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怎么吃
白茯苓怎么吃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 白茯苓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通过上述专家的讲解,我们对白茯苓怎么吃有了了解,同时也知道了白茯苓的作用是很多的,它不仅能起到抗菌、利尿作用,对于消化系统也有影响,同时还能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是不可多得的一味中药材,在平时大家不妨可以把它利用起来。
白茯苓吃了起什么作用
1.白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白茯苓可以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白茯苓作为一种温和的中药,它具有利水的作用却又不伤正气,凡是出现小便不顺畅、水肿等症状,无论身体是偏于寒湿,还是偏于湿热,都可以配合白茯苓来使用。
2.白茯苓具有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系统的作用。
3.白茯苓具有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故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状。白茯苓能够养心安神,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合使用。
4.白茯苓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白茯苓能够提高人体淋巴细胞含量,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使得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提高。
5.白茯苓可健脾开胃,尤其对那些长期食欲不振或身体乏力或气息虚弱,脾胃虚弱的病人有特别的功效,而且白茯苓的药性平和,非常适合身体虚弱的人食用。
茯苓可以美白吗 怎样吃茯苓可以美白
原料:
茯苓10克、枸杞8克、红枣5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将枸杞、茯苓、红枣清洗干净,红枣去核;
2.将粳米淘洗干净,浸泡30分钟;
3.把茯苓和粳米放入锅中,倒入清水,煮沸;
4.粥稠之后加入红枣、枸杞,文火煮5分钟即可。
原料:
茯苓15克、薏米10克、粳米120克。
做法:
1.将薏米、粳米淘洗干净,浸泡15分钟;
2.将茯苓、薏米、粳米放入锅中,倒入清水;
3.用武火煮20分钟,再用文火熬15分钟即可。
怎么吃白茯苓
1、茯苓饼:茯苓200g,人参10g,面粉800g。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g的饼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个2、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3、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
茯苓怎么吃治疗失眠效果好 茯苓吃多长时间停吃
因人而异。
茯苓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要是做为药物使用的话,一般都是吃到病情得到改善或者恢复为止,但每个人的病情程度都不同,所以吃多长时间停是没有明确时间的。
而做为食物的话,只要将茯苓正确服用,对于吃多长时间也是没有时间规定的,所以茯苓吃多时间停止,建议结合自身的情况来看。
茯苓怎么吃 茯苓汤
食材:茯苓12克、白术16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研为粗末,水煎,去渣取汁。
食用方法:饭前饮用。
功效:用于小便不利,脾虚水肿。
茯苓块怎么吃最好 白术茯苓鸡汤
材料
白术5克,白茯苓5克,白芍5克,甘草3克,鸡翅500克,枸杞10克,四季豆50克。调料精盐适量,姜片3片,清水12杯。
做法
1、将鸡翅洗净斩块备用。
2、锅中加沸水烧沸,下入鸡翅焯透,打去浮沫捞出,其他原料洗净。
3、沙煲内加清水煮沸,将各种原料全部放入大火煲至20分钟,转至小火煲2小时,撇出浮油,加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除湿益燥、和中益气。
土茯苓和什么煲汤好 土茯苓怎么吃效果最好
土茯苓吃法是比较多的,可以将其清洗干净后直接含在嘴中,也可以将其泡水或者煮水喝;其次还可以将土茯苓拿去煲汤喝,无论是哪一种做法都可以很好发挥土茯苓的效果,对其健康是很好的。
土茯苓建议一起吃用量15-60克左右,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用量,不宜擅自用量。
茯苓煮粥怎么能烂
1.提前浸泡茯苓很难溶于水,所以煮的时候很难煮烂,如果想要煮烂的话,建议提前浸泡,这样的话才可以把茯苓提前泡软,有利于煮开茯苓,吃的时候会更加容易吸收一些。
2.延长煮的时间茯苓难溶于水,但是如果是在热水中,煮够足够的时间还是可以煮烂的,但是需要的时间比较久,需要加水做好准备。
3.打成粉末如果不想浸泡或者煮太久的话,可以打成粉末,这样子的话,煮的时间会大大缩短,而且更容易被吸收。
茯苓适合什么人吃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经。《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茯苓中的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各有不同。茯苓皮走表,长于利肌表之水肿;白茯苓偏入气分,赤茯苓偏入血分;白茯苓偏补,赤茯苓偏利;补脾益心,则白茯苓优于赤茯苓;分利水湿,行血消瘀,则赤茯苓胜于白茯苓;茯神用于安神。茯苓与猪苓协同利水,猪苓淡重于甘,主入肾与膀胱经,只能渗湿利尿,无补脾益中之效,且利水作用较茯苓强;茯苓则利中有补,能补脾益心。
茯苓适宜于一般人群。尤宜于水湿内困,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烂,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
吃茯苓虽然有许多好处,但也并非适合所有人食用,一般来说体质阴虚没有湿热的人,有虚寒和滑精现象的人,肾虚的人,气虚的人,汗多的人都不宜食用,否则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同时吃茯苓也不宜吃过多,养生理论认为凡事过犹不及,吃茯苓吃太多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我们在吃茯苓之前最好要先明白自己适不适合吃茯苓,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在网上查阅,也可以找专业的中医师询问。如果在吃了之后出现不适,要立即到医院去查看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