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安神定志
竹叶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安神定志
竹叶石膏汤中的人参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减少疲劳;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疗作用,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无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同时人参还能补气益血,故对气血亏虚、心神不安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等皆有很好的效果。
男人早上起床口臭特别严重怎么办
1、绿茶叶,苦丁茶,金银花,生石膏,芦根,金银花,竹叶,麦冬,连翘等中药材。
解决早上起床口臭问题最根本的是根治内热,因为口臭者多属肝胆热证和肠胃热证,可服用一些降火中药剂。
竹叶石膏汤:生石膏、芦根各30克,生地、金银花各12克,竹叶、麦冬、法夏、连翘、桔梗各9克,甘草3克,加兑清水三碗半,一副药能熬出3碗,每天早晚各温服一碗。连续饮用2周左右,口臭症状会出现好转。
2、多吃一些苦味的蔬菜水果,例如苦瓜、生梨、生菜、苦菜子等,能帮助体内降火,从而在根源上消除口臭。要少吃牛肉、羊肉、狗肉等发热肉类。
中耳炎适合吃什么 竹叶石膏粥
材料:淡竹叶15克,生石膏30克,粳米50克,白糖10克。
做法:先将竹叶、石膏加水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再加入粳米煮成粥,温服,每日一次。
功效:适用于化脓期耳痛、耳鸣、发热、耳部流脓患者。
竹叶石膏汤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益气和胃
竹叶石膏汤补中,气温益气,可益气和胃,用于多种气虚证,如心气虚、心悸、脉结代以及脾胃虚弱等症,尤其是其中含有的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可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治疗失眠名方
因为被人吓了甚或因为恐惧失眠者,我们可以用安神定志丸,标本同治。
安神定志丸
【处方】茯苓、茯神、人参、远志、石菖蒲、龙齿。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因惊恐而失眠,夜寐不宁,梦中惊跳怵惕。
【用法用量】每服6克,开水送下。
本方摘自--《医学心悟》卷四。
临床运用
1、失眠。因惊恐而失眠,夜寐不宁,梦中惊跳怵惕。
2、心悸。尤其对心虚胆怯之心悸有良效。
主治精神烦扰、惊悸失眠、癫痫。方中加入酸枣仁、柏子仁,则养心安神作用更好;若用于治癫痫,痰多者宜加入胆南星、竹茹等涤痰之品。
安神定志丸,顾名思义,人体的主宰“神”受到了恐惧的干扰,因此失眠了,用本方就可以安抚人的主宰“神”。另外,中医认为心脏主宰五脏六腑,失眠与心关系巨大,因此,本方加入了养心的药物。胆子小的人,容易受惊吓,因此,也可以用此方。
H7N9禽流感如何治疗
本病表证短暂,传变迅速。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干咳无痰等。继之寒战、高热、咳嗽阵作、气喘息促。而后迅速进入重危症期,持续高热、昏迷、厥脱等。可按照中医卫气营血辩证施治。
1.初期:卫气同病
症状:恶寒发热,或高热,干咳少痰,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透表清气。
参考方药:小柴胡汤合羌蓝石膏汤加减。柴胡、黄芩、生石膏、青蒿、羌活、薄荷、大青叶、鸭跖草、桑叶、杏仁、大贝母、生甘草。
加减:卫分表证偏盛加荆芥、防风、白前。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
2.进展期:
(1)热毒袭肺
症状:寒战、高热,咳嗽气喘,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肺平喘。
参考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泻肺汤加减。石膏、麻黄、杏仁、葶苈子、寒水石、桑白皮、山栀、大贝母、知母、甘草。
加减:寒战高热加柴胡、黄芩、大青叶;腹胀便结加生大黄、枳实、厚朴。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
(2)气营两燔
症状:高热不退,喘息难卧,神识昏愦,或痰中夹血,或有斑疹,舌质红或淡暗,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滑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
参考方药:清营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生地黄、生石膏、熊胆粉、竹叶心、赤芍、丹皮、黄芩、黄连、银花、连翘、桑白皮、甘草。
加减:高热大汗加西洋参。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3.危重期: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口唇及肢体皮肤紫绀,尿少或无尿,表情淡漠,意识模糊不清,脉搏细数。
治法:醒神开窍固脱。
参考方药:四逆汤合参附汤加减。附子、干姜、红参、麦冬、山萸肉、五味子、黄芩、栀子、郁金、炙甘草。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气阴两伤
症状:低热,烦渴,咳嗽咯痰,乏力易汗,胸闷气短,手足心热,食欲不振,舌质红胖或瘦,边有齿印,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细濡。
治法:益气养阴。
参考方药:生脉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石膏、姜半夏、石斛、银花、甘草等。
加减:低热者加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等;咳嗽咯痰者加用枇杷叶、杏仁、百合,川贝母等;纳差易汗者加白术、黄芪、茯苓等。
中成药:生脉口服液,川贝枇杷膏。
干燥综合症的小偏方
干燥综合症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很多人都有过患病的经历, 那么我们下面介绍下干燥综合症的治疗小偏方。
一.沙参麦冬汤
方药:生甘草、冬桑叶、生扁豆、花粉各,沙参、麦冬各,玉竹。
二.竹叶石膏汤
方药:青竹叶,贝母,桑叶皮、生甘草各,金银花、冬瓜、熟石膏、光杏仁、连翘壳,白莱菔子、鲜苇茎(去节)。
三.四逆散
方药: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治疗各种呕吐的偏方
1、寒证
缪仲淳:神效沉香丸,又名聚宝丸,治男子翻胃呕吐,饮食不通。此是胃脘寒痰结阻,诸医无效,屡试神验。
真沉香6克 真麝香2.4克 血竭4.5克 郛香4.5克 缩砂仁6克 木香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1.5克细末,糯米糊丸,如弹子大,用辰砂4.5克为衣,烧酒磨服。
2、热证
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6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9克(去心) 人参9克 甘草6克(炙) 粳米4.5克
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日3服。
3、虚证
龚廷贤:六君子汤,治久病胃虚呕吐。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炒) 山药(炒) 当归各3克 藿香 砂仁各1.5克 莲肉10粒 乌梅1个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2.4克 甘草1克 炒米100粒
上锉1剂。生姜3片,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
竹叶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生津
竹叶石膏汤为清热剂,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的功效,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症状可见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
中医治疗失眠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中医将失眠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见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痰热内扰,用温胆汤加味。虚证若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汤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心脾两虚者用归脾汤;心胆气虚者,用安神定志丸;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用交泰丸。对顽固性不寐从瘀论治,遵从王清任“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之说,用血府逐瘀汤。
养血育阴安神镇静
中医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安神镇静的药物来治疗失眠。临床上常用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及安神定志等方法,可随证选用。常用中草药为珍珠母、百合、酸枣仁、夜交藤、煅龙牡等,常用中成药有安神定志丸、刺五加片、参松养心胶囊、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
精神调治舒畅情志
临诊中还应随证采用精神调治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对因情志不抒或紧张而造成的失眠,精神治疗更有其特殊的功效。
针灸疗法宁心安神
中医治疗失眠所选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四神聪、三阴交、安眠、足三里、后溪等。四神聪镇静安神,不寐病位在心,取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三阴交健脾益气,柔肝益阴,可使脾气和,开气疏泄,心肾交通,心气安而不寐除;心脾亏损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溪;脾胃不和配足三里;痰热内扰配内关、丰隆。还可以采用耳针、梅花针、灸法、推拿等法。
中药秘方治疗热感冒
1、暑热感冒
以新加香薷饮为基本方,取香薷、厚朴各6克,白扁豆15克,金银花、青蒿各12克,连翘、鲜芦根、藿香、半夏、陈皮、白蔻仁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2、暑湿感冒
以竹叶石膏汤为基本方,取竹叶、甘草各6克,生石膏30克,半夏、荷梗、粳米各10克,板蓝根、麦冬各20克,党参、玄参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3、一般热感
藿香15克、连翘10克、防风15克、马勃10克、薄荷(后下)15克、陈皮15克、桔梗10克、厚朴10克、麦冬10克、淡竹叶15克、佩兰10克、苍耳子15克、茯苓10克、黄芩10克、甘草3克
如果咳嗽可加少许浙贝、款冬花或者紫苏子。每日一剂,水煎服。
常备中成药
1、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
对症:头痛流涕、恶心、食欲差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扶正祛邪。用于感冒、呕 吐、泄泻、霍乱、湿阻等病。其基本指征是: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院满闷、恶心呕吐或泄泻、 舌苔白腻、脉濡缓。现代多用于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等。
2、双黄连、热炎宁
对症:咽痛、发热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3、清肺抑火化痰丸、清肺丸、止嗽化痰定喘丸
对症:咳嗽、咳痰
功效:清肺胃实热。咳嗽痰黄,咽喉疼痛,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及口舌生疮,牙齿疼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