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中医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的中医治疗
1、发热期
(1)邪郁卫分
【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腰痛,目眶痛,无汗或微汗,口子,颜面潮红,两目微赤,轻微浮肿,舌苔薄白,舌边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板蓝根解毒清热;薄荷透表;桔梗甘草轻宣肺气;鲜芦根生津止渴;黄芩清上焦之火;丹皮、丹参凉血化瘀;白茅根利尿祛湿,凉血清热。恶寒甚,卫表症状重加荆芥穗、豆豉、牛蒡子;渴甚加天花粉;壮热面赤如醉,脉洪为卫气同病,可加石膏;腰痛者加杜仲、知母;面红赤,胸腋瘀点外露,为“卫营”并见,加生地、赤芍、白薇等。
(2)热在气分
【证见】壮热口渴,汗出气粗,面红目赤,小便赤短,大便秘结,舌红苔腻,脉洪大而数
【治法】辛凉清气,滋阴解毒
【方药】白虎汤加减。石膏清泻里热;知母清热生津;加双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加麦冬、元参生津滋阴;竹叶清热利尿;大黄通腑泄热。
(3)热入营血
【证见】壮热口渴,心烦不宁,皮肤显斑,甚者便血、衄血、神昏谵语或抽搐,舌质红绛,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常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气分大热;犀角(或水牛角代)、生地、丹皮、玄参清营凉血解毒;黄芩、栀子、银花清热泄火解毒:竹叶清心除烦;大黄通腑泄热;甘草调和诸药。出血重加三七粉、大小蓟;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痉厥抽搐加钩藤、僵蚕、羚羊粉等。
2、低血压期
(1)热厥
【证见】手足厥冷,脐腹灼热,恶热口渴,烦躁不安,神情恍惚,口唇发绀,或恶呕、便秘,尿黄或汗出而热不退,舌绛苔黄黑而干,脉弦数或沉细而数
【治法】清气凉营。益气生津,扶正祛邪
【方药】生脉散合清营汤加减。方中犀角、生地清营凉血;银花、连翘、黄连清热解毒;元参、麦冬滋阴生津;合用人参益气养阴。兼口渴、舌绛苔黄躁加用石膏、板蓝根;昏谵显著加安宫牛黄丸一丸化服;顺逆者加柿蒂10个,枳实;出血明显者加三七粉冲服。
(2)寒厥
【证见】畏寒肢厥,汗出气凉,踡卧不渴,气微神疲,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舌质淡,苔黄,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方中人参、附子回阳益气;麦冬、五味子生津止渴敛汗。汗出不止者加煅牡蛎、煅龙骨;正气衰者加用黄芪等;昏谵者加至宝丹化服。
3、少尿期
(1)热瘀阻闭
【证见】尿少尿闭,头昏头痛,全身衰软无力或嗜睡或谵妄,甚则神昏,唇舌干燥色赤而枯萎,苔黄黑厚,脉沉细数
【治法】凉血化瘀,通下利尿
【方药】犀地猪苓汤加减。犀角、生地清热凉血;赤芍、丹皮凉血散血;猪苓、泽泻、滑石清热利湿,大黄清热降火等。
(2)肾阴衰竭
【证见】极度衰竭,精神萎靡,腰酸痛,小便短少或完全无尿,心烦不眠,口干咽燥,舌赤枯萎,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益气阴,滋肾利水
【方药】加味知柏地黄汤。配用导泄药,番泻叶15~30g,2次分服。此期可用中药透析一号:大黄、丹参、黄芪、槐花、红花、板蓝根,制成1000m1,结肠透析,每日6~8次。
(3)湿热犯肺
【证见】尿少尿闭,全身浮肿,心悸气喘,痰涎壅盛,神志昏蒙,头痛如裹,舌淡苔白,脉滑濡
【治法】泻肺利水,化瘀导滞
【方药】葶苈大枣泻汤合承气汤加减。痰多加竹沥、天竺黄、栝蒌。瘀滞严重加丹皮、桃仁、赤芍。
4、多尿期
【证见】尿频量多,入夜尤甚,、倦怠无力,头昏耳呜,口渴多饮,舌红苔少而干,脉虚大。严重者可因正气过损,再度虚衰。
【治法】补肾固摄,育阴生津
【方药】右归丸加减。津液耗损明显,加用生地、玄参、麦冬育阴生津。
5、恢复期
【证见】头晕,腰酸、困倦无力,苔少舌质淡,脉虚软。
【治法】调理脾胃,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菟丝子、制首乌、鸡血藤、陈皮、谷芽。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一)流行病学 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与鼠类直接和间接接触史,进入疫区或两个月以内有疫区居住史。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口渴,呕吐,酒醉貌,球结膜水肿,充血,出血,软腭,腋下有出血点,肋椎角有叩击痛。
(三)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
2.特异性实验诊断 近年来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有助于病人早期诊断,对临床不典型的病人尤有助于诊断,检测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标SPA组化试验,血 凝抑制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免疫血球吸附试验及固相放射免疫试验等,特异性IgM阳性或发病早期和恢复期两次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 上,均有确诊价值,从病人血液或尿中分离到病毒或检出病毒抗原亦可确诊,近有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有助于病原诊断。
鉴别诊断
发热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胃肠炎和菌痢等鉴别,有皮肤出血斑者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区别,蛋白尿应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区别,腹痛应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相区别,消化道出血应与溃疡病出血相区别,咯血应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相区别,休克期应与其他感染性休克鉴别,少尿期则与急性肾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相鉴别,出血明显者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其他原因所致DIC鉴别,本病有典型临床表现和独特的病期经过,以及血清学检测等,均有助于鉴别。
出血热流行病学是什么
一、传播范围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较广,主要分布于欧亚两大洲,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原苏联、苏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瑞士、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等。我国于30年代初开始流行于黑龙江下游两岸,以后逐渐向南、向西蔓延,近年来几遍及全国各地。
二、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欧洲棕背是欧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在国内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东北林区的主要传染源是大林姬鼠。城市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实验动物室的主要传染源是大白鼠。此外,黄胸鼠、小家鼠、巢鼠、普通田鼠等亦可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
近年来已在猫、狗、猪、兔、臭鼩鼱等动物体内检出流行性出血热毒或抗原。此外,在青蛙、蛇及鸟类也检出EHFV,说明流行性出血热毒的宿主动物范围较广。要注意通过鸟类远距离传播流行性出血热毒的可能。由于臭鼩鼱、猫等为自然带毒动物,故在疫区不宜提倡养猫。
三、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迄今还未完全阐明。可能有以下两种。
1.虫媒传播:日本学者在40年代观察到寄生在黑线姬鼠身上的优势寄生虫革螨有叮咬吸血能力,将革螨制成悬液,注射人体,可产生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故提出革螨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媒介之一。近年来已从革螨体内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毒,并证实病毒可在螨体内经卵传代,成为储存宿主之一。革螨通过叮咬吸血可在鼠间传播,也是鼠-人之间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途径之一。韩国李镐汪等对革螨传播作用作了研究,未能证实上述结果。有人提出恙螨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媒介,并在小盾恙螨体内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毒。
2.动物源传播: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通过带毒的鼠排泄物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已引起重视。
(1)呼吸道传播:黑线姬鼠感染后第10天,其唾液、尿和粪便开始有病毒排出,尿排毒时间可长达1年以上。带毒的排泄物可污染尘埃,人经呼吸道吸入后可引起发病。
(2)消化道传播:摄入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发病者已有报道,也有进同一食物而引起人大批发病的事例。病毒可通过破损的口腔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发病。
(3)接触传播:由感染鼠的排泄物或病员血标本污染破损皮肤、粘膜而感染引起发病的报道已引起重视,但此种感染机会毕竟较少,不能作为主要传播途径。
此外,还发现在患病孕妇的流产死婴的肝、肾、肺等脏器内,以及疫区黑线姬鼠、褐家鼠等的胎鼠中,也均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毒。说明流行性出血热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鼠间病毒垂直传播对保持自然疫原地有一定意义,但在人间其流行病学的意义较小。
综上可见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可通过多种途径,但究竟以何者为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出血热的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中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中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中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但HFRS病毒的传播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在中国已有半个世纪的流行史,全国除青海、台湾省外均有疫情发生。
流行性出血热如何隔离呢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传染源是宿主型小型啮齿动物(家鼠、野鼠),这些小动物的尿、血液及粪便都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为2到3个星期不等。主要表现为头痛、全身关节痛、呕吐恶心、发热及腹泻,皮肤出现血点或淤斑等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要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具体隔离方法为:
①病人住单间病室,同类病人可同住一室,关闭门窗,禁止陪伴和探视病人;
②进人病室的医务人员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鞋,注意手清洗与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③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敷料等严格消毒;
④室内采用单向正压通气,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定期喷洒消毒液或紫外线照射。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青壮年的发病率比较高,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的死亡为率为20%-90%,治愈后肝、肾等脏器功能有会有比较严重的损害,总的来说预防是消灭此疾病的关键,各个家庭一定要做好环境、食品卫生,积极防鼠、灭鼠。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吗
出血热是一种在生活中并不常见的疾病,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应该对之掉以轻心,相反的它对人们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性。因此,不少人都会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出血热传染吗?据相关专家介绍,出血热确实是会传染的,而且其传播途径有很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小编特意为大家总结了关于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出血热传染吗?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专家说:它的主要传播来源为动物,而且出血热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以及唾液、尿、便排出。不仅出血热传染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目前已经确认了的感染方式是多途径的,具体有以下几种
1.接触感染 被已经感染的动物咬伤或者其血液、唾液等直接接触人体的伤口也会导致传染
2.呼吸道传播 由于吸入鼠排泄物尘埃而受染。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可以解答流行性出血热传染吗,还提示我们日常要经常清理室内卫生,防止有鼠的排泄物遗留
3螨媒传播 我国已查见革螨人工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可在体内查到病毒,并可经卵传代,从恙螨也可分离到EHFV,因此螨类在本病毒对宿主动物传播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4.垂直传播 在孕妇的胎肺、肝、肾中可以查见EHFV抗原,并分离到病毒,及在胎儿的上述器官组织中也可查见符合EHF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这些现象均表明EHFV可经人胎盘垂直传播
对于出血热传染吗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答案是肯定的。同时大家也已经知道了它传播的具体途径,因此,在生活当中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同时也应该向身边的家人朋友普及关于出血热传染吗这类问题的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措施
发热期治疗
1.一般治疗: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2.液体疗法: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
3.皮质激素疗法:中毒症状重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
4.止血抗凝疗法: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用止血敏、安络血及白药,但早期应避免用抗纤溶药物。
5.抗病毒疗法:(1)病毒唑。(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3)免疫血清治疗。
6.免疫疗法。
低血压休克期治疗
应针对休克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补充血容量,纠正胶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防止DIC形成和微循环淤滞,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
少尿期治疗
包括移行阶段及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应是保持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多尿期治疗
治疗原则是及时补足液体及电解质,防止失水、低钾与低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原则为量出为入,以口服为主,注意钠、钾的补充。
恢复期治疗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和增加活动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防止感冒等其他传染病的侵袭。
别把出血热和感冒弄混
■流行性出血热并不是鼠疫
在人们的一般观念里总是认为流行性出血热就是鼠疫,其实不然。流行性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及老鼠身上寄生的革螨虫等为传染源,人体感染汉坦病毒造成的传染病,主要危害人的肾脏。鼠疫则是由鼠疫杆菌引发的,鼠疫伤害人的淋巴或肺部,二者不仅致病的原因不同,危害的器官也各不相同。
■城市人也可能患上流行性出血热
春季是鼠类开始繁殖的季节,所以它们的活动变得频繁,所以也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季节。很多人对这种病的认识不够,觉得在城市里是不会感染上这样的疾病的。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野鼠传播的,一般在秋冬季容易让在田里收获的农民感染。另一种则是由褐家鼠在居民区里传播,尤其是卫生状况不甚良好的城乡结合部、平房区和建筑工地等老鼠较多的地方被传染的可能并不为零。
■流行性出血热与感冒初期症状很相似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如果病人出现了“三痛”和“三红”的表现时就要特别注意了。“三痛”包括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红”则是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皮肤出现潮红充血,类似酒醉的样子。如果诊断和医治不及时,流行性出血热很容易造成肾脏的严重损害,出现肾区叩击痛、少尿、尿血甚至肾功能衰竭,而且对心肝脾胃和血管也都有不良的影响。
■灭鼠和接种疫苗是保证安全的两大良方
流行性出血热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被带病毒鼠污染的尘埃,接触到它们的各种排泄物从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到人类。另外,误食了被带病毒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及被革螨叮咬都有可能把流行性出血热传染给我们。所以避免流行性出血热首先要控制污染源,通过各种方法灭鼠,在有人居住或工作的地方减少鼠的密度,才能治本。对于在平房、卫生设备相对较差的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居民,以及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人员来说,注射疫苗也是保护自己的一个好方法。
一般10岁到70岁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发烧、慢性心血管病、过敏和怀孕都可以接种,疫苗包括3针,第一针注射后,第二针与第一针要间隔14天,半年后注射第三针。注射疫苗后,效果可以保证五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