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做好学龄前教育5点请切记

做好学龄前教育5点请切记

1.切忌溺爱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集家里亲戚的各种宠爱于一身,在这种充满宠爱的环境下成长,很容易变成宠溺,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所以为了孩子的发展,切忌过分溺爱,家长们要知道在适当的地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让孩子培养坚强、善良、独立的品质,教育他们要懂得承担责任。

2.做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不容忽视,教育孩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很重要。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让孩子获得正面积极的知道,切忌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是永远不能教好孩子。

3.靠孩子自觉

有些家长懒得管束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都只是笼统的告诉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觉得很多时候要靠孩子的自觉。但是,由于其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对周遭事物可能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作为家长当然要在一旁指导,当发现孩子有哪些不对头的时候,要交予他待人接物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

4.施压

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非常优秀,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就怕这些会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又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压力,反倒引起他们的叛逆情绪,或因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受挫,甚至怀疑自己,情绪消极进而失去信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爸妈要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

5.教育理念

爸妈的教育方式与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肯定是有所不同。三岁一代沟,何况是两代人呢?生活中,不少婆媳矛盾就是育儿方面出现摩擦。建议当爸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不要一味的护着孩子,否则只会使得孩子在被教育的时候,想要躲进爷爷奶奶的避风港。

听105岁老寿星谈长寿秘诀

前不久,升地三郎老先生刚刚度过了自己105岁生日。生地三郎是一名教育学博士,至今还活跃在特殊教育领域。他从100岁开始,每年都进行环世界一周巡回演讲活动,今年已经是第5个年头,迄今为止,他的足迹已经遍布35个以上的国家。101岁访问巴西的时候,他又专门请家庭教师教自己葡萄牙语。而在这之前,生地三郎已经掌握了英语、德语、俄语、汉语、韩语五门外语!百岁之后,他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以及挑战精神反而越来越旺盛。

升地三郎老人觉得自己长寿的秘诀就是“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并且,他把“永不服老才是保持健康的法宝”作为人生的信条。

令人意外的是,105岁高龄仍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升地三郎小时候却体弱多病,经常因为感冒而不得不向老师请假。3岁的时候,母亲教导他“每一口饭菜都要咀嚼30次”。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整整102年,升地都谨遵母亲教诲,吃饭细嚼慢咽,即使是喝粥或者吃腌渍海带,他都严格地咀嚼30次,从不懈怠。

广告这里出现的“充分咀嚼”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最新研究发现,咀嚼时,唾液分泌增加,有助消化吸收,有预防龋齿和牙周炎的功效。而且,咀嚼使得脑部血流加快,从而保持大脑活力。如果一边咀嚼一边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话,年轻人只有大脑运动区被激活,而老年人不仅大脑运动区,连与智力密切相关的前额叶、与记忆、情感有关的颞叶都处于兴奋状态。

也就是说,咀嚼和大脑的抗老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实际上,升地三郎现在的记忆力也一点不比年轻人逊色。从最新的大脑MRI影像来看,他大脑海马区基本没有萎缩,而大脑海马区是掌管短期记忆的部位。医学观察发现,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以及老龄性健忘症患者的海马体萎缩都十分明显。

宝宝识字真的是越早越好吗

观点一:教孩子识字越早越好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性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年时就已经显露。”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具备了便于让幼儿学习的先决条件。同时,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越早开始识字,将来智力水平越高。

持此观点的家长往往在孩子两岁左右,甚至在孩子一岁前就开始对其进行识字教育,包括买幼儿图书在睡前给孩子讲解,将识字卡片贴在家中的物品上随时复习,看电视、逛街时也抓住一切机会教宝宝认广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华录取线7分)的15岁广东男孩李诗雨,1岁3个月就会认数字,1岁7个月会认汉字,两岁识字超过2000个。李诗雨的父母认为,早期教育为他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6岁的丁丁却没有这么幸运。丁丁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每当城市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时,爸爸妈妈就念给他听。没想到他就这样开始识字,而且学会了看地图,普通话也说得特别标准。如今,丁丁已经能读报纸了,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看书、看电视过多,导致丁丁两眼都有近视,已经戴上了眼镜,并伴随斜视。医生指出,孩子从小长期做精细视觉活动,虽然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使脑部潜能得到发挥,却直接损伤了孩子的视力。医生希望家长能够吸取这对父母的教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此外,专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识字时采用简单的抄、默等方法,机械地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效果很差,并且损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扼杀了孩子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挥。

观点二:识字是上学以后的事

与主张“早起步”的家长不同,也有家长认为,识字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儿阶段不应当进行识字教育,识字应是小学教育的任务。教育家卢梭就认为幼儿过早识字毫无意义。

的确,晚识字不见得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据记载,清朝的戴震9岁时才会说话,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而后来他却成为集哲学家、数学家、训诂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为一身的学者;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在7岁之前也不识字,而他不到30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这说明,识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显示:3岁前没有开始识字的幼儿容易患语言“小儿麻痹症”,以致进入小学后阅读困难,适应能力差,影响智力发育,造成终生障碍。0到6岁大脑处于记忆能力最强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岁开始阅读的经历。由此看来,学龄前儿童的识字教育还是有必要的。

专家看法:顺应规律结合实际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幼儿能不能识字,取决于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也取决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有机联系的符号刺激物,幼儿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0到6岁学会2500个字,能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3至6岁的幼儿正处于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年龄,而阅读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当然,如果将识字早晚作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很片面的。3岁以前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动作,不可能通过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即使能认一些字,也是机械记忆,就是把文字当成一种图形强行记忆,很快就会遗忘,这样会增加大脑的负担。

教宝宝识字的最佳年龄

很多父母为自己的宝宝很小的时候就会识字而感到自豪,觉得自己的宝宝有超出常人之处,其实不然,这跟宝宝的智商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宝宝识越早越好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到底宝宝什么时候学识字才最好呢?

观点一:教孩子识字越早越好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性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年时就已经显露。”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具备了便于让幼儿学习的先决条件。同时,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越早开始识字,将来智力水平越高。

持此观点的家长往往在孩子两岁左右,甚至在孩子一岁前就开始对其进行识字教育,包括买幼儿图书在睡前给孩子讲解,将识字卡片贴在家中的物品上随时复习,看电视、逛街时也抓住一切机会教宝宝认广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华录取线7分)的15岁广东男孩李诗雨,1岁3个月就会认数字,1岁7个月会认汉字,两岁识字超过2000个。李诗雨的父母认为,早期教育为他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6岁的丁丁却没有这么幸运。丁丁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每当城市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时,爸爸妈妈就念给他听。没想到他就这样开始识字,而且学会了看地图,普通话也说得特别标准。如今,丁丁已经能读报纸了,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看书、看电视过多,导致丁丁两眼都有近视,已经戴上了眼镜,并伴随斜视。医生指出,孩子从小长期做精细视觉活动,虽然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使脑部潜能得到发挥,却直接损伤了孩子的视力。医生希望家长能够吸取这对父母的教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此外,专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识字时采用简单的抄、默等方法,机械地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效果很差,并且损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扼杀了孩子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挥。

观点二:识字是上学以后的事

与主张“早起步”的家长不同,也有家长认为,识字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儿阶段不应当进行识字教育,识字应是小学教育的任务。教育家卢梭就认为幼儿过早识字毫无意义。

的确,晚识字不见得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据记载,清朝的戴震9岁时才会说话,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而后来他却成为集哲学家、数学家、训诂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为一身的学者;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在7岁之前也不识字,而他不到30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这说明,识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显示:3岁前没有开始识字的幼儿容易患语言“小儿麻痹症”,以致进入小学后阅读困难,适应能力差,影响智力发育,造成终生障碍。0到6岁大脑处于记忆能力最强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岁开始阅读的经历。由此看来,学龄前儿童的识字教育还是有必要的。

专家看法:顺应规律结合实际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幼儿能不能识字,取决于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也取决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有机联系的符号刺激物,幼儿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0到6岁学会2500个字,能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3至6岁的幼儿正处于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年龄,而阅读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当然,如果将识字早晚作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很片面的。3岁以前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动作,不可能通过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即使能认一些字,也是机械记忆,就是把文字当成一种图形强行记忆,很快就会遗忘,这样会增加大脑的负担。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聪明好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顺应儿童学习的规律,更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多观察、多了解,培养孩子对识字、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三大误区容易延误孩子身高

误区一是睡眠不充足。

孩子有两个分泌生长素的高峰:凌晨0~1和5点。因此,孩子要在晚上9~10点前入睡,建议6点30分左右起床。

误区二是忽略身高5大节点。

阮仙利说,门诊中,常有父母在孩子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毕业后,才带他们来就诊,但不少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结果是孩子遗憾沮丧,父母追悔莫急。

“其实,关注孩子身高,从妈妈怀孕时就要开始。”阮仙利说,妈妈孕期营养情况会影响孩子身高体重。孩子出生后,不同年龄段生长发育有不同特征。孕期,幼儿期,上小学、初中、高中,都是观察孩子身高是否正常的重要节点,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误区三,是上了“长得快”的当。

性发育过快或性早熟的孩子一开始长得快,显著高于同龄伙伴,但这些孩子骨龄成熟迅速,骨骺闭合的时间很早,骨骺一旦闭合就不再长高了。阮仙利提醒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性发育,如果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务必及时带孩子到生长发育专科医生处就诊。

要想长个子请做好三件事

除了避免常见的误区,阮仙丽也给出了长身高的三条建议,家长朋友们不妨做个参考。

首先是要不定期监测生长情况。阮仙利说,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每个月都要测测宝宝的身高、体重,此后至少每半年测一次,最好固定在早上进行,并做好记录。孩子1岁时长高速率应在每年25厘米左右,2岁时应在每年10厘米左右,3-16岁阶段,应在每年5-6厘米左右,如果达不到就应警惕。

其次请多运动。合理的运动能帮助孩子长个儿。阮仙利说,中等强度的户外运动,能促进生长素的分泌。但切记两点;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以上。

最后就是注意营养均衡。均衡营养保证孩子每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铁、铜、碘、铬、锌等的摄入。至于甜食、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零食,孩子要少吃或不吃。

学龄前教育5点要切记

1.切忌溺爱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集家里亲戚的各种宠爱于一身,在这种充满宠爱的环境下成长,很容易变成宠溺,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所以为了孩子的发展,切忌过分溺爱,家长们要知道在适当的地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让孩子培养坚强、善良、独立的品质,教育他们要懂得承担责任。

2.施压

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非常优秀,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就怕这些会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又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压力,反倒引起他们的叛逆情绪,或因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受挫,甚至怀疑自己,情绪消极进而失去信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爸妈要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

3.靠孩子自觉

有些家长懒得管束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都只是笼统的告诉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觉得很多时候要靠孩子的自觉。但是,由于其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对周遭事物可能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作为家长当然要在一旁指导,当发现孩子有哪些不对头的时候,要交予他待人接物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

4.做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不容忽视,教育孩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很重要。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让孩子获得正面积极的知道,切忌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是永远不能教好孩子。

5.教育理念

爸妈的教育方式与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肯定是有所不同。三岁一代沟,何况是两代人呢?生活中,不少婆媳矛盾就是育儿方面出现摩擦。建议当爸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不要一味的护着孩子,否则只会使得孩子在被教育的时候,想要躲进爷爷奶奶的避风港。

幼儿教育的阶段划分

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1]

0~3岁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

幼儿教育 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宝宝大约在出生1年后,才会开始有意义的口语沟通。在此之前,宝宝倚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与想法的。除了以哭做为直接的沟通之外,身体语言如脸部的表情、手臂与脚的摆动都是。在此期间,你越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就越能拉近你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结,也越能鼓励他使用非语言的方式作为有效的沟通。

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教育界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活教育倡导:

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

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早教的误解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孩子学习品质比分数更重要

“一年级就要请家教?那以后怎么办?”尽管不少读者认为,晚报的报道折射出不少年轻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以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无奈选择,但在网上就此事发表意见的部分网民也认为,如果孩子学习确实吃力,家长又没时间、没精力管,请家教也是一种选择。

网名为“全心全意全老师”的网友称:“千层高楼平地起,成绩是家长评价孩子的依据之一。家长有精力的,自己及时和老师沟通,对孩子引导教育。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当然可以把孩子的教育交给专业人士来做。”

网名为“无奈”的网友则帮柳女士出主意:“放学后,如果孩子做作业的习惯不好,家长又实在没时间,不妨找个托管中心管孩子做作业。”

一些小学教师则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向记者表示,没必要给一年级的孩子请家教。

“如果请家教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孩子知识的不足,那只是治表,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那才是根本。”江东实验二小的闻老师说,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比分数更重要。闻老师认为学习品质,包括良好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放声朗读课文习惯以及回家及时做作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等。

“大部分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做作业比较拖沓。这可以按照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训练,从而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黄鹂小学的崔老师说,“我也是个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孩子上学期注意力总是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我分析了原因,可能是刚上一年级,无法适应对他来说有点超重的学习任务。小学生一天要上五六节课,一节接着一节,这和幼儿园的生活天差地别,我觉得,作为家长要想办法帮孩子尽快适应。”

看到晚报“一年级学生需不需要请家教”的报道后,黄鹂小学校长章国明对此进行了思考。他对记者说,怎样培养入学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一到三年级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本来就不太好,40分钟一节课,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20分钟已经很好了,老师们应该设法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章校长说,他们学校对此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尝试让老师在给低年级学生讲课时,直接讲述课本内容的时间控制在15到20分钟之内,课堂练习不少于15到20分钟,剩下的约5分钟留给学生和老师互动交流。各个课程按照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比如运用相关的课件、动画、多媒体等方式,使孩子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

章校长也提醒,盲目地给一年级的学生请家教,如果控制得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现在就给孩子请家教,孩子会养成依赖家教的心理,觉得上课听不听都无所谓,反正回去家教会讲。或是上课的时候发现课本的内容家教已经讲过了,孩子在上课时就会不认真学习,导致基础学不扎实。

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四个方面

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包括体、智、德、美四个方面。

1、体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2、智育: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是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甚至无法补偿,比如口语就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在学龄前期没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待到成人后即使花费很大的精力,也达不到正常人的口语水平。

家长要从培养儿童智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几方面做准备,而不能以识多少字,学了几册算术作为儿童智力高低的标准。

3、德育:是指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只能够了解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是非标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如礼貌、善良、诚实等。儿童的模仿性强,会不知不觉地收到社会的影响,如不主动地进行教育,儿童则会有样学样。

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细致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绝不是仅靠说教、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4、美育:是指对儿童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并教给他们初步的技能技巧,来表现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进行某些创造。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大都用声音、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绘,这正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的行为、语言对培养儿童的美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和家庭环境的美化、成人的举止、行为、服饰都很重要。

2个月宝宝早教的误区

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错误早期教育

对早期教育的无知,让中国的孩子们深受其害,他们没有了幸福的童年。更让人担心的是,错误的早期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们在人格、情感、心志、精神层面缺乏感受力,对美、对爱、对善,缺乏热爱。这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足。

早教误区

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在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觉得掰着手指头数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

正确做法: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让宝宝自己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采取正确科学的早教方法,家长就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避免走一些弯路。

早教等同于学习

目前,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视同于早期学科教育,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教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采取鼓励性学习,创造快乐环境,开发其本身已有的潜能。开发体能、想像力、社交能力的娱乐课;帮助记忆、提高语言能力的音乐课;提高想像力和体能的艺术课比单纯的学习和机械记忆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

相关推荐

家长对上早教班的误区

早教班是很多家长的共同选择,但是很多家长对于早教的认识却是错误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培养不同的能力,而且还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针对性的培养,可见家长对上早教班的误区是很多的。 家长对上早教班的误区 早教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

学龄教育如何防止“小学化”

1.影响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孩子对学习会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应以游戏为主,并以游戏形式学习一些粗浅的知识。在学龄前期的孩子是以学习口头语言为主,如果让孩子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提早读小学课本,孩子的智力、能力都够不上,学不好就扫兴和反感,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地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就不愿再听,于是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学习习惯不好,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孩子只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厌恶。 2.影响了孩子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

叛逆期的冲撞 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您记住,老师管不了沉重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的规矩。 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

如何对轻度弱智儿童进行教育

学龄前弱智儿童教育方案因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而各异,其中最常采用的有教育性家访、日托分组教育、家访与日托结合的教育和家长小组会议等等。尽管这些方案的最终目标都是降低环境条件低劣的婴幼儿将来被甄别为弱智的危险,但它们在课程重点的安排上有很大差别。例如,有的方案强调婴幼儿的感觉一运动练习,有的则强调纠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许多学龄前轻度弱智儿童班都把重点放在所谓准备性技能(即将来进行学习的必要条件)上。虽然正常儿童幼儿园也同样强调这类活动,但学龄前轻度弱智儿童班起点低,延续的时间长(2~3年,而非1年)。准备

早教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

学龄前儿童与性教育

1)“贞洁”是性教育的核心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婚姻忠实的品格,必须遵守的准则,并能对婚前性行为进行控制。另外要让孩子懂得,任何不正当的性行为、关系、同性恋、婚外情,不仅是不道德的,还会对自身及他人健康产生危害。 2)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父母首先要自我建立正确的观念,使孩子明白性是自然的,异性之间的吸引力是正常的。纯洁的、正当的性关系是美好的。性是生命之源,是参与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只能与爱、与履行责任连在一起,决不能随便。只有不正当的、婚姻以外的性关系才是肮脏的、不道德的。 3)父母的责任

爸妈不能随便对孩子说的话

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民办小学公布名单,小张(网名)的孩子落榜了。“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考进民办小学,从三年前开始,就积极参加同龄人的活动比赛,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在中国式妈妈眼中,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考试前一天,我们在家让他们俩做自我介绍和讲故事,她完成得更棒,表哥断断续续说了半天。得知表哥被录取后,女儿哭得更凶了,她说,是不是她不够优秀,而我只能抱着她一起哭……” 一定程度上,“中国式妈妈”已经成了国际性的贬义词。在美国高中校园里,中国式妈妈是个管孩子很严的家长;在纽约房产商眼

如何增强孩子记忆力更好

教专家认为,宝宝记忆力差,主要原因是因为宝宝注意力差,不集中导致的。注意力是记忆的基础。所以想提高宝宝记忆力,首先要提高宝宝注意力,提高其兴趣才行。除此之外,爸妈必须加强宝宝营养,尤其是大脑营养。宝宝可以服用DHA。研究表明DHA是大脑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可以促进智力和视力发育,且能提高记忆力,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更用心。 铅超标会损害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低下等后果。如果宝宝已证明铅超标的话,那么注意排铅了。 发现孩子记忆力不好时要注意起来,要增强小孩的记忆力可使用

孩子患上自闭症能治好吗

据了解有的家庭因不了解科学、系统的自闭症资料,贻误了为孩子进行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如果有孩子两岁还不会说话,不爱与小朋友玩,而且有一些较为怪异的行为,注意孩子是否患了儿童自闭症。 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如转圈、撕纸、按开关、看电视广告、听音乐等)。目前治疗自闭症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用教育和训练的方法,使自闭症儿童的预后有显着的改善,年龄越小,改善的程度越高。 父母要接受孩子患自闭症的事实,克服心理不平衡状态,并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与自己工作、生活的关系。准备一本孩子发育行为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