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乳房肿大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乳房肿大
表现:男女足月新生儿均可发生,生后3-5天出现。乳房如蚕豆到鸽蛋大小,乳量自数滴至20毫升不等,乳汁成分和成人的初乳相仿。
原因:新生儿乳房涨大及泌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状况,由于胎儿自胎盘接受母体的内分泌,其中卵巢的孕酮可使乳房涨大,垂体的催乳素使乳房泌乳。
处理:1-2周后自然消失,但偶可延长至3月。不需特殊处理,如强烈挤压,可致继发感染。
新生儿黄疸症状及表现 新生儿黄疸期多久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表现,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体现,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黄疸一般是生后两到三天出现,四到五天达到高峰期,然后十天左右消退,一般持续时间是不超过两周的,这是足月儿黄疸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是早产儿,一般黄疸出现时间可能会更早一些,持续时间会更长一些,一般早产儿的黄疸可能持续三到四周,一般是不超过四周。如果新生儿是一个足月儿,他黄疸时间超过两周了,持续时间太长,建议还是及时去医院,去明确一下他是不是属于病理状态,如果是病理状态要及时地干预治疗。
新生儿免疫护理的要点
新生儿的护理需要特别细致周到,护理新生儿初步要注意以下要点:
1.清理口腔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 36.5℃左右时,以后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滴眼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 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4.体位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5.注意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要特别注意两个因素:第一是通风因素。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要求有适当的通风气流,同时要避免传统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风;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离,以免对宝宝的听觉器官造成伤害。
6.注意冷热护理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7.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8.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9.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10.处理特殊生理现象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新妈妈该怎么护理新生儿
自母体娩出到出生后四周(28天)以内的小儿叫做新生儿。新生儿期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此,要注意精心护理。
第一、注意居住环境。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宝宝内温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间,温度为60度—65度左右。
第二,注意冷热护理。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第三、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第四,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第五,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第六,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新生婴儿特殊生理状况大揭晓
状况1:呃…怎么宝宝刚从医院带回家,体重就一路往下降呢?是不是没吃饱呀?
新生儿的相对体表面积比成人大,因此消耗的水分自然比较多,容易出现生理性脱水现象。而且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呼吸、排汗、大小便,这些活动都会失去水分,但另一方面,这时小宝贝却还没学会怎么好好喝奶。这也是让宝宝生理性脱水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宝宝出生的第一个礼拜是生理性脱水期,早产儿则要两个礼拜,这段期间体重大约会减少2~10%,之后就稳定下来了。
如果生理性脱水太严重…
如果宝宝生理性脱水比较严重,皮肤、嘴唇、甚至口腔黏膜都干干的,尿尿次数太少(一天少于4次),喝母奶的量又不是那么的够,万不得以,除了喂母奶,爸妈可以斟酌让宝宝喝些配方奶来改善。
状况2:宝宝作息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哭,我快被整得神经衰弱了!
针对这点,要为宝宝澄清的是─宝宝并没有作息颠倒,而是因为新生儿睡觉时间长(平均每天睡16~20个小时),睡眠时间又不固定,老是睡睡醒醒的,到了晚上,宝宝又继续睡一下醒一下,爸妈才会有这种错觉啦。基本上,等到三、四个月之后,宝宝的生理时钟会逐渐固定下来,跟大人一样白天活动晚上睡,到时爸妈就不用过着跟宝宝奋战到天明的生活啦。
如果真的哭太凶…
如果宝宝整晚哭闹不休,建议爸妈们还是查清楚原因,或带给医生诊断比较好。
状况3:宝宝的体温老是比我高,该不会发烧了吧?!
体温高于38℃才算是发烧,因此,只要宝宝的体温在36℃到38℃之间,都算正常,父母不必太过紧张。基本上,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健全,无法维持在恒温状态,体温容易随着外在环境上升下降。因此,黄亮迪医师建议最好将新生儿放置于25℃~28℃的室内,对宝宝最好。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宝宝体温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甚至影响呼吸或中枢神经,不可不慎。
如果体温高于38℃…
建议爸妈应该先观察,是否让宝宝穿太多衣服了,造成宝宝体温上升。假如减少衣物被盖还是无法让宝宝的体温下降,则可以让宝宝洗个温水澡(温度跟体温差不多)。洗完温水澡30分钟之后再量量看,如果还是高于38℃,最好送去看医生。
此外,还需提醒爸妈,由于宝宝的体温变化很快,在帮宝宝降低体温时,最好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以免方法过猛,宝宝的体温就会像坐云霄飞车般,一下子掉太低,也会有危险。
基本上,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月都会有很多特殊的生理状况发生,但这些状况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数才需特别治疗。
新生儿护理要点
1.清理口腔: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滴眼: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4.体位: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5.注意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要特别注意两个因素:第一是通风因素。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要求有适当的通风气流,同时要避免传统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风;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离,以免对宝宝的听觉器官造成伤害。
6.注意冷热护理: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7.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8.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9.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10.处理特殊生理现象: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新生儿如何护理不会出现问题
第一、注意居住环境。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宝宝内温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间,温度为60度—65度左右。
第二,注意冷热护理。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第三、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第四,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第五,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第六,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刚出生的女婴用不用挤乳头 辟谣:女婴挤乳头的说法
有的地方和家长存在要为新生女婴挤奶的老观念,说是要把新生女女婴的乳头挤一挤,这样女孩成人后乳房奶头才不会凹陷或乳腺管不通,将来有了女婴,就不会有母乳喂养的困难。
辟谣:乳头凹陷是先天性
女婴出现的乳头凹陷是先天决定的,如果将来发生乳头内陷,通常是与发育情况、孕期是否做好了乳房护理有关,而与新生儿期是否挤乳房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新生女婴不需要挤奶。
新生女婴,无论男女在出生后一周都会出现乳房肿胀的情况,甚至还会有乳汁分泌,这是新生儿的正常情况。但有些长辈就会说这时要为女婴挤奶才能让这种症状消失。
辟谣:乳头肿胀流乳汁正常现象
女婴乳房胀大、流乳汁是因为女婴在孕期,从母体中得到的黄体酮,能刺激新生儿乳房增大充盈;泌乳素可促进新生儿乳房泌乳。而女婴出生后,随着脐带的剪断,新生儿从母亲体内获得的雌激素慢慢降低,对新生儿体内的孕激素作用减弱,就会出现儿乳房肿大及泌乳。这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不需要通过挤奶来消除。
新生女宝宝需要挤奶吗
新生女宝宝不需要挤奶。
1、女宝宝出现的乳头凹陷是先天决定的,如果将来发生乳头内陷,通常是与发育情况、孕期是否做好了乳房护理有关,而与新生儿期是否挤乳房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新生女宝宝不需要挤奶。
2、宝宝乳房胀大、流乳汁是因为宝宝在孕期,从母体中得到的黄体酮,能刺激新生儿乳房增大充盈;泌乳素可促进新生儿乳房泌乳。而宝宝出生后,随着脐带的剪断,新生儿从母亲体内获得的雌激素慢慢降低,对新生儿体内的孕激素作用减弱,就会出现儿乳房肿大及泌乳。这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不需要通过挤奶来消除。
备注:如果家长刻意的为宝宝挤奶,可能会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如何护理早产儿
胎龄越短,婴儿体重越小身长越短。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 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确恬早产儿而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
1新生儿的护理 自母体娩出到出生后四周(28天)以内的小儿叫做新生儿。新生儿期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此,要注意精心护理。
2注意居住环境。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宝宝内温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间,温度为60度—65度左右。
3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
4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第五,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第六,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注意事项:注意保暖但不要过度。居室的清洁卫生很重要。居室在保暖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并每天用湿布擦拭桌椅、台面的灰尘,这些灰尘中都藏着致病的细菌。洗澡的注意事项。一,温度:室温24~28度,水温38~40度为宜;二,注意别着凉:沾了水的皮肤会更加觉得冷,所以家长们的动作一定要快;三,避免耳朵进水,脐带脱落前不要沾水;四,褶皱处着重清洗(脖子、屁股、腋窝、大腿根、腿窝等);五,无需用肥皂,清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