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产生幻觉的原因有哪些
精神分裂产生幻觉的原因有哪些
1、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可产生知觉障碍
错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符合的另一事物。错觉可见于正常入或精神病患者。错觉可见于精神正常的人,处于迫切期待或极为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即可产生错觉,同时正常人的错觉是一过性的,通过现实是可以纠正;而精神病患者的错觉则是持续的,通过现实也不能纠正的。
幻觉是知觉障碍的另一种表现。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这种虚幻的知觉形象产生的当时,并不存在相应的刺激物。诸如根本没有声音存在,病人却听到谩骂声,凭空看到可怕的人头、动物等。
2、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大脑中的反映
人的大脑在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和经验的作用,把事物的多种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认识,叫知觉。知觉和感觉一样,是外界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表象,本来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病人却感知它的存在。正常人偶尔也可出现幻觉,比如在焦虑地等待某人到来时,忽然听到敲门声,实际却没有人来。这种幻听的出现与期待的心理有密切关系,此外在受到突然强烈的刺激下亦可出现幻觉。正常人在殷切盼望、强烈期待、高度紧张情绪影响下,也可出现某种片断而瞬逝的幻觉。这种幻觉往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随着心情的好转,适当的治疗,便会痊愈。
什么心理疾病会导致幻觉产生
一般出现幻觉的已经不属于心理问题而是属于精神方面的疾病,如妄想,心理咨询已经无法解决,需要精神科医生来治疗。
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 感觉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正常人在疲劳、期待等状态下也会出现片断的、短暂的幻觉。一般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运动性幻觉、前庭幻觉等。
某些物质中毒、颞叶癫痫、脑内某些部分的器质性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幻觉。
可以产生幻觉的心理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幻觉是精神分裂症一个明显的阳性症状)、癔症、抑郁症、谵妄状态、其他精神病。
精神分裂为何会产生幻觉
首先可能是因患有精神分裂而导致产生的知觉障碍。在通常情况下,知觉障碍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错觉,这是一种歪曲 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符合的另一事物。错觉可见于精神正常的人,处于迫切期待或极为紧 张的心理状态下即可产生错觉。诸如“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深夜单身走在旷野心情紧张时,把小树看成人;在 约定地点等待情人会面时,把对面走来的不相识者看做是白己迫切等待的情人等等,都是典型的错觉范例。错觉可见于 正常入或精神病患者。其区别在于正常人的错觉是一过性的,通过现实是可以纠正;而精神病患者的错觉则是持续的, 通过现实也不能纠正的。知觉障碍的另一种表现是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这种虚幻的知觉形象产生的当时,并 不存在相应的刺激物。诸如根本没有声音存在,病人却听到谩骂声;凭空看到可怕的人头、动物等。
其次就是根据幻觉所出现的感觉不同。幻觉分为很多种类,有听觉幻觉,视觉幻觉等等。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幻听、幻视 等。幻觉又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大类。真性幻觉的特点是任何一种幻觉对病人来说,都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而使 病人直接感受到的,而且病人感受到的幻觉形象生动逼真,如幻听,病人所听到的骂自己的声音内容具体、清晰。因此 ,病人对幻觉坚信不移,并可出现因受幻觉支配而伤人、自伤和毁物等异常行为。而假性幻觉的特点是不通过病人的感 觉器官而存在于病人体内。如病人感到脑子里有鬼神,闭着眼也能看得清;听到脑子里说话,捂上耳朵也能听得到等等 ,这些,都是出现在病人体内的虚幻的知觉。知觉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知觉障碍内 容丰富,表现多种多样,大多荒谬离奇,不可思议,具体表现为大量丰富的真性或假性幻觉。最常见的是出现于听觉器 官的各种各样听幻觉,即幻听,其次是幻视、幻嗅、幻昧和幻触等。
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的区别有哪些
精神病患者病前可能出现某些性格或行为的变化,类似于人格障碍表现,比如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等,有时相应两方的区别是困难的。下面将精神病中常见的神经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所致人格改变与人格障碍的区别简单作一介绍。
(1)神经症
大多数神经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后发展起来的;而人格障碍一般从早年开始,恒定顽固,难以改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可以发生相应的神经症。神经症病人能体验到自己的痛苦,而人格障碍者对其人格偏离正常缺乏自知。神经症病人环境适应能力尚可,而人格障碍者一般社会适应不良。
(2)躁狂抑郁症
轻型或不典型躁狂症可以主要表现为易激动、好挑剔、惹事生非,无理取闹,攻击或侵犯他人等行为异常,如果既往情况不详,往往误诊为人格障碍。但仔细观察还可发现情感高涨、言语动作增多、兴奋性强等基本症状,如结合病史及病人以前的性格特征不难区别。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如劳动纪律松懈、情绪不稳、态度恶劣、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越轨行为等,易与人格障碍混淆。但精神分裂症还同时伴有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以及思维活动的异常,且精神分裂症发病以前,一般没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
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可遗留人格缺陷,但除人格改变外,情感、思维、意志方面也有障碍,他们往往缺乏自发性和自然性,这是人格障碍所不具备的。
轻型或处于静止状态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误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后者主要表现在过分敏感的基础上对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误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牵连,不脱离现实,一般不发生幻觉、妄想,可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区别。
精神分裂症分类有哪些呢?
(1)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是具有精神分裂的基本症状。主要表现在,早期精神不振、乏力、少动、对周围事情缺乏兴趣、缄默不语,动作被动或违拗、出现典型的木偶型状态。或紧张兴奋状态出现,病人突然产生运动性兴奋和冲动行为。此型预后较好,近年来已大为减少。
(2)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妄想与幻觉为主的疾病。妄想可包括:被害妄想、关联妄想、宗教妄想、自大妄想、政治妄想等。幻觉则可依照知觉的不同,区分成视觉幻觉、听觉幻觉、嗅觉幻觉、味觉幻觉、触觉幻觉、体幻觉等。患者大多具有多疑、敏感、不信赖别人、行为神秘、不易接受他人的批评,嫉妒性强等。
(3)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多发于青春期,发病可急可缓。发病较早,起病一般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孤僻怪诞。情感多变,易冲动,言语杂乱无章,妄想荒谬,常有幻觉,表现古怪愚蠢、淘气、幼稚、扮鬼脸等行为。此型预后不良,出现精神衰退较早。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少年时发病,起病缓慢,诱因不明显。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可先有头痛、头晕、失眠、精神不振等早期症状,逐渐对环境不感兴趣,显得孤独懒散。与家人情感疏远,言语和动作缓慢减少,少有幻觉和妄想。预后多不良。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主要表现:精神分裂症病患者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前期主要是精神的衰退和人格的改变,表现焦躁,心烦,手足无措等,安徽专家指出受病情加重的影响,在发病后期可能会出现各种怪异的行为,甚至会伤人、自杀等。所以精神病患者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狂躁症的危害
危害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
危害二,自我感觉精力良好,活动性增多,会坐立不安,难以安静。不感到疲劳。
危害三,行为不经过头脑,理智丢失,不计其后果,乱惹事,不负责任。
危害四,睡眠时间减少,患者感觉精神状态异常好,在睡眠时完全没有困意。
危害五,容易产生幻觉,幻听,思维比较混乱,表达语言时不清不楚。
危害六,如果长时间下去,很有可能会患上其他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衰弱、失眠症。
虽然狂躁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对患者还是带来身心伤害的,应该警惕狂躁症的危害!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下去,还可能出现精神分裂症的幻觉或幻听症状。
请问精神分裂症的人可以吃核桃吗
精神分裂症的人可以吃核桃吗?精神分裂症的人应该是可以吃核桃的,但是吃核桃却无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精神刺激引起的,所以对于这种病的治疗只能是通过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疏导为主。不过患者可以多吃核桃补补脑。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基本上都属于用脑过度,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胡思乱想,或产生幻听幻觉,或疑神疑鬼,或想这想那,所以大脑基本上都在属于高速运转中,停都停不下来。那么这个时候吃些核桃是可以补充大脑的营养,但是这个只能算在补类里,不能算与治疗之中。
三种比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一般,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有:
1、情感障碍:精神分裂患者在情感上表现的冷淡,对什么都是漫不经心,漠不关心,脑子混乱,胡思乱想。也不注意卫生,整个人很是邋遢,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卫生问题。亲人的关心让患者觉得他们的关心对他存在危险性。精神分裂患者脾气有些暴躁,常因为一点小事容易发怒,情绪很是不稳定。这是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2、幻觉妄想:精神分裂患者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常常会出现幻觉、妄想,也是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患者常会出现幻听的感觉,莫名的会听到有人在对他讲话或是议论他。这些幻听幻觉会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活动,甚至可能因为幻觉产生一些危险的行为,严重的还会造成自杀。患者的妄想让患者过于敏感,可能一些轻微的或是正常的行为都会让他们觉得有什么在威胁着他们,或是自己受到什么控制。
3、思维破裂:精神分裂患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没有明确的一个思想,表达出来的前后意思总是缺少关联,让人琢磨不透,没有条理,语言容易断断续续。精神分裂患者写的文章没有中心思想,水平低下,让大家都理解不了。还有一些病人会自言自语,情绪不稳定,大哭大叫。这同样属于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以上阐述的就是精神分裂症的危害,相信大家对此有一定了解了。鉴于此,一旦患上精神分裂症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对病情不利。
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复杂关系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患者一旦出现孤立于强迫之外的精神病症状,就会被诊断为伴强迫特征的精神分裂症。如果强迫症患者仅出现假性幻觉,就不能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因为假性幻觉仅是强迫表象过度鲜明化的结果,真性幻觉才是诊断的指征。
1956年Sullivan医生提出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可相互转化的说法,即二者之中的一种转换为另一种,过一段时间再转换回来。由强迫症逐渐发展为精神分裂症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如先有强迫,后逐渐出现幻觉、妄想、情志淡漠、意志缺乏,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但一旦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再更正为强迫症,就很难让医生和患者家属接受。
事实上,二者之间确实可以相互转化,临床上不乏这样的患者,患病之初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关系妄想,随病情发展,逐渐演变为精神分裂症,经过2~3年的治疗,强迫症状成了唯一顽固的主诉,关系妄想始终不再现,此时只需集中治疗强迫症即可,如果还按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给予长期维持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精神分裂症是不是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病的其中一种发作类型,而且精神分裂症还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精神病类型,精神分裂症的危害不容小视,找准它的病因就可以做好精神分裂症的防治工作。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一、成长背景: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患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背景对今后心理健康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据调查,很多精神分裂患者在幼年时期经受天灾人祸、亲友暴毙等重大精神刺激,在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这些很有可能就是以后精神分裂发作的触发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二、身体素质:部分精神病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就是体内代谢异常而产生某种毒物使自身中毒,也有可能是患者本身存在一些生化代谢的异常,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胎儿时期受到感染,母亲在怀孕初期感染病毒可以使胎儿的神经细胞错位,胎儿出生成年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概率也大很多。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三、个人心理:部分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低于正常人,在经历强大的精神打击之后,情绪不稳定、内分泌也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精神分裂的发作,因此,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四、遗传因素:根据临床调查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发作的一大原因,有家族病史的患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尤其以孪生兄弟姐妹的居高。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五、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证明,精神分裂症病因属于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疾病,其遗传度为60%~80%。因此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
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表现出哪些明显症状
被害妄想:精神分裂症是因为右脑执行或接收了左脑的错误指令,出现的异常行为。妄想在病理基础上出现歪曲观念、错误推理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思维障碍。发作初期,病人会敏感多疑,逐渐发现成成关系妄想。而关系妄想内容会越来越广,慢慢形成被害、嫉妒、夸大及疑病妄想等。
幻觉:精神分裂症以妄想及幻觉为主。妄想包括了被害、关联、宗教、自大及政治妄想等。幻觉又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和嗅觉幻觉,还有味觉幻觉、触觉幻觉以及体幻觉等。精神分裂症发作晚,发病时的表现和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相比,比较符合社会规范。想其他类型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能会出现吃大便、当众自慰等症状。但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很少出现这些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通常表现为多疑,抗拒治疗等,病人总是有足够的能力来掩饰自己的异常表现。如果不是症状特别明显的话,很难会被发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可能会涉及到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和认知等方面。而且,患者间的症状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即便同一个患者在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者多表现出意志坚定地想要做到普通人认为是无意义或无价值的目的努力,患病前后精神状况明显不同。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到处防备别人,常常认为别人要害他,和身边的人拉开距离。有疑似精神分裂症的人总是怀疑自己患病,四处求医、诊查。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认为自己变成某个富豪、发明家等等,对别人夸耀自己的智慧和财富等等,夸大的内容多种多样,这种情况实质是一种病态的思维,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反复复发幻觉
强烈的情绪因素:如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产生与自罪妄想内容有关的幻觉。暗示:如癔症患者可产生的幻想幻觉。脑器质疾病:如颞叶癫痫。催眠期及觉醒期幻觉。意识障碍。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
反复复发是因为曾治疗药物有依赖性,当药量不足或者停药就会复发,目前者的这一症状是受幻觉、幻听等症状的困扰,幻觉、幻听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它是睡眠持续不好、大脑过度疲劳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也就是精神活动失调,就该症,如果采用没有依赖性的中医中草药治疗,那么是能够根治的,因为它是标本兼治,好了不会复发,建议合理诊治,以便早日痊愈。
什么原因导致精神分裂症呢
1、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疾病,国内外大量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家系调查、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均发现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与患者血源关系越近、亲属中患病的人数越多,则患病的风险度越大。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约为双卵双生子的3倍,为普通人群的35~60倍;寄养子(将单卵双生子分开抚养,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由正常家庭抚养,或将正常人的女子由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父或母亲的家庭抚养),研究亦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主导作用。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遗传学模式复杂、具有多种表现型的疾病,确切的遗传模式不清。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然而,究竟还有哪些基因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这些基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是如何影响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过程的,对于这类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性结果。
2、神经生化:
(1)多巴胺(dopamine,DA)假说:此假说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即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中枢DA功能亢进,或由于DA受体增加导致对DA的敏感性增加所致。该假说支持的证据主要包括:长期使用促进多巴胺释放剂如苯丙胺,会使正常人产生幻觉和妄想;抗精神病药物因拮抗多巴胺D2受体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效;大量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A主要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增高,尸体脑组织中DA或HVA高于对照组;PET研究发现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纹状体D2受体数量增加等。
(2)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假说:该假说源于5-HT激动剂麦角胺二乙酰胺(LSD)能导致幻觉。近年来,由于非典型(新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等在临床上的应用,而使5-HT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再次受到重视。这类药物除了对中枢DA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HT2A受体激动剂可促进DA的合成和释放,而5-HT2A受体拮抗剂可使A10DA神经元放电减少,并能减少中脑皮层及中脑边缘系统DA的释放,这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及锥体外系反应的减少均有关系。
(3)谷氨酸生化假说:该假说认为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该假说源于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如苯环己哌啶拮抗谷氨酸受体亚型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可在受试者身上引起幻觉、妄想及情感淡漠、退缩等症状。谷氨酸是皮层神经元重要的兴奋性递质,脑发育早期突触的形成、突触的维持及突触的可塑性均受到谷氨酸系统的影响。相当多的证据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某些区域(如中颞叶)谷氨酸受体亚型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增加中枢谷氨酸功能。
除了上述3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外,精神分裂症可能还与其他系统如r-氨基丁酸(GA-BA)、神经肽、肾上腺素受体、乙酰胆碱、第二信使等的改变和/或这些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不过,以上所述的神经递质的变化是因、是果,是相关因素还是伴随状态,至今尚无定论。
3、神经发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神经发育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假说认为:由于遗传因素(易患性)和某些神经发育危险因素(妊娠期与出生时的并发症、怀孕期间暴露于流感病毒或母爱剥夺、Rhesus(Rh)因子不相容、冬季出生等)的相互作用,在胚胎期大脑发育过程就出现了某种神经病理改变,主要是新皮质形成期神经细胞从大脑深部向皮层迁移过程中出现了紊乱,导致心理整合功能异常。其即刻效应并不显著,但随着进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下,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出现。
4、社会心理因素:尽管不少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能决定是否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某些应激事件确实使健康人导致了精神异常,但这种异常更多的是应激所致精神障碍。目前的观点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可以诱发精神分裂症,但最终的病程演变常不受先前的心理因素所左右。
5、病前个性: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在其亲属中也可见到类似情况,有些学者将其称为分裂性人格。E.布鲁勒将分裂人格描述为敏感、多疑、好卖弄学问、漫不经心、对人冷淡、羞怯、好幻想,孤独、固执,国外学者发现精神分裂症约50%~60%存在分裂人格;国内资料概括本病的病前个性为:积极性差,依赖性强、胆小、犹豫、孤僻、敏感、好幻想等,占70%。
6、生活事件:生活事件(一般都指引起不愉快的事件)能否引起精神分裂症,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某些生活事件确实可以影响症状的具体表现,但不能因此就确定它是病因。
(2)必须区分某一生活事件是疾病的病因还是后果,大量生活事件的这种因果关系是很复杂的,只有少数生活事件(如地震、战争)可以说不是个人活动的后果。
(3)某一生活事件对这个人有致病作用,对另一个人不一定有致病作用;在此时有致病作用,在另外的时候不一定有致病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在分析生活事件的意义时,必须考虑到个人的过去经历、性格特点、当时处境、躯体情况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总的来说,目前倾向于认为生活事件作为单一的因素,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总而言之,出现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跟遗传有很大关系,另外还跟神经生化,社会心理因素,生活事件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当出现精神分裂症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对社会,还有本人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家属一定要积极配合。
精神病的表现
1、脱离现实:表现为患者离群独处,不与旁人来往,也不参加劳动。有的闭门塞户,蒙头而睡,有的站立屋角,沉默不语,有的低头蹲坐,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严重者不知身在异地,也不知病中岁月。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痴呆状态。
2、衣着反常:患者不按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严寒时单衣赤足,炎热时穿上棉袄,或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或赤身裸体,秽洁不知。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严重痴呆状态。
3、自杀、自伤:发生的原因很不相同,可由于幻觉、妄想和情绪低落的影响而自杀;或由于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时出现冲动行为而自伤,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可能走到危险的地方,不知回避而误丧生命。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忧郁症、更年期精神病。
4、破坏行为:患者受幻觉、妄想的影响,或由于严重意识障碍,伴有运动性兴奋,也可能由于情绪激动不安而产生毁物等破坏行为。如撕毁床单、衣被,损坏家具,砸坏电视机等。少数患者在病理意向的支配下,可出现偷盗、纵火等严重破坏行为。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感染中毒性精神病。
5、攻击行为:患者对亲友或素不相识的人突然进行袭击或给予致命的伤害。多因受幻觉、妄想和意识障碍的影响,将对方当成敌人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防御”手段。毫无动机突如其来的攻击,称为冲动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性精神障碍。
6、出走、漫游:患者出于内心恐惧和防御动机而离开住所,或因否认有病而逃避就医,也可由于意识障碍和智能缺陷,外出之后找不到归路,均称为出走。这类出走的患者没有长期出门的准备,慌张莽撞,易于招致危险,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性精神障碍和严重痴呆。如果患者不顾及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工作、学习,无目的到处流浪,并安于这种生活长期不归者称为漫游,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痴呆状态。
三种比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1、情感障碍:精神分裂患者在情感上表现的冷淡,对什么都是漫不经心,漠不关心,脑子混乱,胡思乱想。也不注意卫生,整个人很是邋遢,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卫生问题。亲人的关心让患者觉得他们的关心对他存在危险性。精神分裂患者脾气有些暴躁,常因为一点小事容易发怒,情绪很是不稳定。这是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2、幻觉妄想:精神分裂患者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常常会出现幻觉、妄想,也是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患者常会出现幻听的感觉,莫名的会听到有人在对他讲话或是议论他。这些幻听幻觉会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活动,甚至可能因为幻觉产生一些危险的行为,严重的还会造成自杀。患者的妄想让患者过于敏感,可能一些轻微的或是正常的行为都会让他们觉得有什么在威胁着他们,或是自己受到什么控制。
3、思维破裂:精神分裂患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没有明确的一个思想,表达出来的前后意思总是缺少关联,让人琢磨不透,没有条理,语言容易断断续续。精神分裂患者写的文章没有中心思想,水平低下,让大家都理解不了。还有一些病人会自言自语,情绪不稳定,大哭大叫。这同样属于精神分裂症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