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用牛奶煮奶糕来喂养婴儿
不宜用牛奶煮奶糕来喂养婴儿
牛奶和奶糕都是较好的婴儿食品。有的宝宝爱喝牛奶,而有的宝宝爱吃奶糕。但是将两者混合后煮成糊状食物喂养新生儿,是不利于婴儿健康的。育儿专家指出,不宜用牛奶煮奶糕来喂养婴儿。
实践说明,如将两者同时煮,因牛奶煮沸温度是90。C,为保证奶糕也能煮熟,势必要延长牛奶的煮沸时间,这样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长期用它来喂养婴儿,会造成婴儿的营养不良。同时新生儿的消化机能还不完善,又缺乏淀粉酶,对奶糕中的淀粉不能很好消化吸收。
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宝宝的健康,我们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所以,不宜用牛奶煮奶糕来喂养婴儿。
小婴儿便秘补点糖试试
婴儿便秘,对家长来说是件头疼的事情。乳糖缺乏也会造成婴儿便秘,特别是对于吃牛奶的婴儿,如果出现了便秘的情况,更要往这方面检查。顾教授分析说,母乳中乳糖的含量为7.5%,而牛奶中乳糖的含量仅是4.8%。因此喝牛奶的婴儿,肠腔内就缺乏发酵物质,因为得不到充分的发酵,大便变得容易干燥。另一方面,除了含量不一样,母乳中的乳糖和奶粉中的乳糖类型也不一样。母乳中的乳糖是乙型乳糖,能正常产生菌群,且母乳含有生化酶,有助于宝宝消化。乳清是母乳的主要蛋白质,对肠道友好、柔软易消化,所以母乳宝宝的大便非常通畅。而奶粉中的乳糖是甲型乳糖,对菌群的正常产生有影响。奶粉的主要蛋白质是酪蛋白,会形成橡胶般的凝乳,非常不容易消化,很少能被完全吸收,大多成为废物。而牛奶内酪蛋白及钙质比人奶多,这会使粪便中含有多种不能溶解的钙皂,导致便秘产生。
如果婴儿出现便秘怎么办呢?顾教授建议,如果是母乳喂养,可能因母乳量不足所致,常伴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症状。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喂乳量,便秘的症状就会缓解。
对于牛奶喂养婴儿,可减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来的5—8%增加到10—12%,并适当增加果汁。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为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部分发酵后,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通便。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此外,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的恢复,对通便很有帮助。婴儿便秘经以上饮食调整效果仍不佳者,可给宝宝饮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将蜂蜜放入牛奶中喂养,效果较好。
解决婴儿便秘的方法
1、食物疗法:对婴儿便秘首先要寻找原因,若系母乳喂养,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随即缓解。牛奶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这种情况可减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来的5~8%增加到10~12%,并适当增加果汁。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部分发酵后,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通便。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纤维素等食物残渣,可以促进肠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
此外,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等,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的恢复,对通便很有帮助。婴儿便秘经以上饮食调整效果仍不佳者,可给宝宝饮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将蜂蜜放入牛奶中喂养,效果较好。也可吃点大蕉,短期内即能发挥润肠通便的作用。此外,蓖麻油亦是通便佳品,婴儿便秘时可食用,每次5~10毫升,通便效果显著。也可用豆油替代,但须熬开冷却后再食用。每次5~10毫升即可。
2、训练排便习惯: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其定时排便了。因为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形成一定规律后,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婴儿奶癣
什么是婴儿奶癣呢?婴儿奶癣,又称为婴儿湿疹,其病因目前认为主要与过敏有关。患有奶癣的婴儿具有先天性过敏体质,其皮肤对体内外致敏因子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别是对某些物质易于发生过敏反应。
引起奶癣的可能过敏食物不外乎牛奶、母乳或添加的辅食。若怀疑是牛奶过敏,一则可以将牛奶多煮沸几次,以破坏致敏的蛋白质,然后再进行喂养;二则可以用豆奶、奶糕等代乳品来替代牛奶喂养。
如果既不是牛奶,也不是母乳,而是对添加的其它辅食过敏所致的奶癣,只要限制过敏辅食的摄入即可。
如果婴儿奶癣与母亲膳食有关,哺乳的母亲就应暂时停止进食鸡蛋、鱼、虾、蟹等过敏食物,不吃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小婴儿便秘补点糖试试
婴儿便秘,对家长来说是件头疼的事情。多数家长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火”大造成的,但上海新华医院儿保科顾菊美教授表示,乳糖缺乏也会造成婴儿便秘,特别是对于吃牛奶的婴儿,如果出现了便秘的情况,更要往这方面检查。顾教授分析说,母乳中乳糖的含量为7.5%,而牛奶中乳糖的含量仅是4.8%。因此喝牛奶的婴儿,肠腔内就缺乏发酵物质,因为得不到充分的发酵,大便变得容易干燥。另一方面,除了含量不一样,母乳中的乳糖和奶粉中的乳糖类型也不一样。母乳中的乳糖是乙型乳糖,能正常产生菌群,且母乳含有生化酶,有助于宝宝消化。乳清是母乳的主要蛋白质,对肠道友好、柔软易消化,所以母乳宝宝的大便非常通畅。而奶粉中的乳糖是甲型乳糖,对菌群的正常产生有影响。奶粉的主要蛋白质是酪蛋白,会形成橡胶般的凝乳,非常不容易消化,很少能被完全吸收,大多成为废物。而牛奶内酪蛋白及钙质比人奶多,这会使粪便中含有多种不能溶解的钙皂,导致便秘产生。
如果婴儿出现便秘怎么办呢?顾教授建议,如果是母乳喂养,可能因母乳量不足所致,常伴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症状。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喂乳量,便秘的症状就会缓解。
对于牛奶喂养婴儿,可减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来的5—8%增加到10—12%,并适当增加果汁。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为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部分发酵后,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通便。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此外,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的恢复,对通便很有帮助。婴儿便秘经以上饮食调整效果仍不佳者,可给宝宝饮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将蜂蜜放入牛奶中喂养,效果较好。
奶瓶的选择
人工喂养者,一般用奶瓶喂养,奶瓶上面的橡胶奶头应当软硬适宜。大多数婴儿很容易接受奶瓶和奶嘴,因为吸奶瓶中的奶较吸妈妈的奶更容易些、省力些。有些婴儿不喜欢橡胶奶嘴,或者拒吃奶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你选择的橡胶奶头是不是太硬或太软?橡胶奶头是不是有气味?奶嘴的孔是不是太大或太小?橡胶奶头太硬可以换一个半新旧的;橡胶奶头有橡胶味,可以换成硅胶奶头;奶嘴的孔太大就要换一个新的,孔过小再用缝衣针将孔弄大一些。有时在喂奶的过程中,孩子突然不要吃,吐出奶瓶哭起来,这可能是奶嘴发生了堵塞,将奶瓶倒回来摇几下,堵塞就会消失。
人工喂养者如若不用奶瓶喂孩子,就更麻烦了,所以要耐心地查找喂养中所出现的问题,坚持喂牛奶。没有了母乳,就不要再放弃牛奶,人工喂养时,牛奶还是第一位的选择。有的家长因为怕喂牛奶麻烦,改用米粉、奶糕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喂婴儿,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这是不应该出现的。
喂奶的误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最合适的天然食物,然而有些妇婴因种种原因不能以母乳喂养,必须代之以牛奶。如不注意,也有可能步入喂牛奶的误区。
误区之一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多加奶粉少加水,或者是唯恐鲜牛奶太淡,在其中加入奶粉,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其实,牛奶的浓度应与小儿年龄成正比,其浓度要按月龄逐渐递增。过浓,牛奶营养成分浓度升高,超过了婴幼儿的胃肠道消化吸收限度,不但消化不了,还可能损伤消化器官,于是就会出现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久而久之其体重非但不能增加,甚至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所以喂养婴幼儿应视奶粉(或牛奶)质量、孩子的年龄来决定加水多少。
误区之二
牛奶加糖的目的,是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加糖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蔗糖5~8克,过多加糖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弊无利。过多的糖进入婴儿体内,会将水分潴留在身体内,结果肌肉和皮下组织变得松软无力。这样的婴儿看起来很胖,但身体抵抗力却很差,医学上称之为泥膏形体形。过多的糖贮存在体内,还成为龋齿、近视、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危险因素。糖过多影响食欲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误区之三
炼乳是一种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的糖装罐制成的。把炼乳作为有营养价值的代乳品用来喂养婴儿是不科学的。内中的道理,一则由于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以使糖的浓度和甜味下降,可是当甜味等符合要求时,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却比鲜牛奶减少了一半,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长期以炼乳为主食喂养婴儿,势必造成婴儿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平时容易生病,同时还会出现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二则,如果在炼乳中少加水,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牛奶水平,那么糖的含量就会偏高,用这样的甜炼乳喂养婴儿又常常会引起孩子腹泻;三则,过甜会使小儿胃口不好,而一旦小儿习惯于甜味又会给以后辅食的添加带来困难。因此,不宜用炼乳喂养婴儿。
误区之四
酸奶虽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保健饮料,但不能随意用来喂养婴儿。这是因为,酸奶中的乳酸菌虽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菌,但同时亦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给他们喝过多的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什么是婴儿奶癣
婴儿奶癣,又称为婴儿湿疹,其病因目前认为主要与过敏有关。患有奶癣的婴儿具有先天性过敏体质,其皮肤对体内外致敏因子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别是对某些物质易于发生过敏反应。
引起奶癣的可能过敏食物不外乎牛奶、母乳或添加的辅食。若怀疑是牛奶过敏,一则可以将牛奶多煮沸几次,以破坏致敏的蛋白质,然后再进行喂养;二则可以用豆奶、奶糕等代乳品来替代牛奶喂养。
如果既不是牛奶,也不是母乳,而是对添加的其它辅食过敏所致的奶癣,只要限制过敏辅食的摄入即可。
如果婴儿奶癣与母亲膳食有关,哺乳的母亲就应暂时停止进食鸡蛋、鱼、虾、蟹等过敏食物,不吃具有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