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鱼和梭鱼的外形区别
鲻鱼和梭鱼的外形区别
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
鲻鱼(zi yu),鲻形目,鲻科。又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 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是温热带浅海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梭鱼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梭鱼身体细长,最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很大。梭鱼的背侧呈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梭鱼生活在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梭鱼喜爱群集生活,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
梭子鱼如何饲养
梭鱼的养殖技术
梭鱼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梭鱼身体细长,最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很大。梭鱼的背侧呈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梭鱼生活在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梭鱼喜爱群集生活,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
梭鱼的生活特点
习 性
近海的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以及海湾内,亦进入于淡水。性活泼,喜欢跳跃,在逆流中常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有机物。体型较大,中国产于 南海与 东海及 黄海、 渤海。
喜栖息于咸淡水交界处,进入河口及港湾内,为港养鱼类之一。梭鱼群主要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有沿江河进入淡水觅食的习性,且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及趋流性。
梭鱼对盐的适应范围为0--38‰, 在海水、咸淡水及内河淡水湖泊中均能生存。梭鱼能在水温3--35℃的水域中正常栖息觅食,最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2--25℃,水温低于-0.7℃时,出现死亡。
食性
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刮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概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中也喜摄食如米糠和豆饼粉、花生饼粉、干水蚤及人工配合饵料等。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二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徊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从季节上看,以春来夏初和秋季为摄食的旺盛季节,到了冬天,因水温降低,鱼进入越冬期,此时鱼摄食极少或停止摄食。
摄食习性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刮食沉积在底 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概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
养殖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欢摄食比如米糠和豆饼粉与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后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
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二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徊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
徊游梭鱼属近岸半徊游性鱼类,无长距离徊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鲻鱼常栖息于浅海或河口水深1一16m处,当天气变冷,则游至深海越冬。
但个别也在较深的海湾和浅海中越冬。鲻鱼在较深的海区产卵,孵化后的小鱼苗则随潮漂游至近岸河口,滞留于咸淡水交汇处摄食生长。梭鱼一般生长在近海,每年定期结成大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6一7月间,黄渤海沿岸出现大量当年生幼鱼,并进入江河口处。买寒时则游至较深海区越冬。
捕捞
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 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翌年开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长育肥,形成渔汛。梭鱼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肉质鲜嫩,美昧可口,蛋白含量很高,是高级宴席上的佳肴,尤以春天的开凌梭最为名贵。烹制的梭鱼,以头为香,故民间有“丢了车和牛,不丢梭鱼头”之说。梭鱼除禁渔期外,可长年进行捕捞。
梭鱼的生长方式
棱梭个体较小,一般体长200毫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中国仅产于南海和东海。梭鱼、鲻鱼体形较大,一般200-500毫米,大者600-800毫米。梭鱼为黄渤海主要港养鱼种,鲻鱼为东海和南海主要港养鱼种。梭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鲻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梭鱼、 鲻鱼在中国南、东、黄、渤四大海域均有产出。
梭鱼 - 繁殖方式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豆饼及酒糟等饲料。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
自然繁殖
梭鱼,亦称“肉棍子”、“红眼鲻”等,是中国沿海珍贵的咸淡水养殖新品种。近些年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利用滩涂港汊及内河池塘等水域,人工养殖梭鱼面积已达2000多公顷,平均每0.067公顷产鱼750多公斤。现将梭鱼的生态习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简介如下:
梭鱼的繁殖季节, 中国渤海湾通常为每年4月底到6月初,江苏、浙江沿海为4月初至5月中旬。性成熟年龄一般为雄鱼2--3龄, 雌鱼3--4龄。一般雌鱼怀卵量在150万--600万粒之间。野生的梭鱼个体重可达10公斤以上。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 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
梭鱼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滩涂港汊等处产卵。在6月初至7月底, 黄海、渤海沿岸梭鱼幼鱼十分丰富,并进入江河入口处成群觅食,此时是人工捕捞野生鱼种的最佳时期。
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以雄鱼3龄以上,雌鱼4龄以上为好。适当多选些体重0.5~1千克的个体,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选留亲鱼应在秋季成鱼起捕时进行。亲鱼放养前,应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和野杂鱼。每亩放养亲鱼50~80尾。
培育池应适当施入有机肥料,保持水质一定肥度,透明度25厘米左右,同时需投喂各种 精饲料,保证亲鱼有充分的营养。亲鱼培育池盐度一般以10‰左右为宜。在淡水或3‰之下低盐度水中养成的梭鱼,催产之前必须经过“盐水过渡”。在春季强化培育期间,必须定期向池中加注新鲜海水,有利于亲鱼的性腺发育。
雄鱼选择以轻压腹部近生殖孔处有浓稠乳白色精液流出为好。雌鱼应选择腹部膨大柔软而富弹性感,生殖孔红润略突出者。并用取卵器插入生殖孔从 卵巢取卵进行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如卵呈米黄色,饱满而有光泽和周围有1个半透明的圈,卵径0.60毫米以上,卵粒间粘连松弛,放入水中搅动能散开的,可选作催产用的亲鱼。催产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为1:1.5,如雄鱼成熟较差,可适当提高比数。
梭鱼的人工催产,首先要选择生殖孔处有浓稠乳白色精液的雄鱼,而雌鱼则以腹部膨大柔软而富强力弹性感、生殖孔红润略突出者最为理想。用取卵器插入雌鱼生殖孔从卵巢取卵进行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如卵呈米黄色,饱满而有光泽,周围有个半透明的圈,卵径0.6毫米以上, 卵粒间粘连松弛,放入水中搅动能散开,即可选择为催产用亲鱼。
催产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为1∶1.5,水温应掌握在15--22℃之间。
梭鱼催产使用的激素主要为鲁鱼或梭鱼的脑垂体,每公斤体重剂量为15--30毫克;或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00--3500国际单位; 也可以用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00--300微克。上述催产剂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一般注射1--2次即可。
用以人工授精的成熟卵子, 在显微镜下观察为圆润饱满、晶莹透明、有1个油球。
在成熟的精液上放1点海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精子急剧窜游的质量最高。
静水孵化盐度应在15‰以上, 流水孵化盐度在7‰--13‰,酸碱度7--9,水温14--24℃。孵化时用的水应过滤,防止杂物及敌害生物进入。一般采用静水孵化、流水孵化及充气孵化。梭鱼在14--24℃时,孵化时间一般为35--56小时。
鱼种培育
初孵化出的仔鱼,经4--5天,卵黄囊已缩小,鱼体能平游,并可开口觅食, 此时可将鱼苗移入育苗池内培育。每0.067公顷可投放鱼苗7万--8万尾。初期, 以施肥和泼洒豆浆为主,后期用豆饼糊直接投喂,每天投喂2次,饲料泼洒在池周边的浅水处。饲养1个月后,梭鱼苗达3--3.5厘米时,可进行拉网锻炼,并及时分塘进行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 一般每0.067公顷可投放鱼苗6000--7000尾,捕捞的自然梭鱼苗当年可培育成12--18厘米的鱼种。梭鱼可与对虾、基尾虾、青虾等甲壳类动物混养,低盐度海水或淡水池内可与淡水鱼混养,但切勿与乌鳢等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混养。
梭鱼饲料,可因地制宜投喂米糠、麦麸、豆饼、花生饼、棉仁饼以及菜饼或鸡粪等,有条件的也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饲料要求做到“四定”:一是定位,要在养殖池塘内搭建与放养密度相适应的饲料台,饲料台面积50平方米左右,或选择硬底处定位投放;二是定时,一般在每天早上8--9时、下午3--5时投喂,糠与饼混合投放时先投粗料;三是定量,投放饲料的数量需依据鱼的数量、水温、溶氧等因素而定,通常精料的投量为鱼体重的1%--1.5%,粗料为10%左右,最多不要超过15%;四是定质,投喂的饲料要优质、新鲜、无污染。
梭鱼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要经常保持交换水的畅通和进出水口的安全,防止老鼠咬坏拦网。汛潮和大风前后要注意对池塘设施的检查。
梭鱼抗病能力很强,大面积养殖很少发现生病现象。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平时主要以预防为主。在投放鱼种时,应进行消毒和加强早期水体的管理,控制其他淡水鱼病的发生。每年4--10月每个月用生石灰20公斤,在鱼觅食台附近泼洒1次,可有效地预防体表性鱼病;7月初至8月上旬分别按每100公斤鱼用土霉素1克或磺胺脒10克,拌在饲料中喂鱼, 每天1次,连喂5天,可有效预防体内性鱼病。
孕妇能吃鲻鱼吗
其它的鱼可能大家不清楚但是对于鲻鱼来说这种鱼的蛋还是一种做成鱼子酱的好材料,鲻鱼的鱼肉是非常的鲜美它的鱼蛋也丝毫不逊色于鱼肉的味道,与鲻鱼肉相比鱼蛋在营养价值上还有可能略高一筹
鲻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
相关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人群食用
鲻鱼
制作指导
鲻鱼肉细嫩,味鲜美,多供鲜食,食法与梭鱼类似
鱼卵可制做鱼子酱
食疗作用
鲻鱼肉性平,味甘咸
具有补虚弱,健脾胃的作用
对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
鲻鱼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可食部57 水分(克)75.3 能量(千卡)119能量(千焦)498 蛋白质(克)18.9脂肪(克
碳水化合物(克)0膳食纤维(克)0胆固醇(毫克)99灰份(克)1.1维生素A(毫克)0胡萝卜素(毫克
视黄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02核黄素(毫克)0.13尼克酸(毫克)2.3维生素C(毫克
维生素E(T)(毫克)3.34 a-E0.49 (β-γ)-E0.86 δ-E1.99钙(毫克)19磷(毫克)183钾(毫克
钠(毫克)71.4镁(毫克)25铁(毫克)0.5锌(毫克)0.82硒(微克)16.8铜(毫克)0.03锰(毫克
碘(毫克
虽然鲻鱼在价格上比起其它的鱼类来说要高上许多,但是对于用鲻鱼做的鱼子酱而言那就是小巫见大巫.大家都知道鱼子酱的价格很高一般的平民百姓不可能吃的上,就算是偶尔能吃上一次那也是觉得非常非常的珍贵,其实大家大可以自己去买些有蛋的鲻鱼来自己做成鱼子酱食用
鲻鱼的物种简介
鲻鱼(Mugil cephalus),鲻形目,鲻科。又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鲻鱼是温热带浅海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沿海均产之,沿海的浅海区、河口、咸淡水交界的水域均有分布,尤以南方沿海较多,而且鱼苗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已进行人工养殖,人工繁殖鱼苗亦已成功,也可捕捞天然鱼苗进行养殖。是南海及东海的养殖对象。主要渔场在沿海各大江河口区,渔汛期自10月至翌年12月。鲻鱼是优质经济鱼类之一,肉细嫩,味鲜美,多供鲜食,食法与梭鱼类似。鱼卵可制做鱼子酱。此外,鲻鱼肉性味甘平,对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
鲻鱼的营养分析
鲻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
相关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人群食用。
制作指导
1. 鲻鱼肉细嫩,味鲜美,多供鲜食,食法与梭鱼类似;
2. 鱼卵可制做鱼子酱。
食疗作用
鲻鱼肉性平,味甘咸;
具有补虚弱,健脾胃的作用;
对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
其他相关
《开宝本草》:主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与百药无忌。
鲻鱼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可食部57 水分(克)75.3 能量(千卡)119 能量(千焦)498 蛋白质(克)18.9脂肪(克)4.8
碳水化合物(克)0膳食纤维(克)0胆固醇(毫克)99灰份(克)1.1维生素A(毫克)0胡萝卜素(毫克)0
视黄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02核黄素(毫克)0.13尼克酸(毫克)2.3维生素C(毫克)0
维生素E(T)(毫克)3.34 a-E0.49 (β-γ)-E0.86 δ-E1.99钙(毫克)19磷(毫克)183钾(毫克)245
钠(毫克)71.4镁(毫克)25铁(毫克)0.5锌(毫克)0.82硒(微克)16.8铜(毫克)0.03锰(毫克)0.02
碘(毫克)0
鲻鱼和梭鱼的外形区别在哪里
鲻鱼和梭鱼的外形区别在哪里
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
鲻鱼(zi yu),鲻形目,鲻科。又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 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是温热带浅海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鱼有多少种类
鱼的种类 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建德县志》记载:硬骨鱼类有青、鳊、草、鲢、鳙、鲤、鲫、鲶、鳢、鲥、石鲋、鲈鱼、河豚、子陵鱼、弹涂鱼等。民国《萧山县志》记载: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鳊鱼、鳢鲿(即黄颡)、舌鳎(比目鱼)、沙鳢(土步鱼)。沿海有四鳃者(俗名火哲头),还有银鱼、鲥鱼、鲇、鲻、鳗鱼、鳜、鲦鱼、鲚餐、鱵鱼、嘉鱼、梅鱼(又称梅公头或日麋鱼)、石斑鱼、溪鳜等。 解放后,先后从国外和省外引进新品种近10种,形成规模养殖的有白鲫、革胡子鲶、加州鲈鱼、尼罗罗非鱼、虹鳟鱼、团头鲂(鳊鱼)等。 据80年代初调查资料统计,全市有鱼类142种,隶属于12目31科。其中鲤形目分3科83种,占总品种的58.19%,鲈形目占14.9%,鲶形目占10.6%,其余9目占15.6%。主要经济鱼类有40余种,养殖鱼类中主要有鲢、鳙、草、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鲤、鲫、白鲫、尼罗罗非鱼、黄尾密鲴、银鲴、鲻鱼、梭鱼、鳗、荷包鲤、青鱼等品种。 杭州水域天然鱼类组成有三个特点:一是江河缓流性和湖泊定居性鱼类,是鱼类主体;二是钱塘江咸淡水鱼类众多,淡水鱼类有119种,河口性鱼类有23种,其中洄游性鱼类有14种;三是运河段鱼类有80余种,仅次于钱塘江水系。东苕溪河床比降度大,溪短流急,多为山涧溪流性鱼,有纯淡水鱼56种。 水域和水文条件的变化,给鱼类种群带来较大影响。新安江水库自蓄水后,鱼类种群从江河型向湖泊型转化,光唇鱼(即石斑鱼)、刺纪(即军鱼)等山溪性江河鱼类,多栖息于水库支流的浅水区,由于上游两岸施放农药及炸、毒鱼事件不断发生,使这两种鱼类濒于消失。新安江、富春江水库先后建成,鱼类洄游通道被隔,鲥、鲚、鲈、鲻、鳎、鳗等河口性、溯河性鱼类及珍贵水产品子陵鱼在库区绝迹或濒于绝迹,鲃、鱼骨、鲴等溪间性、河口性鱼类因分布区域的变迁,在库区消失或减少。新安江大坝至马目23公里江段,据1958年建库前调查有61种,1975年建库后调查减少到39种。其中鲌、鳜、鲶、鱵等凶猛性鱼类,因栖息条件得以改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高血压能吃梭鱼吗
梭鱼是黄海以及渤海里面常见的一种鱼类,梭鱼属于经济型的鱼,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吃到梭鱼,梭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梭鱼里面含有的蛋白质很高而胆固醇和脂肪很低。
梭鱼为黄渤海常见经济食用鱼类,主要栖息在海口河川咸淡水交汇处,以水底泥中微生物为食,春季三四月份于河口附近产卵,幼鱼时常随潮溯河在河口处生存,成为海港主要养鱼对象之一。
渔民利用幼鱼的溯河性,与5月上旬将幼鱼随潮纳入港内放养,幼鱼生长很快,秋天就可长到200毫米,10月末即可收获。根据梭鱼的生活习性,其捕捞方法为定置网、钩钓等。食用梭鱼的最佳时期在春季,民间有“食用开凌梭,鲜得没法说”的说法。开凌梭是指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第一批梭鱼。
药用价值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103.00大卡(430千焦)/100克
功效:有益心血管。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护心:保护心脏,保护心肌细胞,预防或是缓解心悸、心率失常等。
食用禁忌:海鲜过敏者禁止食用。
上文我们介绍了高血压的病人需要避开的一些食物,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是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的,而那些多油的,腌制的食物高血压病人也要避开才行。梭鱼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海鱼,梭鱼是非常适合高血压病人食用的。
梭鱼的养殖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欢摄食比如米糠和豆饼粉与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后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
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厘米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徊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
徊游梭鱼属近岸半徊游性鱼类,无长距离徊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鲻鱼常栖息于浅海或河口水深1-16m处,当天气变冷,则游至深海越冬。
但个别也在较深的海湾和浅海中越冬。鲻鱼在较深的海区产卵,孵化后的小鱼苗则随潮漂游至近岸河口,滞留于咸淡水交汇处摄食生长。梭鱼一般生长在近海,每年定期结成大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6-7月间,黄渤海沿岸出现大量当年生幼鱼,并进入江河口处。买寒时则游至较深海区越冬。
鲻鱼的生物学特征
鲻鱼体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的4.1~4.8倍,为头长的3.8~4.1倍。头中等大小,两侧略隆起,背视宽扁,吻宽短。眼中大,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前后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利,中央有一突起。两颌具绒毛状齿,单行排列。舌较大,圆形,位于口腔后部,不游离。鳃孔宽大,鳃耙细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无棘。假鳃发达。鳞大,体鳞为栉鳞,头部为圆鳞,除第一背鳍外,各鳍均有小圆鳞,第一背鳍基部两侧、胸鳍腋部、腹鳍基底上部和两腹鳍中间各有一长三角形腋鳞。侧线不明显,体侧鳞片中央有一不开口小管。两背鳍短且相距远。第1背鳍有4根硬棘;第2背鳍较大,形同臀鳍,具1~2根硬棘;腹鳍腹位,具1硬棘5鳍条。尾鳍叉形,上叶稍长于下叶。体腔大,腹膜黑色。胃管状,幽门部特化球形肌胃。肠细长,多弯曲,约为体长的7倍。幽门盲囊大,2个。鳔大,壁薄。体青灰色,腹部颜色较浅,体侧上半部有几条暗色纵带。鳍条浅灰色,腹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由于体型细长,呈棒棰型,沿海群众又称其为"棰鱼"。鲻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鱼肉含蛋白质22%,脂肪4%。早在3000多年前,鲻鱼已成为王公贵族的高级食品之一。鲻鱼还有鲥舅之称,言其味若鲥鱼。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鲻鱼除了作为食品大受赞赏外,还有滋补身体的效用。
鲻鱼属鲻科鱼类,全世界鲻科鱼类有70多种,中国沿海已发现20多种。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沿海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根据文献记载,养鲻业始于明代,在珠江三角洲至少有200多年历史。
鲻鱼为广盐性鱼类,生命力较强,从盐度为38‰到咸淡水直至纯淡水都能正常生活。适温范围为3℃~35℃,至死低温为0℃,较适暖水水域。鲻鱼为杂食性,以食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小鱼小虾和水生软体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喜食动植物性颗粒饲料,如合成饲料、麦麸、花生饼、豆饼等,故食物来源广,物化成本低。
鲻鱼是洄游性鱼类,喜欢生活于浅海、内湾或河口水域,一般4龄鱼体重2公斤~3公斤以上性腺便成熟,游向外海浅滩或岛屿周围产卵繁殖。鱼苗的发生季节为1月份~4月份,此时最适于捕捞收集鱼苗暂养,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育和驯化、淡化后,可在水库、鱼塘和半咸水池塘和其他海淡水水面放养。养殖经验表明,鲻鱼的成鱼养殖既可主养又可混养,在鱼塘内混养鲻鱼,一般每亩可放养3000尾~5000尾,如有充氧设备或流水性养殖,密度可高些,可多至8000尾以上,还可搭配适当的其他鱼种,管理得好,当年鱼可长到条重300克~700克以上。
鲻鱼在海洋中产卵繁殖,从沿海捕捞的鲻鱼苗,要经过暂养、淡化后才适于运输。暂养池每1/15公顷可放鲻鱼苗约10万尾,最初用加入1/4淡水的海水暂养,以后逐渐增加淡水的比例,直到最后全部使用淡水,整个过程约一星期。
淡化时要适当投喂饲料,以防鱼体消瘦。在河口淡水水域捕捞的鲻鱼种,不必淡化就可放养到池塘中。
鲻鱼肉质厚,味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达22%,无细骨,鱼肉香醇而不腻,不但可作饭店、酒家的宴席佳肴和百姓美食,而若将其加工成鱼糜、鱼丸、鱼片、鱼罐头等产品,更可成为营养、保健、方便和美味兼备的食品,而其鱼卵可制做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的珍馐美味。鲻鱼吃法多种多样,可清蒸、煎炸、油浸,也可用来烹调为鱼片汤,或鱼生拌蘸料。潮汕人家则喜爱“生炊乌鱼”、鲻鱼生炊熟后,用一小碟普宁豆酱作蘸料,更是美味可口,硕大酥脆的“乌鱼术”入口更令人饱享口福。鲻鱼还有药用价值,其鱼肉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消食导滞等功能,对医治脾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及贫血等病症都有一定疗效,所以鲻鱼被视为海鲜食疗佳品,颇受人们喜爱,亦受港澳台同胞和华侨欢迎。
梭鱼的形态特征
1.梭鱼,又译金梭鱼或梭子鱼,俗称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锦,是一种金梭鱼科魣属的条鳍鱼。个性凶狠且具侵袭性,爱联群出动,因其较大的体积(可长达1.8米)和凶猛的外形而广为人知。梭鱼身体属长圆柱形,嘴巴尖,下巴阔大,头如梭,长有突出的犬牙状牙齿。两边背鳍分开,一边有五条刺针,另一边则有一条刺针和九条放射状线条,全身横线明显。梭鱼主要是用来作观赏用途,但亦可作食用,产于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处,肉质鲜美,不过却含有珊瑚礁鱼毒素。 上下颌上长着尖锐的牙齿。两只宽大的背鳍和叉形的尾巴可以给梭鱼提供足够的前进动力。梭鱼喜欢在海面上蹦蹦跳跳。它们常常跃出水面,连续不断地做跳跃动作。识别梭鱼并不困难。梭鱼的眼睛周围的颜色是略带红色的黄色。
2.梭鱼(湾海产),北方叫红眼鱼、肉棍子;棱梭,又称犬鱼、尖头西;鲻鱼,俗称乌鲻、白眼。其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性活泼,常跳跃。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对梭鱼有了较多的认识。屠本峻在《海味索隐》中说它“不嫌入淤而食泥”。梭鱼常常用下颌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类和有机碎屑。梭鱼的鳃耙密集,牙齿退化成微小的毛刷状。梭鱼幽门胃的肌肉很发达,象一个沙囊,非常适合研磨和压碎泥沙中的食物。
梭鱼在开阔的温暖海域产卵。每到产卵季节,梭鱼将卵子和精子直接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卵孵化出来的幼鱼靠浮游生物为食。梭鱼有一个长长的流线型的身体。这使它在水中能迅速游动。梭鱼有一个向前延伸的下颌。
梭鱼属于鲻形目的鲻科。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脂眼睑不甚发达,仅遮盖眼边缘。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短小而宽,背面扁平,吻端钝尖。口小,前下位,口裂略呈人字形,上颌中央有1缺刻,可与下颌中央突起相吻合。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齿细弱,下颌无齿。眼较小,侧上位;眼间隔宽平,宽约为眼径的1.9倍之内;眶前骨末端在近口角处稍下弯,边缘有锯齿。前鳃盖骨和鳃盖骨边缘平滑。
鳃孔大。尾柄粗,长为高的1.8-2.2倍。背鳍2个,分离。第1背鳍位于体背中间稍偏前,由4根鳍棘组成,前3棘粗,第1棘最长;第2背鳍位于第1背鳍末基与尾鳍基之间中央稍偏后,前缘有1棘,后缘微凹。胸鳍较宽长,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较小,位于胸鳍起点与第1背鳍起点之间近中央下方,左右两鳍靠近,各有1棘。臀鳍始于第2背鳍起点稍前下方,两鳍近同形,后基近相对,其前缘有3棘。尾鳍浅叉形。体被大栉鳞,胸鳍基部上缘无长鳞。无侧线。
体背灰青色,体侧淡黄色,上部具有几条黑色纵纹和许多斜横纹,腹部白色。眼晶液体呈红色。尾鳍、胸鳍淡黄色。其他各鳍均浅灰色。体长一般为20-40厘米。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眼较小,脂眼脸不发达,眼旁一圈呈红色。上颌骨在口角处突然向下弯曲。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近。尾鳍后缘微凹。
女性经期能吃鲻鱼吗
鲻鱼属鲻形目鲻科鱼类,全世界鲻科鱼类有70多种,我国沿海已发现20多种,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沿海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鲻(俗称乌头鲻、青鲻)、梭鱼(俗称赤眼鲻、黄鲻)、棱梭(俗称棱鲻)等。
营养价值
鲻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
经期吃什么关键还是和个人的体质有关,但是最需要注意的是经期绝对不能吃止血的食物和鱼肉类,而且这个时期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一些鱼类还是有很大好处的。而且鲻鱼的营养成分也比较多,微量元素的成分比较高。所以在经期可以多吃一些鱼类,鲻鱼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女性经期能吃鲻鱼吗
有些人在这个特殊时期,因为要补充营养,所以会选择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和一些海产品。认为这样有助于营养补充,还有的会在经期吃些鱼类食物,这样的话可以补充能量的消耗。有些人提出在经期多吃鲻鱼,那么经期到底能吃鲻鱼不能,它的营养成分都有哪些呢?
鲻鱼属鲻形目鲻科鱼类,全世界鲻科鱼类有70多种,我国沿海已发现20多种,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沿海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鲻(俗称乌头鲻、青鲻)、梭鱼(俗称赤眼鲻、黄鲻)、棱梭(俗称棱鲻)等。
营养价值
鲻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