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头看脾胃是否虚弱
从舌头看脾胃是否虚弱
一、舌质
健康情况下,人的舌质为淡红色,如果舌质偏淡,这就说明你的血虚;如果舌质偏红,就说明你的体内有热;如果舌质发紫,这就说明你的体内有淤血。那么,脾胃虚弱者的舌质有什么特点呢?脾胃虚弱者舌质最大的特点是,舌体胖大,舌头的边缘上有牙齿痕,因为脾胃虚弱之后,不能运化水湿,水停留在内就会将舌头泡大,胖大的舌头与牙齿挤压,于是便形成了齿痕。
二、舌苔
健康人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薄白苔,而且是湿润的,不燥不滑。如果舌苔发黄,这就说明你的体内有热;如果舌苔焦黄,这就说明体内的寒已经很重了;如果舌苔厚腻,而且白苔满布,这就说明你的脾胃虚弱了,因为脾胃虚弱之后,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之气就会凝聚在舌头上,于是舌头就会白苔满布,厚重而滑腻。
脾虚,水谷精微没有办法进行转化运输,这样人体的五脏六腑还有四肢百骸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濡养,所以在面部外表上则会有脸色萎黄、精神不振、身体乏力、吃得少没胃口、进食之后困倦、或者是进食之后作胀以及大便溏泄等症状。脾虚的人容易消化不良、四肢冰冷,气短、怕冷,女性脾虚还会有带下症状等。
脾胃虚弱推拿图 脾胃虚弱推拿方法
位置: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方法:推拿者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小儿指尖推向指根方向,沿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直推50—100次。
位置:位于拇指第一掌骨桡侧缘(大鱼际赤白肉交际处),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成一直线反向直推。
方法:推拿者一手拇指,食指二指固定小儿拇指及其掌指关节,另一手拇指指腹或绕侧面,自小儿拇指指根推向掌根,即推大鱼际外侧缘50—100次。
位置:中指从指根到指尖成一直线或中指末节罗纹面。
方法:推拿者以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螺纹面自小儿中指指端向指根方向推中指末节掌面螺纹面50—100次。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四寸处。
方法:推拿者以右手中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揉小儿中脘穴(肚脐直上4寸)50—100次。
位置:肚脐处。
方法:推拿者用中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或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其肚脐抖50—100次。
位置: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
方法:推拿者用拇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动小儿天枢穴(肚脐两侧旁开2寸)50—100次。
位置: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
方法:推拿者以拇指指腹轻揉小儿丹田穴(肚脐下3寸)揉3—5分钟,或者50—100次。
位置: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方法:推拿者用拇指按揉小儿足三里(膝盖外侧陷凹下3寸),揉3—5次或50—100次。
位置:脊背处。
方法:以拇指指面与其余四指指面相对用力,由尾骶部向颈部大椎,沿正中线以及两旁的膀胱经上提捏皮肤,共3—5遍。
功效:上述推拿穴位配合使用,具有健脾胃、助运化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呕吐、呃逆、厌食等症。
看中医如何治愈脾胃虚弱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建里等,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轮流取穴。对小儿疳积,用三棱针点刺中指第一指节掌面,以稍出血或黄包黏液为宜。4天1次,5次为1疗程。
2.灸法
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胃俞、脾俞等。用艾条或隔姜灸,日1次。
3.耳针
取交感、神门、肺、胃配十二指肠等穴。每次选2~3穴,隔日1次。
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常用穴位大总结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休克,癫痫,脱肛等。针法:横刺,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进针0.5~1.0寸。
天突: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处。
主治:呃逆,呕吐,咳喘,暴喑。针法:直刺0.5寸,或横刺,即先直刺0.3寸后改向下横刺。
巨阙:前正中线,鸠尾穴下1寸,相当脐上6寸处。
脾胃虚弱症状
如表现为脾气虚则见: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如表现为脾阳虚则见: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如表现为脾不统血则见: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如表现为中气下陷则见: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浑浊如米泔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
如表现为胃阴虚则见: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
如表现为脾胃虚寒则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地图舌是脾胃虚弱吗
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引起地图舌的原因有很多,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地图舌可能是因为脾胃湿热,过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生湿化热,阻滞气机,以及本身体质气阴两虚,饮食不节,久伤脾胃,或者忧思过度、伤及脾胃所造成的。
因此平时在生活中建议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的食物,比如山药、茯苓、芡实、薏米、麦冬等。
脾虚的自测
一、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二、刷牙时注意舌苔的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三、如厕时还应检查宿便的情况。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四、食欲也能看出脾湿症状。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五、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脾胃虚弱推拿图 脾胃虚弱饮食禁忌
忌吃性寒、滋腻等损伤脾胃的食物。
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甲鱼肉、牡蛎肉、蛋糕、油条、煎饼、山楂、柠檬等食物都是脾胃虚弱人群需忌食的食物,日常脾胃不好的人群要忌口,以免加重病情。
眼袋大竟是脾虚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脾虚症状二:食欲不佳
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脾虚症状三: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等肺气虚的表现。
脾虚症状四:眼袋
脾胃主运化水谷,脾胃功能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脾胃功能减弱,水湿运化不畅,皮肤和肌肉缺乏营养、松弛无弹性,久之则出现眼睑下垂,形成眼袋。
当眼袋较大时,可能就要谨慎是否脾虚了。提高脾胃功能可以辅助消除眼袋。
脾胃虚弱怎么办
脾胃虚弱是中医的概念,通俗地说就是脾胃功能不足,脾胃之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
脾胃虚弱患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养:
适当服用药物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可服用参梅养胃颗粒。
注意饮食调养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脾胃虚弱者可以经常食用。脾胃虚弱的患者还可以选用简便实用的药膳——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每天顺时针按摩脚趾肚40~80次,重点是第二个脚趾,对缓解胃痛、养胃都很好。
每天上床后,双手搓热,将热掌心(劳宫穴)贴在胃和肚脐上,待热度稍减,再顺时针按摩30~40次。
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仰卧床上(天气冷时可在被窝内进行),双手掌重叠,置于肚脐部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次,或至腹部觉热为止。结束后,再用手指点按足三里穴(膝关节外侧膝眼下3寸两骨间)。
此外,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脾胃虚弱的偏方
方1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2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3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4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老年人脾胃虚弱的表现
1、脾胃虚弱的表现之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2、脾胃虚弱的表现之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3、脾胃虚弱的表现之爱流口水
口水(中医称涎或涎液)具有保护口腔黏膜、润泽口腔的作用,人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中医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胃强脾弱、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
4、脾胃虚弱的表现之嘴里发黏
中医常说“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生理功能有关。若脾气健运,则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等。若脾虚气弱、湿困脾气,则可出现口甜、口黏的感觉。
5、脾胃虚弱的表现之唇色淡白
脾主肌肉,又为气血化生源,口唇的色泽是全身气血盛衰的反映,又与脾运化功能是否正常有密切的关系。脾气健运,气血不足,则唇淡白不润泽,或者萎黄。
怎么知道脾胃好不好
食指反映了整个脾胃功能的情况,如果食指有弯曲变形,根部有酸痛感说明你的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了障碍。特别是在商阳穴和前头穴这两个穴位所在的食指关节处出现硬块、结节、色变,都说明脾胃虚弱得比较厉害,平时可以多按揉这两个穴位,有保健作用。
除了看食指之外,还要将十个手指并拢,看手指间有没有缝隙,如果手指根部缝隙过大,就是人们所说的“漏财手”,长了这种手的人,90%脾胃都不好。
中医看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可以通过眼睛的下眼睑是否有水肿来判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眼袋”。
如果总是眼袋水肿,就表明脾胃虚弱,要想彻底消除眼袋,必须先补脾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才有力量,身体的水湿会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通过舌头来判断脾胃是否虚弱,有很高的准确性,脾胃不好的人舌头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舌的体积比较胖大。
2.舌头两边有凹陷下去的齿痕。
3.舌表面中间有一道竖着的深深的沟。
4.舌头表面有裂纹。
5.舌苔厚腻、或者发黄。
脾胃虚弱症状是什么 观察舌头
看病时,医生会让患者张开舌头,就能知道体内湿气是不是很重。点击蓝字了解更多:体内湿气重怎么办 吃什么食物能祛湿气舌头的颜色能够反映身体的健康程度,舌体宽大是脾胃虚弱患者最常见到的表现。特别是伴随着白色的舌苔,会说明脾胃更加虚弱。脾胃虚弱对身体的影响还是较大的,需要大家做好保健。
脾胃自检的方法
【脾胃自检的方法】
1、看口唇:脾胃健康的口唇是不干不湿,红润有光泽;
2、看舌头:脾胃有问题,肝火旺的舌头是胖大,有白苔和齿痕。
(舌两边主肝胆,舌中部前部主脾胃,舌后部主肝肾。)
3、看鼻子:鼻尖红是胃火旺。鼻头发青是肝郁的表现。酒糟鼻是肺胃热盛。鼻翼两侧发红是胃火盛。
4、看眼睛:眼睑下垂是脾胃虚弱和中气虚的表现。内眼角发黑也可能是脾胃不好的表现。
【脾胃不好的“三大主症”】
1、脾胃虚弱(脾胃功能下降)
表现:
1)舌淡苔白;
2)申请倦态,懒散无力;
3)食欲不振;
4)大便稀薄;
5)面色苍白萎黄。
禁:苦瓜和桃子是寒性食物,夏季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
宜:多吃豆类、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2、脾胃虚寒
表现:
1)四肢不温、手脚冰凉;
2)经常腹痛、喜温喜按;
3)大便溏薄;
4)小便清长;
5)神疲乏力;
6)口吐清水;
7)舌大苔白。
禁:苦寒凉性的食物和药品。如西瓜、绿豆、胖大海等。
脾胃虚弱症状
脾胃虚弱症状
如表现为脾气虚则见: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如表现为脾阳虚则见: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如表现为脾不统血则见: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如表现为中气下陷则见: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浑浊如米泔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
如表现为胃阴虚则见: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
如表现为脾胃虚寒则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