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怎么治
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怎么治
一、内服方药。1、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
2、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以上两方适用以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
3、克银二号方:生地30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麻仁l0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l0克、白藓皮15克、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剂。
二、外敷药物:甘草油:甘草30克,香油l50毫升,小火煎至甘草焦枯;过滤,留油备用。外涂患处,每日1~2次,有解毒,润肤的作用,适用于本证候的全过程。九华膏:滑石600克、月石90克、龙骨120克、川贝母18克、冰片18克、朱砂18克,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按20%浓度调成软膏。每日外搽1~2次。
荨麻疹有哪些类型
风热型荨麻疹
常见症状为发病急骤、皮疹鲜红或淡红、伴发热、口干、二便干等,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此类型需要疏风清热。
风寒型荨麻疹
常见症状为遇冷发作,皮疹呈苍白色,除瘙痒外无其他明显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此类型需要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气血虚型荨麻疹
常见症状为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体倦头晕,面色无华,苔薄白,脉弦或脉缓。治疗此类型需要益气养血、疏风散邪。
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怎么治
一、内服方药。
1、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
2、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以上两方适用以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
3、克银二号方:生地30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麻仁l0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l0克、白藓皮15克、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剂。
二、外敷药物:
甘草油:甘草30克,香油l50毫升,小火煎至甘草焦枯;过滤,留油备用。外涂患处,每日1~2次,有解毒,润肤的作用,适用于本证候的全过程。九华膏:滑石600克、月石90克、龙骨120克、川贝母18克、冰片18克、朱砂18克,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按20%浓度调成软膏。每日外搽1~2次。
湿疹中医怎么治 根据不同型患者中医给予适合调理
湿疹患者通常分为湿热型和血虚风燥型两种,以湿热型而言,患者会出现肤疹红肿、搔痒剧烈、患处渗液等症状,中医治疗上就会选择连翘、薏苡仁或苦参膏等中药材治疗;若为血虚风燥型患者,因容易有头晕、疲倦等现象,且皮肤会脱屑、丘疹细小密集,这时生地黄、当归等药物可帮助舒缓。
什么是血虚风燥
血热风燥型、血热风盛证,本证由于机体蕴热偏盛,时值青壮年,血气方刚之际,或因性情急燥,心绪烦扰(精神因素,心火内生;或因恣食鱼腥、辛辣之品,伤及脾胃,郁而化热;或复感风热邪气,均可致使血热内盛,热盛生风化燥,外发肌肤,出现红斑,丘疹为主症的证候。相当于西医银屑病的进行期。
血虚
指营学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
风燥
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
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
荨麻疹止痒用什么中药 中药食疗方
组方:黑桑椹100克、黑芝麻100克、黄精50克、麦冬50克、生地黄50克、蜂蜜300克。
制法:将黄精、生地黄、麦冬同人沙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药汁1次,再加水再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将药汁与桑椹、芝麻同人沙锅,武火烧沸,文火煎煮至黏稠时,放人蜂蜜搅拌均匀,稍煎沸即可,待冷却后,贮瓶备用。每次10~20克,佛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
功用:养血益肝,滋阴润燥,祛风止痒。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
注意:患糖尿病者不宜食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食材:黑豆30克,黑芝麻、大枣各9克。
做法:黑芝麻、大枣、黑豆洗净。将食材及药材放人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煮半小时即可。每日1次,常服食。
功效:消肿下气,活血利水,祛风解毒。适用于荨麻疹。
食材:玉米须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玉米须用布包好,加水煎煮,加入红糖拌匀后,去除玉米须。每日1剂,可连服8~ 10日。
功效:抗过敏。适用于荨麻疹。
食材:荸荠200克,鲜薄荷叶10克,白糖10克。
用法:先将荸荠用水清洗干净后去皮并且切成碎再搅拌成汁,之后向其中放入鲜薄荷叶和白糖进行捣烂。最后再向其中加入200ml的水后饮用即可。
功效:荸荠清凉散祛风止痒,主要治疗荨麻疹的血热型,皮疹红色,灼热瘙痒,口干心烦,发热,舌红苔暴。
消银颗粒的功效怎么样
消银颗粒进过多年的临床检验,证实是治疗牛皮癣的有效用药。那么,消银颗粒对脓泡银屑病效果如何?小编为您提供关于消银颗粒的用药信息。
消银颗粒,别名:消银胶囊、消银片;消银颗粒适应症:适用于血热风燥和血虚风燥型血证,症见皮疹为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复有银白色鳞屑,或皮疹表面有较厚银白色鳞屑,较干燥、基底淡红色、瘙痒较重等。作用为: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由于对银屑病这种多基因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还缺乏确切的认识,目前还没有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治疗的满意的疗法,由于银屑病皮疹可自然或治疗后消失,但复发几乎是必然的,每一种疗法有疗效逐渐降低的倾向,因而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除要考虑疗效、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类型、疾病的严重性、皮损部位、年龄及既往治疗反应外,还应注意疗法的长期不良反应、疗效/价格比等。
消银颗粒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消银颗粒的功能与主治是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血热风燥型白疵和血虚风燥型白疵。症见皮疹为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或皮疹表面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较干燥,基底淡红色瘙痒较甚等。对于脓泡银屑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哪些食物对于治疗荨麻疹好
1、大白菜
性平,味道甜。可以清热除烦,活血化瘀,消肿,对于肠胃的通畅有好的帮助,可以防止过敏,有助于荨麻疹消退。
2、南瓜
性温,味甘。具有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等功效。适宜脾胃虚弱,风寒型荨麻疹患者使用。
3、红枣
性温,味甘。具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适宜血虚型荨麻疹患者使用。
4、冬瓜
清凉,甜。具有清热,祛风,解毒消肿,舒保湿的功效。适宜风热型荨麻疹患者使用。
5、荸芥末
冷,甜。凉血化湿,或肺部,消肿解毒作用。适宜风热型荨麻疹患者使用。儿科病人饮食。
6、薏米
清凉,甜。解热,抗炎敛疮,皮肤水分的去除作用。适用于热保留荨麻疹患者使用。
荨麻疹拔罐可以治愈嘛
荨麻疹的发生主要与风邪,积热有关,拔罐可以吸出皮肤中的风热病毒,起到祛风散热解毒,活血通络的作用,对荨麻疹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拔罐不能完全治愈荨麻疹,只能用作辅助治疗的方法。治则:祛风和营止痒,取手阳明和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膈俞。
配穴:外感风邪者配外关;胃肠积热者配 足三里;血虚风燥者配三阴交。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10天为1疗程。
遇冷风起风团,这是冻疮的一种吗
部分人群在遇到冷风时会出现片状凸起的皮疹,即风团,并且伴随剧烈的瘙痒,多发于面、手等暴露处的皮肤,可自行消退但又反复分批再发新疹,这并非是冻疮,而是寒冷型荨麻疹。荨麻疹的瘙痒比冻疮剧烈得多,但不伴随局部血管痉挛或淤血,而仅仅是血管源性的局部水肿。对于大多数的寒冷型荨麻疹患者,发病时在没有皮疹的皮肤上用指甲稍用力划一个「十」字,3 分钟后常常可看到引起了同型的隆起与瘙痒,即可鉴别。这一类的疾病治疗应按荨麻疹治疗,与冻疮是不同的。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
辨证论治 :
张志礼认为,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因此,治疗勿忘祛风。
他将本病分为以下四型: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骆文郁等认为,荨麻疹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治法宜调和营卫,应以桂枝汤作为基本处方治疗,并适当配伍疏风药,除湿药,仿桂枝汤的变化以适应荨麻疹的复杂变化。
周有川治疗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本病多属虚证。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生地黄、赤芍各18g,牡丹皮12g,紫金皮、刺蒺藜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 荨麻疹中医称为“风疹”、“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特点为皮肤突然出现疹块,大小不一,此起彼消,瘙痒难忍。荨麻疹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近年来中药治疗荨麻疹取得了显著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多由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遏于肌肤而成;或因体质因素,不耐鱼虾荤腥等食物,导致胃肠积热,郁于肌表而发荨麻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对某种物质或某种刺激因素过敏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或其他介质引起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渗出而引发。
张作舟根据临床特点,将慢性荨麻疹分四型治疗。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黄芪、白术、防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治疗。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治疗。
(4)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
陈汉章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
(1)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
(2)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浙贝母、蝉蜕)。
(3)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4)邪入阳明:
①升降散证,治宜透郁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火炭母、凤尾草、茵陈蒿)。
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刺蒺藜、防风、珍珠草)。
(5)肾阴亏损,治宜滋补肝肾,祛风止痒,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刺蒺藜、防风)。
(6)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刺蒺藜、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甘草、蝉蜕)。
(7)情志内伤,治宜疏肝理气,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刺蒺藜、防风)。
龚国樑根据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辨证分型如下:
(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
(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处方:荆芥、防风、制大黄、苍术、苦参、生甘草各9g,茵陈蒿15g,生山栀子6g。
(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
吴干银认为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肠胃型荨麻疹调肝脾,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1)急性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解表化饮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用银翘散加减。
(2)肠胃型荨麻疹,治以疏肝解郁调脾法,方用逍遥散加味。
(3)慢性荨麻疹,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将慢性荨麻疹分为3型:
(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搜风,用自拟治荨I号方(柴胡、郁金、白术各 lOg,茯苓皮20g,大枣3~5枚,全蝎6g,丝瓜络lOg)。
(2)肝阴不足型,治以柔肝养阴熄风,方用自拟治荨Ⅱ号方(银柴胡、白芍、乌梅、五味子、当归、钩藤、白僵蚕各lOg,蝉蜕6g)。
(3)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除湿祛风,用自拟治荨Ⅲ号方(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浮萍、防风各lOg,自鲜皮30g)。
艾灸对荨麻疹有作用吗
有。
荨麻疹从中医上讲多是由血虚风燥、胃肠湿热等原因引起,坚持艾灸患处可以起到清热祛湿,去风止痒的效果,从而对荨麻疹起到缓解作用。
艾叶治疗荨麻疹是怎样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对于荨麻疹,无论是从预防还是从治疗方面来说,找出致病因素是其关键。急性荨麻疹由于发病急,病程短,常可找到原因,再去除致病因素,治疗后常能很快治愈。而对于慢性荨麻疹来说,由于病因不明,不能针对性地预防及治疗,因而疗效不理想。
荨麻疹不宜吃:食物蛋白、防腐剂、调味品、色素添加剂等,其中食物包括:鱼、虾、蟹、贝类、鸡肉、鸭肉、鹅肉、猪肉、牛肉、马肉、狗肉、兔肉、竹笋、蒜苗、菠菜、茄子、西红柿、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果酒、葡萄酒、黄酒、白酒等及鸡蛋、牛奶、巧克力、干酪等。
艾叶是可以治疗荨麻疹的。艾叶治疗荨麻疹的做法是:
材料:白酒100克,生艾叶10克。
用法:白酒与生艾叶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每天1次,连服3天。
功效:方中生艾叶辛温芳香,祛风胜湿;白酒辛温,升阳发散,两药虽均为辛温之品,适用于各种证型的荨麻疹。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治疗荨麻疹的药品,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化毒丹(丸)、消银颗粒、五维甘草那敏胶囊来治疗:
化毒丹(丸):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实火,口舌生疮,牙根出血,颈颊赤肿,周身常生疮疖所致的斑疹、荨麻疹、湿疹、带状孢疹、手足体癣、银屑病等疹后余毒不净。
消银颗粒: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血热风燥型白疵和血虚风燥型白疵。
五维甘草那敏胶囊:用于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及药物过敏。