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的针刺方法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的针刺方法 天柱针刺注意
1.天柱穴禁止深刺,特别是向口鼻方向深刺,易于刺伤延髓。同时禁止向内上方深刺,因此穴在枕骨下际,斜方肌外侧的凹陷处,靠近延髓,针刺不当可刺入枕骨大孔,损伤延髓,而发生颅内出血,从而导致生命中枢瘫痪而死亡。
2.在操作中产生有触电样针感后,忌再提插捻转等强刺激,因当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可能会有触电样针感,如有触电感,则说明针尖已刺到脑,脊髓或较大的神经干,应立即退针,以免使针下的组织造成严重损失。
3.由于天柱穴位于延髓附近,施灸本穴,特别是温针灸和艾炷直接灸,易于助热上扰,损失延髓,发生头昏脑涨,而且因其内部血管丰富,直接灸会损伤血管,故不宜施灸。
天柱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平第1,第2颈椎棘突之间水平,项正中线外侧2横指,相当项肌隆起外侧缘。
简易取法: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5分出是哑门穴,哑门穴旁开约2横指,项部大筋的外侧缘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项部冠状面成90°。
进针深度:在斜方肌外缘凹陷中直刺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酸胀,可向头顶部扩散;若进针深度超过1寸时,可刺到枕大神经和头后大直肌(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组成,头后 直肌由第1颈神经纤维组成的枕下神经后支支配)。
少海位置图和作用 少海常用配伍疗法
1.配间使,神门,合谷,大椎,复溜,针刺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治疗心火炽盛,热扰心神之癫狂,善笑,心悸,失眠,健忘等。
2.配合谷,下关,颊车,风池,外关,针刺泻法,清心泻火,治疗风火牙痛。
3.配鱼际,扶突,天鼎,通里,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暴喑。
4.配风池,合谷,太阳,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头痛。
5.配合谷,阳池,后溪,风池,肩井,天柱,针刺平补平泻法,可加灸,祛湿散寒,舒筋活络,治疗寒湿痹阻之颈痛,臂麻,手挛等。
6.配天池,章门,临泣,支沟,阳辅,丘墟,足临泣,申脉,天井,针刺泻法,化痰散结,治疗痰瘀互结之瘰疬。
列缺针刺方法 列缺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太阳,风府,外关,针刺泻法,疏风散寒,宣肺解表,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头痛,痛连项背,项强,恶寒发热等。若风寒偏头痛,加率谷,阳陵泉;风痰头痛,加上星,中脘,丰隆,印堂;项强,加天柱,风门,后溪。
2.配肺俞,合谷,针刺泻法,宣肺止咳,治疗各型咳嗽。若风寒疏肺,加外关,风门;风热壅肺,加尺泽,大椎;痰湿阻肺,加脾俞,太白,丰隆;肝火犯肺,加肝俞,太冲;风痰咳嗽,加太渊;寒饮伏肺咳嗽,加尺泽,风门。
3.配少商,尺泽,合谷,鱼际,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宣肺,利咽止痛,治疗肺热炽盛之喉痹咽痛。
4.配合谷,下关,颊车,外关,风池,针刺泻法,泻火止痛,治疗风火牙痛。
5.配上星,印堂,迎香,风池,针刺泻法,清热宣肺,通利鼻窍,治疗肺经热盛之鼻渊,鼻塞,浊涕黄臭,头额胀痛等。
6.配合谷,风门,风池,肺俞,肺俞针刺补法,俞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固表散邪,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汗出恶风,身重乏力等。
7.配照海,神门,内关,太溪,巨阙,关元,气海,针刺补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治疗阴虚内热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等。
8.配身柱,本身,丰隆,鸡尾,太冲,丘墟,针刺泻法,化痰定痫,治疗风痰惊痫。
9.配中极,水道,针刺泻法,清热除湿,利尿止痛,治疗湿热下注之尿血,小便热,阴经痛等。
10.配大椎,至阳,天柱,列缺,后溪,颈部夹脊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肩凝症。
11.配曲池,列缺,阳溪,合谷,针刺泻法,阳溪,曲池加灸,温经散寒,宣痹止痛,主治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肩臂痛,大指,此指痛而不用等。
12.本穴祛风通络,配颊车,地仓,合谷,太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风中经络之口眼㖞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厥阴头痛的治疗
1、太阳头痛治宜疏通太阳经脉。穴位选取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针刺过深,通常深度为0.5-1寸,束骨直刺0.5-1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阳明头痛治宜疏通阳明经脉。穴位选取上星、阳白、印堂、攒竹、合谷、解溪。上星沿皮向后刺入0.5-1寸,阳白用提捏进针法平刺0.5-1寸,解溪直刺0.3-0.5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少阳头痛治宜疏通少阳经脉。穴位选取风池、率谷、外关、阳陵泉。率谷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针刺,刺入深度为1寸左右,侠溪直刺0.3-0.5寸,阴陵泉直刺1-2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厥阴头痛治宜疏通厥阴经脉。穴位选取百会、四神聪、太冲、肝俞、前顶。四神聪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会穴,深度为0.3-0.5寸,前顶沿皮刺0.5-1寸,太冲直刺0.3-0.5寸。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针刺后溪注意事项 后溪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平补平泻法或泻法,祛风散寒,通督止痛,如配肩髃,肩髎,臑俞,治疗风寒入络之肩凝证;配风池,大椎,天柱,肩外俞,列缺,治疗外感风寒之落枕,头项强痛;配肩髎,曲池,外关,阳溪,合谷,八邪,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痛,手腕拘急,手背痛。
2.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如配天柱,风府,治疗风热头痛;配少商,鱼际,合谷,治疗风热咽痛;配风池,翳风,听宫,支沟,治疗风热耳鸣。
3.配身柱,天柱,本神,鸠尾,丰隆,针刺泻法,熄风化痰,通督醒神,治疗风痰上蒙心窍之痫证。
4.配劳宫,水沟,上脘,大钟,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5.配大椎,筋缩,百会,水沟,针刺平补平泻法,柔筋止痉,治疗督脉筋脉拘挛强急之痉症。
6.配大椎,曲池,外关,丘墟,针刺泻法,和解少阳,驱邪截疟,治疗邪伏少阳之疟疾。
足通谷疼什么原因 足通谷常用配伍
1.配风池,天柱,头维,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头项痛,目眩等症。
2.配风池,上星,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散风,凉血通窍,治疗风热鼻衄。
3.配风池,风门,天柱,后溪,针刺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治疗风寒入络之项强痛。
4.配百会,劳宫,水沟,上脘,大钟,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5.配身柱,本神,章门,丰隆,太冲,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熄风安神,治疗风痰阻窍之痫证。
6.配中极,足三里,针补足三里,针泻中极,足通谷,健脾利水,治疗脾虚湿滞之留饮。
魄户疼痛什么原因 魄户穴常用配伍
1.配肺俞,膻中,尺泽,中府,针刺泻法,清热止咳,治疗肺热咳嗽。
2.配太渊,肺俞,膏肓,足三里,三阴交, 太溪,针刺补法,养阴清肺,治疗阴虚肺痨。
3.配定喘,肺俞,太渊,脾俞,膏肓,针刺补法,补益脾肺,治疗肺气虚弱之气喘。
4.配风池,天柱,风门,肩井,秉风,曲垣,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项强,肩背痛。
风门怎么进针 风门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列缺,迎香,支正,风池,肺俞,针刺泻法,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2.配大椎,尺泽,鱼际,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感冒。
3.配列缺,合谷,外关,丰隆,针刺泻法,宣肺化痰,治疗外感风寒之咳嗽。
4.配肺俞,尺泽,丰隆,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治疗痰热犯肺之哮喘。
5.配迎香,列缺,印堂,合谷,尺泽,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通鼻窍,治疗风热鼻渊。
6.配合谷,列缺,风池,针刺补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治疗营卫不和,肺气虚弱之自汗。
7.配风池,三阴交,血海,曲池,膈俞,风市,针刺泻法,祛风解表,调和营卫,凉血消疹,治疗风热发疹。
8.配太冲,神门,大陵,针刺泻法,清热熄风,治疗热盛生风之痉症。
9.配大杼,天宗,天柱,肩外俞,肩井,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通络,舒筋除痹,治疗风湿痹阻经络之肩背痛,项强等。
头痛针灸哪些部位
四神聪清头明目
定位: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
刺法:患者仰卧位或正坐位,后头痛者可取俯卧位,将穴位常规消毒,用26号0.5寸亳针均向百会方位斜刺或平刺,得气后行轻微捻转手法,配穴可用26号0.5-2.5寸亳针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可循环行针1-2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功效:四神聪穴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各1寸处,脑为原神之府,故得名,针刺该穴位功能为安神,聪脑,临床上常用于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症。
太阳穴平肝止痛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中。
刺法:直刺或斜刺0.-0.5寸。
功效: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气不上下,头痛巅疾,太阳穴为祛风平泄肝阳止痛之要穴,主穴,用于治疗应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导致的头痛症状。
天柱穴疏风散寒
定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陷中,也是颈部斜方肌外侧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即是此穴。
刺法:天柱穴烧山火行针2次。
功效:《灵枢经·厥病》曰: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故取天柱以疏风散寒,解表通络,疏通太阳经气,以达到解表止头痛之功效。
针刺天柱穴怎么正确操作
天柱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平第1,第2颈椎棘突之间水平,项正中线外侧2横指,相当项肌隆起外侧缘。
简易取法: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5分出是哑门穴,哑门穴旁开约2横指,项部大筋的外侧缘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项部冠状面成90°。
进针深度:在斜方肌外缘凹陷中直刺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酸胀,可向头顶部扩散;若进针深度超过1寸时,可刺到枕大神经和头后大直肌(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组成,头后 直肌由第1颈神经纤维组成的枕下神经后支支配)。
功能主治
天柱穴位于天柱骨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又主筋所生病。故有疏风通络,清头明目,安神定惊之功。主治头痛,眩晕,癔病,神经衰弱,失眠,癫痫,视网膜出血,咽喉炎,慢性鼻炎,鼻出血,颈椎病,腰扭伤等。
针刺注意
1.天柱穴禁止深刺,特别是向口鼻方向深刺,易于刺伤延髓。同时禁止向内上方深刺,因此穴在枕骨下际,斜方肌外侧的凹陷处,靠近延髓,针刺不当可刺入枕骨大孔,损伤延髓,而发生颅内出血,从而导致生命中枢瘫痪而死亡。
2.在操作中产生有触电样针感后,忌再提插捻转等强刺激,因当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可能会有触电样针感,如有触电感,则说明针尖已刺到脑,脊髓或较大的神经干,应立即退针,以免使针下的组织造成严重损失。
3.由于天柱穴位于延髓附近,施灸本穴,特别是温针灸和艾炷直接灸,易于助热上扰,损失延髓,发生头昏脑涨,而且因其内部血管丰富,直接灸会损伤血管,故不宜施灸。
针刺哑门注意事项 哑门常用配伍疗法
1.配关冲,中冲,廉泉,承浆,百会,针刺泻法,关冲,中冲点刺出血,熄风化痰,开窍利音,治疗风痰阻络之中风舌强不语。
2.配廉泉,天鼎,外关,丘墟,内庭,针刺泻法,清气泄热,利音开窍,治疗热闭心窍之舌喑不能言。
3.配风池,廉泉,天鼎,通里,间使,针刺泻法,理气通络,宣肺音窍,治疗气机不利,音窍闭阻之喑哑。
4.配廉泉,通里,太渊,太溪,复溜,针刺补法,补益肺肾,治疗肺肾阴虚之舌喑,喑哑等。
5.配廉泉,少府,内庭,金津,玉液,针刺泻法,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清心泻脾,治疗心脾积热之舌重。
6.配听会,翳风,丘墟,行间,针刺泻法,清泻肝胆郁热,治疗肝胆火旺之聋哑。
7.配廉泉,听会,合谷,太溪,针刺补法,填精养窍,治疗精气亏虚,清窍失聪之聋哑。
8.配身柱,鸠尾,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止痉,治疗风痰痫证,颈项强急,脊强反折等。
9.配水沟,支沟,劳宫,大钟,针刺泻法,清心泻火,化痰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10.配风池,百会,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治疗风热头痛。
11.配风池,天柱,大椎,大杼,针刺泻法,可灸,温经通络,治疗风寒湿外袭之项背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