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药补阴 南沙参养阴清肺
什么中药补阴 南沙参养阴清肺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 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清位生津,补气,化痰,用于肺热燥咳,阴虚痨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北沙参的适宜人群 这些人赶紧吃点北沙参吧
北沙参适合人群
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痰热咳嗽者慎服。
北沙参食疗作用
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体质轻润,可升可降。
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主治燥伤肺阴之干咳痰少,咽干鼻燥,肺痨阴虚之久咳嗽血,热伤胃阴之口渴舌干,食欲不振。
北沙参食物相克,北沙参反藜芦、恶防己。
北沙参的适宜人群 这些人赶紧吃点北沙参吧
北沙参做法指导
1.肺燥阴虚,干咳痰少,咽干鼻燥者,可与麦冬、玉竹、贝母、杏仁等配伍,以润肺止咳。
2.常用于热病后期胃阳不足之口渴舌干、食欲不振等症,临床多与生地、石斛、麦冬等配伍,以清热养胃生津。
3.若胃阴不足,脘部酌痛,嘈杂似饥者,则可与麦冬、白芍、甘草等同用,以养阴生津止痛。
4.胃阴虚兼见肝肾阴虚,肝气不舒,症见胁痛脘胀,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者,可与麦冬、生地、枸杞子等并施。
北沙参的食疗方子
1.北沙参12g,麦冬、贝母各9g,甘草6g,每天一剂,煎服。治支气管炎。
2.北沙参9g,麦冬6g,甘草3g,热水冲泡,代为茶饮。治肺结核咯血。
北沙参的适宜人群 这些人赶紧吃点北沙参吧
3.北沙参、川芎各30g,蔓荆子6g,细辛1.5g,煎服,加黄酒半碗为引。或者随症加减,治头疼。
4.北沙参、山药各15g,每天一剂,用水煎服。治小儿迁延性肺炎。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热阴伤引起的干咳元痰,或痰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咽干口燥,或声音嘶哑等。也可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口燥咽干,胃痛,呢逆,呕吐,便秘,舌红少津等。与南沙参相比,两者性能相近,都是味甘,性寒凉。均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用于肺胃阴虚而有热者,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北沙参滋阴作用较强,南沙参滋阴效力较弱而兼有祛痰作用。因而肺脏有病,出现咳嗽,干咳无痰者,多用南沙参;胃腑有病,表现津液缺少,口干舌燥,口渴者,常用北沙参。
1、肺燥阴虚,干咳痰少,咽干鼻燥者,可与麦冬、玉竹、贝母、杏仁等配伍,以润肺止咳。
2、常用于热病后期胃阳不足之口渴舌干、食欲不振等症,临床多与生地、石斛、麦冬等配伍,以清热养胃生津。
3、若胃阴不足,脘部酌痛,嘈杂似饥者,则可与麦冬、白芍、甘草等同用, 以养阴生津止痛。
4、胃阴虚兼见肝肾阴虚,肝气不舒,症见胁痛脘胀,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者,可与麦冬、生地、枸杞子等并施。
南沙参和北沙参区别
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系南沙参。至清代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一般认
为两药功效相似,均属养阴药,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然南沙参又称大沙参、空
沙参,其形粗大,质较疏松,功效较差,专长于入“肺”,偏于清肺祛痰止咳;北沙参,又
称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质坚疏密,功效较佳,专长于入“胃”,偏于养阴生津止渴,说法各异。
现代研究北沙参含生物碱、挥发油等,具有降低体温、镇痛、强心等作用;北沙参含黄酮、 皂甙等,具有祛痰、抗真石、强心等作用。
南沙参养阴清热 润肺化痰 治疗阴虚久咳 痨嗽痰血 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润肺止咳)。北沙参胃阴虚津液不足咽干口渴(养胃生津)。
对于南北沙参之间的区别大家都清楚了吧,我们的专家给我们从它们的功效的不同,从它们的科类的不同做了具体的分析。希望我们能够正确的鉴别清楚,在用药上面也就能够通过疾病来侧重选择哪种药材会更适合于患者。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内容请咨询我们的专家。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北沙参的功效:
性味甘苦淡,凉。性微寒,味甘、微苦。
①《本经逢原》:甘淡,性寒,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苦味淡,微寒。
归经入肺、脾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
①《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②《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
③《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
④《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功效分类:补益药;止咳药。
沙参的作用:
清肺止咳
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
清热养阴
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益胃健
治疗胃级不足,胃火上亢,目赤口舌生疮。
滋阴益肾
用于阴虚火旺,热病津伤口渴,骨蒸劳热,肌皮枯燥,口苦烦渴等证。
泡参的功效
泡参的功效:
泡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同属植物,以根入药。别名南沙参、沙参、泡沙参,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时珍曰∶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
南沙参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顶端有一至数个芦头,根上部多有深陷黄纹呈断续环状,并有残留的粗皮,下部有纵纹及纵沟。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有裂隙。无臭,味微甘。以粗细均匀、肥壮、色白者为佳。
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在煮粥时可辨证选用。
泡参
南沙参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南沙参、蜜南沙参,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蜜南沙参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南沙参适合人群:风寒咳嗽者忌服。
南沙参食疗作用: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体轻气和,升而微降
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
主治阴虚发热,肺燥干咳,肺痿痨嗽,痰中带血,喉痹咽痛,津伤口渴。
南沙参食物相克:南沙参恶防己,反黎芦。
南沙参做法指导:
1、肺热咳嗽者,可单味水煎服。
2、若肺热较盛者,可加清肺之桑白皮、地骨皮。
3、久嗽不已者,可配止咳化痰之款冬花、炙百部。
4、久咳声哑者,再伍养阴敛肺之玄参、诃子。
5、若津伤较重,舌绛少津者,是可用鲜沙参与鲜生地、鲜石斛等配伍,以增养阴生津之效。
1、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南沙参9克,麦冬10克,杏仁9克,川贝母9克,批把叶9克。每日1 剂,水煎服。
2、百日咳:南沙参9克,百部9克,麦冬10克。每日l剂,水煎服。有缓解痉挛性咳嗽作用。
3、肺结核,干咳无痰:南沙参9克,麦冬6克,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服。有强壮止咳作用。
4、胃阴不足,胃部隐痛: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佛手5克,延胡索5克。水煎服,每日1剂。现代可用于慢性胃炎和胃神经症。
5、食道炎、胸骨刺痛、吞咽困难:可用南沙参、麦冬、甘草、桔梗、金银花、连翘各100克,胖大海50克,共为蜜丸。每次1~2丸,日服3~5次,于两餐之间或空腹含化,缓咽。有明显疗效,而且复发率低。
6、小儿口疮:南沙参6克,王竹6克,天花粉6克,扁豆6克,大青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2~5剂,溃疡面愈合,疗效显著。
7、虚火牙痛:大量南沙参(杏叶沙参)与鸡蛋同煮。食蛋。
8、产后无乳:南沙参(杏叶沙参)12克与猪肉适量同煎。饮汤吃肉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方法
一、阴虚肺燥型
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清利咽窍。方药: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南沙参16克,玄参16克,百合16克,冬桑叶12克,炙枇杷叶12克,西藏青果7克,五味子7克,生甘草7克。咽异物感明显者加绿萼梅7克,橘络7克;脉络曲张明显者加丹参12克,丝瓜络7克。
二、肺脾气虚型
咽喉不适但不欲饮,咳嗽,有痰易咳,平时畏寒,易感冒,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舌苔白润,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固表。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党参16克,黄芪2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升麻7克,柴胡7克,防风12克,太子参16克,北沙参16克。
三、痰热蕴结型
咽喉不适,受凉、疲劳、多言之后症状较重。咳嗽,咯痰黏稠,口渴喜饮。咽黏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活血,舒利咽窍。方药:清痰润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消瘰丸加减:全瓜蒌16克,川贝母16克,生牡蛎16克,玄参16克,南沙参16克,凤凰衣12克,木蝴蝶7克,西藏青果7克,生甘草7克,红花7克。咽刺痛甚者加赤芍药12克,丹参12克,玫瑰花7克;淋巴滤泡增生严重者加三棱7克,莪术7克,海浮石16克。
南沙参和北沙参的区别
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系南沙参。至清代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一般认为两药功效相似,均属养阴药,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参和北沙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科属、性状、主要作用、形状、入经等差异,主要包括:
1.科属、质地不同
南沙参是桔梗科,质地空疏。北沙参是伞形科,质地坚实。
2.性状不同
南沙参呈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部较粗,向下渐细,稍弯或扭转,偶有分枝,长7-27厘米,直径0.8-3厘米。芦头长短粗细不等,一般1—3个。表面黄色或浅棕色,根上部有深陷横纹,如蚯蚓体表横纹,下部有浅纵沟槽及纵皱纹,并有深色突起及须根疤痕。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状如海棉。无臭,味微甘。
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顶端常留有棕黄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表面淡黄白色,粗糙,偶有残存外皮,全体有细纵皱纹或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带皮生晒者,外皮淡棕色,断面白色粉性;气特异,味微甘。
3.主要作用不同
南沙参含生物碱、挥发油等,具有降低体温、镇痛、强心等作用。
北沙参含黄酮、皂甙等,具有祛痰、抗真石、强心等作用。
4.形状不同
南沙参又称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北沙参,又称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
5.入经重点不同
南沙参专长于入“肺”,偏于清肺祛痰止咳。北沙参专长于入“胃”,偏于养阴生津止渴。
慢性咽炎能根治吗
祖国医学在治疗慢性咽炎方面本着“审病求因”的原则,采用辨证治疗,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投以相应的治疗方法。
阴虚肺燥
症状: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粘膜干燥,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清利咽窍。
[方药]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南沙参16克,玄参16克,百合16克,冬桑叶12克,炙枇杷叶12克,西藏青果7克,五味子7克,生甘草7克。咽异物感明显者加绿萼梅7克,橘络7克;脉络曲张明显者加丹参12克,丝瓜络7克。
痰热蕴结
症状:咽喉不适,因受凉、疲劳,多言之后症状较重。咳嗽,咯痰粘稠,口渴喜饮。咽粘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活血,舒利咽窍。
[方药]清痰润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消瘰丸加减:全瓜萎16克,川贝母16克,生牡蛎16克,玄参16克,南沙参16克,凤凰衣12克,木蝴蝶7克,西藏青果7克,生甘草7克,红花7克。咽刺痛甚者加赤芍药12克,丹参12克,玫瑰花7克,小瘰丛生严重者加三棱7克,莪术7克,海浮石16克。
肺脾气虚
症状:咽喉不适,但不欲饮,咳嗽,有痰易咳,平时畏寒,易感冒,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舌苔白润,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固表。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党参16克,黄芪2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升麻7克,柴胡7克,防风12克,太子参16克,北沙参16克。
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有哪些呢
一、阴虚肺燥: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治法: 滋阴清热,清利咽窍。方药: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
1.南沙参16克,玄参16克,百合16克,冬桑叶12克,炙枇杷叶12克,西藏青果7克,五味子7克,生甘草7克。
2.咽喉部如果有明显的异物感的话我们就再加一些绿萼梅和络。如果是脉络曲张明显的患者就可以加入适量的丹参和丝瓜络。
二、痰热蕴结:咽喉不适,受凉、疲劳、多言之后症状较重。咳嗽,咯痰黏稠,口渴喜饮。咽黏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活血,舒利咽窍。方药:清痰润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消瘰丸加减。
1.全瓜蒌16克,川贝母16克,生牡蛎16克,玄参16克,南沙参16克,凤凰衣12克,木蝴蝶7克,西藏青果7克,生甘草7克,红花7克。
2.咽刺痛甚者加赤芍药12克,丹参12克,玫瑰花7克;小瘰丛生严重者加三棱7克,莪术7克,海浮石16克。
三、肺脾气虚:这种症状就是咽喉部位虽然感觉不舒服但是不影响吃饭,咳嗽的时候也有痰非常容易咳出来。平时比较怕冷,经常容易感冒,没有精神感动疲惫,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微小,舌头是白润的。治法:补中益气固表。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党参16克,黄芪2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升麻7克,柴胡7克,防风12克,太子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