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压脑病治疗原则

高血压脑病治疗原则

1.首先在于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并及时给予降压药物。

2.对症治疗则可使用除吗啡类以外的止痛药物,如各种解热止痛剂,可根据病情顿服或短期2-3次/d服用,严重者可少量服用可待因,颅痛定或二氢埃托啡等,可酌情加用各种镇静剂或安定剂,对焦虑烦躁者尤宜,有抑郁表现者,加用抗抑郁剂。

3.在头痛的治疗上,也可针对头痛发生的机理进行。例如:①纠正颅内压:如颅内压高者给以脱水,利尿剂;低颅压者,静脉给以低渗液等,②收缩扩张的血管:如偏头痛发作时,及早使用麦角制剂,对非偏头痛类血管性头痛,则常用含有咖啡因的复方解热止痛药,如apc,索密痛,米格来宁等以改善血管张力,③松弛收缩的肌肉:适用于肌收缩性头痛,如按摩,热疗,痛点奴佛卡因封闭等,或服用弱效安定剂如安定,安宁等,既有助松弛肌肉,也有助于解除精神紧张。

高血压脑病的诊断与鉴别

高血压患者突发急骤的血压与颅内压升高的症状,临床上称之为高血压脑病,患者出现以颅内压增高和局限性脑组织损害为主的神经精神系统异常的表现,如突然剧烈的头痛,常伴有呕吐、黑蒙、抽搐和意识障碍,一般在血压显著升高后12~48h内发生。检查要突出重点即根据问诊材料考虑到最大可能的某种或某几种疾病后,首先加以检查以求尽快肯定或否定某些诊断,在明确头痛病因后,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除非伴肾病或尿毒症,尿常规通常无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等,血尿素氮正常。

2、CSF压力多数增高,偶可正常,细胞数正常,极少数患者有少量红细胞,蛋白轻微增高。

二、影像学检查

头颅的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脑部CT

出现局限或广泛的低密度灶脑水肿表现,主要累及皮质下白质,偶尔累及皮质。Schwartz等发现,在高血压并发的高血压脑病,脑水肿常为双侧性,主要位于枕叶,也有位于顶叶、后额叶、小脑胼胝体的带状结构等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的高血压脑病,脑水肿位于手术同侧的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域。高血压脑病缓解后,CT异常所见消失。

2、MRI

脑部MRI与CT改变相似,MRI上T1下降、T2上升。

3、SPECT

在CT或MRI显示异常的部位,可见血流灌注增加。

4、眼底检查

视网膜动脉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强烈的痉挛、硬化或有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

5、脑电图

出现局限性异常或双侧同步锐性慢波,有时表现为节律性差。

三、高血压脑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均可出现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高血压、剧烈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甚至昏迷等。高血压脑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为一过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失体征固定并可加重,SAH可见脑膜刺激征,CT检查有肯定的鉴别价值,高血压脑病显示弥漫性脑水肿,脑卒中可见高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证据。

2、尿毒症性脑病

尿毒症合并高血压并出现脑部症状时,须鉴别为高血压脑病或尿毒症脑病引起。高血压脑病常伴癫痫发作和黑矇,降压后症状迅速好转;尿毒症肾功能障碍严重,常伴扑翼样震颤或肌阵挛,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透析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尿毒症患者很少发生癫痫样发作和黑矇,有助于鉴别。

3、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肺水肿需与高血压脑病鉴别

前者有明显肺水肿症状体征,纠正肺水肿后血压下降,可资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

虽有严重头痛,但为缓慢出现,非突然发生,其他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性神经体征亦是进行性加重。血压虽可升高,但不及高血压脑病的显著增高。

温馨提示: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都是高血压的特殊临床表现,共同特点均表现血压急剧升高,但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可通过脑超声波,脑血管造影或CT等检查加以确诊。

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应该怎么护理

针对于高血压脑病这种疾病来讲在目前我们社会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常见的是高血压这种疾病,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的话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高血压脑病,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如果我们遇到这转折在临床上应该怎么护理呢?

1、心功能不全者。应用脱水剂要注意控制给药速度。并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与水、电解质平衡,严格记录出入量。

2、有癫痫发作者,执行癫痫护理常规。

3、应用解痉药物时观察心率、心律、呼吸变化,注意药物反应,记录所用药物名称、剂量、时间、抽搐情况及发作停止时间。

4、熟悉各种降压药的作用快慢、效果、持续时间及副作用。

5、原发病为子痫者,注意有无产兆、阴道流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师。

6、危象解除后,嘱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控制高血压,预防复发。

以上专家针对于高血压脑病这种疾病的阐述给出了六点意见,您看完之后应该对这种疾病的护理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了吧,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变化,我们生活质量虽然提高了,但是却吃出来了很多疾病,为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起来,尽量的不要患有高血压这种疾病。

高血压脑病的症状

众所周知,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是判断一种疾病的其中一个方法。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孕妈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高血压脑病。那么,高血压脑病的症状有哪些呢?大多数病人都具有头痛、抽搐和意识障碍三大特征,因此这也称之为高血压脑病三联征。

首先,头痛常是高血压脑病的早期症状,约70%患者会出现,多数为全头痛或额顶部疼痛明显,咳嗽、活动用力时头痛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当血压下降后头痛可得以缓解。第二,高血压脑病还会引起癫痫的发作,有时候是全身性的局限性发作,但是有时候会出现癫痫连续状态。第三,高血压脑病会出现意识障碍,一般表现为嗜睡以及昏迷,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植物人或者是危机生命安全,有时候还会发生精神错乱。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症状外,高血压脑病还会出现其他脑机能的障碍,比如失语、偏瘫、偏盲、黑蒙、暂时性失明等,约32%患者会发生视物模糊。50%以上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另外,高血压脑病还会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血管痉挛,再而造成了局部的缺血及酸中毒,最后引起了呼吸困难。

糖尿病人脚肿怎么治疗

一、糖尿病脚肿的治疗原则:

1、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尚无特效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绝大多数不宜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或雷公藤治疗亦无明显疗效。

2、应积极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当出现氮质血症时,要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和种类。

3、限制蛋白质摄入量(≯0.8g/日),必要时加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疗。

4、伴高血压或浮肿但肾功正常者,可选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在肾功能不全者,应选用袢利尿剂或吲哒帕胺片;高度浮肿者除严格限制钠的摄入应适当扩容利尿;若血压过高或有心功能不全经积极扩溶利尿病情无改善者可考虑透析治疗。

5、积极将血压降到18.6Kpa以下。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建议首选ACEI,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GFR和减少尿白蛋白排出率,但要防止功能性GFR下降;酌情合用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6、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应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7、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药物,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如潘生丁抵克力得阿司匹林或肝素等,辨证施治正确使用中药,尤其对控制血糖,改善微血管病变有良好的作用。

8、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当Ccr在10~15ml/min或血肌酐530~710μmon/L时可考虑替代治疗。

二、糖尿病脚肿怎么治疗?

1、控制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和治疗脚肿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控制血糖,保证血糖的正常和稳定。对于血糖的控制包括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当出现氮质血症时,要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和种类。

2、体育锻炼

运动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即单位量的胰岛素可以降低更多的血糖)。心、脑系统疾病患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根据情况安排运动。因此糖尿病人锻炼是不可缺少的方法。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强调的是运动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据可续研究最新发现,运动对于危害生命的大敌——糖尿病,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高血压脑病概述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encephalopathy)是指在高血压病程中因血压急剧、持续升高导致的急性脑循环障碍综合征。任何类型高血压只要血压显著升高,均可引起高血压脑病,但临床上多见于既往血压正常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妊娠中毒症等,也好发于急进型或严重缓进型高血压伴明显脑动脉硬化的病人。除血压突然升高外,常伴剧烈头痛与神志改变,有时还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眼底检查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视网膜小动脉痉挛,但不一定有出血、渗出或水肿,降压治疗后可迅速恢复。

高血压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脑水肿,脑重量增加可超过正常脑的20%~30%。脑外观苍白,脑回变平,脑沟变浅,脑室变小,脑浅表部位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Virchow-Robin腔隙扩大,脑切面呈白色,可有瘀点状出血或微小狭长的裂隙状出血及腔隙性病损等。脑小动脉管壁玻璃样变性使血管内皮增厚,外膜增生,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纤维蛋白性血栓和脑实质微梗死,

高血压脑病及时处理预后良好,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因此应力争早期确诊,卧床休息,尽快降血压,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控制癫痫发作,预防心力衰竭等。

如何鉴别高血压脑病

1.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均可出现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高血压、剧烈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甚至昏迷等。高血压脑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为一过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失体征固定并可加重,SAH可见脑膜刺激征,CT检查有肯定的鉴别价值,高血压脑病显示弥漫性脑水肿,脑卒中可见高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证据。

2.尿毒症性脑病 尿毒症合并高血压并出现脑部症状时,须鉴别为高血压脑病或尿毒症脑病引起。高血压脑病常伴癫痫发作和黑矇,降压后症状迅速好转;尿毒症肾功能障碍严重,常伴扑翼样震颤或肌阵挛,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透析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尿毒症患者很少发生癫痫样发作和黑矇,有助于鉴别。

3.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都是高血压的特殊临床表现,共同特点均表现血压急剧升高,但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

4.颅内肿瘤,可通过脑超声波,脑血管造影或CT等检查加以确诊。

5.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肺水肿需与高血压脑病鉴别,前者有明显肺水肿症状体征,纠正肺水肿后血压下降,可资鉴别。

6.颅内占位性病变:虽有严重头痛,但为缓慢出现,非突然发生,其他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性神经体征亦是进行性加重。血压虽可升高,但不及高血压脑病的显著增高。

高血压脑病是怎么回事

任何类型的高血压均可发生高血压脑病。主要病因:

1.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占1%左右,高血压病史较长,有明显脑血管硬化者更易发生。既往血压正常而突然出现高血压的疾病,如:急进性高血压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也可发生。

2.继发性高血压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血压中等程度增高,也有发生高血压脑病的可能。

3.某些药物或食物诱发高血压脑病 少见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同时,又服用萝芙木类、甲基多巴或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也会引起与高血压脑病相似的症状。进食富含胺类的食物也可诱发高血压脑病。

4.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 高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脑灌注突然增加,亦可引起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脑病是由于血压突然升高,脑部小动脉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痉挛,而导致脑循环的急剧障碍。这时病人除血压升高外,还伴有剧烈的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抽搐甚至昏迷等脑部症状。高血压脑病常出现在高血压突然发作之后,或已有高血压的病人其血压急速升高之后。新患的高血压病人甚至在血压不太高时即可出现脑症状。例如患急性肾炎的儿童或子痫的妇女,血压未超过160/100毫米汞柱时,即有发生高血压性脑病的。而慢性高血压病人,通常在血压极高,超过250/150毫米汞柱的情况下,方易引起高血压脑病发作。

高血压脑病的发生与动脉血压增高,脑血流量减少和脑部小动脉痉挛有关。当大循环动脉压升高时,脑部小动脉发生痉挛,脑血流量减少(当脑部供血减少40%,即可出现脑血液循环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脑组织的ph值降低,以致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结果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又进一步使脑血液循环恶化,于是出现脑部症状。

高血压危象多半发生在高血压病程迅速发展,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同时出现肾、心、脑等处的小动脉暂时性剧烈痉挛的情况下。其临床表现可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悸、气促、胸前区疼痛,肺水肿、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和体征。倘持续性肾小动脉痉挛引起的肾缺血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常可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相仿,主要在恶性高血压、急慢性肾炎、妊娠中毒症、嗜铬细胞瘤等病的基础上发生。但由于不同病人小动脉痉挛所发生的部位及程度不同,不同脏器的损害不同,故临床表现有所区别。如果血压突然升高,病人临床表现以脑部症状为主,即为高血压脑病;倘血压急剧突然升高的同时,引起肾、心、脑等处的功能障碍而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心力衰竭表现者,即为高血压危象。

在对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怎么回事认识后,自身有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根据以上建议进行治疗,中老年人很容易患有高血压疾病,对这类人群治疗高血压的时候,饮食上要选择热量、脂肪低的,使得对疾病治疗不会产生阻碍。

针灸治疗高血压脑病

治疗

(一)刺血加拔罐

1、取穴

主穴:大椎、百会、十宣、委中、太阳,耳尖、耳背降压沟。降压沟(耳穴)。

2.治法:

将三棱针和欲刺部位常规消毒,押手按压欲刺部位两旁,使皮肤绷紧,刺手拇食中三指持针,呈握笔状,露出针尖,刺手用腕力迅速、平稳、准确地点刺穴位,深度 1~2分。先取大椎穴,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用大号罐拔大椎穴,以力大抽紧为度,出血量10~20ml。继点刺太阳出血加拔小号罐。再用三棱针点刺耳尖、耳背降压沟,出血数滴。十宣、降压沟点刺挤压出血,委中点刺静脉缓慢放血,放血量10~15ml。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

配合药物治疗,硝普钠60mg加入5%gs1000ml避光、静脉缓注,滴速为每分钟1ml,同时作血压监护;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安定10~20mg静脉推注以抗惊厥,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3.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体征消失,平均动脉压20kpa以下。有效:意识清楚,精神症状及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体征好转,平均动脉压接近正常。无效: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无改善,加重或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共治65例。按上述标准评定30例,结果: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2]。

其余35例中有13例治疗1次后舒张压降至11.8kpa以下,有8例降至12.4kpa以下;有9例降至13.2kpa以下。[3]。

(二)穴位注射

1.取穴:

曲池穴。

2.治法:

以2ml或5ml注射器抽取安痛定2ml,选准双侧曲池穴,常规消毒,以7号注射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抽吸无回血,每穴以中速注入安痛定1ml。

3.疗效评价:

共治6例,穴位注射后情绪趋向稳定,复测血压,收缩压下降2.0~5.0kpa 5例,未降1例;舒张压下降1.0~2.0kpa 4例,未降2例。注射后半小时内血压均接近脑病前水平,脑病症状基本解除[4]。

(三)头皮针

1.取穴:

主穴:血管舒缩区、晕听区。

血管舒缩区:即运动区向向前3cm作一平行运动区的线段,上自正中线下至发际。

晕听区:在耳尖直上1.5cm处平行眉枕线向前后各伸延1.5cm共3cm的线段,由后向前沿皮下进针1寸。

2.治法:

用28号2寸毫针在双侧血管舒缩区的中点,由上到下沿皮下进针1寸,然后针刺双侧晕听区,沿皮下由后向前进针1寸,以200次/分交替捻转各针(最低不低于120次/分),同时测血压,待血压降至理想水平时停止捻转,留针20分钟,血压如有回升时再次行针,无回升可出针。

3.疗效评价:

治疗评定标准:症状消失,血压恢复到发作前的水平时为治愈;血压有所降低,症状消失或减轻为好转;血压和症状均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

共治疗38例,结果:一次治愈36例,好转2例,有效率为100%[5]。

高血压脑病的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高血压脑病的治疗的原则。

高血压脑病是常见内科急症,尽快采取降压措施,控制抽搐,降低颅内压,可望很快得到好转,否则常因颅内压持续升高,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害或形成脑疝而死亡。

(1)控制血压。在治疗各类高血压急症的药物选择上,高血压脑病的首选药物,近10年来较公认的是硝普钠。它降压作用快,半衰期短,疗效可靠,静滴立即生效,停药后作用很快消失。用法:硝普钠3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每分钟10~30滴,但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压,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及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其次,氯苯甲噻嗪对小动脉平滑肌有扩张作用,降压迅速有效,2~5分钟发挥最大降压作用。用法:首次用150~300mg加入5% 葡萄糖40~60ml静滴,每分钟1~2ml。一般滴药数分钟内生效,持续6~8小时。必要时2小时后可再重复注射1次。

(2)制止抽搐,可给予安定10~20mg静注,必要时30分钟后再注1次,直至抽搐停止。若兴奋躁动可用10%水合氯醛溶液保留灌肠,或给予冬眠灵等。

(3)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①可选用高渗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静注,4~6小时1次。② 亦可用强利尿剂速尿20~40mg或利尿酸钠25~50mg加入5%葡萄糖20~40ml静注。③地塞米松 10~20mg静注,每日2次,也有较好降颅压作用。

妊娠高血压对胎儿的影响处理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流产和死胎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对胎儿的影响与通过子宫胎盘的血流量有关,会造成胎儿宫内生长迟缓,高血压越重,胎盘越小,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程度也越严重。如果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后果更严重,胎儿发病率和死亡比无合并症者高5倍。由于供应绒毛脱膜间隙的母体小动脉痉挛、硬化,使进入绒毛间隙血流下降,胎盘维持正常功能的能力下降,胎儿生长就受到影响,造成流产、早产或胎死宫内。

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的患者约有半数有血管疾患。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者。血管痉挛、硬化,子宫胎盘灌注减少,增加了胎盘早剥的危险,使胎儿和母亲死亡率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取决于高血压的病程和严重程度。因此临床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主诉腹痛应引起重视,需通过临床严密临测及超声波辅助检查以确定有无盘早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且病情更为严重,症状出现早,进展快,几天之内血压会升高明显,肾功能迅速恶化,对治疗反应差,应临床引起重视。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梗死、颅内出血和高血压脑病。易误诊为子痫。以脑出血和高血压脑病多见。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孕妇常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孕妇由于血管变性,动脉压通常很高,易发生产后出血

肾功能衰竭 慢性高血压患者肾小球血管内皮易损伤增厚,血管痉挛导致肾小球缺血坏死,肾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 3 妊娠高血压的临床处理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增加围生儿存活率和减少母儿发病率。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严密的孕期监测,适时终止妊娠以及认真的产后处理来实现。治疗原则:从内科角度出发,对单纯轻度高血压又不伴靶器官损害或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可定期随访血压,并作一般治疗,包括适当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如舒张压持续在95 mm Hg以上可予药物治疗;对中、重度高血压或已伴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轻度高血压孕妇应积极开始降压药物治疗。为方便临床医生处理,临床上宜分妊娠合并低危型慢性高血压和高危型慢性高血压两类型处理。

什么是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是指在高血压病程中因血压急剧、持续升高导致的急性脑循环障碍综合征。任何类型高血压只要血压显著升高,均可引起高血压脑病,但临床上多见于既往血压正常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妊娠中毒症等,也好发于急进型或严重缓进型高血压伴明显脑动脉硬化的病人。除血压突然升高外,常伴剧烈头痛与神志改变,有时还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眼底检查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视网膜小动脉痉挛,但不一定有出血、渗出或水肿,降压治疗后可迅速恢复。

高血压脑病为高血压病程中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情况,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及时治疗其症状可完全消失,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导致不可逆脑损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以脑部损害最为突出,必须及时抢救治疗。凡高血压者有血压急剧升高伴剧烈头痛,甚至有意识和神志改变者,均应立即到医院急救治疗。迅速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防止或减轻脑组织水肿与损伤是治疗的关键。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血压下降过度而使脑、心、肾的血液灌注发生障碍。系统治疗高血压和原发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将有助于降低高血压脑病的发生。病情稳定后应逐步向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过渡并坚持长期、正规治疗。

另外,在高血压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注重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尽早诊断及治疗;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加强宣教,完善血压的管理模式,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亦是高血压脑病防治的关键。

相关推荐

银屑病治疗原则

1、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是局部用药还是配合其它的治疗方法,一般的原则是,皮损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5%时,局部治疗可作为银屑病的主要疗法,但皮损面积较大时,应配合系统或/和紫外线治疗。局部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多种外用药物联合使用。 2、在不同的时候,对银屑病的治疗用药也应该有所不同。急性期不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误用刺激性药物会使皮损扩大,甚至诱发红皮病或脓疱型银屑病。静止期可使用作用较强的渗透性较好的药物。初用时浓度宜低,以后酌情增加,皮损基本消退后,亦可改用浓度低的药物巩固治疗。 3

高血压发作时怎么应急

高血压急症的紧急处理 高血压急症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高血压脑病、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子痫等,下面从心血管症状和脑病症状两个方面说说高血压急症的紧急处理方式。 1. 心血管症状的高血压急症。 患者半坐卧位,保持呼吸道通常,并随时做好吸痰准备;给患者吸氧,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测量患者坐位、卧位血压,必要时动脉插管监测血压变化,使用短效静脉降压药物将血压降至目标值。 2. 高血压脑病。 重点需观察有无颅内高压,防止脑疝和抽搐。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抽搐时咬到舌头;严密监测患者

肾性高血压治疗原则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1、治疗应因人而异,按照病情严重的程度、血流动力学的障碍程度以及其他主要病情择药。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2、血压应逐渐下降,一般降至原来血压的80%~90%较为适宜。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3、复方联合疗法优于大剂量单一疗法,因为复方用的各种药物剂量较小,引起的副作用也较少。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4、应从一种药物开始服用,阶梯式增加,重症高血压者除外。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5、对情绪和精神无影响的药物应优先使用,因为它们极少干扰每天的活动。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6、避免给任何药物以不合适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很多人刚开始头晕,以为是贫血,最后才知道是高血压引起的。其实,高血压患者常会出现头晕、失眠、乏力等整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变得不再安逸。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很多病人都想了解,下面我们来看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尽早治疗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疾病,一旦出现经常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测量血压,确诊后应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发展为非良性高血压。 2、适度治疗 高血压是一个慢性心血管疾病,其治疗过程也需循序渐进。患者不

肺心病治疗原则

你好:慢性肺心病治疗原则是:基础疾病和发病诱因的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降压治疗;改善心功能。 ① 基础疾病和发病诱因的治疗。在治疗肺实质性疾病引起的肺心病时,应积极有效地控制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和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感染细菌不明确时应使用兼顾球菌和杆菌的抗菌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咯痰,气道局部湿化或用祛痰药排痰,应用支气管扩张药,包括β□-受体激动药、茶碱及抗胆碱药物等。合理实施氧疗,合并呼吸衰竭伴中度以上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宜用持续性控制性给氧,以达到既能将血氧含量提高到生命安全

高血压脑病有哪些症状

1.本病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儿童和60岁以上亦可发生。发病年龄与病因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慢性肾小球肾炎以青少年及成年多见,子痫常发生于年轻妇女,恶性高血压引起多见于30~50岁。动脉压升高通常发生在高血压基础上,起病时先突然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舒张压常在140mmHg以上,平均动脉压常为150~200mmHg。由于儿童、孕妇或产后妇女的初始血压较低,以及妊娠毒血症造成子痫的患者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当血压突升至180/120mmHg时即可发病。 2.高血压脑病临床表现颇相似,可把高血

高血压发生的速度及严重程度分类

渐进型或缓进型或非恶性高血压 此型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增高,可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出现症状,随病程进展血压持久增高,可有脏器受损表现。大多数高血压为此型。 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型,多见于中青年。血压显著升高,可迅速累及肾、心、脑等器官,出现氮质血症、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脑病,病程发展迅速。死亡原因多为其并发的尿毒症。临床上所称的高血压危象,即指血压急剧升高引起的严重临床表现,主要为恶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和脑血栓怎么区分

高血压脑病是由于高血压的病情一度恶化,血压不断升高导致的。很多朋友把高血压脑病误认为是脑血栓。那么高血压脑病与脑血栓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如何鉴别两种疾病的症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看看医学上是怎么解释的。 高血压脑病是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血压过一步突然升高,防小动脉自动调节功能失调,脑小动脉被动或强制性扩张,导致脑血流量骤增而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一种特殊临床现象。其发病前常有血压突然升高,病人先有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其症状特点主要为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因而头痛剧烈,

肾炎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一,疾病治疗 1、早期、轻度高血压和尿常规大致正常者可予非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情绪、减肥、限盐、限酒、练气功及太极拳、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2、药物治疗:可供选用的降压药物: ①利尿剂; ②β受体阻滞剂; ③钙拮抗剂;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其中钙拮抗剂、ACEI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更有利,ACEI降低尿蛋白优于其它的降血压药物。使血压有效地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18.7/12kPa,140/90mmHg)能够预防、稳定或延缓高血压肾损害。 3、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患者短期内肾功能迅速恶化,在合

高血压引起心绞痛要怎么办呢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美国JNC7报告中指出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明显升高伴靶器官损害(如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肺水肿、子痫、中风、头外伤、致命性动脉出血或主动脉夹层),需住院和进行胃肠道外药物治疗。 高血压亚急症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应仔细评估、监测高血压导致的心肾损害,并确定高血压的可能原因(睡眠呼吸暂停、药物导致或药物相关、慢性肾脏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疾病、长期激素治疗、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缩窄、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 血压急症是血压严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