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理解老人心理

如何理解老人心理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美妙音乐缓解老人心理

乐观豁达。

长寿老人大都胸襟开阔,心态平和,为人处事热情,乐于工作,善于助人,遇事不怒。他们生活得自由自在,轻松大方,没有压力。事实证明“心胸窄,忧患多;心胸宽,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

兴趣广泛。

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业余爱好,兴趣比较广泛。如种花养鱼、吹拉弹唱、书法绘画、集邮写作、河边垂钓等。生活充实,才能“乐以忘忧”,并且使大脑和全身各器官得到锻炼,延缓衰老。

热爱生活。

长寿老人多数有“老骤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显得精力充沛,生气勃勃。这主要是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他们每天读书看报,能与时代共前进,每天有事干,精神有寄托。而且他们具有比较科学的生活方式,起居有规律,睡眠有保证,能顺应自然。基本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平衡。

知足常乐。

研究表明,一个人有过多的奢求,必然会经常失望,心理出现不平衡,影响健康长寿。而长寿老人则多具备知足而乐的心态。因为他们知道,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呢?所以,他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对自己和他人从不苛求。这种和善、平静、知足的心理,使他们的身心与环境长期处于平衡而有规律的状态,为健康长寿铺平道路。

单身老人心理病

1、到哪里去找单身“好老伴”

“其实,‘难找’是相对的,单身老年男子也大有人在,但一些中老年单身女性必须调整自己的择偶心态,理智地、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能陷入注重功利的误区。”老年婚姻的另一半是寻找的“伴”、倾诉理解的“伴”、相濡以沫的“伴”、牵手偎依的“伴”。钱财、住房都是身外之物,而容貌更不应该作为重点考虑。

单身老人心理病

2、最难启齿的性爱:在回忆中得到性满足

在人们传统的思想意识里,老年人似乎不应再有性要求了,性功能也必然一落千丈。然而,“性是自然本能的表现,无论是什么年龄都存在性的问题。老年人性功能较中年人有所下降,但并不是消失。”

“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和恢复,本能的性爱和情爱也会随之恢复。”她们渴望性活动,有性兴趣,这是自然的、正常的事,无需大惊小怪。老年人同样需要和谐的性生活,尤其是老年妇女。

许多老年妇女们表示,伴随着性生活的渐渐终止,她们的性回忆增多。她们常常回忆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时光,在回忆中得到性的满足。这表明,老年妇女同样需要和谐的性生活3、一身病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虽然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但是老年人的整体身体素质却仍然不容乐观,一些病痛还是在进入老年之后便紧随她们而来。贫血、高血压、高血脂等各种常见病,成了近几年来,困扰老年人的最大问题。

4、与儿女难以沟通交流

老年人由于文化活动时间少、生活圈子小,她们的生活内容单调、贫乏,致使许多人感到空虚、孤独和寂寞。年轻时这些因素并没有阻碍妇女们辛苦工作,到了老年,这些问题便随之出现了。

知识结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老年人与年轻的儿女们相处起来难免会有一些摩擦。此外,老年妇女因为生理上的原因,可能会伴随一些易怒、烦躁或者更年期综合症状,无论是儿子还是丈夫,都应该多为老人着想,而老人也尽量不给丈夫和儿女们添麻烦,互相体谅才能使家庭幸福。

5、不能承受突发危急事件

“妇女们上了年纪自然会变得多疑、健忘、爱唠叨……这些现象都很正常。这是很多人都持有的想法,但其实不然,人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常现象,事实上和年龄没有太大关系,真正导致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人的心理。老年妇女也一样,儿女及家人会突然发现,母亲开始变得多疑、健忘、心事加重、爱唠叨,实际上与年龄的关系并不是很大,真正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是心理上的原因。”

老人也要理解晚辈

有人说,做人难。也有人说,做女人难。更有人叹息:在家里,做老人真难! 一个家庭,人多嘴杂,想法不一,总有难念的经。老人生活其中,常常感受到日子不好过。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好多人认为是晚辈不孝敬老人,使老人气不顺,心不安,活不好。这当然也是事实。但我认为,不能只责怪晚辈,老人又何尝没有责任?无数事实证明,一些老人之所以在家里能与晚辈相处得很好,重要的经验之一是:老人要会"做人"。

老人在家里要讲民主,有事要与晚辈商量。要尊重晚辈的正确意见,切不可个人说了算,"一言堂"、"常有理"。老人应当视晚辈为朋友,不能倚老卖老,居高临下,动辄训人。马克思在他女儿面前,从来不摆父亲的架子,如果想要她们做事,总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话,女儿十分乐意接受。

老人与晚辈不和,有些是因为相互间缺乏理解。晚辈应理解老人,体贴老人,但老人理解晚辈也很重要。须知晚辈有晚辈的难处,比如,就业不易,收入不多,赡养老人难得十分满意;在外事情忙难抽身,孩子又拖累,因为下岗之类的问题,心理不平衡,回到家里,言行难免有些粗鲁……遇到这种情况,老人应当设身处地,加深理解,多些帮助,少些指责,多些宽容,少点埋怨。理解晚辈,才能够通情达理。 在家如何做老人,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和睦,更关系到老年人自身的健康长寿。

老人突然多疑或为痴呆症

年还未过完,她就找对面邻居的“茬”,硬说别人收了她晾在外面的腊鱼腊肉。儿女怎么劝她也不依。

王女士退休前是位很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与同事关系也很融洽。但现在却变得让旁人难以理解。去年开始,她老是向儿女们告状说保姆偷她的钱,开初大家信以为真,就换了新保姆。一连换了三个保姆后,老人还是说保姆偷东西,这时子女们才觉得老人有问题。

王老师早上起来后通常要到院子里转一转,就会突然听到她的骂声,说哪个不要脸的又偷她家的花盆,搞得与左邻右舍的关系很紧张。在家里一点小事也疑东疑西,往往儿女们解释了半天,却依然倔强地坚持相信自己的疑虑。儿女们越来越觉得母亲不可思议。

【心理点评】

心理咨询师章月娥说,年龄大了,视力和听力渐渐下降,这时候,老人听的看的不如以前多,也没那么准确,因此容易多疑。退休之后,老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也变化了,如果心态调整得不好,容易觉得自己“没用了”,也会变得多疑。老人记性明显下降,可能是痴呆症的前兆,而经常有被偷、被害的幻想,可能是精神障碍的表现。如果王老师和过去相比,明显表现出记忆力差、出现幻觉、过度多疑,就可能是心理疾病的信号。

儿女不仅要关心老人身体,也应鼓励老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人交流是一种“心理运动”,一些问题在交流中自然就过去了。家人对待多疑老人要开诚布公,先做个耐心的倾听者,再把疑心的地方帮老人弄清楚,并尽量理解老人因为年龄大而产生的一些多疑情绪,多制造一些机会让老人接触外界事物,巧妙转移老人的注意力。

儿女必知老人的五个不喜欢

1、不喜欢孤单

老人怕的就是孤单,没人陪。但当今社会年轻人都在外边打拼,很少有时间陪陪父母,这时老人应该走出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几个能说心里话儿的人,远离孤单,乐观向上的情绪会让老人受益匪浅。

2、不喜欢赋闲

人在年轻时,经常希望老年时会衣食无忧,不用再劳作。但是真正老来闲下来就会发现,精神无以寄托,每天打不起精神来,因而老了就更应该有点事儿做,哪怕帮人送送报、收收水电费,都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充实一些,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3、不喜欢变故

有一句话叫做安度晚年,老年人年龄越大,心理承受能力越小,受不了生活中的变故,哪怕只是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让老年人茶不思饭不想好几天。因而一旦遇有变故,家人就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心理开解。

4、不喜欢封闭

老人对社会的认知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老人不愿接受新事物。事实证明,越封闭的老人衰老得越快,越认为自己与这个社会不协调,因而让老人从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会更有利于老人的健康,如果老年人也能像年轻人那样热忠于上网、旅游,那么老人就会身心愉悦,减少疾病的发生。

5、不喜欢疾病

人老体弱,一些疾病经常会侵袭老年人的身体,患了疾病的老年人心理会变得越发脆弱,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样坏的心情极易引起疾病的恶化,如此反复,对老年人的健康极为不利。这样的老人,需要经常看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有利于他保持乐观的情绪,战胜疾病,健康长寿。

老年朋友,心理健康非常的重要,子女要多考虑老人的心理感受,多为老人着想,多和老人交流,可以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并进行疏导,让老人不再有心理的问题,希望大家多注意。

65岁的老人心理

1、65岁的老人情绪的改变

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65岁的老人智力的改变

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关爱老人让他们远离心理疾病

老年人退休之后,没有很充实的工作安排了,突然闲下来也没有很好的娱乐活动,有的老年人身边也没有人陪伴,这些种种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老年人心理产生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会导致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原因。

一、精神上的创伤

老年人大多在60岁之后就会退休,退休之后空闲时间也多了,想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而且人老了自然也会伴随着生老病死,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二、衰老和疾病

人老了,就会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 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三、环境发生变化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在对一些压力的抵抗能力方面也会减弱,这种状态下,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再发生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很多的老年人一时很难接受和适应,就会导致身体越来越差。

有句话说的好,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就是这样,越老越需要关怀,就像小孩子一样,任性固执。所以我们在照顾老人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就像小时候自己的爸爸妈妈对待自己一样。

这些容易引起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原因都是专家的一些简单总结,希望子女们看到之后能够更好的陪伴老人,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给老年人更快乐的生活。

70岁老人心理特点

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

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

4、统觉发达,判断准确

大部分老年人都统觉发达,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

6、希望健康长寿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诗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老人心理的类型



1、愉快积极型,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解脱型,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 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5、追求支持型,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 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6、坚持工作型,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

7、冷淡型,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 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 何的表现。

8、自责型,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 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

9、愤怒型,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 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 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

退休老人心理

退休老人一般会出现什么心理呢?快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1、孤独感

中老年人由于退休在家,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被打破,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空白点,难免会感到空虚、孤单,甚至是被冷落、被抛弃的感觉。

2、抑郁压抑感

经济及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使家庭条件较差的人生活负担加重,思想压力较大,表现为不愉快、伤感、情绪低落等压抑情绪。

相关推荐

老人心理的9种类型

1、愉快积极型,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解脱型,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 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如何解决老人心理问题

1、让老人重新参与工作 刚退休或病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自己又不能创造这方面的条件,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让老人入读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可以让老人不再害怕孤独和衰老,不再封闭自己。在学习交流和众多的活动中,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得到提高,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舞台,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创造了快乐。 3、对老年人多多付出关爱 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交往、老伴的体贴

​老年保健老年人抑郁症要注意6方面

注意饮食 老年抑郁症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以老人喜好为主。但要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排便情况。 加强生活照顾 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的基础工作。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 预防意外 凡能成为病人自伤自杀的工具和药物,都应妥善保管。老年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轻生的念头,因此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家属应密切注意老人平时的言谈、行为,切不可疏忽大意。 心灵沟通 老年抑郁症护理不单是对老人生活上的照顾,还应包括对老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近年来,各地关于老人独自在家发生的悲剧不少,空巢老人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据《北方新报》报道,赤峰市一位古稀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用热得快烧水引发火灾,幸亏被邻居发现及时将老人救出。 我们理解老人的处境,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变迁。越来越多的子女在远离父母的城市谋生,子女围绕的传统养老方式已很难维系。空巢老人的隐忧凸显出社会养老体制的欠缺,这些空巢老人究竟该由谁来关心和照顾?百孝善为先,子女有义务有责任常回家看看,但从长远看,整合各种资源,为老人营造幸福的养老环境尤为重要。目前很多城

老人心理有哪些类型

1、愉快积极型 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 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 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冷淡型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

老年人心理饱和要怎么办

有一天,我正在心理诊室坐诊,突然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刚坐下未说出一句话,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便泪流不止,好几分钟才平静下来。从他哽咽的叙说中得知,他是个老公安干部,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老两口退休后安度晚年。可三天前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来到老人家里,一下子把4张下岗证摆在老人面前,不断地埋怨老人当年在位时,没给他们安排个好单位,现在都下岗了,今后咋办?老人心理非常难过,长期以来靠单位吃饭的传统观念使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这几天常感到头痛、胸闷,体检时发现老人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经过耐心的心理疏导治疗,老人心情

老人心理健康要素

1、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2、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3、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 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

老年人如何缓解烦躁心理

1、离开现场 俗话说得好:眼不见为净。如果老年人身处烦恼之现场,最好的办法是先离开一下,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公园走走,也可以到大商场或超市逛逛,或者干脆去看一场电影,如果有喜剧片更佳。 2、自我劝慰 “算了,算了”,不断地自我劝慰;“不去管它了,此事到此了结,不再计较,”可以在心中反复地这样安慰自己。甚至于来点儿阿Q精神,自言自语:“吃亏就是便宜”;“人吃点亏就是行善积德,我一定会长命百岁的。”碰到一些难以相处的人,可以说:“今后决不再来往,就当我们不相识。” 3、迅速遗忘 如果对伤心烦恼之事耿耿于怀,一定会

老人心理3大敌人

子女问题 许多老年人为子女操劳一辈子,退了休仍不能放下心来。子女虽已长大成家,却总把他们当孩子,担心他们不会这个不会那个。年轻一代的许多观念,老人往往不能理解,更加重了他们的担心,导致焦虑,或者失眠等。 病痛折磨 不可忽视的还有躯体方面的病痛。老年人难免患上一些病症,而且以慢性病居多,长期的病痛折磨容易使心情烦躁易怒,敏感多疑,而久久看不到治愈的希望也会让一些老年人丧失生活的希望。 内向个性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说人到老年就一定会发生心理问题。专家指出,心理障碍的发生与个人的

老年人抑郁症该注意什么

1、坚持服药 家属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喂老人服药。比如:自然之宝快乐圣约翰草,就是一款抗抑郁,缓解焦虑症不错的产品。 2、加强生活照顾 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的基础工作。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 3、转移注意力 家属在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应尽量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让他们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4、注意饮食 老年抑郁症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以老人喜好为主。但要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