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骨瘤
中医怎么治疗骨瘤
(1)药物冶疗
1)阴寒凝滞证。
主证:骨瘤初起,酸楚轻痛,遇寒加重,局部肿块,皮色不变,压痛不著,甚至不痛,病程较长。舌淡、脉细沉迟。
治法:温阳开凝、通络化滞。
方药:加味阳和汤(《中医肿瘤学》)。熟地,肉桂,鹿角胶,麻黄,白芥子,炮姜,生甘草,威灵仙,补骨脂,透骨草,路路通,川乌,草乌。
尚可配合小金丹、犀黄丸内服。
分析:阴寒入骨,多因体虚之人,三阴不足,寒邪乘机侵入,凝滞为瘤,非阳和不能开凝,故以阳和汤温经散寒、化痰补虚;川乌、草乌温经逐寒;补骨脂、透骨草入骨祛邪;路路通、威灵仙通络祛痰。
2)毒热蕴结证。
主证:骨瘤迅速增大,疼痛加重,刺疼灼痛,皮色紫暗红瘀,肢体活动障碍,有时伴有发热,大便干秘。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芩枸龙蔗汤(《中医肿瘤学》)。肿节风,龙葵,忍冬藤,蒲公英,威灵仙,透骨草,徐长卿,天花粉,黄柏,刘寄奴,黄芩,地鳖虫,赤芍,乳香,没药,生甘草。
分析:方中肿节风、龙葵、忍冬藤、蒲公英、黄柏、黄芩、天花粉大剂清热解毒搜毒;徐长卿、刘寄奴、地鳖虫、乳香、当归、赤芍活血化瘀、止痛消肿;透骨草入骨搜毒;威灵仙化痰祛湿;生甘草调和诸药。
3)肾虚火郁证。
主证:局部肿块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疼痛难忍,朝轻暮重,身热口干,咳嗽消瘦,面色不华,行走不便,精神萎靡。舌暗唇淡,苔少或干黑。
治法:滋肾填髓,降火解毒。
方药:四骨汤(《中医肿瘤学》)。肿节风,核桃树枝,女贞子,透骨草,生地,补骨脂,山茱萸,骨碎补,续断,寻骨风,当归,自然铜,丹皮,黄柏,知母。
分析:方中生地、山茱萸、女贞子、丹皮、黄柏、知母滋阴降火;补骨脂、续断、骨碎补、自然铜坚肾续骨、行血祛瘀;透骨草、肿节风、寻骨风、核桃树枝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当归补血养血。
(2)针灸治疗
毫针疗法
主穴:悬钟GB39、三阴交SP6、曲池LI11、足三里ST36。
配穴:发热加大椎DU14、外关SJ5、合谷LI4、咳嗽咯血加列缺LU7、二白XE-UE2。
(3)气功疗法
气功是一种动静结合、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的独特的锻炼方法,是防病治病的方法之一。气功治疗骨肿瘤,一般仅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必须与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作为一种巩固疗效、促进康复的手段。
1)练功要领:①松静自然;②意气合一;③动静结合;④循序渐进。
2)常用功法。
①卧功、站桩功 练功方法及要求:姿势不限,以仰卧为佳。首先精神上排除一切不愉快的精绪,然后发出躯体放松信号,依次从头→颈项→上肢→手→胸背→腰腹→下肢→足放松,反复10~20分钟,再从百会穴→颈内→胸部→心肺→肝胆→脾胃→肾→肠→膀胱→女性子宫、输卵管等依次用意念放松。反复10~30分钟,尤其要着重放松病灶部位。接着采用站桩式,两脚与肩等宽,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两手在胸前与小腹间做抢球状,用鼻吸气,同时意想“静”,腹部逐渐向外凸起,并提肛、十趾抓地,吸到不能再吸时用口呼气,松肛,十趾放松,呼吸控制到每分钟10~12次,反复进行30~40分钟。最后意守丹田或意守病灶区,默念肿瘤消失30~60次后收功,每日4~6次。
②气功六字决 练功方法及要求:呼吸形式为鼻吸口呼,姿势不限,但以立、坐两式为多。多在清晨空气清新时练,效果较佳,如能选择有喜树的环境,面对喜树练六字决,就更为理想。练时可默想体内病灶(癌细胞、癌组织等),随念字音而吐出。一般有两种练法,第一为单练法,什么病练什么字音,骨肿瘤可练“吹”;第二为全练法,按五脏相生顺序,六个字音全练,即呬-吹-嘘-啊-呼-嘻(即肺生肾生肝生心生脾,三焦通达之意)。
注意事项:六字诀属“泻法”,练完后应作数节保健功、片刻强壮功,以收“补泻兼施”“祛邪挟正”的功效。
(4)药膳疗法
药膳疗法溶治疗于饮食之中,既可作治疗,又能当膳食,且食用方便,无不良反应,患者容易接受。但是,其作用较小,在骨肿瘤的治疗中仅能作用一种辅助性的方法。
1)核桃仁,黑芝麻,蜂蜜,先将核桃仨及黑芝麻捣成泥状,再加入蜂蜜调匀,口服1次1匙,1日3次,服完后再按上法配制。
2)薏苡仁,绿心豆,赤小豆,加水适量煮熟当粥,喝其汤或当粥食,1日1次。
3)山羊血,猪肉丝,香菇、海米、豆腐、笋片适量,加入佐料煮熟成羹,佐餐食用。
4)小麦,胡萝卜,加水煮熟成粥,1日1次。
5)杏仁酥,豆腐,羊脑1具,加入佐料煮熟,佐餐食用。
6)小苋菜,核桃,加水共煮,喝汤食核桃,1日1次。
7)慈姑片、玉兰片、香菇、猴菇适量,加入佐料同炒,佐餐食用。
8)附片,瘦猪肉,加入佐料及水,文火焖煮4小时,食肉喝汤,1日内分2~3次服下。
9)社仲,猪腰,加入佐料煮熟,佐餐食用。
10)猪脊髓,牛脊髓,煮熟后服,1日1次。
治疗骨髓瘤时如何防止反复感染
骨髓瘤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恶性肿瘤,也是浆细胞异常所引起的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等。骨髓瘤常发生在扁骨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和胸骨;长骨中以股骨、肱骨多见,其他部位的四肢骨、手、足短骨均可发病,不过很少。治疗骨髓瘤时容易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针对于这种情况有效的控制。
治疗骨髓瘤以化疗和放疗为主,对长管状骨病理骨折地可作髓内钉固定,严重者可作截肢,若因脊柱骨针所引起脊髓压迫,可作椎板切除减压,预后差。要想治疗骨髓瘤时防止反复感染,做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综合治疗,以放疗和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助治疗的同时,还要采用中医治疗骨髓瘤,因为中医治疗骨髓瘤对人体失调的生理功能具有双向调节、抑杀癌细胞的优势,使肿瘤逐渐缩小消失,防止其扩散和转移;抗癌效果明显,并具有极强的镇痛止吐、增强食欲、提高体力、消除积水等作用。所以能很好的控制骨髓瘤反复感染。
另外,骨髓瘤的放、化疗配合使用,可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并能减轻或消除放、化疗后引起的疼痛、呕吐、失眠、厌食、乏力、脱皮、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毒副反应;将中医中药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瘤,可起到扬长避短,互相补充,提高疗效的作用。适用范围广泛,经大量临床验证,基因修复治疗方法系列可应用于各种中晚期骨髓瘤反复感染的现象。
中医治疗骨髓瘤
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问题,我们在几年前已经介绍,今天,我们再次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及中医分型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的异常。
MM的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50—60岁之间为多,小于40岁则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 1。起病缓慢,早期可数月至几年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髓外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血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MM属中医学的“骨痹”、“骨蚀”、“虚劳”、“血证”、“症瘕”的范畴。
MM有不同的临床分型和临床分期,这种分型和分期是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中医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肾虚为主,毒犯骨髓出现气滞血淤、痰阻、血热等病理表现为标。治疗以补虚治本为主,活血化淤、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疏肝泄热为治疗方法,以此分型证治,以达祛邪扶正之目的。
气滞血淤型症见胸胁疼痛,腰痛,低热,纳呆,食少,脘腹胀满,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暗红或淤斑,脉弦或涩。治法:治血化淤,清热解毒。方用血府逐淤汤加减。
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甘草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川芎10克桔梗6克牛膝10克牡丹皮10克半枝莲10克土鳖虫10克水蛭6克香附20克
痰毒淤阻型症见肋痛、肋骨膨出,腰痛,痰核肿大,症瘕痞块,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舌质暗红苔腻,脉弦滑。治法:软坚散结,解毒活血。方用涤痰汤加味。
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海浮石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桃仁10克枳壳6克川楝子12克桂枝3克柴胡6克
热毒炽温型高热,烦渴,头痛,耳鸣,便秘,溲赤,肌肤发斑,甚则神昏,舌质红有淤斑,脉大而数。治法:清凉冰血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地15克生石膏15克黄连6克?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元参10克知母10克丹参10克大青叶15克柴草10克牡丹皮10克
气血两亏型症见头晕乏力面色?白,盗汗,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肋痛隐隐,舌质红苔白腻,脉滑重按无力。(多为化疗间歇期,或者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三系细胞减少)
人参6克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地10克茯苓10克黄精10克阿胶10克丹参10克蒲公英10克半枝莲10克
水煎服。依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服药的次数,甚者日三夜一,一般者,则日二次服。
此外,还可服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长期治疗最好选择条件较好的省级医院住院治疗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1、瘀热阻络证:
主证:胸胁疼痛,腰痛尤甚,轻则俯仰不便,重则痛剧而活动受限,面色黧黑,或萎黄无泽,发热口干。舌质紫暗,舌苔黄腻或薄苔,脉象细数或弦。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芍药二白汤加减(《中医杂志》1981,5:26)
赤芍15g,白芍15g,桃仁9g,制狗脊15g,炒续断15g,补骨脂9g,白花蛇舌草30g,鸡血藤30g,公英15g,徐长卿15g,炒桑枝12g,川石斛9g,胆南星5g,炒谷芽12g.
热甚加蛇莓、连翘,痛甚加炙乳没、延胡索、地龙等。
分析:本方主要由补益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而止痛以及清热解毒抗肿瘤三方面药物组成,其中狗脊、续断、补骨脂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赤芍、白芍、丹参、桃仁、鸡血藤、炒桑枝、徐长卿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白花蛇舌草,公英清热解毒,并抗肿瘤;辅以胆南星清火化痰、专治痰入经络所引起的各种证候,并有抗肿瘤作用;石斛、谷芽则生津和胃。主要功效为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意在标本兼顾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本虚标实之证。
2、气阴两虚证:
主证:面色少华,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口干而渴,或有潮热,骨痛酸软,腰酸肢肿,舌质淡红,苔少乏津,或舌胖苔薄,脉象细弦。
治法:益气养阴,补益肝肾。
方药:黄芪枸杞汤加减(《辽宁中医杂志》1986,12:19)
黄芪30g,北沙参30g,狗脊12g,枸杞子12g,续断12g,生地15g,熟地15g,)川石斛15g,麦冬15g,补骨脂15g,白蒺藜15g.
分析:主方重用黄芪、北沙参而益气养阴,石斛、麦冬助北沙参养阴生津而止渴;生熟地、枸杞子补血滋阴而善肝益肾;狗脊、续断、补骨脂益肾而强筋骨;白蒺藜平肝疏肝而除晕。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对于很多的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日常生活带当中,一定会受到很大的痛苦。那么,如何通过中医治疗方法来缓解病痛呢?今天我们专家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药物,希望对大家的病情有所帮助。来看一下是哪些药物吧!
1、川乌、草乌通络止痛、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四者合用止痛以急治其标故为佐药。
2、炙甘草既可健脾以补肾又能缓解二乌之毒,为使药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标本同治温而不燥使用后不仅可较快地缓解疼痛,而且能逐渐改善骨质疏松症其症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由淫羊藿、仙茅、知母、黄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中草药组成骨松康胶囊方中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可补肾壮阳、通络止痛黄柏苦寒亦归肾经可坚阴治疗骨蒸潮热二药合用阴阳双补相辅相成以治根本共为君药;仙茅、巴戟天均为温归肾经以助淫羊藿补肾壮阳、知母苦寒坚阴可助黄柏坚阴降虚热三药方中为臣药。
其实,对于骨质疏松这种疾病,如果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当中,均衡营养的搭配自己的一日三餐,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病痛,并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哦!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骨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变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生活,下面看下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
中医对于关节炎病因病机的阐述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除此之外,《素问·痹论》还认为“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痹病的产生又与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而在《素问·评热病论》中曰:“风雨寒热,不得虚 ,不能独伤人”,“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可见古人对于关节炎的发病既看到了其外部因素,同时也意识到了它的内因,概括的说,风、寒、湿、热邪是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诸虚内存,正气不足才是其发病的内在原因。
中医对于关节炎治疗的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中药治疗即当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同时亦须温肾助阳、扶正固本,以达强筋壮骨、根除关节炎症之功效。中药“镇骨驱风贴”结合了众多医家治疗关节炎用药之精华,又依托效专力宏的传统黑膏药为载体,神奇疗效尽显中医中药之魅力。
专家提示: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看了以上介绍你对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有了了解吧!专家说,骨关节炎患者要注意饮食调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了身体不适立即去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中医治疗骨肉瘤
骨肉瘤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与其它肿瘤一样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骨肉瘤的病情,那么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当然也要选择到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偏向于选择保守治疗,那么,骨肉瘤的中医治疗方法哪种好呢?
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关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的同时,更注重患者的生存期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带瘤生存甚至长期带瘤生存也会成为了癌症治疗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目前就目前的治疗来说,临床上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中医的治疗。
采用中医治疗骨肉瘤相对稳妥些,中医有很强的整体观念,往往是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状况加以考虑的,而不只是在局限在癌症病灶的本身了。中医调整能够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了肿瘤复发的因素,减少了转移的机会,其次就是中药对于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的是不会因为治疗本身的原因对患者的体力产生了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患者的体力也会逐渐的得到了回复,逐渐的增强了免疫力。
中医药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作用温和,一般没有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加之经济上的优势,相对于其他治疗手段,也突出了其优势。中医药治疗以其独特的疗效性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尤其对治疗癌前病变,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对抗复发转移,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目前临床上获得较好口碑的中医方法有三联平衡疗法。
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长期以来,潜心研究,勇于探索,总结毕生治癌经验,结合现代科技技术,成功研制出的纯中药抗癌良药。
三联平衡疗法明显克服了传统中药见效慢的缺点,又区别于西医放疗、化疗费用高、毒副作用大的弊病。具有疗程短、显效快、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低等优势,已使众多的肿瘤患者解除了病痛,挽回了生命,被誉为“癌症的克星”。 实现了由传统抗癌向现代抗癌的革命性转变,在抗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联平衡疗法组方原则精辟严谨、君臣佐使科学合理,主要药物的用量比传统用量高出8—10倍,经科学炮制、去毒存真,使药物中的抗癌有效成分如:锗、硒、游离醇基、腺苷、虫草酸、多糖、多肽等充分的保留下来,通过补气养血、滋阴潜阳、舒经通络而提高患者自身的综合免疫能力,保护好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生理系统的正常细胞不受伤害,修复肿瘤坏死组织,纠正基因缺陷,促使癌细胞转变为正常细胞;通过活血化瘀、消积散结、以毒攻毒而促进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对癌细胞进行“自动识别”选择性的攻击杀灭癌细胞,使“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具有扶正气、平阴阳、通经脉;消癌肿、消癌痛、消积水之良好功效。癌症患者接受治疗后,用药3—5天即可见效,可使:疼痛、出血、咳喘、无力、发热、胀满、胸水、腹水、恶心、呕吐、吞咽困难、不思饮食等不良症状明显缓解,使精神好转、食欲增加。7—15天肿块软化缩小。坚持用药可使癌症患者告别折磨,恢复健康。
三联平衡疗法的抗癌优势:
1、识别追击癌细胞:三联平衡疗法抗癌药方内抗癌成分能能快速识别癌细胞,靶向作用于癌细胞,治疗时正常细胞不受伤害。
2、包围癌细胞、防止扩散转移:内含有效成分粘性复合素NFS3,能与癌细胞快速反应亲和粘附,将其四面包围,使癌细胞无法侵入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不能扩散,只能被牢牢包围在原有的组织内,束手待毙。
3、提高免疫力杀灭癌细胞:含有的免疫活性因子能够显著激活抗癌的特异性T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扶正固本,化癌消瘤。
4、强力排毒生新:经口服后抗癌有效成分在体内不断积累,组成一支强大的抗癌大军,对癌细胞进行有效的杀灭,使死亡的癌细胞难以复生,没有立足之地,从而通过大小便被排出体外。同时药物中的修复因子通过强力提升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而快速修复和巩固新生组织。
三联平衡疗法运用三十余年来,不断补充完善,至今已有近万名癌症患者接受该疗法延长生命达5年以上。它的推出是癌症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是迄今为止肿瘤医学领域最新的科学治疗方法之一,为肿瘤医学领域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患上骨癌怎么治疗见效快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骨癌主要适用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适合化疗的骨癌种类主要包括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软骨瘤、纤维肉瘤、尤文氏瘤、血管肉瘤、脊索瘤、骨网织细胞瘤和造釉细胞瘤等多种恶性骨癌。
中医治疗
中医医学认为骨癌的成因是气滞、血瘀、热毒和痰阻引起。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骨癌属全身性疾病,通常全身为虚,局部为实,虚为病之本,实为病之标。在治疗上常取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和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的药物来治疗骨癌。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骨癌一般适用于晚期的骨癌患者。适合放疗的骨癌种类主要包括骨原发性网状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单发病灶。另外,放疗的方式、照射范围、时间和剂量与治疗的目的密切相关。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也是很多骨癌患者可以选择的,免疫治疗可以配合其它临床疗法一起实施。免疫治疗骨癌主要是活化吞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伤害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白细胞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骨癌细胞凋亡。减缓晚期骨癌患者的疼痛,增加食欲,改善骨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巨细胞瘤的中医治疗怎么样
1、刮除术是将包含肿瘤的骨壁切开,将其中的肿瘤组织刮除干净。本手术适用于掌指骨的内生软骨瘤、骨囊肿、骨嗜伊红肉芽肿和范围较小的骨巨细胞瘤。肿瘤刮除后所遗留的空腔可用植骨块充填。
2、切除术是将向骨外突出生长的肿瘤自其基底部切除的手术,主要适用于骨软骨瘤。切除应包括该肿瘤的软骨帽盖、包围帽盖的纤维组织和全部基底。
3、截除术是将肿瘤所在的一段骨干整段切除。适用于破坏范围较大的巨细胞瘤和一些低度恶性的肿瘤如纤维肉瘤、软骨肉瘤等。骨干截除后所遗留的缺损有的不需修补如腓骨近端和尺骨远端,大多数则需要用人造关节、异体骨或自体骨进行修补。
有关多发性骨髓瘤中医治疗方法,要求大家格外的重视起来,因为这种疾病一定要尽早治疗,早日治疗才能够将疾病的风险降低,同时还要提醒大家在了解了多发性骨髓瘤中医治疗方法之后,还有必要积极咨询相关专家的建议。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据统计,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总人数已逾1.73亿,而这群人的骨折或其他严重骨病的患病几率大大高于正常人,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髋关节骨折一年内病死率达20%,生存者约50%致残。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性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目前仍是国内外公认的一个难题,西医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大致分为三类,即促进骨矿化、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三类药物。但这些药物长期应用均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或大剂量使用存在一定副作用,或价格昂贵难以广泛应用,或疗效不确切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甚或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补益肝肾 壮骨治本
中医认为“肾”与“骨”密切相关,《素问·五脏生成》曰:“肾之合骨也。”《素问·宣明五气》曰:“肾生骨髓”,“其充在肾”。即肾藏精,主骨而生髓。清代唐容川的《医经精义》有“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者骨强”的说法,阐释了骨之固密和空疏是肾精盛衰的重要标志。肾髓充足,则骨骼生化有源,坚固充实,强健有力。若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养,脆弱无力。肾衰骨髓枯筋痿,发为骨痿。
肾和肝两脏关系密切,“乙癸同源”,“母子相生”,肝主藏阴而用阳;肾藏真阴寓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漏,为阴阳之本。肝肾交融,相互滋养,则肾精充沛,肝血充盛,筋骨健壮。众多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中医药补益肝肾方药具有明显改善骨密度和骨强度的作用,表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可提高骨量,增加骨密度,还可改善骨的显微结构,增加骨的强度,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通经活血 止痛治标
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的破坏、消失,以及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均可引起全身骨痛。此外,由于骨质疏松,骨骼的承重能力明显下降,而肌肉必然承受更多的力,长久必然引起肌肉疲劳、劳损,从而产生肌肉及肌膜性疼痛,尤以腰、背部为甚。不及时防治会出现骨折、驼背、腰髋膝关节活动受限,呈现“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的体位。
中医认为,“肾者,原气之所系”。肾精所化之气为脏腑经络功能的原动力。肾精不足,气血化生乏源,不能荣养皮肉、筋骨,不荣则痛。肾气虚,无以推动血行脉中,则经脉不通;肾阴虚脉道涩滞,气滞而致瘀;肾阳虚不能温煦推动血液,阳虚生寒,血液凝滞致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
瘀为百病之根,久病多瘀,久痛必瘀。通经活血中药具有使气血流通,经络通畅,强骨止痛的功效。
未病先防 安全有效
人们一般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但是,骨质疏松症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年累月积累的结果。所以,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期开始。《素问·上古天真论》已有“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搞;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的记载,古人也有“人过四十,肾气始衰”的认识,说明人过四十,骨骼失去肾精的滋养而逐渐退化、衰老。
由于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很多,而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已疏松的骨骼回复到原有的状态,因此未病先防是关键。未病先防,增加骨量储备,阻止钙质继续流失,将会大大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而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是标本兼顾的有效方法。骨质疏松症的“治未病”原则是:饮食+运动+药物+早期骨密度检测。
为了维持骨骼健康,延缓骨量流失,人体需要每日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10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维持每日适量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户外运动,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药物中,活性维生素D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药物既能增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促进新骨形成,又能减少骨量丢失。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补肾健骨胶囊、骨健胶囊、骨松宝胶囊、护骨胶囊等,能改善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生物指标、改善症状等。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方面,目前的文献研究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另外,应用艾灸疗法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在骨质疏松危害之前阻止它。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早。
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导致骨癌
1、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骨癌的方法有刮除术、切除术、截除术、骨瘤段肢体切除和远端再植术、截肢术、和关节离断术。
2、化疗:适用化学治疗骨癌的有未分化网状细胞肉瘤、骨原发性网状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及一部分骨转移瘤。
3、放疗:手术治疗骨癌的5年生存率在20世纪70年代前为10%~20%,近年来采用综合治疗骨癌(包括放疗和化疗)后,已提高到的60%~80%。术中放疗是一次性大剂量照射,其生物效应是常规分割照射的2~2.5倍,可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修复。
4、中药治疗:中草药对治疗骨癌会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因为它会加加减减,在配方上可以因人而宜。这其实这是中医最大的特点,所以我们主张开两个星期到三个星期的药,因为气候要调整、症状要改善,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