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元宵有什么活动 耍龙灯

元宵有什么活动 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

“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这是传统黄梅戏《夫妻观灯》里的唱词。几位参加“游黄山,看黄梅”雅称“二黄”旅游活动的西方游客听罢兴起,便决意再来一次“中国元宵观灯游”,这才惊叹:“中国正月十五灯节比咱的狂欢节还要热闹”!于是兴趣倍增,刨根问底探元宵。

中国人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是颇为考究的,这里的“元”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之日,这里的“宵”指的是宵夜,“元宵节”便被严格界定为农历正月十五夜间的节日了,张灯、舞灯、观灯、赏灯以及一切与灯有关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也便成了它特定的节目内容。

元宵节的由来,虽可远溯西汉时期,然而最为盛行时却要数唐代了。从《太平御览》中“正月十五日,汉家祀太乙,以昏时到明”的记载来看,元宵节是古代皇帝“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礼法演变而来的节日,是佛教习俗和道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正式为其命名并诏令每年此日举国张灯庆贺的,是汉文帝刘恒,到汉武帝时,元宵节则被列为全国重大节日了,从此代代相袭至今。

元宵节彩灯地方特色浓郁,各地均有“拳头产品”,诸如: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广东的走马灯、浙江的硖石灯、哈尔滨的冰灯、四川的自贡灯等,都是蜚声古今享誉灯坛的。彩灯样式更是五花八门各显异彩,诸如:花卉灯、动物灯、人物灯、建筑灯、风景灯、塔灯、宫灯、龙灯等,多以篾制灯架,以彩纸糊裱、手工书画精绘而成,内点蜡烛成为光源。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自娱自乐意识的增强,已经推陈出新,增添了钢筋铁骨灯架、微型马达、微型电脑、新式电声光源入灯的现代化彩灯新品种了。如:能摇头摆尾招手致意并用几国语言向观众问候的恐龙灯和能够展示火箭发射、飞天、回收整个过程的火箭灯,使元宵灯彩赋予了强烈的时代特色。如今的元宵彩灯不仅是民间灯彩艺人彩扎、糊裱、剪纸、编结、刺绣、雕刻诸工艺与智慧的集中展现,它还是现代科技之光在灯彩上的折射。

“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出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而被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去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有灯谜让你竞猜,于赏灯中射虎添趣;有龙灯绕你狂舞,于翻飞中春心萌动;有灯展让你投票,于评选中尽展风流;有汤圆让你饱尝,于赛吃中捧腹狂欢……正是: “正月十五闹花灯,街衢断煞夜归人”了。

如此良辰美景,当然会令古今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略翻诗史便可发现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居然就是元宵灯节的产物,诸如:“东风夜放花千树”、“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刻千金,欲买良宵无价”、“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等,俯拾皆是。若以出新而论,愚以为清代单可惠的这首《张灯曲》当推上乘:“上元张灯夺月彩,古时嫦娥应好在。手攀桂树看人间,春灯万点春如海。衣香人影何纷纷,车如流水马游龙。百戏鱼龙争变幻,千家楼阁高玲珑”。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向世界昭示了这么一个感觉——要状述、描摹中国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盛况,非得登上月球居高俯看不可。这么说来,那些把中国元宵灯节比作西方狂欢节的外国游客,倒真有点 “旁观者清”的况味。现在,元宵节已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实更值得狂欢了。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元宵节又被称作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继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也不一样,元宵节主要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以及逛花灯等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吃汤圆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习俗,在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儿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元宵放灯的习俗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元宵节庆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正月十五的祝福短信

1.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户乐;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语,千家把酒赏花灯!元宵节祝福短信

2.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日子里,在长久的离别后,愿元宵节的灯火带给你一份宁静和喜悦,和我深深的思念!

3.今天的月亮像一个大元宵,我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给你,巧克力馅的,喜欢吗?共饮太平酒,同猜元宵谜。

4.送你一碗汤圆,包含了我的一分诚心、一分真心、一分爱心、一分舒心、一分开心、一分关心、一分小心、一分用心、一分尽心、一分温心,祝元宵快乐十分!

5.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霄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

6.花好,月圆,事事美满;赏月,观灯,岁岁愉悦。又是一个花好月圆的佳节,又是一个赏月观灯的盛会,但愿人长久,良辰食汤圆。元宵节快乐!

7.汤圆是圆的,包裹着甜蜜浓缩着思念;月儿是圆的,有你一生不遗憾;真想梦也是圆的,陪你走过一年又一年!

8.品尝着汤圆,按动着键盘,发送着祝福。彼此拉着手,拿着灯笼,逛着花街,看着满天,璀灿烟火,激动的心情蔓延,愿彼端的你元宵愉快!

9.爱耍龙灯,爱舞狮子,爱吃元宵,爱过节,更爱把真挚的祝福送给你,我不是神马无聊的骚扰信息,我的出现永远给力,我是祝福短信,预祝元宵佳节快乐!

10.元宵佳节已来到,我的祝福来报道:送你汤圆五仁陷,愿你生活缤纷又多彩;送你汤圆豆沙馅,愿你学习事业红火火;送你汤圆黑芝麻陷,愿你身体健康壮又壮;甜甜汤圆送给你,祝愿你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2、赏花灯: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

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4、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

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6、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7、划旱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出门要注意些什么 舞龙灯

有些地区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会有舞龙灯的活动,舞龙灯的活动从过去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在一些繁华的街道上依然存在着舞龙灯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口感不同

元宵有口感要粗糙一些,而馅料多为甜的、一般是白糖、芝麻。煮过后不会像汤圆那样清澈,水会有点浑浊,表皮松软,馅料硬实有“咬劲”。而汤圆则偏软糯。

元宵有什么活动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有人说,“相信自己,只要有爱,幸福就一定会存在。不是你拥有了天长地久的爱情,而是你创造了天长地久的爱情”。元宵节无疑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有什么活动 吃元宵

元宵又叫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咱们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由糯米制成,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吃元宵始于哪个朝代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2021元宵节是哪天

2021元宵节是02月26日,星期五这天。

元宵节是我国一项传统节日,一般是每年的农历的正月十五号,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2021年元宵节是2021年02月26日,星期五这天。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2、赏花灯: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

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相关推荐

元宵农历是几月几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的习俗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在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元宵节为什么又叫灯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为什么叫灯节的由来 由来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者“灯节”。 由来二: 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发展历程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581年至619年)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到了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志。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

元宵可以蒸着吃吗 购买元宵要注意什么

购买时一定要看清包装、厂家、日期和标志等。看包装无破损或外漏,是否仿冒知名品牌包装问题;看食品包装和标签上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邮编、电话等是否齐备、详细;看食品是否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标注卫生批准文号、生产批准文号、食品标签认可编号等资质批准文号;是否产品执行标准、“QS”标志等。另外,质量好的元宵包装袋内都应该托盘,这样可以防止元宵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挤压变形。 先看色泽形状。好元宵色泽洁白,无杂点,形状浑圆。而劣质元宵颜色暗淡不均匀,形状不规则。再看元宵无裂痕。如果冷冻技术不过关,元

2021元宵节是哪天 元宵节可以吃面条吗

可以吃。 虽然说元宵节的时候人们主要吃的是汤圆、元宵、饺子以及面灯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具很好的寓意,象征着生活美满、生财、团圆以及吉祥等,给予人们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期望。 但这并不是说元宵节只能吃这些食物,其他食物也是可以正常食用的,因此元宵节也是可以吃面条的,面条具长寿健康的寓意。

正月十五风俗哪些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做打灯谜,是中国独的富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在这一天民间会挂起彩灯,然后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这样既能启迪智慧又能够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要吃团圆饭吗

需要。 元宵节又被称作上元节、消正月、元夕或者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一般元宵节的时候家人之间是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地方元宵节是没假期的,离家人远的人就不能回家团圆,但人们会通过电话、视频等形式与家人团圆。 小贴士: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需要继承以及发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元宵节可以回家和家人吃团圆饭。

元宵节饮食文化 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元宵节为什么吃饺子

在我国元宵节又被称作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者灯节,一般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古人古人称“夜”为“宵”,每年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除了赏灯,还吃汤圆、饺子以及猜谜语等习俗,元宵节之所以吃饺子,主要是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的意思,其次饺子里面馅,利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 元宵的由来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这是一个吃汤圆赏灯的节日,据民间风俗史书上记载,元宵节吃汤圆始于隋朝末年,相传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扬广为粉饰太平,炫耀民富国强,下令在洛阳城里搭起座座高台戏棚,调来全国各路高手戏班,从十五之夜开始,夜夜花灯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绝。一时间,看灯的,听戏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个洛阳城沸沸腾腾起来。据说,这时个小吃店铺的老板别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馅做成团子,然后一煮,又饱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欢迎。因为古时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称夜晚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