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各地儿童肥胖发病情況如何呢
目前世界各地儿童肥胖发病情況如何呢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6亿成人超重,其中至少4亿是肥胖。 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比率也在不断攀升。在5岁以下儿童中,全世界约 有0. 22亿肥胖儿童,有十分之一儿童超重;在学龄期儿童中,大约有L 5亿儿 童是肥胖。2011年,美国有七分之一儿童为肥胖,地中海区域和欧洲有十分 之一儿童为肥胖,在这些地区中,有40%儿童是超重的。
小孩肥胖的危害
肥胖病给儿童、中年人和老年人都会带来危害。目前,在世界各地,儿童肥胖相当普遍。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胖是健康的标志。其实这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偏见,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孩子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体重标准,超过这个标准10%就是肥胖。儿童肥胖与否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其喂养的认知程度。许多好心的父母常常采用填鸭式的喂养方法,劝食、诱食,甚至逼食等手段,很多成年人也都是以给孩子买各种美味食品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儿童也很容易被各种美味食品所诱惑,养成吃零食的习惯。这样不用多久,他们就会营养过剩,体内蓄积越来越多的脂肪,因而导致肥胖。儿童期肥胖,可促进脂肪细胞数量增加,使其到了成年期更容易肥胖,并且大大增加减肥的难度。
儿童一旦肥胖,由于体内脂肪比例增高,酸性代谢产物排泄不充分而蓄积量增大,儿童会经常感觉疲困乏力,贪睡,不愿活动;又因为肥胖导致水、糖、脂肪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而出现异常饥饿感,表现为嘴馋而特别贪吃。这样就容易促成儿童惰性的养成,变得既贪吃又贪睡,形成越来越胖,越胖毛病越多的恶性循环。越是肥胖,越是贪食,越是懒惰,越不愿运动,失去儿童那种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儿童肥胖,长大后90%会变成大胖子。
肥胖还会引起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等。部分儿童会因肥胖导致性发育障碍,男孩出现隐睾,乳房膨大等性器官和性征发育障碍;女孩则出现性早熟或月经异常,导致其成年后的性功能障碍和生殖无能。
肥胖还可以影响儿童的头型发育,出现愚蠢型倾向。还容易长成X形或O形腿,扁平足。生活自立能力下降,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羁患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
过度肥胖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大脑皮层缺氧,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由于体型变化,体力下降以及肥胖后的各种令人难堪的症状,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形成自卑、孤僻以及人格变态,导致儿童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
婴幼儿体重超标原因
1.喂养方式不是肥胖主因
问:不是说奶粉喂养的宝宝才容易得肥胖症吗?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可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长得好快,这是要断了母乳?我要怎么喂养才不会让宝宝得肥胖症呢?
A:喂养方式(母乳还是人工)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才是儿童肥胖主要原因,因此,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强迫进食,不在进食时训斥孩子,加上适当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看书等静坐活动,可以预防肥胖发生。
2.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
问: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孩,他每顿都只能吃一小碗饭,家族里也没有肥胖病人,可是他长得好胖。请问医生,他吃得那么少为什么还是会发胖啊?这是一种病吗?
A: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针对这个孩子需要到儿童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问诊,在确诊肥胖的基础上找出肥胖的原因来加以干预。
肥胖症人群聚集地
来自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卫生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Marie Ng博士及合作者报告,全世界超重及肥胖人群总数从1980年8.57亿已增长到目前(2013年)的21亿。而目前全球6.71亿肥胖人群中,一半以上就只居住在10个国家而已。美国居于榜首,占全球肥胖人群的13%,第二位则是中国,印度名列第三位,中国和印度共占全球肥胖人群的15%,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印度、德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Lancet 2014 May 29 [doi:10.1016/S0140-6736(14)60460-8])
≥20岁组
根据年龄分层的肥胖发病率(BMI≥30kg/m2),年龄≥20岁,男性,2013年
根据年龄分层的肥胖发病率(BMI≥30kg/m2),年龄≥20岁,女性,2013年
2~19岁组
根据年龄分层的肥胖发病率(基于IOTF截点),年龄2~19岁,男孩,2013年
根据年龄分层的肥胖发病率(基于IOTF截点),年龄2~19岁,女孩,2013年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EMMANUELA Gakidou博士在声明中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主要的健康风险(如烟草和儿童营养)不同,肥胖并没有减少”。
为什么会产生肥胖真正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儿童出生体重
国内为一些研究表明,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高出生体重儿以患中度肥胖为主。
2)儿童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及超重的发生关系现在暂不明确,但毋庸置疑的是幼儿期提倡母乳喂是非常必要的。而人工喂养和过早添加辅食,容易造成过量喂养,供给高过需求,从而导致婴儿期肥胖。而婴儿期肥胖可直接导致儿童期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小儿出生后,建议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应按小儿需求,4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断乳后应注意营养,避免多度喂养和不合理喂养,可有效减少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3)不良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
研究表明:儿童肥胖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每餐主食过多,经常吃油炸食品,甜食,进食速度过快,暴饮暴食是引起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另外运动量少,使得能量消耗过少,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是导致肥胖的另一原因。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对预防儿童肥胖有重要作用。
4)家庭环境因素
儿童肥胖也与家长的观念有关,如在超重或肥胖儿童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家长认为体重正常。在这种认识下,势必会造成过渡喂养或强迫进食,从而因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且现在家庭多会对孩子溺爱,孩子失去了运动机会,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父母的观念要改变,正确喂养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全面健康。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能够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预防肥胖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
肥胖具有高度的遗传性。研究表明:肥胖的家族型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亲都肥胖,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70%~80%,双亲之一肥胖,后代发生肥胖几率约为40~50%。如果双亲都正常,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仅为10~14%。
预防儿童肥胖从母孕开始
童肥胖症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可能显现出来。儿童肥胖与妇女怀孕期体重增重有关。孕妇增重越高,新生儿体重越重。专家建议,为预防儿童肥胖,孕妇应从孕中期就开始定期监测体重、血糖和甘油三脂的水平。
专家透露,据介绍,全世界肥胖病发病率正以每5年—1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并呈低龄趋向。它已与吸烟、艾滋病一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严重问题。据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调查,目前,本市妇女孕期增重平均达15公斤,较以往12公斤标准已有较大提高。
哪些儿童容易患糖尿病
1、遗传
糖尿病患者中带病生存者增多,造成的群体基因库的变化,进而使儿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此外,有研究表明,亚洲人体内有一种能使人身体产生更多热量的基因,原本与人的饮食习惯、食物的消化是相对平衡的,一旦饮食习惯改变,进入体内的热量大大增加,超过了基因的负荷,不能将热量分解,则易出现肥胖,使后代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2、肥胖
儿童糖尿病发病率目前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增多,最主要原因仍是肥胖儿童急剧升高,导致以前成年人“专属”的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儿童当中也屡见不鲜。目前我国肥胖儿童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遗传在肥胖发病中仅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与后天的饮食、活动、生活习惯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心理因素等相互关系更为密切。儿童糖尿病可以说是由儿童肥胖直接导致的,而儿童肥胖症是由于家长给孩子制造的不健康或不合理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包括喜欢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饮食丰富但不均衡,营养元素单一等。
3、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是导致儿童消耗热量过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儿童体力活动的逐渐减少,正常体重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一旦发生肥胖,以后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会降低,将更难恢复到正常体重,造成恶性循环,为儿童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良好机会。
哪些儿童容易患糖尿病
1、遗传
糖尿病患者中带病生存者增多,造成的群体基因库的变化,进而使儿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此外,有研究表明,亚洲人体内有一种能使人身体产生更多热量的基因,原本与人的饮食习惯、食物的消化是相对平衡的,一旦饮食习惯改变,进入体内的热量大大增加,超过了基因的负荷,不能将热量分解,则易出现肥胖,使后代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2、肥胖
儿童糖尿病发病率目前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增多,最主要原因仍是肥胖儿童急剧升高,导致以前成年人“专属”的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儿童当中也屡见不鲜。 目前我国肥胖儿童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遗传在肥胖发病中仅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与后天的饮食、活动、生活习惯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心理因素等相互关系更为密切。儿童糖尿病可以说是由儿童肥胖直接导致的,而儿童肥胖症是由于家长给孩子制造的不健康或不合理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包括喜欢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饮食丰富但不均衡,营养元素单一等。
3、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是导致儿童消耗热量过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儿童体力活动的逐渐减少,正常体重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一旦发生肥胖,以后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会降低,将更难恢复到正常体重,造成恶性循环,为儿童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良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