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3.取穴: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

推拿方法:在督脉至阳穴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压痛后,用拇指按压压点3-5分钟,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然后用重手法弹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脾俞至胃俞穴端5分钟;再用㨰法按摩压痛点及双侧脾俞,胃俞2-3,最后弹拨足三里2-3分钟。

作用:通经络,止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疼,止痛效果较好。

小儿推拿治便秘

便秘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的病症,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等等,都可能引起宝宝便秘。治疗宝宝便秘,最根本的方法是合理调理饮食,多喝开水,让宝宝的消化系统得以调理正常。此外,还可以用一种无毒无害又简单的方法,只需每天12分钟,就可改善宝宝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那就是小儿推拿。

1、揉天枢3分钟——疏调大肠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2、揉摸腹部5分钟——消食导滞、泄热通便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

3、下推七节骨2分钟——升降脾胃,调理二便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4、揉鱼尾2分钟——通气理大肠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如何调养

小儿胃疼患者的饮食应比以往更为清淡,并且要忌辛辣煎炒及肥甘厚味,这是出于对胃的消化承受能力的考虑,故随清淡饮食亦要以易消化为选择条件,注意提倡清淡饮食并不排除荤食,完全素食更不应该,太素的饮食难于满足机体营养物质的需要,故荤素因结合搭配,而且以能消化为原则。此外要注意少吃多餐,每次进食量不宜太多,过多则胃胀不适,甚则有引起胃扩张之虑,故每次进食八成饱即可。每天定时进餐,以免扰乱胃的分泌功能。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宝宝胃疼可以采用以下推拿手法:

消导摩腹法

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用双手掌微屈,紧贴小儿腹壁,先沿正中任脉及两侧足阳明胃经,连推带摩由上腹推摩至丹田部,每次均由上向下进行,用力宜稍沉,但勿使过重,每日进行2遍,每遍上下推摩20次。

作用: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开胃之功效。适宜于脾胃运化不健,食积而致之胃疼,腹胀诸症,亦可用于通导大便。

温通摩腹法

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双手合掌,互相摩擦,然后用右手掌紧贴患儿腹壁,左手按于右手被上,以掌心着力,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摩擦,每次40-50圈,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日可进行1-2次。

作用: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活血,缓急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脾胃久病,阳虚寒盛之脘腹冷痛,泄泻等。

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3.取穴: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

推拿方法:在督脉至阳穴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压痛后,用拇指按压压点3-5分钟,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然后用重手法弹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脾俞至胃俞穴端5分钟;再用㨰法按摩压痛点及双侧脾俞,胃俞2-3,最后弹拨足三里2-3分钟。

作用:通经络,止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疼,止痛效果较好。

捏脊法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两手掌贴附于脊柱两侧, 以大鱼际肌部为着力,由大椎穴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由上而下连推带按揉至腰骶部,重复10遍,以腰背部肌肉放松无紧张感为宜;然后从骶部沿脊柱两侧捏脊至大椎穴,重复10遍。接着推拿者右手虚掌,运动手腕关节,由上而下拍打胸腰部和腰骶部10遍,每日进行1次即可。

作用:有健运脾胃,增进食欲,调畅气机之功效,适宜于脾胃虚弱之脘腹胀满疼痛,久泻久痢,食欲减退等病症;长期采用此法亦有健身防病之作用,尤其对预防感冒有良好的效果。

幼儿按摩手法大全

一.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二.每天推拿按摩约 5~10分钟即可,应坚持三个月以上,效果较好。

三.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四. 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推拿按摩,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对宝宝进行推拿按摩,可健体强身,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里介绍一种治疗宝宝消化不良、胃口差的家庭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具体手法如下:

1.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 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5.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宝宝受凉呕吐小妙方

宝宝受凉吐奶小妙方有哪些?宝宝肚子受凉、胃受凉会导致宝宝呕吐或者拉肚子。所以,平时,家长应该护理好宝宝,不要让宝宝受凉。可是,宝宝受凉呕吐怎么办呢?宝宝受凉呕吐小妙方有哪些?8个小妙方安利给大家。

热水袋捂肚子

宝宝受凉呕吐,妈妈可用38℃左右的温水装入热水袋给宝宝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烫到宝宝,也可以手掌搓热给宝宝焐肚子。

注意:

注意水的温度,千万不要烫到宝宝。

肚脐贴姜片

切一片姜,用微波炉稍稍加热,以不烫手为适宜,用医用胶布固定在宝宝的肚脐上,晚上睡觉前贴,次日早晨取下来。

注意:

选用新鲜姜切片,加热之后的姜片不要太烫,也注意不要烤干了。

按揉足三里100次

用拇指指尖轻按揉小儿足三里各100次。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可以预防因为呕吐引发的肠胃不适。

足三里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按推颤中100次

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膻中穴向下推至脐部100次。具有治疗因为呕吐引发的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咳嗽的作用。

颤中穴位置:

膻中穴位于小儿两乳头连线正中点。

横纹推向板门100次

用拇指桡侧缘着力自宝宝大鱼际掌根处直推向拇指指根。能够预防感冒,缓解呕吐带来的咽喉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大鱼际位置:

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医学上称其为大鱼际。

运内八卦100次

用中指面着力在宝宝掌心四周作逆时针环形运法。有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的功能。

内八卦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揉天突100次

用中指端着力,在宝宝胸骨切迹上缘、凹窝正中作按揉法。能够缓解宝宝呕吐带来的气喘、咳嗽等症状。

天突穴位置: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甲状肌。

推天柱骨100次

用食、中两指指面在宝宝颈后自后发际正中推向大椎穴。有治疗发热、呕吐、惊风等症状。

天柱骨位置: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宝宝受凉呕吐按摩注意事项:

1、家长一定要找准宝宝的穴位,最好请教专业按摩师。

2、家长在按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道,和按摩中与宝宝的互动。

中医教你用按摩治疗宝宝呕吐

按摩手法一

准备:宝宝采取仰卧位。

具体手势: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接着,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接下来宝宝转为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以上按摩手法,根据宝宝的症状轻重加以适量增减。

例如宝宝患有感冒,可适当追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推揉太阳穴50次。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宝宝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可适当追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捏脊5~7遍。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宝宝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可适当追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手法二

准备:宝宝采取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

具体手势: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以上按摩手法,根据宝宝的症状轻重加以适量增减。不同类型类型的不适可参照下面的内容增加部分穴位的按摩。

宝宝伤食,可适当追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

宝宝脾虚,可适当追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

宝宝湿热体质者,可适当追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

宝宝鼻塞怎么办?小儿推拿来支招~ 宝宝鼻塞怎么办

宝宝鼻塞推拿手法: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手法:进行按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处,做旋转揉搓50—100次。

作用:缓解治疗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等 。

位置:山根穴位头部枕骨之下,在胸锁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虎口张开,用拇指和食指严重脖子向上推至枕骨下的凹陷处即为风池穴。

手法:对小儿进行按摩时注意将双上肢肘关节屈曲,两手上举,左手固定小儿头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揉50次。

作用:有明目、安神之作用。

位置:鼻孔下缘或鼻翼根部。

手法:应以一手轻扶宝宝头部,使宝宝头部相对固定,另一手食指、中指的指端着力,紧贴在患者两鼻孔下缘处或鼻翼根部,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着力部分作反复揉动,共50—100次。本法操作要均匀、持续,用力要轻柔和缓。

作用:黄蜂入洞具有发汗解表、宣肺通窍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发热无汗、急慢性鼻炎、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病症。

位置:风池穴位头部枕骨之下,在胸锁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虎口张开,用拇指和食指严重脖子向上推至枕骨下的凹陷处即为风池穴。

手法:对小儿进行按摩时注意将双上肢肘关节屈曲,两手上举,左手固定小儿头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揉双侧风池穴50次。

作用:风池穴是治疗头面部五官疾病的重要穴位,因此除了眼睛疾病以外,对鼻炎、耳鸣、咽痛等有一定作用。

位置:鼻梁两侧。

手法:进行鼻梁摩擦的具体做法时用双手的大拇指指腹,从迎香穴开始向上擦自鼻根处,小儿皮肤稚嫩,注意手法应当轻柔,以免擦破皮肤,如此反复摩擦,直到小儿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佳。

推拿要领:

1、一天推拿一次,推拿建议做小孩左手,推拿力度轻柔,可用爽身粉当介质。

2、小孩年龄不同,组方中各穴位相同时间下的推拿次数会不一样。

3、每天早晚坚持揉5分钟,长期坚持必能改变小孩脾胃状况。

Ps : 如果试遍以上方法还不奏效请及时到有经验的小儿推拿调理师或正规医院治疗,切莫在家独自折腾耽误孩子病情。

宝宝便秘每天按摩肛门对吗

便秘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的病症,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等等,都可能引起宝宝便秘。治疗宝宝便秘,最根本的方法是合理调理饮食,多喝开水,让宝宝的消化系统得以调理正常。此外,还可以用一种无毒无害又简单的方法,只需每天12分钟,就可改善宝宝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那就是小儿推拿。

第一步:揉天枢3分钟——疏调大肠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第二步:揉摸腹部5分钟——消食导滞、泄热通便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

第三步:下推七节骨2分钟——升降脾胃,调理二便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第四步:揉鱼尾2分钟——通气理大肠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夜间快速止咳的方法 6岁内儿童夜间快速止咳方法: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特别适合小孩半夜咳嗽,但是家里没有药的时候,非常方便、安全,但是只适宜100天-6岁儿童,6-12岁儿童发育逐渐完善,小儿推拿已经收效甚微了。

位置:宝宝拇指外侧缘。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位置:宝宝无名指面指根到指尖。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作用:泻热解表,止咳化痰。

位置:宝宝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手法:家长的左手握住宝宝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右手在宝宝的八卦穴上做环形推动。

作用:行滞销食,宽胸利膈,理气化痰。

位置:前臂内侧,掌横纹与肘横纹的中点(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手法:从宝宝手腕推至肘弯。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位置:宝宝胸部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中点。

手法: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作用:理气顺气,止咳化痰。

位置:宝宝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手法: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穴位,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再轻揉按摩放松。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作用:通宣理肺、止咳化痰、顺其定喘。

位置:宝宝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手法:拇指轻揉天突即可。

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

位置:宝宝肩胛骨骨缝内缘。

手法:用双手沿双肩胛骨骨缝作弯月形从上向下推动。

作用:理气顺气,顺其定喘,止咳化痰。

位置:宝宝膝盖髌骨下外侧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一横指(中指)按之凹陷处,左右腿各一穴位。

取穴:爸爸妈妈用拇指指腹沿着宝宝的小腿下端胫骨外侧缘由下向上推,当推至突出的斜面骨头不能再推时,拇指尖所指处向外旁开一横指即是。

手法:将左右手分别放于同侧的足三里穴位上按摩,力度以能够忍受为度,按揉结合。

作用:健脾和胃、调养气血。

位置:宝宝背部脊梁。

手法:两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沿脊柱两旁,由龟尾部向大椎方向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作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调理脾胃。

位置:宝宝掌面小指与手掌交界处的横纹。

手法:用拇指指甲按揉此处即可。

作用:化痰止咳。

相关推荐

中医解析小儿便秘推拿方法能治疗

第一步:揉天枢3分钟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第二步:揉摸腹部5分钟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

宝宝疳积推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推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推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推拿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开胃,消食导致,通畅腑气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宝宝疳积症状。 宝宝疳积推拿处方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常用推拿法:掐四横纹,揉板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 饮食伤脾者加清补脾胃,清大肠,分推腹阴阳,揉中脘。 体虚脾弱者加补脾胃,推上三关,揉中脘,揉脾胃俞。 宝宝疳积推拿方解 揉板门,摩腹,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消食导致,疏调肠胃积滞;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益胃,消食和中;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补益气血,增进饮食;

小儿推拿能治疗三类病症

小儿推拿治疗病症有哪些 1、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腹痛、腹胀等。 3、其它类: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等。 小儿推拿作用 1、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穴位处于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

小儿推拿治疗近视眼

小儿推拿治疗近视眼 1、常用方法 1.1、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拇指从印堂开始沿眉向两侧分推至太阳穴处,反复操作1~3分钟。 1.2、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拇指从内眼角经下眼眶轻抹至太阳穴,反复操作10~20次。 1.3、按揉太阳、攒竹、睛明、鱼腰、四白穴,每穴1分钟。 1.4、按揉风池穴10~20次。 1.5、患儿俯卧位,家长以大拇指按揉心俞、肝俞、肾俞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2.1双目干涩,眼眶胀痛者 2.1.1、按揉肾俞、肝俞至2分钟。 2.1.2、按揉百会穴肋次。 2.1.3、常用手法中的(1)要

半夜一直咳嗽不停怎么办 第4招:推拿止咳

对于小宝宝有半夜一直咳嗽的情况来说,家长们不知道如何用药,也不能随便用药,但此时又不方便去医院,最好最安全有效的止咳方法,便是小儿推拿止咳,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位置:宝宝拇指外侧缘。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位置:宝宝无名指面指根到指尖。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作用:泻热解表,止咳化痰。 位置:宝宝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手法:家长的左手握住宝宝

刚出生的宝宝打嗝怎么办 吃多了引起打嗝

刚出生的宝宝肠胃小,可能因为吃多了奶后,过于饱腹,引起打嗝。 1、推拿按摩止嗝 当宝宝打嗝时,家长们可以用食指指腹推拿宝宝后枕下方后发际至第七劲椎凸出的地方,推拿10—20次即可帮助宝宝止嗝;或者也可以按摩宝宝的腹部,帮助排气,从而达到止嗝的目的。 2、喝山楂水止嗝 如果新生宝宝在打嗝时能闻到有轻微的酸臭味,可用焦山楂12克,冰糖10克,加适量清水煎煮成山楂汤,给宝宝饮用,缓解积食症状,达到止嗝的目的。 3、按穴位止嗝 (1)按少商穴:少商穴在大拇指侧距指甲一分处。在打嗝发作时,用拇指按压少商穴,使酸痛感

宝宝积食怎么办 按摩推拿治疗

宝宝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 位置:脾土穴位于拇指外侧缘。 功用: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 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腹胀、泄泻、湿痰等。 手法:将小儿拇指屈曲,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桡侧大鱼际隆起处。 功用:本穴有清热凉膈作用。除能止血除烦之外,

宝宝鼻塞怎么治疗 小儿鼻塞推拿手法

今日推拿穴位:迎香穴、揉山根穴、黄蜂入洞、揉风池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手法:进行按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处,做旋转揉搓50—100次。 作用:缓解治疗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等。 位置:山根穴位头部枕骨之下,在胸锁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虎口张开,用拇指和食指严重脖子向上推至枕骨下的凹陷处即为风池穴。 手法:对小儿进行按摩时注意将双上肢肘关节屈曲,两手上举,左手固定小儿头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揉50次。 作用:有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宝宝流涎推拿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宝宝经常流涎多是由于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所致,采用正确的推拿方法,能使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变化,并起到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有效调理脾胃,并且可益气摄涎,缓解流涎症状。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摩腹: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将手掌轻放于患儿腹部,沉肩垂肘,以前臂带动腕,按照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的顺序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5分钟,用力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揉板门: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

宝宝吃螃蟹拉肚子怎么办 小儿推拿止泻

如果是6岁以下的宝宝吃了螃蟹出现拉肚子的症状,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式来辅助治疗,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对体表穴位的刺激,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 具体做法是:先用手掌贴于患儿腹部,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钟方向,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再用中指及拇指在患儿的尾部至腰部中线上一遍接一遍地从下至上直线推动2~3分钟;最后双手分别置于患儿脊柱两侧按捏脊柱3~5遍。为防止皮肤擦伤,可蘸些温水、润肤乳做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