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夏季热吃什么好 五味枸杞饮
小儿夏季热吃什么好 五味枸杞饮
材料:醋炙五味子100克,枸杞子10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耐热的密闭容器中,冲入沸水约1500毫升,盖严,浸泡3日,代茶饮,用量不限,也可酌加白糖或冰糖调味。
功效:可以清暑解热,健脾醒胃,适用于夏季热脾胃受困,低热,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口渴咽干的小儿服食。
火炭母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痒
火炭母有凉血止痒的的功效,用于皮炎、湿疹、脓疱疮、霉菌性阴道炎、白带等病症,可均用本品煎水外洗。《广东中草药》:凉血解毒。治小儿夏季热。
芒种节气的食疗方
西红柿炒鸡蛋:
[配料]西红柿300克,鸡蛋3个,精盐、味精、白糖个适量。
[做法]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蛋大入碗内搅匀。
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西红柿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功效]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香菇冬瓜球:
[配料]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遇用,姜洗净切丝。
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五味枸杞饮:
[配方]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适量。
[做法]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饮入。
[功效]滋肾阴、助肾阳。适用于“夏虚”之症,是养生补益的有效之剂。
夏天养生选择这五种茶饮错不了
姜茶乌梅饮
吃坏肚子
做法:将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切碎,和绿茶6克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盖子,温浸半小时,再加红糖少量。稍放一会,趁热一次喝下,每日3次。
生姜性属辛、微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的作用,所以日常我们伤食呕吐之时或者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
乌梅味酸涩,性平,其酸涩之性可以收敛神气和汗液,能生津止渴、止泻止血、和胃,可用于汗出过多、心神涣散、心慌不安、食欲不振者。注意脾胃虚弱、遇冷腹泻者不适合饮用此茶。
甘桔汤功效:甘桔汤首见于《伤寒论》,原名桔梗汤,治疗“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后被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引用,可治疗“温病少阴咽痛者”。
自古以来甘桔汤就被历代医家认为是治疗咽痛的通用方,如《医学心悟》中说:“凡咽痛,通用甘桔汤。”
生甘草性甘、味平,归心、肺、脾、胃经。能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可见二者相配,能宣肺、利咽。
《小儿药证直诀》记载煎药可用于解小儿肺热、风热上壅、咽喉肿痛。该茶饮用于未成年人可小量频服,即用1/3量,每日服用3~4次。
五味枸杞饮
做法:将五味子6克、枸杞子8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净水800毫升,用文火煎沸,滤出清液,倒入盖杯中,加白糖5克,搅匀,分次饮用。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养心血,生津止渴。夏天自觉困乏无力、汗出较多、口干的人,即“夏虚”之人,用五味子与枸杞子一起煎汤服用或者开水泡饮,能使人精神倍增,五味枸杞饮是夏季养生补益佳品。
五味子酸而性温,有补气生津、止泻安神等多重功效。特别是其与枸杞子合用,补肝肾作用更加突出。
菊花茶
烦闷燥热
做法:冲泡菊花最为简单,和其他茶品一样,冲泡时将头汤倒掉,再冲泡花茶,用量一般5~10克,水温70℃左右为宜。
功效:菊花茶是寻常百姓最为常用的清热祛火、清肝明目的中药茶饮。菊花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适合夏季炎热季节出现烦闷燥热、目睛红涩、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眼目昏花者。
菊花品种多,如杭白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红菊等,用于茶饮的以杭白菊、贡菊居多,以花形饱满、无杂质、味道清香者最佳。
菊花茶搭配其他药食同源中药一起冲泡有不同的功效:和金银花搭配,可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症状,减轻咽喉肿痛、口疮等。
和枸杞子或决明子搭配,可缓解眼目昏花、肿痛。
若咽喉肿痛、干痒,菊花搭配胖大海可有效缓解。
三叶茶
功效:夏至正值暑气当令,想养心清暑,首当推荐夏至三叶茶。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是传统药膳中常选用的原料。
荷叶有良好的降脂、减肥的作用,适用于中暑热盛致头昏脑涨、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
竹叶甘淡,寒,功效为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在中医临床上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癔、咳逆吐血、面红、小便短赤、口舌生疮等。
薄荷叶性味辛凉,入肺经、肝经,功效为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风疹瘙痒、胸闷胁痛等。
中药理论认为这三种叶品均为轻清之品,对暑热盛、心火旺的人有较好的清热祛火养心的作用。
气血不足食疗
姜糖苏叶饮
原料:生姜3克,红糖15克,紫苏叶3克。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成细丝,与苏叶一起放入瓷杯内,再加红糖,用开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趁热服用。
功效:温经解表散寒。
评介:生姜是调味品,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辣,性质微温,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健胃等多种功效。紫苏叶也属于温性,能够解除肌表的寒气,且有和胃安胎的功效。
红糖性质平和,是补血良药。三味合用,能温通经络,散除寒气,养血和胃。常用于受凉受风之后周身怕冷明显的风寒感冒。
此外,咳嗽气喘伴有怕冷者、怀孕期间恶心呕吐者、吃了鱼蟹之后腹痛恶心者、偏正头痛怕风怕凉者、小儿肚子受凉呕吐腹泻者,都可以用本方治疗。在遭受暴雨、冰雪、寒风、水湿侵袭后,饮用本汤,能加快血液循环,驱散寒邪。
五味枸杞饮
原料:五味子50克,枸杞子50克,白糖20克。
制法:五味子用小纱布袋装好,枸杞子剪碎,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净水1500毫升,用文火煎沸,滤出药液,倒入盖杯中,加白糖20克,搅匀,分次饮用。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养心血,生津止渴。
评介:五味子酸而性温,有补气生津、止泻安神等多重功效;特别是夏天困乏无力的人,用它与黄芪、人参等一起煎汤服用,能使人精神倍增。五味子与枸杞子合用,补肝肾作用更加突出。
适用于五脏虚亏,气血不足所导致的疲乏无力、面无血色、腰膝酸软、心慌失眠等症。
儿童夏季发热性疾病家庭预防
小儿“夏季热”,医学上称为“暑热症”,是炎夏酷暑时节,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主要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夏秋酷暑环境所致。小儿得了“夏季热”,表现为发热,烦燥,易哭,唇干,口渴欲饮,饮水量多,小便次数多,量也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疲乏嗜睡,形体消瘦。而作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及其他功能检验时,又无病理性改变。因此,医生常把“夏季热”的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热、多口渴、多尿、少汗。发热呈迁延性,热程可持续1至3个月左右,热型不定或不规则,体温多在38℃至39.5℃之间,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陈主任表示,患此病后,下一年仍可复发,有的患儿可持续2—4年,但症状多比前年度轻,病程亦较短。虽然此病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若不切实加强护理预防,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小儿“夏季热”缺乏特效药,因此防治的重点在于加强护理预防。
首先要注意居室通风、凉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要给小儿穿得过多过紧,要穿柔软、宽大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和尿布。患儿少汗或无汗时,可洗温水浴,坚持每天1—2次,可促使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
其次注意饮食营养。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营养,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乳类、蛋、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类等,适当补充含卵磷脂、脑磷脂、神经脂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如蛋黄、瘦肉、鱼等,以促进小儿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和完善。此外,常给孩子吃些具有解毒、消暑、止渴和利尿作用的食物、饮料,如西瓜、冬瓜和绿豆汤、乌梅水、金银花露等。
此外要留心病情变化,及时求医求治。小儿患“夏季热”后,若体温持续超过40℃,并伴有惊跳、嗜睡,甚至惊厥、昏迷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确保小儿健康。
小儿夏季热吃什么好 冬瓜薏米汤
材料:鲜冬瓜肉200克,薏米仁30克。
做法:将冬瓜削去皮瓤,洗净切条,苡米仁加水先煎,至米熟后加冬瓜共煮,至冬瓜烂熟,加红糖调味。
功效: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利尿,适用于夏季热暑热困脾,发热不退,口渴饮不多,身体疲倦,大便溏而不爽的小儿调理食疗使用。
女性补血强身的营养食谱
1、黄芪鳝鱼汤。原料:黄芪20克,鳝鱼1条,红枣10个,盐、姜、蒜、油适量。制法:黄芪、红枣洗净,大蒜切片,姜洗净切丝,鳝鱼宰杀后去肠杂,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油烧热,放入鳝鱼块、姜末,炒至鳝鱼半熟,将红枣、黄芪放入锅内,加清水,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养血安神,鳝鱼是补血佳品,红枣可养血安神,黄芪补气,气足则血旺;诸药合用,滋补功效大大加强。适应于所有气血亏虚的人士。
2、五味枸杞饮。原料:五味子50克,枸杞子50克,白糖20克。制法:五味子用小纱布袋装好,枸杞子剪碎,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净水1500毫升,用文火煎沸,滤出药液,倒入盖杯中,加白糖20克,搅匀,分次饮用。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养心血,生津止渴,五味子酸而性温,有补气生津、止泻安神等多重功效;特别是夏天困乏无力的人,用它与黄芪、人参等一起煎汤服用,能使人精神倍增。五味子与枸杞子合用,补肝肾作用更加突出。适用于五脏虚亏,气血不足所导致的疲乏无力、面无血色、腰膝酸软、心慌失眠等症。
小儿夏季热的护理禁忌
小儿夏季热患者三忌:
①忌长期使用抗生素降温。用抗生素降温(有合并感染例外)对小儿夏季热无效,且可引起菌群失调,故应忌用。
②忌服鱼肝油和钙片。小儿服鱼肝油和钙片,是为了补充钙质,使钙质更好吸收,保证骨骼的发育和成长。但小儿夏季热患者则忌服鱼肝油和钙片,更不能注射维丁胶性钙和维生素D,否则容易发生高钙血症,使发热、口渴、多尿症状加重,不利于康复。
③忌吹电风扇和长时间使用空调器。小儿夏季热患者抵抗力差,如果吹电风扇过大和长时间使用空调器,会导致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夏季热发病时间多集中于6、7、8三个月,但病程较长,一般1-2个月,有的可长达3-4个月,秋凉以后大多能自愈,一些患儿甚至到了第二年夏季再度发病。由于患儿病状数日不减,有的家长病急乱投医,破费钱财,孩子吃苦,结果到秋凉自愈有的家长不辨证施治,滥用清热药物,致使病情加重这两点都是值得注意的。
小儿夏季热的临床特征 长期发热
小儿夏季热最为突出的必有症状就是长期迁延性发热,且发热类型不定,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者不规则发热。小儿体温常在38-40度之间,当外界气温发生变化时,小儿的体温往往会随着发生波动、气候越热,体温则越高,直到气候转凉后,体温就会下降。一般发热病程多在1-3个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