气,因而更适合阳虚、气虚人群。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阳气不足、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者,在夏季最好进行“温阳”疗法,从而达到保护阳气、补中益气、改善脏腑阳气不足的疗效。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需注意,艾灸足三里尽量不要发生灸疮,即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

若要养肾,也可艾灸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有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就是说:肾经之气来源于足下,并涌灌向全身各处。坚持艾灸涌泉穴,可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的现状。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加强运动,不吃寒凉,多吃促进血液循环,含铁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加以坚持便可取得一定疗效。

夏季湿气重怎样去除 艾灸升阳化湿气

湿气容易困伤脾阳,导致体内痰湿加重,通过适量的艾灸可促进毛孔腠理的张开,将体内的余热和湿气排出。

主要可艾灸的穴位有:中脘、水分、神阙、足三里、胃俞穴、三焦腧穴等。

夏季艾灸时间不宜过长,艾灸穴位不宜过多,每次可选择三两个穴位进行艾灸,以局部穴位皮肤发红发烫时为止。

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大椎穴

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用艾灸温和灸颈后大椎穴20分钟,配穴可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

大椎穴位置:当低头时,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转动时,随头选择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

风门穴:在大椎穴往下数两个脊椎处,棘突旁开1.5寸。风门穴是风邪进出的门户,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的时候艾灸合谷穴能够有效缓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

艾灸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左边鼻塞则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边鼻塞,则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钟即可。

风池穴

人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的时候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个部位即是风池穴,左右各有一个,这个穴位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颈部酸痛等症状。

风府穴

顺着后脑勺向下摸到凹陷处,这个部位就是风府穴,这个穴位是人体督脉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时候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等症。

冬病夏治 夏天艾灸好处多

细数夏季艾灸养生的好处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治胃痛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治面部皱纹多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吹空调感冒怎么好的快

第一步:喝点红糖姜水

生姜红糖水有发汗解表,温胃散寒、解毒的三大功效,所以对于吹空调引起的感冒可以多喝点红糖生姜水,这样可以使感冒快速治愈。

第二步:热浴

在喝完红糖水以后,可以洗个热水澡,这样可以促进人体汗液的排出,热水淋浴也会使人感到轻松。

注意

在洗完热水澡以后,不要再吹空调或风扇,否则可能加重感冒的症状。

第三步:中药祛湿调理

三物香薷饮

材料: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

方法:先将香薷、白扁豆、厚朴冲净,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清水浸泡20分钟;大火烧开,继续煮5分钟,关火。将药液取出,冷却后服用。

功效:此饮可解表、祛署、化湿、和中,适于暑期感冒、发热、腹泻等症,能有效防治空调病。

第四步:艾灸进一步缓解感冒

功效:艾灸可以疏风散寒,化湿通络,治疗空调病非常有效。尤其对于风寒、署湿效果尤佳。

艾灸风池穴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对准风池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位置: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各1个。

艾灸大椎穴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大椎穴,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反复回旋灸10~15分钟。

大椎穴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艾灸合谷穴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合谷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

定灸10~15分钟。

合谷穴位置: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各1个。

艾灸外关穴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外关穴,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反复回旋灸10~15分钟。

外关穴位置: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左右各1个。

第五步:药膳巩固治疗

紫苏粥

配方:紫苏叶15g,大米100g,红糖25g。

功效:疏风敝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吞季食用。

制作:.

1.将紫苏叶洗净,切碎;大米海洗干净;红糖切碎。

2.将紫苏叶、大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院,再用文火素35分钟,加入红糖即成。

桂枝红枣茶

配方:桂枝20g,红枣6枚,红糖15g。

功效:解表敞寒。适用于风寒感言春季饮用。

制作:

1.将桂枝洗净,切2cm长的段;红枣洗净,去核。

2.将桂枝、红枣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流,文火煮25分钟,加入红糖即成。

生姜拌莴苣

配方:生姜25B,莴苣300g,盐2p,昧精18,醋lg,白糖、芝麻油各10g。

功效:解表,散寒,止呕。 活用于风寒感冒、呕吐者春季食用。

制作

1.将生要洗净,切片;莴苣洗净,去皮,切薄片。

2.将生姜、莴苣放入盆内、加入盐、味精、醋、白糖、芝麻油拌匀即成。

春季养肝艾灸哪些穴位

1、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腹部中央,这个穴位是常见的养生穴位。中医认为,艾灸神阙穴可以起到培元固本、调理肠胃的功效,同时它对于养肝也有一定的效果。春季艾灸此穴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帮助人们抵抗疾病。

2、鱼际穴

鱼际穴是手部的一个穴位,中医认为,鱼际穴具有泻火的功效,所以当我们感到肝气旺盛的时候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此穴达到降肝火的目的。另外,如果我们在春季感觉体内气血、经脉受阻,那么也可以艾灸鱼际穴来通经脉、活气血。

3、中封穴

很多朋友对中封穴不了解,中封穴位于腿部,在中医上,这个穴位能抑制肝火过旺,艾灸中封穴还有保养精血的功用,对于男性朋友来讲,多多养护此穴是很有必要的。

4、太冲穴

太冲穴是养肝的一个重要穴位,这个穴位是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建议人们在春季多艾灸太冲穴,这样做能起到刺激肝脏,让肝脏气血更加活跃,改善肝血不足的目的。

5、三阴交穴

人们对三阴交穴应该不陌生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艾灸三阴交穴也能养肝。这是因为三阴交穴有调肝补肾、调节脾胃的功效,所以在春季艾灸此穴对肝脏也有不错的养护功效。

除了艾灸穴位以外,春季多注意生活细节也能起到养护肝脏的功效哦。

什么时候艾灸最好

1、艾灸足三里治疗时间选择在一天阳气最甚的时间会比较好,这个时间,在每天午后的1到3点,也就是13点到15点。

2、季节:艾灸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艾灸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的效果好,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最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经常出现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经常艾灸。

3、每天:一天当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阳气升发,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补益阳气进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

4、一般在13点左右最好,切记不要刚吃午饭就去艾灸。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养生保健要穴。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之充养,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走罐刮痧疗法是什么

刮痧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冬季和春季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季节,所以人体是处于两个不同的环境中,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要损耗人体的元气才可以。

冬主收藏,在寒凉的冬季里,人们大多运动不足,经络痹阻,且春节期间容易饮食过度,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受损,再加上春季多雨多湿,外湿引动内湿,故人体易被湿邪入侵,从而出现腹满腹胀、食欲不振,身体、四肢沉重,精神萎靡,或烦躁易怒等中医认为的“湿浊内困”的亚健康症状。

春困刮痧要刮背部穴位,是因为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不但包含了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的诸多穴位,如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肾俞等重要穴位,是人体抵御外邪和重要屏障,而且掌握着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中医有“春夏养阳“的说法,故刮背部穴位既可排毒,又可振奋体内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刮完痧后,患者常感到背部、肢体有酸痛感,此时可把点燃的艾条放进艾灸盒中,置于痧斑处灸10分钟左右,是典型的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综合运用。

相关推荐

冬季艾灸的好处是什么

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冬天后,阳气转入收敛封藏状态,三九天温度最低,此时阴气偏盛,适宜养阴助阳,而艾灸的疗法可刺激相应穴位,起到阴阳调和,防治疾病的作用,若本身体质较为虚弱的话,在冬天的时候进行艾灸来调理身体,可以增强体质,调养阴阳。 冬天的时候温度比较低,身体末梢供血常常会有不足的情况,身体末梢供血不足就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在中医理论中,艾灸是助阳的,在对身体进行艾灸操作时,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助阳的

艾灸时间多久合适,你到底需要艾灸多久? 你到底需要艾灸多久?

如果一个穴位产生明显灸感,则本次艾灸穴位时间要以灸感为主。 简单讲下灸感,就是艾灸时候产生一些特殊现象,如蚂蚁爬行,热传导,扩散,痒,痛(非灸火过近烤的痛)等等……灸感感传的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热量的传导和扩散。 举两个常见例子: 艾灸腰阳关,常有透热感,热量从后腰逐渐贯穿到小腹,或者如腰带状后后腰缠绕到小腹。 胃痛人艾灸中脘或足三里,可能出现热量沿着艾灸处线状传导到胃部,整个胃都热乎乎。 当产生这些奇特感觉,就是灸感,有了灸感就不要减少本穴位时间,让整个灸感过程自己发生,壮大,直至消失。 当然,这些特

感冒可以艾灸哪里 不同感冒症状的艾灸位置

1.选百会穴,大椎穴,风门穴和肺俞穴温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温热泛红现象,可以缓解恶寒症状,每天艾灸一到两次。 2.选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温和艾灸,每穴灸15分钟,灸至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 1.选大椎,曲池,尺泽,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2.选太阳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1.选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穴温和灸,每个穴位灸15分钟,

晚上能艾灸

01 从节气上:艾灸是非常注意注重节气灸的,不仅是因为在节气的时候是人身体内阴阳交替的时间,而且还能使艾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比如冬春季节交替的时候,在人体内的阳气开增加,当身体阳气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会冲击身体里隐藏的病灶,如果这时候艾灸不仅不会伤害身体,还是非常适合艾灸的时间。由于有中医养生讲冬病夏至的说法,因此就要从夏天开始调理,然后就有了三伏灸。 02 从季节上:冬天这个季节是人体处于寒气最重的时候,也是人体内阳气最弱的一个季节,因此我们就要注意调养自己的身体,如果不注意那么可能会由于阳气不足而引发

艾灸印堂穴的方法

眉心就是中医经络穴位印堂穴的驻地,养生者将印堂穴称为“上丹田”,认为刺激这个部位,勤加耕耘,就能够获取长生延年的“内丹”。 印堂穴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艾灸方法:灸印堂穴时,你要先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点着的一端放在印堂上方2厘米处,先停两三分钟。然后,再从印堂一直灸到鼻梁的上部,来回在这两点之间悬灸。 注意艾灸条不要接触到皮肤,不然就会烫个疤了。你在灸这个穴位时,最好躺着。 如果你的体质偏阳虚,灸后可以快速地疏通气血,让面部恢复光泽;如果你是过了青春期,以阳虚体质为主,那用这套方法的效果更加神奇,

体内湿气重5个表现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

多囊卵巢综合症可以艾灸吗 多囊卵巢综合症如何艾灸

大椎、命门、肾俞、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复溜穴。 由于多囊卵巢的艾灸需要长期坚持,考虑到方便性,一遍不建议进行温和灸,推荐使用艾灸盒。 腰腹部、大椎穴主要用六针艾灸盒,大火力,大面积覆盖。其他部位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艾灸罐即可。 一般建议每个穴位艾灸15-30分钟左右。每个穴位开始艾灸的时候要连续灸2-3个疗程,如果症状改善了,可以隔日艾灸或隔三岔五艾灸

三九灸的好处 什么三九灸

“三九灸”、“三伏灸”都是“天灸”。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根据所要预防和调理的疾病,选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或直接用艾条熏烤进行穴位的刺激,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种疾病。 “三九灸”是“三九天灸”的简称。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

艾灸时间多久合适

艾灸时间长短主要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 1.每次艾灸都有主穴和配穴,主穴的艾灸时间比配穴多一些,要灸透。 腰腹核心时间长,四肢末梢时间短 这也是一个常规情况,腰腹部,躯干的穴位,时间往往长些,而四肢,末梢的穴位,时间相对短些。但当四肢穴位作为主穴或有良好灸感时,也例外,这只是通常情况。。夏季的时候,或有上火症状的人群,主灸四肢的穴位,胸腹部的穴位少灸。 2。如果你是急性病,且不怎么严重,发病期间,需要一直灸!病好之后改为保健灸,保健灸的意思是,一周可以艾灸1-3次。 而调理疾病期间,则一定要坚持每天艾灸,比

艾灸什么穴位祛湿

1、艾灸丰隆穴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2、艾灸足三里祛湿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艾灸关元穴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4、艾灸解溪穴祛湿 解溪穴在足背和小腿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