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增高说明了什么问题
白细胞计数增高说明了什么问题
1、白细胞是外周血液的重要成分。属于一种免疫细胞,是维护人体健康的一分子,就好像是军队的战士一样,与外来侵入人体的微生物进行战斗。一旦有外界微生物侵入,人体骨髓内就会产生大量白细胞,在免疫系统的统一指挥下,体内产生一种白细胞趋化因子,在此因子的驱动下,白细胞迅速由全身聚集到受感染部位或伤口处。如外来入侵者少,白细胞可将其吞噬而消灭之;如外来入侵的微生物数量巨大或分泌很多毒素,白细胞则与之进行殊死搏斗,最后光荣牺牲。破坏了的细菌和白细胞就化解为残体,与破坏的组织一起液化,这就是脓。故白细胞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是人体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2、医生检查外周血常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应为5000~10000个/毫米^3,或是5~10×10^9/升。白细胞增高是指白细胞在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超过1万。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见于各种急性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或白血病等。白细胞计数少于5000个/毫米3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但小儿与成人不同,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及小婴儿,其白细胞计数可达1~1.5万/毫米3,一般儿童在1.2万/毫米3亦可称正常,故在判断结果时应考虑到年龄特点。
3、光凭白细胞计数还不能反映感染的病原学或血液病的轻重程度,仍需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用电子血球计数仪一般只能根据白细胞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类,为进一步了解白细胞中不同细胞的形态特点,还需根据涂片染色来判别。在显微镜下计算100个白细胞,正常情况下,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3%,嗜碱性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但在儿科,5岁以前淋巴细胞比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多,而过了5岁,分类计数比例逐渐接近成人。
4、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增高主要指白细胞总数增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分叶核细胞比例增多。这两者增高往往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中毒以及血液病如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等。有时涂片中还可发现一些幼稚的白细胞或一些特殊细胞,这可以帮助诊断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或某些恶性肿瘤疾病,但真正确诊还要依靠骨髓穿刺。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临床意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好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粪便中的白细胞当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偑晩鄌回閳呀。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丂毡鞔蹑雉鞙,均匀混合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佯爬癋觝韏亨鳅结肠炎症如菌痢时亢曣蛡钆醰蜇,白细胞大量出现甚至满视野仼托磺醠闍韫嫊媳,并可见到退化的白细胞,还可见到边缘已不完整或已破碎核不清楚、成堆的脓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时粪便中有时还伴有夏科-雷登伇気销详銄僀(Charcot-Leyden)両松铵鐂鎥结晶,如用瑞氏染液染色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白细胞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文献报道,对10000余人两年的观察研究表明,白细胞增高是脑梗死的先兆之一;而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相关性最大,尤其小于65岁组最明显。血中白细胞数越高,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越大。梗死组织周围有白细胞浸润,且梗死灶周围的毛细血管存在白细胞聚集现象。对脑血管病患者白细胞的流变性研究,亦发现白细胞在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WBC)介绍: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计数(WBC)原理: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用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滴入庆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
成人 (4.0~10.0)×109/L;
儿童 (5.0~12.0 )×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我国卫生部医政司编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如下:
细胞类别 成人
中性粒细胞法定比例百分率
杆状核0.01~0.05 1~5%
分叶核0.50~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01 0~1%
淋巴细胞 0.20~0.40 20~40%
单核细胞 0.03~0.08 3~8%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如下:
(1) 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4)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5)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
体检淋巴细胞偏高要怎么办
淋巴细胞计数是淋巴细胞比率乘白细胞总数得来的,淋巴细胞比率是指一百个白细胞中的淋巴百分比,淋巴细胞比率高,中性粒细胞比率自然就低。一般来说小孩淋巴细胞比率和淋巴细胞计数低是正常的,大人的高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排除感冒就比较严重,但不排除有的人淋巴细胞比率天生就高,也可能你存在白细胞减少,相对地淋巴细胞说增多.另一种情况是你近来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会导致淋巴细胞偏高
由于您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稍微的偏差,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误差引起的,所以您暂时不要服用药物,一周后再次复查血常规,可能就没有问题,还有就是您一定要保证您这几天没有感冒,如果有感冒,也是可以出现这种结果的。
因为由于误差存在所以每次的检查数值可能不同,但是只要差不多就能说明问题了,单纯的淋巴细胞比值稍高不能说明问题,如果搞得过多同时有临床症状,如发烧等症状的话,就要引起重视了,所以暂时不要担心,可以观察。
可能你感觉身体没事,但是体内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随时跟病毒斗争消灭病毒,所以你感觉不出来,当身体有症状往往是病毒复制量很多的时候。在就是体检采用静脉血,我们观察淋巴细胞分类也是偏高的。其他少都是相对少,不要紧的。所以你不要害怕,
如果体检淋巴细胞偏高,大家要在第一时间去询问医生,听一听医生的意见,然后就要去做一些详细的检查,这样可以确定下来到底是什么问题,上面的介绍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看看,另外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去做一下体检,这样还是挺好的。
反应性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病原体培养
有尿道炎症状者可作培养;有肠道症状时,大便培养对确定诱发疾病的微生物有帮助。
2、炎症指标
急性期有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慢性患者可出现轻度正细胞性贫血。补体水平可增高。
呼吸困难的检查
1、呼吸困难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在感染时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过敏性疾患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支气管-肺疾病应注意痰量、性质、气味并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痰中找结核菌等都有一定诊断价值。
2、呼吸困难的器械检查。X线检查对因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困难均有明显的心肺X线征象。支气管造影诊断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腺瘤和癌。心脏病患者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慢性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做肺功能测定,诊断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用于支气管肿瘤、狭窄、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肺穿刺活检对肺纤维化、肿瘤等意义重大。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1、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
2、血液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嗜中性粒细胞增高且出现核左移。
3、血清学检查
上呼吸道感染若是由链球菌引起,血抗链“O”滴度增高。
4、血象
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c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5、心电图
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有无心肌损害。
6、X线检查
做胸部X线检查,明确有无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等。
7、咽部检查
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淋巴滤泡或扁桃体肿胀,粘膜表面可有脓点或脓性分泌物,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
睡觉呼吸困难的检查
1、呼吸困难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在感染时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过敏性疾患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支气管-肺疾病应注意痰量、性质、气味并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痰中找结核菌等都有一定诊断价值。
2、呼吸困难的器械检查
X线检查对因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困难均有明显的心肺X线征象。
支气管造影诊断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腺瘤和癌。
心脏病患者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对慢性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做肺功能测定,诊断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用于支气管肿瘤、狭窄、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肺穿刺活检对肺纤维化、肿瘤等意义重大。
急性心包炎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一、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与否,视病因而定,化脓性心包炎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二、X线检查:成人心包积液少于300ml时,X线征象不多,难以发现,积液300-500ml或更多时,心脏阴影才出现普遍性的向两侧扩大,心影形态可因体位不同而改变。三、超声心动图检查:当心包积液量超过50ml时,M型超声心动图即显示在心室收缩时,左心室后壁与后心包壁层间有液性暗区。
四、心电图检查:急性心包炎时,由于炎症常波及心外膜下心肌,而出现广泛的心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典型者早期,除AVR导联外。
人为何会出现血象高
血象是指血液一般检验的结果。血象高一般是指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很多原因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如感染、外伤、血液病等等。
医院里面的医生经常都会根据血象来对身体内的疾病进行一些基本的判断,原理大概就是这样的:
血象一般是由一些身体需的炎症所产生的,如果你没有感觉的话,可能就是身体其它的部位出现炎症了。血象也可以说是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一个数值。
如果血象高的话,很多原因就是白细胞增多了,如:感染,外伤,血液病等,那就应该到专业的大医院里面进行做血液病的检查了。
血象高指的就是白细胞还有中性细胞还有淋巴细胞异常的升高,很少会有白细胞明显增多的情况发生,白细胞倒有可能白细胞降低的情况发生。
所以血象高怎么回事?说到这里大概就可以总结出来了,说明身体存在着过敏感染之类的异常情况发生。个人考虑可能细菌感染可能性更大一点。
呼吸困难的检查有哪些
1.呼吸困难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在感染时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过敏性疾患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支气管-肺疾病应注意痰量、性质、气味并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痰中找结核菌等都有一定诊断价值。
2.呼吸困难的器械检查
X线检查对因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困难均有明显的心肺X线征象。
支气管造影诊断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腺瘤和癌。
心脏病患者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对慢性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做肺功能测定,诊断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用于支气管肿瘤、狭窄、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肺穿刺活检对肺纤维化、肿瘤等意义重大。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检查
检查
1、视诊扁桃体。
2、血液学检查
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总数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高。病毒感染初期未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分类增高明显。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急性扁桃体炎症时可见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分类显著增高,血涂片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沉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