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危害大
高血糖危害大
危害一 导致机体脱水及高渗性昏迷
高血糖致使大量葡萄糖随尿排泄,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机体脱水。脱水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内失水,脑细胞失水可引起脑功能紊乱直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高渗性昏迷“。
危害二 导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高血糖时,病人的尿量明显增加,并从尿中带走大量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同时,由于高血糖病人存在糖的利用障碍,转而通过分解脂肪产生能量,伴随着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增加,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危害三 导致胰岛功能衰竭
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出现高血糖,将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和病情进行性恶化。
血糖不稳定比高血糖危害更大
我们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可以治愈糖尿病,控制好病情,因此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试验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秋梅主任介绍,定期到医院体检,是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对于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并发症筛查,以尽早发现和处理。初步检查项目应包括:视力、扩瞳查眼底、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肾脏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真菌感染、胼胝等。最后还应强调一点,在糖尿病的监测中,糖尿病患者应保存好每次检查结果,包括家中定期检测的项目,如尿糖、血糖、血压、体重等,完成并发症筛查后,决定患者随访时间及下一步处理。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原则上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筛查1次。已有病变应当每3个月复查一次,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适当调整自己的治疗计划。
避免血糖波动可减少并发症
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试验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秋梅主任介绍,为了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的预后,要求临床上对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较以往更加严格。但同时必须看到,血糖控制越严格,相伴而来的低血糖风险也越高,血糖波动的幅度也相应增加,前者益处在一定程度上被后者所抵消。为了趋利避害,取得最佳的临床效益,国际上提出了“精细降糖,平稳达标”这一新的治疗理念,按照这个理念,血糖控制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血糖总体水平的控制(即“糖化血红蛋白”要达标);二是对血糖波动性的控制。不可片面强调对血糖的严格控制,而忽视对血糖平稳的要求。
用药误区让血糖很受伤
糖尿病的治疗是以饮食及运动为基础,药物治疗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治疗,三者缺一不可。李秋梅主任介绍,一些患者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食及少动,这样做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容易肥胖,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加速B细胞的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某些患者擅自主张,完全凭自觉症状的轻重而加药或减药。这样会造成血糖的波动,加重急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另外,还有一些患者频繁换药,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的效果才逐渐表现出来。许多患者降糖心切,服药几天未见血糖下降,就认为药物无效,急于换药。
有没有对糖尿病患者都好用的药呢?李秋梅主任介绍,糖尿病的用药强调个体化,适合自己的就是好药。并非新药和贵药才是好药,别人用的好的未必适合自己。在胰岛素的使用上,有的人认为胰岛素是鸦片,不能打。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胰岛功能丧失,为了生存下去只能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也完全可以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这些患者经过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后,不但可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加速其他疾病(如感染、创伤)的改善,从而可达到良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宝宝常吃糖危害大
病症1:“甜食依赖”
由于孩子甜食吃得太多,让他的味觉发生改变,一般的食物,如口味比较清淡的食物就不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
他必须吃那些口味浓烈的食物,如巧克力、很甜的糖果等才会有感觉。这就会导致孩子越来越离不开甜食,甜食也越吃越多,而对其他食物则缺乏兴趣。
病症2:加重钙负荷
孩子吃了过多的糖和碳水化合物,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如丙铜酸,它们会使机体呈酸中毒状态。为了维持人体酸碱平衡,体内的碱性物质钙、镁、钠就要参加中和作用,使孩子体内的钙质减少。而大量的钙被中和,会使孩子的骨骼因为脱钙而出现骨质疏松。此外,如果体内的钙不足,孩子就可能出现肌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缩、调节血压的机制紊乱等症状。
此外,体内钙质减少,会使孩子眼球弹力减弱,容易使孩子患近视眼或者加重孩子近视的程度。
病症3:降低免疫力、影响睡眠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甜食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白血球的平均吞噬病菌的能力为14,吃了一个甜馒头后会变成10,吃了一块含糖的点心后,会变成5,吃了一块奶油巧克力后会变成2。可见,甜食对免疫力是有一定影响的。
此外,吃过多的甜食对睡眠也有不良的影响。研究人员曾对1000例睡眠障碍者进行调查,发现87%以上的病人爱吃甜食。
病症4: 精神烦躁
因为葡萄糖的氧化反应需要含有维生素B1的酶来催化。如果一直吃含糖分过多的食物,机体就会加速糖的氧化,同时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使它供不应求。因为人体自身是不能合成维生素B1的,完全依靠从食物中吸收。孩子吃了过量的甜食就会影响他的食欲,造成含维生素B1的食物供应不足,最终使葡萄糖氧化不全,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这类中间产物在孩子的脑组织中蓄积,就会影响孩子中枢神经的活动,使孩子精神烦躁,出现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等症状。它不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生活学习不利,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
病症5:内分泌疾病
如果孩子一直过多地食用含糖量很高的甜食,就会引发许多潜在的内分泌疾病。比如,孩子过多食用甜食,糖分摄入过多,血糖浓度提高,就会加重孩子体内代谢中胰岛的负担,从而诱发糖尿病。
长期不吃早餐会怎么样 容易低血糖
经过一个晚上,体内的食物和营养都消耗的差不多,这时候的血糖浓度相对更低,如果不吃早餐很容易导致血糖得不到充分的补充,从而引起精神不振、头昏眼花、四肢无力等症状,长期下来自然低血糖,危害很大。
吃糖危害大
一、会导致龋齿
经常吃糖又不及时漱口, 极易患龋齿(蛀牙)及多种口腔疾病。牙齿和口腔疾病会给我们进食带来很多的困扰。
二、引起厌食
过多食用甜食,使血糖升高,抑制了食欲,,依赖的甜的味道。也是部分儿童厌食的重要原因。
三、降低营养素吸收
儿童经常食糖,特别是空腹食糖, 可损害机体对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英国生理学家哈丁博士通过实验发现,糖与蛋白质结合可改变蛋白质原来的分子结构, 变成一种凝聚的物质, 不仅营养价值下降, 而且难于吸收。
四、引起肥胖
糖也是产能营养素,对于人体有着很大的作用,当糖进入到人体以后,一部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分解,来供应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另一部分也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备急用。但是人体合成糖原是有上限的,再多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到体内,久而久之引起肥胖,而肥胖能引起很多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五、引发糖尿病
人的机体是有识别能力的,当摄入大量的糖类食物时,胰腺就会拼命的工作,拼命的分泌胰岛素,来将这些糖分解功能、合成糖原。如果一个人经常摄入大量的糖,胰岛素就要经常的超负荷工作,而机体每一个器官都是有寿命的,超负荷的工作会导致提早的功能衰竭,早晚就不干活了,这个时候,糖尿病就发生了。
六、引发痛风
糖过量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过高,就很容易引发痛风,痛风这种病真是很折磨人的,死不了人,却疼的想死。它有一个绰号叫做“不死的癌症“,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量喝甜饮料的人痛风的发病率比不喝甜饮料的人高出120倍。可见,糖过量的危害是多么的可怕。
血糖高的危害
(一)引起血管、神经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使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使病情加重。
(二)β细胞功能衰竭。长期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不断刺激,使其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
(三)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时大量排尿,从尿带走电解质,使电解质紊乱。
(四)严重失水。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机体失水。
(五)渗透压增高。高血糖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流动,导致细胞内失水。当脑细胞失水时,可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上称高渗性昏迷。
(六)全身乏力。血糖过高,葡萄糖不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从尿中排出。
(七)视力减退。血糖升高时,眼睛视力往往减退。
高血糖的原因有很多:1糖尿病性的高血糖可以引发全身无力,酮症酸中毒(酮体)以及全身各个器官都会受影响,要及时降糖用一些双胍类的药(注意:出现酮体要遵医嘱)和注射胰岛素来进行血糖的控制。 2感冒也会引发高血糖,3手术引发高血糖(会影响手术刀口的愈合)
低血糖跟季节有关吗
冬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都不能幸免,老年人更是深受其害,一方面是因为年龄的增大,另一方面是因为预防措施做得不好,高血糖几乎是每一和老人都会有的症状,但是低血糖却很少被人正视,其实低血糖危害是最大的,必须提高警惕,作为老人的家人更是要注意。如果发生低血糖就需要尽快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和反跳性高血糖。神志清醒者必须尽快饮用糖水和其他含糖饮料,或进食饼干、馒头等。
低血糖会低血压吗
低血糖和低血压是两种疾病,两者没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生理性低血压症状不是很明显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定期监测血压。而对于低血糖,它是比高血糖危害还大的,所以需及时治疗。
对于早期低血糖患者只有出汗、心慌等轻的症状时,可及时饮用糖水或是吃些含糖多的饼干或点心,可得到缓解,或是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有条件可用胰高血糖素1mg肌内注射.
对于低血压,是没什么特效药物治疗的,建议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食疗调理,有很多食物可升压的,如可食用红糖芝麻泥:红糖60克,黑芝麻60克,生姜30克。先将黑芝麻研成细粉,生姜捣烂如泥,三者混合拌匀,每回开水冲服6克,每日2-3次。可养阴补血,提升血压。
注意事项:
建议有低血糖,低血压症状的患者,平时要生活上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如排骨,鸡鸭鱼,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喝水.注意定期复查血糖血压,保持心情舒畅.
低血糖喝蜂蜜好吗
一、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低血糖会出现全身乏力、出冷汗、心慌症状,严重的会引起生命危险。
吃蜂蜜是可以的,平时自己应该带些饼干糖果在口袋,一发现有低血糖症状马上吃,静卧休息,哪种蜜都可以。用温开水送服即可,喝完了可以通大便,缓解低血糖的症状。
二、当然可以吃,本身血糖低,就是缺糖应该每天吃,再就是身上常常放几块糖,低血糖发慌时,吃几粒会使之正常起来。
有帮助,必要时建议服用葡萄糖粉。
三、低血糖适合喝蜂蜜吗?
适合。
很多低血糖患者在夜间熟睡时(凌晨1~3点钟左右)会发生低血糖,危害大,可能维持数小时而不惊醒患者,更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
主要症状:头晕、出汗多、全身发抖,甚至手脚抽搐或昏迷。
专家指出,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这样的危险,家属最好做一些及时的准备,可以在患者的床头放一罐蜂蜜,随时应付低血糖症状。
四、蜂蜜约含80%的糖类,其中约45%是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吸收的葡萄糖,5%左右为易消化吸收的蔗糖。吃蜂蜜后因为这两种糖吸收很快,所以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和尿糖还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吃蜂蜜只会使血糖更高,对疾病的治疗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