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和胃化湿刮外陵穴

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和胃化湿刮外陵穴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理气止痛,和胃化湿,适宜于治疗腹痛,肠炎,肠痉挛,疝气,痛经。

配伍:配子宫,三阴交治痛经。

刮痧可以有效治疗胃痉挛

1、刮痧用具: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2、刮痧取穴: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 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 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 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3、刮痧方法:刮痧方法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用热毛巾擦洗准备刮痧的部位,最好用75%的酒精作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刮痧工具在润滑剂中蘸湿,沿选定的经穴,顺一个方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出微紫红或紫黑色即可。

寒湿怎么除 祛寒湿从这下手

大椎穴:它集合了三条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汇于督脉。

刺激该穴可激发全身的阳气,护卫周身,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承山穴:承山穴是“身体上的红豆薏米粥”。

因为承山穴在“主人体一身之阳气”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它能直接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通常来说,只要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湿气会在此时与阳气一同向外发生。

如果您的承山穴轻轻一按即有明显的酸胀痛感,那么大半是体内湿气较重的缘故。

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痰湿重的问题就要健脾。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是调脾健胃的第一穴。

丰隆穴:配合足三里穴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揉小腹:阴处最易聚集寒湿。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时针方向揉,后按顺时针方向揉。

揉的次数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数也可以。力度要适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软组织带动起来更好。将腹部的湿浊通过二便排出,小腹常温,元气充实。

刮痧祛寒湿的效果也很好,因寒湿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刮痧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刮背腰部:取坐位或俯卧位,涂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大杼穴至小肠俞穴,上下刮拭18下~30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以同样的手法刮拭对侧穴位。

特别注意:从大杼穴至小肠俞穴的刮拭路线较长,可以分段刮拭。

刮上肢部:取坐位,从上至下依次刮拭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曲池穴、手三里穴、阳池穴、尺泽穴各6下~7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

依次点按合谷穴、大陵穴用刮痧板的薄边棱角,点按至产生酸麻胀痛时保持7秒~8秒,松手,间隔3秒~5秒,再重复点按6次,不要求出痧。

刮下肢部:取站位或俯卧位刮环跳穴,用刮痧板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上至下刮拭6下~7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

用刮痧板的厚边棱角点按环跳,点按至产生酸麻胀痛感时保持7秒~8秒,松手,间隔3秒~5秒,再重复点按6次。

取卧位刮委中,用刮痧板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上至下刮拭6下~7下,以出痧为宜。

取坐位或仰卧位依次刮梁丘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手法同委中穴。

刮痧排毒祛湿的主要7大穴位

1、曲池穴

定位方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即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刮痧作用: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在此穴位刮痧能够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的湿热,缓解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和上肢瘫、麻、痛,对高血压也有缓解作用。

2、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3、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4、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5、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6、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刮痧排毒祛湿的主要7大穴位,身体湿气比较重的可以去刮痧一下,这样可以祛湿排毒,刮痧后你会发现身体变轻松很多。

肩周炎刮痧位置和图片 简易部位刮痧治疗肩周炎

刮拭部位:肩背部,上肢,下肢。

刮拭步骤:1.刮手阳明大肠经,由肩部巨骨穴沿上肢外侧前向下经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刮至合谷穴,以皮肤出痧为度。2.刮手太阳小肠经,由肩外俞沿上肢外侧向后下经秉风,天宗,肩贞等穴刮至后溪穴处,再刮肩背部足少阳经,从风池穴往下刮至肩井穴,均以皮肤出痧为度。3.刮下肢足阳明胃经,由足三里穴沿小腿外侧向下刮至条口穴处,刮下肢足少阳胆经,由阳陵泉向下刮至悬钟穴处,均以皮肤出痧为度。

刮痧可以治颈椎病吗 颈椎病刮痧操作方法

1.刮颈背部脊柱正中督脉,由风府穴向下经大椎,刮至身柱穴,刮颈背脊柱两侧膀胱经,由天柱穴处向下经大杼,风门刮至肺俞穴处,均以皮肤出痧为度。

2.刮肩部足少阳胆经,由风池穴刮至肩井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3.刮手阳明大肠经,由肩部巨骨穴沿上肢外侧向下经肩髃,曲池,手三里等,刮至合谷穴处,再刮手太阳小肠经,由小海穴沿上肢外侧后向下经支正,养老等穴刮至后溪穴处,均以皮肤出痧为度。

4.刮下肢胃经,由足三里刮至丰隆,再刮下肢胆经,由阳陵泉刮至悬钟,以皮肤出痧为度。

胃痉挛的刮痧疗法

1.刮痧用具

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2.刮痧取穴

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3.刮痧方法

刮痧方法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用热毛巾擦洗准备刮痧的部位,最好用75%的酒精作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刮痧工具在润滑剂中蘸湿,沿选定的经穴,顺一个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出微紫红或紫黑色即可。

春天身体湿气重 试试刮痧祛湿

春天刮背去湿气

草长莺飞三月天,春困泛懒的季节又来了,不少人总是感到头胀身重,困倦叫睡,无精打采,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和工作,甚至抑郁烦闷,有的还伴有脘满腹胀,食欲不振或大便稀烂的症状。

春天不妨拿起刮痧板为你的家人刮刮背,刮走春节吃出来的食积,刮走猫冬留下的气血不畅,刮走春季的湿气。初春刮刮背,越刮越精神!

冬主收藏,在寒凉的冬季里,人们大多运动不足,经络痹阻,且春节期间容易饮食过度,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受损,再加上春季多雨多湿,外湿引动内湿,故人体易被湿邪入侵,从而出现腹满腹胀、食欲不振,身体、四肢沉重,精神萎靡,或烦躁易怒等中医认为的“湿浊内困”的亚健康症状。

春困刮痧要刮背部穴位,是因为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不但包含了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的诸多穴位,如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肾俞等重要穴位,是人体抵御外邪和重要屏障,而且掌握着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中医有“春夏养阳“的说法,故刮背部穴位既可排毒,又可振奋体内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刮完痧后,患者常感到背部、肢体有酸痛感,此时可把点燃的艾条放进艾灸盒中,置于痧斑处灸10分钟左右,是典型的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综合运用。

刮痧时最好选用砭石或水牛角等自然材质做成的刮痧板,被刮者俯卧在床上,撩起后背的衣服,操作者在被刮者背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肤霜,先刮位于后背正中线的督脉,然后再刮督脉旁开1.5寸的两侧膀胱经。刮痧时,刮板与皮肤倾斜45度左右,从上至下以轻柔适度的力量刮拭,直到刮出痧疹。所谓痧疹是指被刮皮肤表面出现粟头的小红点。中医认为,“百病皆可发于痧”,刮出的痧疹是人体风、湿、火等病理产物在强刺激手法下外排。

刮痧常用穴位

血海穴

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丰隆穴

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阴陵泉穴

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中脘穴

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地机穴

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天枢穴

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是泻法,主要用于湿重、内热等实证,体质比较虚弱的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孕妇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刮痧。

每次刮痧不宜超过30分钟,不要过份追求出疹效果,如果刮不出痧来,很可能患者本身气血不足,不能透痧。刮痧后补充一杯温开水,以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在3个小时内不能洗澡,以免腠里疏松,感染风寒。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春季刮痧祛湿的方法,如果你觉得自己身体湿气重,就可以试试刮痧的方法祛湿,但是要注意刮痧时间不要太长,有皮肤病患者不宜刮痧。

相关推荐

妊娠恶阻的疗法

一、肝胃不和 (一)症状 以妊娠初期吐酸水或苦水,恶闻腥臭,胸满胁痛,心烦口苦,嗳气叹息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膻中。 (2)定位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膻中:当前王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拭顺序先胸腹部膻中至中脘,然后前臂内关,再下肢外侧足三里,最后足背部太冲。 (4)

月经先期的疗法

一、血热内扰 (一)症状 表现特点为经行先期量多,色紫红,质黏稠,口渴,小便黄。 (二)治法 (1)选穴三阴交、血海、行间、地机、期门。(见图5-1-图5-1-图5-l-图5-1-4) (2)定位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行间:第一、第二趾问,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地机:位于小腿内侧,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期门:位于乳下两肋问,当第六肋问。 (3)拭顺序先胁部期门,再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

湿气重部位图 阴陵泉穴

位置: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腰间盘突出哪里 腰间盘突出分症状治疗

症状: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不能平卧。患者屈曲体位,不能行走活动,腰部活动受限。多有明显外伤史或扭伤史,查体多不能配合。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苔厚腻,脉弦紧,多为中青年患者。 拭位置:拭主要取腰骶部的命门,肾俞,大肠俞以及患肢的环跳,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穴。 操作注意:拭腰部手法不能过重,否则易加重水肿;时可配以点揉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穴,以加强胃肠蠕动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从而减轻腹内压增大造成的神经根刺激症状。 症状:腰及下肢疼痛症状减轻,行

带下的疗法

一、脾胃虚弱 (一)症状 以阴道分泌物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而无臭,绵绵不断,纳少身困肢倦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带脉、次髎、中极、脾俞、三阴交、气海。 (2)定位带脉: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中极: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

对乳腺增生有用吗 乳腺增生方法

沿两侧颈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后发际处拭至肩峰,重点加强肩井穴的拭。 沿手太阳小肠经走行,自上而下天宗穴上下部位,重点加强天宗穴,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自上而下两侧肝俞穴。 挂下肢外侧胆经阳陵泉,胃经从足三里至丰隆穴,加足内踝处太溪穴,以潮红为度。

手指也能养生

手指,就可对全身起到保健作用,因为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密切相关。下面介绍一下手掌、手背以及五个手指的运动养生小技巧。 1、心慌、脾胃不好 大拇指 大拇指对应人体肺经,肺主纳气,如果肺不好,那么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大拇指对应的是心、肺器官。当出现心慌、胸闷等情况时,可用手大拇指外侧并往外拉。另外,肺不好,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脾胃功能差的人,也可以做此动作。 2、便秘 食指 食指对应人体大肠经,对应器官是大肠、胃。所以经常便秘、腹泻的人,应该食指。 3、晕车失眠

慢性胃炎咋治好的快

胃肠挛与急性胃炎均是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1、用具: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 2、取穴:取穴任脉(腹部

湿疮的疗法

湿疮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是一种呈多种形态皮疹,发无定处,易于糜烂流津的瘙痒性、渗出性皮肤病、本病具有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急性者多泛发全身,慢性者多固定于某些部位。本病按照病因病机可分为湿热侵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3型。 一、湿热侵淫 (一)症状 表现为发病急,可泛全身各部,初起皮损潮红灼热、肿胀,继而粟疹成片状或水泡密集,渗液流津,瘙痒不休,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 (二)治法 (1)选穴肺俞、曲池、阴陵泉、神门、大椎。 放痧:委中。 (2)定位肺俞:在背部,当第三胸椎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吗 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疗法

湿热型治疗时取肾俞,大肠俞,关元,曲池,阴陵泉。方法如下: 从上到下拭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30次,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位处用力拭;腰部阿是穴,约30次,力量稍重,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拭双侧阴陵泉30次,以局部皮肤发红或出痧为度;拭双侧曲池30次至局部出痧,隔日治疗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