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饮食养生注意“三个低”

老年人饮食养生注意“三个低”

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衰弱,易患各种慢性疾病,因此在饮食时宜低盐、低脂肪、低糖。这就是所谓的人们常说的老人饮食应注意的“三个低”。

低脂肪油吃多了有害身体。高脂饮食,特别是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与发生心血管疾病、胆囊炎、胰腺炎的关系密切。

一般人平均每天动物食品摄食量达到150克时,就应控制食油量在20克左右为宜。老年人活动减少,消耗的脂肪也少,更宜少吃,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如果饮食是以素菜为主,可适量增加一点脂肪。

低糖老年人常食高糖食品,弊大于利。因为老年人消耗的能量不多,血糖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经常吃甜食和糖果,容易造成龋齿,引起缺钙,身体易发胖,还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

低盐盐是人体内氯和钠的主要来源。但常吃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水分潴留、心脏排血量增加,易引起肾病和高血压。

老年人饮食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

1、补脑益智食物

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记忆衰退现象,需要进食补脑食品,以改善脑力不足的情况。医学研究发现,含有卵磷脂的食品,能够提高大脑的活动机能,延缓大脑的老化和衰退。含丰富的卵磷脂的食物:大豆、蛋黄。其它健脑食品:核桃、蜂蜜、黄花菜(又称金针菜)、龙眼、苹果、香蕉、卜萄等。

2、减肥轻身食物

老年人肥胖切忌服用减肥药品,以免损害身体。中国传统的减肥食品:茯苓、香菇、薏苡仁、淮山、发菜、黑木耳、番薯、竹笋、冬瓜、黄瓜等。

3、润肤多发食物

老年人由于内分泌功能减退,性激素减少,皮肤变得干燥、发皱、出现班点,为了保护皮肤,使皮肤润泽,平时经常食莲子、龙眼干、薏苡仁、百合、核桃、黑芝麻、红枣、芡实等煮汤或煮粥,均能够润泽皮肤。而何首乌、黑芝麻更有乌发的功效。

4、防衰老食物

水果中各种营养成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容易吸收,有助于一些老年病的防治,增强免疫功能。

5、饮食切忌要少盐

食盐过多,对老年人和患心脏病、高血压、肾脏病、肝硬化等病人,更会带来不利影响和加重病情。老年人为健康长寿着想,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自己控制食盐量。

6、清晨空腹喝杯水

清晨起床后马上喝水,有利把昨天晚餐摄取的盐份和动物蛋白质分解出来的毒素,迅速地排出体外,可以降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还能促使胃肠的蠕动作用,有利排便,预防便秘。

​老年人饮食养生要做到“十不贪”

一、不贪肉。

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二、不贪精。

老年人长期讲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摄入的纤维素少了,就会减弱肠蠕动,易患便秘。

三、不贪硬。

老年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弱,如果贪吃坚硬或煮得不烂的食物,久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四、不贪快。

老年人因牙齿脱落不全,饮食若贪快,咀嚼不烂,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同时,还易发生鱼刺或肉骨头鲠喉的意外事故。

五、不贪饱。

老年人饮食宜八分饱,如果长期贪多求饱,既增加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猝死。

六、不贪酒。

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会使心肌变性,失去正常的弹力,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老人多饮酒,还易导致肝硬化。

七、不贪咸。

老年人摄入的钠盐量太多,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及肾脏衰弱。

八、不贪甜。

老人过多食甜食,会造成功能紊乱,引起肥胖症、糖尿病、脱发等,不利于身心保健。

九、不贪迟。

三餐进食时间宜早不贪迟,有利于食物消化与饭后休息,避免积食或低血糖。

十、不贪热。

老年人饮食宜温不宜烫,因热食易损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如果长期服用烫食热刺激,还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老年人饮食养生密码

远离“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是指除热量外无其他营养成分的食物,也指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这些食品之所以被称为“垃圾”,是因为其经过炸、烤、烧等加工工艺使营养成分部分或完全丧失,或在加工过程中添加或产生了有害物质。

“垃圾食品”在我国的消费群非常庞大:青少年主要偏好食用汉堡、薯片、炸鸡等外来“垃圾食品”,中老年人则是油条、咸菜等传统“垃圾食品”的主要消费群。

尽管现在一部分人已经有意识地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但大部分人还是偏爱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品,很少有人爱吃淡而无味的低脂食品。这是因为“垃圾食品”口味通常比较重,味道、口感俱佳,对人的味觉产生刺激,而人的味觉一旦接受了这种美味的刺激后会上瘾,很难再拒绝食欲的诱惑,很多人对“麻辣烫”偏爱也正是这个原因。另外,有些“垃圾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还添加了香料、色素、调味剂、膨化剂等人工添加剂,这些化学制剂使食物在颜色、味道、外观上对人产生巨大的诱惑,令人难以抗拒。

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是定量的,营养素对于人体就像肥料对于植物那么重要。只有全面、充足的营养素供给,才能保证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摄入的营养超过了人体正常的需求,就会给身体带来负担,造成营养堆积,还会带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在日常的食物中,没有哪一种营养含量是齐全的,任何食物单一、大量的食用,都会导致营养过剩或者身体需求失衡,那些公认的垃圾食品更不用说了。

饮食养生三误区

误区一:肉骨头汤补钙

[解析]很多骨折的病人喜欢用肉骨头汤补钙,其实肉骨头汤中含钙量并不高。有人实验,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但肉骨头汤脂肪含量很高,因为有骨髓。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骨折的病人需要更多。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用牛奶或钙制剂补钙。

误区二:肾结石的病人不能补钙

[解析]肾结石大多是草酸钙在尿中沉积,主要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道排除时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防治肾结石的关键是减少摄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竹笋等,即使吃也应煮沸,去除草酸含量。

误区三:没有鳞的鱼胆固醇高

[解析]这个归纳不够全面。的确有一些没有鳞的鱼胆固醇较高,如银鱼、河鳗、泥鳅、黄鳝、鳕鱼,但不是所有无鳞的鱼胆固醇都高,如带鱼、鲨鱼,与有鳞的草鱼、鲳鱼、鲈鱼等相似。

老年人饮食养生10字真经

杂食

杂食是指,饮食品种要多,要吃得杂、吃得全面,才能使人体所需营养均衡,保障身体健康。中医指出,《黄帝内经》总结出健康饮食指南:“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讲,田夫寿,膏粱夭,指种地的老汉吃五谷杂粮长寿,而富家公子哥吃得精细反而早夭。中医认为,老年人食物多样化、粗细结合、荤素并重、以素为主,才能吃出好的身体。

慢食

慢食顾名思义就是要吃得慢。人到老年后,胃肠功能减弱,而慢食的人,食物经过充分咀嚼,更容易消化。此外,研究表明,慢食的人更容易保持苗条。

老年人吃饭最忌吃饭过快,吃得快比较容易造成“误吸”,误吸进入肺部的食物多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发热、咳嗽,如果是大块食物尤其是汤圆、饺子、桂圆等, 可能阻塞气管甚至窒息死亡。近年来,医院里也经常会见到类似“最昂贵的鸡肉”之类的病例。即老年人因不慎把鸡翅吸入气管,花了很多钱来治疗,结果回天乏术。

老年人由于体弱或疾病,特别是有过中风经历的病人,往往吞咽反射迟钝,因此吃饭一定要放慢速度,并且集中注意力,以免造成悲剧。

素食

素食指老年人的饮食要以素食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吃肉,而是要荤素搭配,吃80%的素食,和20%的荤食。古语说:饮食清淡自然补益之功明显,肥甘厚味则易于伤及脏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人体构造来说,人的肠道比较长,迂回越多。而肠道长的动物,更适合草食、杂食。虽然肠道摄入动物蛋白,对人的体能提升比较快。但现代人比较“宅”,平常体力劳动的比重不大,更应该以素食为主。

淡食

淡食有三个要求,即少盐、少油、少糖。盐跟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数据表明,北方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这跟南北方的饮食差异有关,北方饮食偏咸。而油 腻吃得过多,较易引起中风、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多吃糖,易使胃肠道出现胀气,从而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老年人新陈代谢较慢,若吃糖过多, 会使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而导致肥胖,并可诱发糖尿病。

针对淡食,中医举了个形象的比喻。人体就像公交车一样,公交车在沿线不断上下人,如果上的人多于下的人,车早晚要超载。而人体不断地摄入热量,消耗热量。当消耗热量少的时候,就需要减少摄入。或者是你摄入多的时候,你得增加活动,保持平衡,否则就会诱发各种身体疾病。

稀食

稀食是指老年人的饮食要以吃粥为主。俗话说:老人吃粥,多寿多福。一来吃稀粥老年人比较容易消化,不容易引起“误吸”的问题,也不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另一方面,粥比较容易搭配山药、枸杞等食材,营养比较容易释放在粥里。

我国古代就讲究吃粥养生。《老老恒言》中说:“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其老人养生的方法是每日清晨空腹时,食淡稀饭一 碗。宋代大诗人陆游专作《食粥》,其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寿逾八秩,可见其食粥的补养之 效。

老年人饮食养生 多吃坚果

板栗

栗子对辅助治疗肾虚有益,故又称“肾之果”。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也可适量品尝。但栗子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宜多食。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要饭后大量吃,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新鲜栗子容易发霉变质,吃了发霉的栗子会引起中毒,所以变质的栗子不能吃。

葵花子

是瓜子中的佼佼者,营养相当丰富。每天吃一把葵花子,就能补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葵花子所含的蛋白质可与各种肉类媲美,特别是含有制造精液不可缺少的精氨酸。常嗑食葵花子对预防冠心病和中风、降低血压、保护血管弹性有一定作用。医学家认为,葵花子能治失眠、增强记忆力,对预防癌症、高血压和神经衰弱有一定作用。

开心果

可谓“心脏之友”,可降低胆固醇含量,减少心脏病。但贮藏时间太久的开心果不宜再食用。开心果有很高的热量,并且含有较多的脂肪,怕胖的人、血脂高的人应该少吃。

南瓜子

具有杀虫和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功效。美国的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左右南瓜子可较有效地防止前列腺疾病和前列腺癌。南瓜子中含有丰富的泛酸,而泛酸可以缓解静止性心绞痛,并具有降压作用。但也要注意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南瓜子最适合高血压病人食用,胃热病人宜少食,否则会感到脘腹胀闷。

花生

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在调整人们(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平衡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最近科学家发现,花生中含有大量的精氨酸及白藜芦醇,前者具有潜在的抗结核作用,后者能抑制癌细胞浸润与扩散。因此,花生是结核病人及肿瘤患者颇佳的食疗品。但花生衣有增加血小板数量、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故高黏血症者宜去皮食用。人体对花生的消化吸收率较低,过量食用花生会加重胃肠负担,需引起注意。

松子

被誉为“长寿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而且松子中所含的脂肪大部分为亚油酸、亚麻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必需脂肪酸,钙、磷、铁等含量也很丰富,常吃可滋补强身。松子存放时间过长会产生哈喇味,不宜食用。胆功能不良者应慎食松子。

老年人饮食养生十二字经



老年人饮食的12字真经,即杂食、慢食、素食、淡食、稀食、断食。

杂食

杂食是指,饮食品种要多,要吃得杂、吃得全面,才能使人体所需营养均衡,保障身体健康。龙岗区中医院内科主任刘健指出,《黄帝内经》总结出健康饮食指南:“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讲,田夫寿,膏粱夭,指种地的老汉吃五谷杂粮长寿,而富家公子哥吃得精细反而早夭。刘健认为,老年人食物多样化、粗细结合、荤素并重、以素为主,才能吃出好的身体。

慢食

慢食顾名思义就是要吃得慢。人到老年后,胃肠功能减弱,而慢食的人,食物经过充分咀嚼,更容易消化。此外,研究表明,慢食的人更容易保持苗条。

老年人吃饭最忌吃饭过快,吃得快比较容易造成“误吸”,误吸进入肺部的食物多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发热、咳嗽,如果是大块食物尤其是汤圆、饺子、桂圆等,可能阻塞气管甚至窒息死亡。近年来,医院里也经常会见到类似“最昂贵的鸡肉”之类的病例。即老年人因不慎把鸡翅吸入气管,花了很多钱来治疗,结果回天乏术。

老年人由于体弱或疾病,特别是有过中风经历的病人,往往吞咽反射迟钝,因此吃饭一定要放慢速度,并且集中注意力,以免造成悲剧。

素食

素食指老年人的饮食要以素食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吃肉,而是要荤素搭配,吃80%的素食,和20%的荤食。古语说:饮食清淡自然补益之功明显,肥甘厚味则易于伤及脏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专家指出,从人体构造来说,人的肠道比较长,迂回越多。而肠道长的动物,更适合草食、杂食。虽然肠道摄入动物蛋白,对人的体能提升比较快。但现代人比较“宅”,平常体力劳动的比重不大,更应该以素食为主。

淡食

淡食有三个要求,即少盐、少油、少糖。盐跟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数据表明,北方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这跟南北方的饮食差异有关,北方饮食偏咸。而油腻吃得过多,较易引起中风、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多吃糖,易使胃肠道出现胀气,从而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老年人新陈代谢较慢,若吃糖过多,会使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而导致肥胖,并可诱发糖尿病。

人体就像公交车一样,公交车在沿线不断上下人,如果上的人多于下的人,车早晚要超载。而人体不断地摄入热量,消耗热量。当消耗热量少的时候,就需要减少摄入。或者是你摄入多的时候,你得增加活动,保持平衡,否则就会诱发各种身体疾病。

稀食

稀食是指老年人的饮食要以吃粥为主。俗话说:老人吃粥,多寿多福。一来吃稀粥老年人比较容易消化,不容易引起“误吸”的问题,也不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另一方面,粥比较容易搭配山药、枸杞等食材,营养比较容易释放在粥里。老年人饮食养生十二字经

我国古代就讲究吃粥养生。《老老恒言》中说:“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其老人养生的方法是每日清晨空腹时,食淡稀饭一碗。宋代大诗人陆游专作《食粥》,其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寿逾八秩,可见其食粥的补养之效。

断食

断食疗法在日本和东南亚非常常见。所谓断食就是一段时间内不吃食物,让整个身体系统得到一个休息和重获力量的机会,同时,附着于体内所有器官和组织的废物也可以利用这段“间歇”进行分解和排除的工作,

我们古代医书一直提倡“过午不食”。刘健建议,老年人可以循序渐进进行,先是晚餐减少一半的进食量,慢慢地减成不吃。或者每个周末安排一天不吃肉或者完全吃素或只吃水果。至于具体采用哪种方法,最好先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及日常作息,再请教专业人士后决定。

相关推荐

老年人养生保健建议

老年养生怎么办?痛风已成为老年人经常发生的疾病,对此养生学专家对于痛风养生有以下三点养生保健常识: 1、进补养生要合理,对那些含高核酸的保健品也不行多食,因为核酸的最终分化产品是尿酸。 2、饮食养生要均衡,不行暴饮和贪食,特别是对富含嘌呤的海鲜、动物内脏、啤酒、肉汤等, 3、要操控进食量;要劳逸结合,适当参与体育活动,不要过分地静卧、默坐。 还有应多饮水或饮些碳酸饮料,推进尿酸的排出。此外还要注重高尿酸血症,这是痛风的前期体现,提示高尿酸血症病人最佳每三个月查看一次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目标,并经过饮食的操

中医饮食养生的四大原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我国商代、西周以来,历代中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中医食养的若干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一、固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须从青、中年(中年食品)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甘味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

秋季防疾病 老年人三个坚持要做到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 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

老年人养生常识 饮食养生

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是中老年人养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不同的食物,其营养成份也不相同。每一种营养成份都是我们身体必需的物质,因此要合理搭配饮食,营养均衡。而谷物的营养物质全面,碳水化合物丰富,可以为身体提供热量。 中老年人养生要多吃蔬菜、水果以及薯类。水果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远不如的新鲜的绿色蔬菜,不过水果富含葡萄糖、果糖、柠檬酸以及果胶等,还有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效果。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还是维生素、半维生素、木质素以及果胶的一种统称;在人体的肠道内被吸附后,可以加快肠道蠕

老人饮食养生几要素

老年人消化功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体魄,老年人的饭菜应该进行特殊制作,使其具备八个特点,这就是:要香、要好,要杂、要少,要细、要烂,要热、要淡。 1、要香:老年人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因此,为老年人做饭菜要注意色、香、味。 2、要好:老年人体内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鸡肉、鱼肉、兔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类制品,这些食品所含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3、要杂:蛋白质、脂肪、糖、维

老年人如何进行饮食养生

三餐: 1、早餐:吃饱,为一天的热量打下基础,特别是上午,是人精力教旺盛的时候,需要有充足的热能供给。因此,早餐不但要吃饱而且质量要好,可食用牛奶、鸡蛋、豆浆、面包、蛋糕、馒头等。 2、午餐要好,因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补充上午的热量消耗,另一方面还要为下午供给热能。所以,应丰富些,主食、荤菜、素菜都应该有。 3、餐:宜少,以清单为佳,主食可为米粥馒头,蔬菜为宜。因为晚饭后,一般都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有的看一会书就休息了。由于活动少,睡后血液循环减低,如晚上吃得丰盛,大量血脂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造

秋季饮食养生的原则

秋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饮食荤素搭配;多食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和无机盐。 所谓荤素搭配,是指肉蛋类和蔬菜类相互搭配食用。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是指如黄瓜、梨等含水分较多食品。 中医养生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有温燥与凉燥之分,故饮食养生也要按秋季的前期和后期来进行。秋季的前期,夏日的炎热天气尚未完全消退,而初秋的干燥气候已经来临,所以炎热和干燥均耗散津液,引起机体干燥不润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唇干,咽干,口渴,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秋季的后期,秋日的凉爽干燥依然存在,初冬的寒冷之气已经

老年人饮食养生的原则

胡萝卜粳米粥:秋季气候干燥,人的皮肤、口唇容易干裂,此时可以喝些胡萝卜粳米粥,把切碎的胡萝卜与粳米共煮成粥即可。秋季常喝此粥,还有健胃、补脾、助消化的作用。 芝麻大米粥:将捣碎的芝麻与大米一同煮粥,或将芝麻炒熟研末,拌粥而食,可以润肝肺、去秋燥,对秋季中老年人易发的咳嗽、便秘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山芋粳米粥:山芋与粳米同煮成粥,秋季常喝,可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过度肥胖等症,尤其适合体虚多病的老年人喝。 (一)伙食有节,忌暴饮暴食 老年人因消化能力减退,胃肠适应能力较差,暴饮暴食,不但会造成消化不良,而且还

中医饮食养生有什么特色

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道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儒家食养的若干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

老年人饮食养生注意避开五个误区

误区一:长期吃粥 老年人患牙病多,牙齿缺损者常见。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粥的量过多,难以很快排空,会感到胃部不适;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如果长期吃粥,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难免入不敷出。 误区二:吃的菜煮太烂 生活中,不少老人喜欢先将蔬菜焯一遍,然后就放水里长时间煮,做成菠菜汤,白菜汤什么的。其实这就将蔬菜中不少水溶性的维生素都给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