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多半是“心病”
口吃多半是“心病”
口吃的成因有四个,一是先天性口吃,二是后天的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声带损伤等,这两者占比并不多。第三点是心理因素,对于公共场合讲话的恐惧、悲观、自卑等引发的负面情绪会引起口吃。
儿童原本对于挫折的耐受能力比较差,同时儿童的语言行为又处在学习、模仿、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如果此时遭受心理创伤就容易造成心理发育障碍,无法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因此口吃多发于小儿。最后一点成因是模仿和暗示,身边如果有口吃者,就容易受到暗示并模仿,特别是儿童。
治疗口吃有很多方法,早期干预治疗能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首先要消除不良的刺激,比如是由于心理障碍引起,就要多进行鼓励,增强自信,消除紧张,消除产生口吃的病因;其次在讲话前要消除自我的不良暗示,不要太在意自己是否口吃;
再次,坚持平时的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有很多方法,影片中也有不少很好的方法,比如:发音法,影片中治疗师将单词分组而后让这位国王连起来说,帮助他遏制当众讲话时的恐惧心理;还有腹式呼吸法,以及有意到公众场合大声讲话的突破法。但如果口吃情况严重,必须尽早到正规的心理机构接受治疗,森田疗法等都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紧张时说话结巴 后天模仿
后天模仿是导致紧张时说话结巴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于婴儿,儿童,他们会通过对身边的人的口吃行为的学习,以及电视,电影中的口吃人物进行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口吃是有趣的,从而模仿,最后固定成行为。
5岁才能判定孩子是否口吃
1~4岁的孩子口吃是正常现象。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专家章依文指出,口吃有真假之分,5岁才是鉴别真性口吃的分水岭,如发现问题务必立即就医,不及时进行矫正可能会持续到成年。对口吃病没有特效药,需要家长更多耐心、倾听和鼓励。
1~4岁的孩子口吃是正常现象。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专家章依文指出,口吃有真假之分,5岁才是鉴别真性口吃的分水岭,如发现问题务必立即就医,不及时进行矫正可能会持续到成年。对口吃病没有特效药,需要家长更多耐心、倾听和鼓励。
口吃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人群中口吃发生率约1%,但5%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口吃。章依文指出,5岁前,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暂时性发育性语言不流利,特别是3岁的孩子,开始学会构造词句,但是他们的神经生理成熟程度还落后于情绪和智力活动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孩子口吃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慢慢消失。
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将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增加。章依文建议,家长要耐心地听孩子在讲什么,而不是听他怎么讲;对他讲话的内容作出反应,而不是对他的口吃作出反应。不要打断他的讲话,让他使用自己的词汇。与此同时,家长要保证每天至少花5分钟和孩子谈话,做到语速缓慢、语言简单、轻松愉快。另外,儿童最初语言学习主要靠模仿,因此家长本身要有很好的语言习惯。
结巴怎么才能改过来 沉默治疗
口吃是一种条件反射,长年口吃的人会强化这种条件反射。所以,在有预感会口吃或者紧张的时候,要少说或者沉默,使口吃发生的几率降低,口吃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淡化,最终消失。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要少说话,而是日常多说话,在预感口吃的时候少说或者不说。
口吃矫正最简单的方法
认识口吃
根据许多的研究表明口吃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出现的,一般情况下口吃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
习惯是生活中培养出来的。不要怪父母,不要埋怨自己。
有口吃的人好比染上了一种不好的习惯,比如说,抽烟,酗酒等。只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这种习惯是可以慢慢地矫正的。
了解自己口吃的现状
如果自己患有口吃,那么就要积极地了解自己的口吃,要弄清自己的口吃主要症状究竟是什么,这样才有利病情的恢复。
就好比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师要清楚自己学生的个性才能因材施教。但你有口吃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现状。
我经常会不会出现连续发音的情况,如,“我,很,很,很,很好!”等。
有时候,发音的时候是不是会有很大的阻力,觉得它很困难。
一定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然后不断地进行相关的练习,然后可以用自己的笔认真地记录下来,有利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
良好的心里暗示
你是不是还在担心别人会笑话自己?会不会被某些不了解自己的人一声嘲笑而悲伤好久,或者会自暴自弃,为什么别人没有口吃而自己有?记住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有口吃,可能只是我一个很明显地缺点而已,克服之后,我会进步很多的。所以,大胆地去面对自己吧!
不要理会别人怎么看自己,尽管做到这一点,对一部分人来说很难,但是你还得这样做。
心理学家说,很多看病的人都是先治好心病再治好身体上的疾病。所以,你要不停给自己暗示,口吃不可怕,你会战胜它的。绝对不要学下图中那样,轻易地否定自己。
人为什么会有口吃
第一,需要说明的是,人是口吃之器,口吃是一种人皆有之的正常现象。人人都有口吃,就算口才极好的播音员、主持人、演讲大师也不可能做到永远不口吃。人只能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正常的说话,任何人在着急、激动、紧张、恐惧等情绪波动比较剧烈时都可能发生口吃。影视剧中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桥段嘛,某人平时能说会道,在紧张、害怕时,说话哆哆嗦嗦,结结巴巴。可以这么说,口吃是语言的一部分,就像摔跤是走路的一部分一样。有人从来不摔跤吗?当然没有,要想永远不摔跤,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都不要站起来,永远不要走路。只要你站起来,只要你走路,就可能会摔跤。同样,只要你开口说话,就可能会口吃。因此,可以说,口吃是一种正常现象,口吃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你把口吃当成问题,那么口吃对你而言就真的是问题了。第二,有人说,我口吃比较严重,口吃比较频繁,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1,模仿。小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不正常的说话方式。调查发现,模仿是形成口吃的最主要的原因。2,暗示。暗示跟模仿是不一样的。模仿是主动去学别人口吃,而暗示是由于经常跟口吃的人接触,不知不觉间就学会了结结巴巴、口吃的说话方式。打个比方,一个河南人到东北工作,总跟东北人接触,那么他说话不知不觉间就会带点东北味儿。一般家里大人口吃的话,孩子患上口吃的概率很大。这不是因为遗传,口吃不遗传,却会传染。3,生病。有些病可能会引发口吃。比如有人是因为发高烧,高烧过后就开始口吃了。还有脑瘫、猩红热等疾病都可能会引发口吃。4,受惊吓。比如小孩子下雨天在外面玩儿,突然打了几个响雷,小孩子被吓的大哭不止,这种情况也可能引发口吃。还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家人的训斥,经常被家人恐吓,比如:不让你吃饭,不要你了等,也可能会引起孩子胆小、敏感等,从而引发口吃。5,左撇子被强行改到右手,也可能引发口吃。电影《国王的演讲》中,国王乔治六世小时候就是左撇子,后来被强行改到右手,就引发了口吃。这种按例在我们的口吃矫正实践中经常见到。6,小孩子词汇量匮乏,但说话着急,经常是大脑还没想好,嘴就急着往外说,这样也容易导致口吃。另外,需要申明一点,口吃没有天生的,都是后天形成的。还有,口吃不是生理问题,多半是心理问题。
小孩口吃是什么原因
小孩口吃是有很多原因的,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外界因素等等。
1、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有人发现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遗传史,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语快、含混,儿童不易模仿等。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左利手多见,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
2、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同时精神紧张、焦虑等也会导致口吃现象。>>家长的训斥会鼓励小孩口吃!
3、躯体因素:先天的发育不良也引起口吃。较多儿童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4、外界因素:强行纠正左撇子也会造成口吃。>>孩子口吃多是因为心理问题
5、方言性口吃: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6、思维过速性口吃:因思路宽阔迅速,致使口齿追随不及,造成口吃。临床亦较常见。
7、其它因素: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资料则根据脑电图、发音肌肌电图和氟哌啶醇临床疗效。推断口吃可能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复合体活动增强、发音肌功能不协调、和基底节存在生化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论证。
怎么接受口吃结巴
提前告知你的听众——我有口吃
如果你认为口吃是一个可耻的事情,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从口吃中走出来。要想让别人接纳你,你首先要接纳自己。据研究,口吃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基因的缘故,我们称之为先天的原因。
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才有活着的意义,而你的生命的意义就要从克服口吃开始,而不是结束。
提前告知你的听众你有口吃,有很多好处,首先你放下了自己心中的包袱,不必担心别人是否看出来你的问题;其次,你给自己做出了表率——我并不因为我的基因而感到可耻;第三,你逐渐学会了接纳自己;第四,降低你的焦虑;最后,你的口吃问题会减轻。
练习交流
你身边一定有知道你口吃问题的人(例如父母),和他们多聊聊天,你练习说话越多,你的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很多人的口吃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就是因为他们害怕交流,尽量少说话,试想,如果你不说话你怎么能够学会说话呢?就算一个正常的人经常不说话他说话都不会很流畅。
学会自嘲
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但是不是不可达到。自嘲就是拿自己开玩笑,自嘲是心理成熟的标志,说明你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你很可能发现一些自嘲的机会,大胆的说出来,不仅能够表现自己的睿智和幽默,还能让交流的氛围轻松起来,有时候你会发现,气氛轻松了,你的问题突然就没有了。
口吃的疗法
1、常规疗法
口吃首先就是要客服自己的心理负担,积极地进行唱歌,逐步克服说话的恐惧心理,有利口吃的恢复。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要大胆说话,许多名人如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就是通过大胆说话战胜了口吃。
2、心理疗法
口吃是一种条件反射。长年的口吃,会强化你的条件反射。
如果在非常紧张的条件下,那么就选择少说或者不说,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口吃的出现,这样对于口吃是非常有利的。
需要强调的是,利用该方法,并不是要你不说话,少说话,恰恰相反,你需要经常跟人交流,多倾听,只是偶尔紧张或预期口吃的时候,适当少说而已。
3、其他疗法
口吃有许多治疗方法,如日常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而这些方法也因人而异,疗效也各不相同。
口吃可以靠自己有意识的慢慢克服,所以一定要多坚持,多练习,不要自暴自弃,都是有希望恢复的。
结巴和口吃的区别
口吃是可以矫正好的,不用太担心。年纪越小,就越好治。一,如果你感到自己说话时经常胸闷气短,也就是呼吸不均匀,经常有胸口堵的感觉,那么你需要练气。气者,音之帅也;音随气息发。说话时气息不稳、不匀、气息上不来,都容易导致口吃。所以,练习胸腹式呼吸对改善口吃很有帮助。二,如果你说话比较急、速度比较快、用力过猛的话,建议你通过发音训练,培养一种轻、柔、缓、慢、有节奏的说话习惯。好比是开车,开的太快就容易出车祸,放慢速度就能降低事故的概率。说话也是一样,你注意观察一下,说话快的人一定比说话慢的人更容出现口吃。可能咱不具备说的又快又好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没有必要说的那么快、那么急,那咱就慢慢说吧,想好了再说。当然,如果你一直以来说话都是又急又快的话,恐怕想放慢速度、放慢节奏,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需要进行系统的发音训练。三,心理辅导是根本。口吃主要是心理问题。口吃本来是一种人皆有之的正常现象,本来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口吃者往往对口吃过分关注,他们总有一种”唯我独吃“的错觉,他总感觉别人都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其实任何人在情绪波动时。比如,紧张了、激动了、着急了、生气了都可能会口吃。所以,口吃不是缺陷,甚至都算不上缺点,它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你可能会说,我口吃的很频繁,口吃的很厉害啊,正常人没有我口吃的厉害吧。其实啊,不是因为你口吃的厉害、口吃的频繁你才去在意它、害怕它,而是因为你对自己偶发性的、一过性的口吃太过关注,才强化了它,使它变得严重。请记住一点,问题因关注而存在。搞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你的口吃就好了一大半。正常人口吃完了,就过去了,他们绝不会对口吃的过分的在意。他们说话时,只是关注自己要说的内容。所以,口吃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口吃者对口吃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态度上。因此,改变对口吃的错误认识和态度是矫正好口吃的关键。四,突破自己。一定要多说话,千万不要因为口吃而逃避说话,越逃避就越害怕说话,口吃就越厉害。感到自己紧张的时候,要注意,千万不要跟紧张感作斗争,千万不要等到自己不紧张了再说话,正确的做法是带着紧张感去说,紧张归紧张,说归说,慢慢的,你就会平静下来。口吃是可以矫正好多,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付出扎实的努力。矫正口吃,还是需要专业的口吃矫正师给你指导,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口吃,费时费力,而且容易走弯路。有个口吃矫正师叫汪立彬,你可以百度一下他,他能帮到你。祝愿你早日摆脱口吃困扰。
怎样治疗说话口吃呢
口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言语障碍。口吃者不仅有异常的言语行为 , 往往还伴有情绪困扰和处世态度、方式的改变。不同的口吃者具体表现又各式各样。由于口吃的复杂特性,口吃的治疗也非常复杂多样。目前口吃治疗多集中在非药物治疗上,有言语训练、心理治疗、生物电反馈节拍器、改变发声方法、延迟语音反馈方法、声音掩蔽法等等。治疗应针对个体各自的口吃特点、性格、情绪和行为等的不同,选用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
儿童轻度和中度口吃是有自愈性的,重度口吃需要进行矫治。一般认为,约80%的儿童口吃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愈,但父母或矫治师的早期干预很重要。首先要消除父母的失望和歧视态度,要提醒儿童慢慢地说话,不要批评或惩罚孩子,缓和其紧张情绪,增强儿童的信心,减少对口吃的恐惧,使其不过分注意自己的讲话过程。父母应该慢慢的、放松地与孩子谈话,同时要有较多的停顿,并允许孩子们用自己的节奏说话,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肯定。下面介绍几种口吃矫正的方法。
拿什么来拯救口吃儿童
2~4岁孩子易口吃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轻重程度各有不同。2~4岁为儿童语言发育阶段,小儿对周围事物兴趣很浓,但语言功能尚不成熟,所以讲话时会出现口吃,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吃就会消失,所以口吃一般不会引起家长注意。但实际上,口吃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不良心理的产生,应该重视。
有口吃现象的儿童,在上学后常常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提问,不能很好地与同学交谈,由此可能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小儿因讲话时怕被人嘲笑,情绪紧张口吃更严重,时间久了,小儿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变得孤独、自卑、情绪不稳、焦虑,重者食欲减退、失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小儿的学习和社会交往。
纠正要趁早
由于许多家长不认为口吃是一种疾病,并且没能及时帮孩子纠正,往往忽视了其危害性。因此,口吃在我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专家建议,儿童口吃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有资料表明,80%的孩子在2~4岁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口吃的现象,这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阶段,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掌握词汇的增加,这种现象可逐渐消失。然而,由于有些儿童语言中枢的协调性比较薄弱,如果口吃持续半年以上,就应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孩子口吃将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一些受到小朋友嘲笑的孩子,时间长了,性格会有攻击性,对他人产生敌意。因此,家长要重视。
要矫正儿童口吃,必须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他的自信心,更应本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原则,努力帮助孩子进行矫正。专家称,儿童口吃的最佳治疗时期应在6 岁之前。建议家长们运用综合性治疗方法,争取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五个方法克服口吃
口吃是心因性疾病,但绝不是“绝症”,不属于“不治之症”,只要积极参与治疗并及时矫正,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对口吃病的正确矫治,应从心理治疗入手,着重于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纠正口吃的主要方法包括:
1.让孩子模仿你正确的说话方式。既然孩子能模仿口吃,就能模仿正常的说话方式,但你必须用比较慢的节奏与孩子交谈,话语要清晰、简洁,不要太多形容词,不要用儿语,最好用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字词、电报语与孩子交流。
2.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信心。创造条件,让口吃的孩子能经常同说话流畅的同伴们一起玩。同时,要设法教育小同伴们不要嘲笑口吃的孩子。绝对不要取笑,不要表示厌恶、恐吓,甚至打骂。
3.说不好就唱,这是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博士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他曾用这种方法对许多孩子作过尝试,效果很好,孩子说话有了不口吃的体会,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治愈。
4.尽量减少紧张的环境因素。不要在陌生人面前指责孩子、批评孩子,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出丑,或是在孩子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让他们经历考试、竞赛等令人心情紧张的活动。
5.多抄写。让口吃的孩子抄文章大有益处。因为在抄写过程中还需要默读文句, 对纠正其发音障碍是有促进作用的。
结巴治疗
明白口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情况下不发生,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这一步骤类似于心理学家的工作,通过归纳可以发现现象背后的原因。心理学家总结了以下的原因,你可以在这些原因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类原因:公主场合紧张、别人的关注、大脑空白、生气、焦虑。
练习放松技术:瑜伽呼吸、肌肉方形训练、静心训练、做祷告等方法都可以帮助你放松下来,还有一些快速的放松技术可以帮助你应对紧急情况,比如深呼吸,紧握双拳-放松手掌-再紧握双拳,反复几次,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较少紧张。口吃的人往往在紧张的时候更加难以刘场地表达自己,因此确保自己掌握放松技术,并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发言之前,做一次简单的放松。
避免大脑空白:紧张情况下我们的短时记忆容量可能会减少,造成我们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避免大脑空白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发言的内容上,而不是要关注与你的发言无关的内容,比如在场的观众和一些害怕的想法(我结巴了怎么办)。
提前告知你的听众——我有口吃。如果你认为口吃是一个可耻的事情,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从口吃中走出来。要想让别人接纳你,你首先要接纳自己。据研究,口吃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基因的缘故,我们称之为先天的原因。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才有活着的意义,而你的生命的意义就要从克服口吃开始,而不是结束。
提前告知你的听众你有口吃,有很多好处,首先你放下了自己心中的包袱,不必担心别人是否看出来你的问题;其次,你给自己做出了表率——我并不因为我的基因而感到可耻;第三,你逐渐学会了接纳自己;第四,降低你的焦虑;最后,你的口吃问题会减轻。
练习交流:你身边一定有知道你口吃问题的人(例如父母),和他们多聊聊天,你练习说话越多,你的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很多人的口吃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就是因为他们害怕交流,尽量少说话,试想,如果你不说话你怎么能够学会说话呢?就算一个正常的人经常不说话他说话都不会很流畅。
学会自嘲: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但是不是不可达到。自嘲就是拿自己开玩笑,自嘲是心理成熟的标志,说明你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你很可能发现一些自嘲的机会,大胆的说出来,不仅能够表现自己的睿智和幽默,还能让交流的氛围轻松起来,有时候你会发现,气氛轻松了,你的问题突然就没有了。
克服自卑:超越自卑的理论是心理学家阿德勒一生的杰作,你可以尝试阅读他的作品来获得一些启迪,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你要从自己出发,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追求卓越,获得成功。阿德勒认为,获得心理健康就要努力追求卓越同时关心社会和他人。
安慰他人:我度过《如何治疗口吃》这样的文章,我也读到过《如何同患有口吃的人相处》这样的文章。什么感觉?这个社会真累!无论你是口吃还是在跟口吃的人交流,请不要把口吃当做一个病或者一个值得可怜的东西。口吃的人,如果想解决自己的问题,你要大胆的告诉周围的人,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特例,如果你们拿自己的口吃开玩笑,我不会生气,或者我会尽量不生气。
倒数第二个步骤:如果你口吃,你要明白自己在哪些字让容易被卡住,然后再说到这些字的时候,注意拉长这些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技术,作用也很大,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口吃好了,最重要的是,你接纳了口吃的自己。
接纳自己:你肯定因为这样一个自己而懊恼甚至痛恨自己,请不要这样,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你不会因为不会表达思想而没有思想,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也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
如何预防口吃
口吃是指说话时结结巴巴,不能顺利地表达出自己意思的一种言语功能障碍。口吃一般发生在幼年,因年幼常发音不清,加之掌握的词汇少,说话时常有重复和不连贯现象,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如果幼儿生活环境不良,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说话不连贯现象就不易克服,还会久而成习,口吃随之发生。
口吃不是先天性疾病,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口吃是可以预防的。
(1)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心平气和地讲话,鼓励孩子和父母及周围的人们多交往;
(2)教育孩子不要性急,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背诵难以理解的诗词和文章,避免造成精神紧张;
(3)不要让孩子模仿口吃的人说话;
(4)当孩子说话出现不连贯、不流利的时候,不要过分注意,更不可申斥或取笑他,避免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造成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