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颅内压增高的缓解方法

颅内压增高的缓解方法

保持大小便通畅

颅脑损伤的病人常有呕吐、高热,加上早期限制水钠的摄入,脱水剂、利尿剂的应用,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加上意识障碍或瘫痪导致长期卧床,使胃肠蠕动功能降低,多伴有排便不畅,神经损伤等致尿潴留。当病人表现躁动不安时,要及时观察,避免其用力排便,根据情况给予缓泻剂或低压小量灌肠通便,避免高压大量灌肠,必要时用手指抠出粪块,并及时解除尿潴留,防止腹压增高,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

亚低温疗法

调整室内温度在10℃~20℃,头部用冰枕或戴冰帽,体表降温,颈、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冷敷或遵医嘱给予人工冬眠,使患者的肛温维持在32℃~35℃ ,可降低脑细胞的氧耗量及代谢率,提高对氧的耐受性,降低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还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减轻反应性高热。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1、头痛

这是颅内压增高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间较重,部位多在额部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当用力、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

2、呕吐

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呈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轻。

3、视神经乳头水肿

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若视神经乳头水肿长期存在,则视盘颜色苍白,视力减退,视野向心缩小,称为视神经继发性萎缩。此时如果颅内压增高得以解除,往往视力的恢复也并不理想,甚至继续恶化和失明。

4、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

患病初期,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的同时出现嗜睡以及反应迟钝的症状。而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昏睡甚至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5、其他症状和体征

头晕、碎倒,头皮静脉怒张。在小儿患者可有头颅增大、颅缝增宽或分裂、前自饱满隆起。头颅叩诊时呈破罐声及头皮和额眶部浅静脉扩张。

脑出血头痛持续多久

脑出血头痛,其主要跟颅内压增高和一个血压增高有关系,经过降颅压之后,头痛会缓解,基本上5-7天左右,基本上可以缓解。最好一个就是控制好血压,监测颅内压的情况,基本上颅内压下降,血压恢复,头痛基本上是能缓解的。

颅内压增高注意事项

当然不能吃辛辣食物,它会刺激肠胃,增大血管的负担,过咸的食物也是如此,不要为嘴伤身哦。 在血管瘤病人中营养不均衡、营养不良是常见的。因此,增进食欲、加强营养对肿瘤病人的康复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酸、甜、苦、辣、咸五昧,每味都有它的特殊作用。酸能收敛,生津开胃;甜能补益脾胃;苦能泄下、燥湿,少量可开胃;辣也能开胃;咸能通下、软坚。

食品基本上都是以上五味,或几味混合在一起,肿瘤康复期病人应选择有一定抗癌成分和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品。 富有营养的食品种类繁多,除大米、小麦、小米、大豆等外,鸡、羊、牛肉是补气的食品,体虚的肿瘤病人可食用。鸭子、乌龟、鳖、鲫鱼、娼鱼是具有补益健脾的食品,海参、海蜇、鲍鱼、海带、荸荠、菱角能软坚散结,可以消"痞块",木耳、猴头蘑、香菇、金针菇等多种食用磨菇都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尤其是香菇的营养价值超过所有的蘑菇,含有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钙、铜、铁、锰等徽量元素,还含有多种糖和酶,能提高和增强人体免疫力。

慢性颅内压增高治疗

处理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争取时间进行病因治疗。要使颅内压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保证正常的脑灌注压和能量供应,防止或减轻脑移位和脑疝的发生。病因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1、非手术治疗 颅内压增高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是脱水降颅压治疗,包括各种脱水药物的应用、激素治疗、冬眠降温降压治疗等;另外对颅内肿瘤术前或术后的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的治疗、免疫治疗、抗感染治疗、高压氧治疗、抗癫痫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2、手术治疗 其目的是尽可能进行病灶全切除,争取手术后应能解除或至少部分解除病变对主要功能结构的压迫,为其他种治疗创造条件,如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解除颅内压增高的手术方法,视颅内压增高的性质不同分为两类。

a、颅内占位性病变 在脱水降颅内压的基础上,首先应考虑开颅病灶清除术。b、脑积水的治疗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或交通性脑积水,凡不能除去病因者均可行脑脊液分流术。

3、根据基础疾病,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胳、高血糖:目的是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索。血压过高、过低均需予以适当处理。但血压过高时注意不要降压太迅速,以免影响脑血流灌注;血压过低时宜适当给予提高。高血腊增加血液粘度,影响微循环, 应限制脂质摄入和增加消耗,如功能锻炼。可给予降血腊药物,如烟酸肌酵酯、安妥明等。糖耐量低下、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糖耐量低下,且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高血糖要给予适当的处理。同时如要使用甘露醇、皮质激素时,应特别慎重。

4、处理神经性内脏综合征,脑梗塞发生后、易并发许多内脏症状,如心电图改变(包括脑源性心肌梗塞)、呼吸节律异常、上消化道出血及顽固性呃逆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脑梗塞的恢复和预后,应予以处理。

一般支持疗法:脑血栓急性期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如有心肺合并症者,必要时吸氧、补液。昏迷病人注意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

颅内压增高病因探究

一)血管源脑性水肿。临床常见。系由于脑毛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内蛋白质渗往细胞外间隙,使细胞外间隙扩大所致,通常以脑白质部分水肿为著。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和脑膜炎等病变的脑水肿早期。

二)细胞毒性脑水肿。多由于脑缺血缺氧或各种中毒引起的脑水肿。缺血、缺氧或中毒,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钠泵障碍,钠、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合成氯化钠,细胞内渗透压增加,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内而引起细胞内水肿。常见于脑缺血缺氧、一氧化碳及有机磷水毒性、败血症、毒血症及水电解质失衡等。此类水肿以灰质明显。

三)间质性脑水肿。由于脑室系统内压力增加,使水分与钠离子进入脑室周围的细胞间隙,见于阻塞性脑积水。

四)渗透压性脑水肿。当血浆渗透压急剧下降时,为了维持渗透压平衡,水分子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引起脑水肿。

慢性颅内压增高病因

引起颅高压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一、颅腔狭小 多见于颅骨先天性病变和畸形、颅骨异常增生症及外伤性颅骨广泛凹陷性骨折等,都可引起颅腔变小,使脑组织受压,影响脑的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和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

二、脑血流量增加 各种原因引起的二氧化碳蓄积和碳酸血症;颅内各种血管性疾病如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瘤,脑毛细血管扩张症,丘脑下部、鞍区或脑干等处血管运动中枢附近受到刺激后所导致的急性脑血管扩张(急性脑肿胀);以及各种类型的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可致脑血容量的增加而引起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等也可致颅压增高。

三、颅内占位性病变 是增加颅内容积,破坏颅腔容量与颅内正常内容物容积之间稳态平衡,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颅内血肿和颅内肿瘤是最常见因素,颅内脓肿、颅内肉芽肿及脑寄生虫病亦不少见。导致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占据不能扩张的有限颅内空间,颅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脑组织,使脑组织移位,或破坏脑组织,导致脑水肿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四、脑脊液量增多 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循环通路发生阻塞时,使脑脊液不能发生置换以缓冲颅内病变造成颅内压增高;同时脑脊液又不断分泌,必然增加其所占据的颅腔容积而造成颅内压增高。脑脊液生成过多或脑脊液吸收减少,都会使脑脊液积聚起来,结果引起颅内压增高。

1、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常见有婴幼儿先天性交通性脑积水;后天性脑积水有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血脑屏障破坏等。

2、假性脑瘤症候群 又称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候群。可由于静脉窦阻塞、内分泌失调、血液病、Vit A过多症、药物性反应及代谢性疾病等引起。

五、脑水肿 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原因,除了脑部疾病以外,下列全身性疾病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脑水肿:a.细菌性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脑病;b.酸中毒、尿毒症、肝昏迷、心功能障碍等;c.昏迷病人呼吸道梗阻、窒息、心跳骤停、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等,均可导致脑缺氧,并继发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饮食

番茄生菜沙拉

1. 把生菜叶洗净,平铺于容器中;2. 把番茄和黄甜椒洗净,切成圆形薄片;3. 将切好的番茄、黄甜椒薄片交错摆放在生菜叶上;4. 加入沙拉酱调味即可。

圆白菜炒粉丝

1.将圆白菜洗净,均匀切成4厘米长的丝;2.将粉丝用温水泡透,切成段;3.葱、姜、蒜洗净,均切成细末待用;4.锅内加油烧热,放入葱、姜、蒜末炝锅;5.放入圆白菜丝,加料酒、白糖、酱油煸炒几下;6.放入粉丝、精盐、醋炒匀至熟,加味精、花椒油炒匀,出锅装盘即成。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1.头痛:头痛是颅内高压的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80~90%,初时较轻,以后加重,并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清晨时加重是其特点,头痛与病变部位常不相关,多在前额及双颞,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头痛可位于后枕部。急性颅内压增高者,由于脑室系统产生急性梗阻,所以头痛极为剧烈,肿瘤内出血,可产生突发而剧烈的头痛。

2.呕吐:呕吐不如头痛常见,但可能成为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唯一的主诉。其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与饮食关系不大而与头痛剧烈程度有关。位于后颅窝及第四脑室的病变较易引起呕吐。

3.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客观的重要体征,发生率约为60~70%。虽然有典型的眼底所见,但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只有一过性视力模糊,色觉异常,或有短暂的视力丧失。这些视觉症状只持续数秒,少数可达30秒左右,称为弱视发作。弱视发作常见于慢性颅内压的增高晚期,常与头痛程度平行。如果弱视发作频繁时提示颅内压的增高持续存在,最终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

4.其他症状:可有头昏、耳鸣、烦躁不安、嗜睡、癫痫发作、展神经麻痹、复视等症状。颅内高压严重时有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升高、脉搏及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是调节机制的代偿作用,以维持脑血液供应,呼吸慢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所致,生命体征变化是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征兆,要警惕脑疝的发生。

5.脑疝:急性和慢性颅内压增高者均可以引起脑疝.前者发生较快,有时数小时就可出现,后者发生缓慢,甚至不发生。

小儿颅内压增高综合症

颅内压增高综合症

凡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颅内容积增加,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超过1.92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根据Monroe-kellie原理,除了血管与颅外相通外,基本上可把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当作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其总容积是不变的。颅内有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由于颅腔的总容积不变而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颅内容物的体积可变,于是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有精确的生理调节来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如果颅内容物中某一部分体积增加时,就必然会导致其他部分的代偿性缩减来适应。这是维持正常颅内压的基本原理,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破坏了这一机制就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三种内容物中,脑组织体积最大,但对容积代偿所起的作用最小,主要靠压缩脑脊液和脑血流量来维持正常颅内压。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颅腔内容物增加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脑脊液量或脑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如颅腔内容物正常,而因狭颅畸形、颅底凹陷症、颅骨骨瘤、畸形性骨炎或颅骨凹陷性骨折等而使颅腔容积缩小时,亦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综合症护理

(1)颅内压增高的动态观察:避免各种刺激因素(情绪激动、紧张、大量饮水、过量快速补液等)。对有颅高压症状的病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要及时处理。

(2)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运动的变化:意识改变是颅脑疾患病人最常见的体征之一。它往往反映了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幕上肿瘤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朦胧意识等是脑疝的先兆症状。颅脑损伤病人有昏迷——清醒——昏迷过程,即有中间清醒期再昏迷是硬膜外血肿的有力证据。瞳孔的调节、对光反应灵敏度与动眼神经有关。瞳孔的观察在神经外科有着特殊的定位意义。幕上肿瘤病人出现病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应迟纯、消失,警惕颞叶疝的发生。颞叶疝首先出现意识、瞳孔、肢体运动的障碍,呼吸、循环系统的障碍在后期出现。枕骨大孔疝时突然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障碍,后出现意识、瞳孔的改变。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宜在早期进行治疗,发生脑疝后再抢救则可留下不可弥补的后遗症。

(3)抢救的配合:脑疝的抢救需同心协力、争分夺秒,颞叶疝时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要求在20分钟内滴完(可迅速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颅内压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以后视病情可每4~6小时重复滴注。枕骨大孔疝呼吸突然停止者可立即进行眶脑室穿刺术,挽救病人生命,同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及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及应用兴奋剂。有脑室引流管的病人可先剪开引流管再接脑室引流瓶。

(4)脑室引流护理:

①引流瓶挂在高于病人头部10~15cm部位(病人额骨到引流葫芦瓶滴管之间的距离),过高不能起到引流的目的。过低引流过快可使脑室塌陷引起皮层和脑室内出血。

②引流管要保持通畅,不能扭曲或皱折。

③观察滴出脑脊液的颜色及量。滴出血性脑脊液证明有活动性出血,滴出混浊脑脊液证明有感染。

④注意保持伤口敷料及各衔接处敷料干燥。发现敷料湿时要及时寻找原因。

⑤脑室外引流不宜放过长时间,1周内应给予处理。

⑥病情稳定考虑拔管前先将引流瓶持高至20~25cm处,观察2日,注意有无颅压增高症状出现,若无不适可夹管2日,2日后正常无不适反应可考虑拔管。

⑦若挂高后仍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可考虑做脑脊液分流手术(脑室——腹腔引流术或脑室——心房引流术)。

婴儿颅内压增高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高颅压综合征的鉴别

(1)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任何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而致的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脑内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颅脑CT能直接地确定颅内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的脑室内出血。

(2)脑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主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一般起病较急,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为1~3 d内发展到高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常呈血性。脑CT可明确出血量的大小与出血部位。

(3)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骤然剧烈升高而引起的急性广泛性脑功能障碍。常见于急进型高血压、急慢性肾炎或子痫,偶或因嗜铬细胞瘤或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时服用含酪胺的食物、铅中毒、库欣综合征等。常急骤起病,血压突然显著升高至33.3/20 kPa(250/150 mmHg)以上。舒张压增高较收缩压更为显著。常同时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偏瘫、失语、癫痫样抽搐或肢体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等。眼底可呈高血压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急诊CT检查可见脑水肿、脑室变窄。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波,α节律丧失,对光刺激无反应。一般不做腰椎穿刺检查。

(4)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ur):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转移瘤。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共同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的典型颅内压增高表现。在病程中症状虽可稍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少数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突然转为急性发作。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可伴随不同的症状,如视力、视野的改变,锥体束损害、癫痫发作、失语、感觉障碍、精神症状、桥脑小脑角综合征等。头颅CT可明确肿瘤生长的部位与性质。

(5)脑脓肿(brain abscess):常有原发性感染灶,如耳源性、鼻源性或外伤性。血源性初起时可有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如高烧、畏寒、脑膜刺激症状、白细胞增高、血沉快、腰椎穿刺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等。但在脓肿成熟期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消失,只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CT扫描常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阴影,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边缘影像明显增强,呈壁薄而光滑之环形密度增高阴影,此外脓肿周围的低密度脑水肿带较显著。

(6)脑部感染性疾病(brain infections disease):脑部感染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引起的脑及脑膜的炎症性疾病。呈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少数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起病时常有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血象增高等。部分病例有意识障碍、精神错乱、肌阵挛及癫痫发作等,严重者数日内发展至深昏迷。有些病例可出现精神错乱,表现为呆滞、言语动作减少、反应迟钝或激动不安、言语不连贯,记忆、定向常出现障碍,甚至有错觉、幻觉、妄想及谵妄。神经系统症状多种多样,重要特点为常出现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双眼同向偏斜、部分性癫痫、不自主运动。其他尚可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脑脊液常有炎性改变,如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量增多。或有糖或氯化物的降低,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等。头颅CT可见有炎性改变。

(7)脑积水(hydrocephalus):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室系统内的脑脊液不断增加,同时脑实质桕应减少,脑室扩大并伴有颅压增高时称为脑积水,也称为进行性或高压力性脑积水。除有颅内压增高的一般表现外,缺乏特异性症状。CT检查可发现肿瘤或其他病灶、准确地观察脑室的大小并可显示脑室周围的水肿程度;脑室造影可见脑室明显扩大,有时可明确梗阻的部位。

(8)良性颅内压增高(benign intractaunial hypertension):又名“假性脑瘤”,系患者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但无占位性病变存在。病因可能是蛛网膜炎、耳源性脑积水、静脉窦血栓等,但经常查不清。临床表现除慢性颅内压增高外,一般无局灶性体征。

(9)其他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在临床上也相当多见。如感染中毒性脑病、尿毒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糖尿病昏迷、肝昏迷、食物中毒等。这些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均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结合疾病史及全身检查多能做出明确的诊断。

2.低颅压综合征的鉴别

(1)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无差别,起病可急可缓,头痛轻重不一,位于颈枕部居多,可向额顶部放射,亦可延至肩背,直立及头部活动时加重,平卧后缓解。可伴不同程度的颈强直、头前屈时疼痛。Kernig征阳性,以及外展神经不全麻痹等体征。除头痛外常有头昏、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亦可有轻重不一的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精神障碍及发热、多汗、血压波动、直立位心动过缓、晕厥发作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低于0.7 kPa。

(2)颅脑外伤后颅内低压综合征(craniocerebral trauma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yndrome):当发生开放性颅脑外伤或中、轻型闭合性颅脑外伤后,可因:①脑脊液鼻或耳部大量流失;②颅脑外伤后反射性脉络丛分泌功能抑制;◎脑脊液吸收增加;④休克及长期使用高渗脱水药物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挤压性疼痛,可伴有头昏、恶心、呕吐、乏力、虚弱、厌食、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等,严重时有精神萎靡、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表现。上述表现与体位有关,卧位或头低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坐位或立起时症状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3)胰岛素治疗和电休克治疗(insulin therapy and electric shock treatment):胰岛素治疗与电休克治疗后有继发低颅压的报道。胰岛素治疗后继发低颅压虽经大量补糖,仍不见苏醒,昏迷愈陷愈深,此时有可能存在低颅压,腰椎穿刺可证实。

鉴别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头痛

由于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占位病变直接压迫或牵拉颅内有痛觉的结构产生。头痛常出现于早晨或夜间,头痛常由阵发性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加重,以前额为重。头痛剧烈时伴有呕吐,吐后头痛暂时缓解。

2.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常在清晨空腹时发生或与剧烈头痛时伴发,与饮食无关,常不伴有恶心。

3.视神经乳头水肿 多为双侧性,但程度可不等。早期不影响视力,但可有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和生理盲点扩大,晚期出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其他 急性颅内压增高可引起Cushing反映,即血压升高,心率缓慢,呼吸减慢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可有抽搐,去大脑强直伴阵发性意识丧失.最终导致脑疝。儿童颅内压增高者有头围增大、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怒张等。叩诊头部有破罐音。

(二)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视神经炎 可有头痛、视乳头充血、水肿等类似颅内压增高症,但早期有显著视力下降,腰穿压力不高。

2.偏头痛 头痛呈周期性,常为钝痛性质,剧烈时可出现呕吐,吐后头痛缓解,但病程长,不发作时无头痛,查眼底无水肿,腰穿压力正常可鉴别。

相关推荐

脑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1) 呕吐: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导致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而出现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儿童颅窝肿瘤呕吐出现早而且比较频繁,要与肠胃疾病相鉴别。 (2)头痛:多为剧烈性头痛表现,是有颅内压增高或肿瘤直接压迫脑膜、血管及其他脑组织结构所致。大多数患者常在清晨发作或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这是脑瘤的早期症状,随肿瘤的侵润转移而加重。 (3)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客观体征。幕下及中线肿瘤病人出现较早,幕上的良性肿瘤出现较

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有何特点

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构成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其中以头痛最为常见。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有如下特点: (l)头痛出现的时间与颅内压增高的程度不一定成比例,但出现的时间常与占位性病变的部位有关,例如后颅窝的占位病变往往早期就出现头痛。 (2)头痛程度因人而异,早期可为阵发性,程度较轻,多于清晨或夜间发生,咳嗽、打喷嚏、低头等动作常使头痛加重,坐位或站立则减轻。随病情发展,头痛程度逐渐加剧。 (3)头痛剧烈时可伴呕吐,吐后头痛常暂时缓解。 (4)小儿颅缝未闭、颅内压增高可使颅缝裂开,故头痛可不明显。老年人由

颅内压增高都有哪些症状呢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分为四期,即代偿期、早期、高峰期和晚期。 (1)代偿期:当颅内容积开始增加时,脑脊液从颅腔内挤入硬脊膜下腔,血液从扩张的脑静脉挤出颅腔,此时颅内顺应性良好,颅内压波动在正常范围内,临床上不出现症状和体征。 (2)早期:颅内代偿容积夫代偿时,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临床上出现三个典型症状: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3)高峰期:颅内压达到高峰期后不仅头痛、呕吐加重,而且出现意识障碍,其病理解剖学基础是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全脑严此时另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库欣综合征〔cudl吨征)

过多检查可能导致脑疝的发生

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中有时由于采取不适当的检查和治疗而诱发脑疝者也屡见小鲜,这些是值得引以为诫的沉痛教训。CUSHING曾指出颅内压增高时腰椎穿刺的危险性。许多人也强调腰穿危险,甚至列为禁忌。我们认为腰椎穿刺对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并非绝对禁忌,仍不失为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一项重要检查治疗方法。关键在于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 不适当的腰穿。如穿刺针过粗,故脑脊液过快、过多,或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均可诱发或加重脑疝。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腰穿当时及数小时以至数1小时以后。我们曾有一例颅脑损伤并发硬膜下血肿,经开颅清除血肿、去骨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吃什么好

1.发菜 吃发菜的好处 发菜是属于海藻类食物,含有大量的甘露醇的,甘露醇具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发菜怎么吃 每天100-200克为宜。 2.鸡腿菇 吃鸡腿菇的好处 鸡腿菇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新陈代谢,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鸡腿菇怎么吃 每天200-300克为宜。 3.冬瓜 吃冬瓜的好处 冬瓜是属于膳食纤维类食物,促进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的作用,有利于恢复。 冬瓜怎么吃 每天200-300克为宜。 其实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并不难,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一些细

脑癌患者出现脑水肿怎么办呢

脑癌患者手术后可并发脑水肿,可导致颅内高压,对脑组织的损害较大,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水肿。 1.口服利尿剂:适用于意识清楚,颅内压增高程度较轻患者,常用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速尿)20~40mg,每日3次;可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激素应用: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缓解,可选用的药物有: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次;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③泼尼松5~10mg

颅内压的原因

⑴.年龄 婴幼儿及小儿的颅缝未闭合或尚未牢固融合,颅内压增高可使颅缝裂开而相应地增加颅腔容积,从而缓和或延长了病情的进展。老年人由于脑萎缩使颅内的代偿空间增多,故病程亦较长。 ⑵.病变的扩张速度 当颅内占位性病变时,随着病变的缓慢增长,可以长期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一旦由于颅内压代偿功能失调,则病情将迅速发展,往往在短期内即出现颅内高压危象或脑疝。 ⑶.病变部位 在颅脑中线或颅后窝的占位性病变,由于病变容易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故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早期出现而且严重。颅内大静脉窦附近的占位性病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不能吃什么

人们的脑颅内都有压力的,有一个范围值,突破了这个正常值,就是颅内压增高,而患有恶性肿瘤的老人,有这颅内压增高的病症,应该就是因为颅内转移。其症状一般是头痛,癫痫样发作,如果同时出现了头痛,视觉障碍,呕吐这三个症状,那基本就可以确定为颅内压增高,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还伴随着一些并发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了解一些疾病症状,也要多加防范,还可以进行饮食的调节,像是要忌口的东西,就不要再吃,而老年人颅内压增高不能吃什么呢?下面就来看看。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忌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

颅内压增高的预防和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预防和护理 1 卧位 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病情允许时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脑脊液外漏的病人可借助重力的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粘附在硬脑膜漏孔处,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注意头颈不要过伸或过屈,以免影响颈静脉回流。 2 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以免造成患者情绪激动,使血压升高,加重颅内压增高。病人躁动不安时,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勿轻率给予镇静剂,以免影响观察病情,也不可强加约束,避免因过份挣扎而使颅内压升高,应加床挡保护并让其

异山梨醇口服液治疗视盘水肿

异山梨醇口服液是一类处方药品,用药是需要遵义医师指导的。但你也不用担心很难买到这种药品,因为在七乐康网上药店即有售出,需要的各位不妨去看看。而且价格还更优惠,这对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实在是一个福音。 异山梨醇口服液系高渗性脱水利尿剂,口服后颅内压下降异乡较大,于是颅内压增高缓解乃至消失。其作用机理近似于静脉注射的甘露醇与山梨醇。可用于脑瘤和脑内伤惹起的颅内压增高。 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有:1、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2、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